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伐清1646 > 第132节

伐清1646 第132节

作者:表请回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3:58 来源:笔趣阁

那几个家奴最终还是死了,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已经凉了,

陈惠儿走了几步喃喃自语道:“肯定是不能够继续在这里呆下去了,你那边军营中有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

“啊?”刘春脑子有点转不过来,他把人家打伤了不是应该赔礼道歉给银子么?怎么现在还想着逃跑?

“真的是榆木脑袋!难不成还等着那老爷亲自过来找我们要钱?咱们哪里有钱?”陈惠儿恨不得一巴掌呼死这个憨厚得有一些过分的丈夫。

“确实是这样。不过最近听说千户大人有意招收一些妇女之类的,据说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刘春突然想到。

张承在广东转了一圈回到桑浦山之后才说了这件事,刘春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一直记在心里,在他的感觉里,军营就是比家里舒服和安全,这里不但有军营之间的友谊,还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真有这件事?”陈惠儿说道。

“确实有这件事。”刘春憨憨地回答。

“那你怎么不早点说出来?”然后又是一个螺丝壳打在刘春的脑袋上。刘春委屈极了,你不是也没有问我这件事么?

“快点收拾行李,马上去军营里面,我相信你们的千户大人一定有是有什么别的规划的,越早去能够得到的好处越多,赶紧的,把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拿走,两个孩子也带上!”陈惠儿吩咐道。

刘春委委屈屈地说道:“是。”

却说张承这边,已经在为了场地的问题大伤脑筋,就算是自己已经尽量扩张了一些厕所。挖了几个坑,但是军营仍然是一股子味道,主要还是差人的原因。

军营里面现在的构成主要就是三百个士兵,二十个队正,二十个队副,还有三个把总,这样的建制是纯的军队,也就是说后勤和平时的维护都需要张承自己来进行,他们的吃喝拉撒都需要张承来料理。

所以张承非常需要的是人口资源,大部分人口都被地主隐匿成了黑户,张承现在只能这样把他们捞过来,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却说刘春那边,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夜半三更,没有灯火,周围黑漆漆一片,刘春带着锅碗瓢盆,陈惠儿背后一个背篓,左手牵着男孩,背篓背着他女儿,右手袋子里装着一些红薯苗和玉米。

刘春偷偷摸摸翻了墙之后,隔着墙的陈惠儿说道:“你接得住咱们儿子么?”

刘春把自己的胸脯拍得嗙嗙响:“保证没问题。”

“确定没有问题么?”

“确定没有问题。”

“好,接住了,要是咱儿子跌了,我打死你!!”

然后一道优美的弧线越过篱墙,刹那之间,刘春就好看了自己的儿子,双手稳稳一接,儿子就送入怀抱……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刘春的儿子飞过来之后,他张开手臂准备迎接自己的儿子,结果半天没有听见声音,往下一看,也没有看见自己的儿子,抬头一看,儿子挂在树枝上。

“你们也离开这里?”

“你是谁?”

“你不认得我了,队正?”

“你是许方平?”

“对,我是许方平,队正也带着自己的妻子去军营么?”

“是。”

“好,那我们刚刚好顺路。就一起走吧。”刘春说道。

一边的陈惠儿没有说什么其他的,对于什么样的场合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她也知道应该怎么做,现在自己的丈夫是队正的身份,自己还是不要多插嘴的比较好。

几个人走了半天,在半夜三四点左右的时候,终于到了桑浦山的军营,借着天边微微露出的灯光,看得前面一座牌坊,仔细一看,只看见:

重拱出单杪单下昂五铺作并计心里转单抄并偷心。面阔五开三进深,间有一补间,歇山顶副阶周匝,灰色瓦当水滴,螭吻成羊角型。戗脊上三只走兽。红柱绿窗,红色的大门上点缀着些许金色。莲花装石雕柱础,门口摆着两大个石狮子,双目有神。

这个是张承从一户人家那里拿回来的,后来把上面的一些东西替换改造之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把这个当做军营的大门,还是不错的。

军营之中,张承对着一边的林岩说道:“这些人都比较穷,很多都是附近的贫民,把他们接过来会不会让我们的负担太重了?”

林岩想了想说道:“肯定会这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只有去把当地的一些土地集中起来管理,这样才能够筹措粮食——粮食必须要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张承有点诧异地看着这个小子,这个问题他也想到了,但是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这个林岩倒是怎么知道的?

“大人,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至关重要,若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无异于被人卡住了喉咙,动弹不得,千户大人以后是需要打建奴打叛徒的人,这样的生死大关,怎么能让别人去掌控?”

张承沉吟一会儿说道:“依你所看,应当怎么做?”张承这也算是对林岩的一种考验,打仗打好叫做猛将,猛将难得这是肯定的,但是能够管理好后勤的更加少见。

打仗,其实就是打后勤。

林岩沉吟了一会儿说道:“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情况,据我所知,潮州这边土地多掌握在地主手中,绝大多数的人需要去当做佃户,我们需要同地主老爷们打好关系……”林岩说的实际上就是这个时代普遍的一种观念,要和地主保持好关系,让他们出粮食,但是问题是,他们能给么?张承知道一件事,明代后期有一个规定,军队到达地方后,第一天的粮草需要自行筹措。于是乎,当北方一支军队勤王,来到京城之后要粮食的时候,转了整个京城,没有任何县令给他们粮食。

“不用了,我自己有自己的办法,你先下去,容我想想。”张承也很苦恼,前世看穿越小说,人家都是要粮食地主就会给,要人佃户就会自己投奔,到了自己这里,一个屁都没有,只有张家玉给自己的八千两本钱,现在只有三千两了。

……

……

“他们都是过来的家眷?”陈惠儿看着眼前乌泱泱的人,感觉到头晕目眩。

“我也想不到啊!”刘春感觉有一些哭笑不得。

“刘春,过来,千户大人有事情交代!”喊话的是李光华。

“好,我马上过去。”刘春说道。

刘春接到的任务就是组织好这里的人,现在大概有三百人来到了这里,刘春按照老人、中年和小孩来把他们隔开,大概是二十人一队,最后赶着他们去进行开垦荒地。

荒地最开始并不能进行土地的耕耘,只能先用一些土肥和能肥土的草养着,比如猪肥和紫云英之类的。

不过张承也没有准备让刚刚开垦出来的土地产生什么效益,现在肯定是需要一些熟土地来耕作,比如周边那些荒芜的土地。

须知道,明末的抛荒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崇祯年间。

当时有一个叫做吴应箕的人路过河南真定府,城外四十里全部是光学的土地,长满了青草。当时吴应箕问他的车夫,说类似这样的抛荒有多少,车夫的回答的十之**,而且因为徭役多,州县实行连坐制度,一户连坐十户,邻居跑了,又是连坐亲戚,最后人都跑光了,一个田肥土沃的县城,生生人去之**。

吴应箕又问,为什么不把地卖了呢?车夫回答说,徭役会随着买卖转嫁到田主手中,没人愿意去买土地,只能直接抛荒。肥沃的中原大地尚且如此,更不用提土地兼并严重的江南地区。

然后又谈论到官场,从县令到州府道员,甚至一省巡抚,很多都不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大都是一些通过贡举出身的举人,通过钱换来的官位。出了钱得来的官位当然需要使劲捞钱,可想而知下面被他们搞成什么样子。

于是,不光光是佃户,包括自耕农和小地主都逃跑,而且是自发性逃跑,不是裹挟。

陈惠儿分配到的地方第一队,这里的人她都不认识,但是不妨碍她去侃大山,很快她就认识了一个叫做李丽萍的妇女,她们都是一个村的,相互之间认识地也快。

此话后提。

且说,现在张承看着外面那些衣衫褴褛如同乞丐一样的人,叹了一口气对着林岩说道:“这些人现在对我来说,真的就是一个累赘。”

林岩想了想说道:“也不全是,若是千户大人让他们都吃上饭,不消说整个潮州府的百姓,单单是这桑浦山周围,怕也是对千户大人佩服得紧。”

张承叹了一口气说道:“为今之计也只能这么想。他们如今没有什么住处,只能让他们住在那些窝棚里了。现在还没有找到什么匠人,只能这么做。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就会让人重新给他们修一些房子安置他们。”

林岩有一些欲言又止,张承看了看他说道:“想说什么你就说罢。”

“让他们住在那里面,会不会冻着他们?毕竟都是一些老人、女子和小孩。”

“我也想如此,可是实在是没有办法。他们这么多年都苦过来了,也不差这点儿时间,让他们每日吃饱饭就是。早上记得加点儿暖胃暖身子的汤,尽量让他们别冻着。”实际上那些老人在张承眼里,算不得老人,只能算作是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可是因为明末的天灾**,很多真正的老人为了节约粮食,减轻家里的负担,往往自我了结。

这是时代的悲哀。

林岩想了想说道:“这些抛荒的土地有一些沟渠都淤塞,还有一些地方的田垄都隐没,让他们去整理一下这些地方。”

张承点了点头说道:“可以,别让他们闲着就成。”

林岩拱了拱手就出去了。实际上张承有意林岩培养成一个精通农政和后勤的人才,林岩也不辜负自己的期待,虽然现在还有一点稚嫩,不过他现在还很年轻,加上他的心思单纯,张承很放心把这样的事情交给他。

张承离开之后,立刻让人去给那些人安排一些事情,女人就来织布,男的就去平整土地,翻新沟垄,小孩子就……

可以让他们去给那些女子和男子送东西过去,也可以帮一帮忙。

清晨的薄雾笼罩大地,抛荒的田地已经提前给知县和典吏打了招呼。

那些人原本还想捞一笔,结果看见张承拿出来的亲笔信之后赶紧和颜悦色表示这点儿不算什么,大手一挥,地契立刻就到手,于是张承成了万恶的地主阶级。

不过张承没有想要独自占领土地,在当今的大明,土地是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没有之一。

因为一块土地,北方乱成了一锅粥,而且直接把大明最后的锅盖掀翻。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同时,为了这片土地,佃户可以变成最凶猛的狼,因为这片土地能够养育他的儿女,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

现在这些土地归于张承手中,不过赋税方面张承没有为难那县令和典吏,应该给的还是应该给,但是绝对不能有什么徭役。

……

……

“听说了么?千户大人发土地了,他要把现在所有的土地都分给我们这些佃户。”一些人在议论写。张承在公示栏写了一张公告,一个稍微读书认字的人念着里面的内容,大概是如下几点:

1:每个士兵都可以领取五十亩土地,只是士兵自己拥有。

2:允许土地买卖,但是买卖的最低限度是保留一个人二十亩土地,多余的可以买卖,二十亩一下,不允许。

3:允许雇佣外面的人来耕作,但是必须到副队正那里报备,不报备不允许进来。

4:自己的土地有维护水利设施的责任,也必须维护。

这个政策是张承想了很久才想出来的,套用后世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本行不通。南方多雨,但是水利设施非常发达,南方的精耕细作让土地的水利设施非常完善,然而因为**的原因,他们大都废弃,南方的一些天灾,原本可以避免,但是因为水利的原因,生生在南方这种膏庾之地,都有旱灾的发生。

且说,他们知道了这个通知之后,一开始根本就不敢相信。天可怜见,在明末只要是谁家的兵能够吃饱肚子,那简直就是怪胎,哪个将领不喝兵血,哪个将领不吃兵肉?

当一切不平常的事情都习以为常的时候,原本普通的事情就更加匪夷所思。

什么?当兵居然能吃饱肚子?

什么,当兵居然有田产?

天可怜见,太祖皇帝的时候,每一个士兵都有自己的土地。

陈惠儿很不是滋味,她一边的李丽萍却跪在地上涕泗横流道:“青天大老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