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伐清1646 > 第140节

伐清1646 第140节

作者:表请回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3:58 来源:笔趣阁

夜晚的篝火渐渐熄灭,几百个人的篝火晚会也是张承第一次经历的,不过场面还在张承的控制之内。

灯火阑珊,月影憧憧,大家都喝得非常尽兴,还好张承规定军中严禁饮酒,不然的话可能需要雇佣当地的百姓用板车给他们拉回去。

张承把孙林、项城和江若水都叫过来,对着他们说道:“对于军中之后的规章制度,你们有什么建议?都说道说道。”

三人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连连挥手推辞,表示自己一致支持张承的想法。可是张承执意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张承的一再要求下,孙林开口道:“目前的管理还有一些模糊不清,有一些兵丁不知道自己的队正是谁。

按照千户大人十五人为一队的设想,一个队正管理不过来,建议千户大人设立一个队副辅佐队正,这样方便管理;或者按照戚大帅的方法,一个队十二个人,设置一个队正。”戚大帅纪效新书里面是十二个人一个队,而且南北的军队一个队的人数都不同。

“嗯,这件事情我会记下,还有别的事情么?”

项城想了想说道:“我也是同样的想法,但是据我的观察,现在还有一些人脾气不改,不是说他们不怎么听话。就是喜欢闹腾,千户大人需要收拾一下这些人么?”

张承想了想说道:“没必要,只要在训练的时候努力,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就可以了,剩下的时间随他们去。”

张承不想把人管得太死,他们毕竟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人,而且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也不是后世那样,真的要是后世那种军队管理,估计会出大问题。

江若水突然开口道:“千户大人,可以这样做,今天把所有的人集合起来,让所有的人都认识系列的队正和队副。”

“现在确实需要这么做,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队正,互相熟悉,这样才能够增加凝聚力。以后还是十五人一队,一个队正一个队副,这样虽然多出一个队副,但是更加方便管理,不用担心一个队正管理不过来的情况。规章制度也需要不断地完善,随着人数的增加,各种问题也会出现,相应的规章制度也需要变,这一点需要注意。”

……

……

刘春接到自己队正李光华命令的时候正准备刷牙洗脸——这也是新的规定之一,必须保持周身的整洁,即使是身上的穿着破烂,也必须整洁干净。

一边的许方平嘴里插着牙刷嘟囔着:“咱们千户大人真的奇怪,别的千户大人都是把自己手下的士兵当做家奴使唤,咱们千户大人倒好,什么东西都给我们。”

“确实是这样,帮我们盖房子,帮我们训练,更让我们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之前还担心被当做家奴使唤,现在这个担心倒是多余的了。”

“刘春,许方平,你们两个赶紧出来,现在紧急集合,千户大人有事情宣布!”两个人赶紧闭嘴洗漱完毕,然后就被李光华请了出来。

外面熙熙攘攘,张承站在台子上,看着下面的人来得差不多了,于是说道:“下面你们各自归队,接下来队正会上台,你们每个人都需要记住自己队正的脸,以后如果发现没记住的,按照之前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二十个队正很快就上台,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有惊喜,有淡然,还有不知所措的,而李光华属于着急。

身体立得笔直——这个也是规章制度,在公共场合上台的时候,都需要这样行礼。

“介绍一下自己!”张承走过来说道。

“我是第一队队正李光华,请千户大人指示!”张承看他目光往前凝视,背部笔直如松,说道:“好汉子!第一队的,你们都记住了你们的队正没有?”

“记住了!!”

“好!下一队队正,上来!!”

…………

李光华下台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不属于自己了,虽然当时李光华极力表现出冷静,可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下来的。

李光华还偷偷摸摸地看了一眼张承,感觉这位千户大人虽然严厉,但是浑身上下非常儒雅,还英武,恍恍惚惚地走着,刘春跑了过来,对着李光华敬了一个军礼,说道:“队正大人,今日上台的感觉如何?”

“训练结束的时候没必要这样,咱们现在是朋友,没必要这样拘束。今日上台,感觉浑身战战兢兢的,自己怎么下来的都不知道,怎么说呢?就像是自己第一次放牛的时候一样,不知道做什么,我现在好想还在梦里一样哩!”

“暧,你见到了千户大人么?”刘春迫不及待地说道。

“见到了。”李光华有一些诧异,这个刘春平日里非常憨厚,而且一般不随便打听一个人的事情,今天怎么这么热切地去问千户大人的事情了?

“那千户大人如何?”

“感觉是一个儒将,眉宇之间自有一股英武之气,你问这个做什么?”李光华很诧异。

“千户大人帮了我那么多,我也没有什么能够回报大人的,就想着记住大人的相貌,然后请一个木匠来帮忙刻一个雕像,在家里头供着。”刘春说道。

“你还是别了,千户大人可不喜欢这样。你想想,平日里千户大人都是对我们严厉,而且有几次几个人悄悄讨论神鬼之类的说法都被千户大人厉声呵斥,还被打了板子,那几个人现在还带着伤在训练呢!以后这样的事情别做了,千户大人不喜欢。”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那……那千户大人喜欢什么?”刘春急得团团转。

“我看咱们千户大人是一个儒将,将来的功业可能比得上戚爷爷,肯定喜欢作诗!!”李光华说道,脸上充满了自信。

“是啊!确实是这样……”刘春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连连对李光华道谢,把一条咸鱼给了李光华之后就匆匆忙忙离开了。

搞得李光华一头雾水。

而张承完全不知道他们的对话,此时此刻他正在为了其他的事情发愁,这个时候他收到了监督总理张家玉的一封信,内容是让他去赣州城里打探消息。

现在的局势很不好,整个江西省北部近乎全部沦陷,只有赣州这个地方在苦苦支撑,而根据张承为数不多的历史知识,到了最后,赣州估计也是城破的结局。

不过时间是一个月之后了,趁着这段时间需要赶紧训练,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第二天早上没有训练,原因是大家都在准备盖军营。军营的设计是张承参照后世军营的设置,虽然是无限简化版本,但是张承把认为最重要的保留了下来,一个训练场还有一个饭堂,还剩下一个小小的空地,张承就设置了一个厕所。

并不是因为他心思玲珑,而是因为今天他走路的时候踩到了某样柔软的东西……

“刘春,今天千户大人叫我们搭窝棚,你咋就这么起劲呢?”许方平一脸疑惑说道。这个又不是亲家,用得着这么努力干活么?许方平看见刘春精赤的身子上流着满满的汗水说道。

“你不懂!”刘春说道。

“我咋就不懂了?我觉得你就是傻!傻不愣登的!!”许方平颇有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傻?为了千户大人,傻一点儿也是值得的。”嘿嘿地笑着,同时扛起一根木头,许方平看了看自己这边的东西,再看了看刘春那边的东西,默默收起了自己的嘴巴子,也开始了自己的搬木头旅程。

木头不是很重,采用江南地区传统的营造方法,几个懂木匠工作的还主动作起了木匠活计,做了一块一块的板子,上面还有规整的榫卯结构洞口。张承还特地过去看了看,真的是巧夺天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手艺。

工地里热火朝天,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做着工作,不过张承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看到了很多人失误,比如从一些地方摔下来,比如从被一些东西划到,但是他们好像没有任何反应,顶天看了看伤口就继续去工作了。

“看来以后医疗兵的队伍必须建立起来!!必须建立。”

可是建立需要钱,现在哪儿来的钱?军饷还有一些,但是经过了租房还有各种购买之后,只剩下了一半,不过张承有信心凭借后世的知识来挣钱,钱不是问题,问题就是粮食。

“大人,真的有必要这样做么?”在建立提出这个想法的最初,项城就不止一次问过这个问题。

“必须要建新房子,必须建!屋子可以小,可以破,但是唯独不能脏!屋子小、破是因为财力不够没办法,可是如果脏了,那是这个人也就没有什么进取心了。”

项城听了这个回答,不禁陷入沉默,默默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张承也不打扰他,让他慢慢思考。这是一个好苗子,能够思考,张承也愿意去培养他。

建立医疗兵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现在需要解决的窝棚问题,不过好在工地那边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了起来,最勤奋的几个人已经开始盖瓦了。

刘春拿着手里面的瓦片,心里面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甜蜜,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这种自己亲自把自己的家一块砖头一块一块瓦片建立起来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形容。

这是自己亲手盖的房子!!

刘春可以自豪地对自己说。

现在需要的准备工作也很多,其中就有涉及军服、粮食的问题,张承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广州一趟。

临行前,张承把几个把总叫了过了,让他们好好管理一下三百号士兵,自己就离开了。

此刻的广州同样是繁华之地,作为沟通东方和西方的一个港口,这里自明中期之后逐渐繁荣,到了明末的时候更是昌盛,传教士和西洋人都往来于此,已经有了后世国际大都市的雏形。

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贩夫走卒在沿街叫卖,各种各样的吃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张承走进一家名字叫做“凤翔楼”的餐馆。

一眼看去人还挺多,见有一个人占一张桌子,就示意可否拼桌。

那人看张承不似寻常人,行伍之气时不时散发出来,就连道可以。

张承坐下点了一份小炒猪肉、一份小菜、二两白酒加上一些小卤菜。

饭馆小厮连连记下,同时连连招呼其他人,点菜小厮东奔西走,厨房叮叮当当的碰撞声响起,不一会儿香气就飘了出来,张承看对面那个人一身粗布衣服,眉目之间有市井之气,就说道:“兄台可是在这边做生意?”

那人笑着说道:“兄台慧眼如炬,小人正是在这广州城内做生意,不过近年来时局不好,生意也不好做了,现在也是难以糊口。”

“生意场就是如此,有人赔钱就有人挣钱,天道轮回,你少了一些,别人就多了一些。不知道兄台因何缘故至此?”

“此事先不谈,不一会儿这酒楼后台就有昆曲和说书,这酒楼的昆曲和说书可是在这附近有名得紧,来这儿吃饭都需要听一听。若是这位兄台不嫌弃,可以听上一番,有些事情稍后再说也不迟!”

“好说好说!不过还未曾请教兄台姓名?”这个时候上菜小厮马上就把菜端上来,芬芳四溢,张承把菜端上来对着那人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小人姓高名泰,表字不曾有。”

正当张承想要介绍自己的时候,这时大堂正中的台子的幕布缓缓拉开,上置桌椅,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几个穿着戏服的戏子登台,红红绿绿的颜色亮得人眼花缭乱,一边的高泰说道:

“今日的曲目可是汤义仍的牡丹亭。别有一番风味,昔日里达官贵人都喜好听这昆曲,兄台不妨也听一听,稍后介绍自己也不迟。”

“好说!”实际上张承一点儿也不想听这个,可是这听戏和后世麻将桌上讨论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张承也只好耐着性子听着。

这次上演的是牡丹亭的第十二出:寻梦。

台子上的戏子分外妖娆,唱念做打尽态极妍,几个衣着得体的侍女走了过来,端过来一些小食,有干果和一些当地特色食品。

“张兄弟有所不知,这台上的戏子唤做刘桃枝,这边的贩夫走卒都听他的戏,声音柔和,和达官贵人的交情也是不错的,据说和刘承胤总兵交情不错。”一边的高泰语气神神秘秘的。

一个浓妆艳抹的老鸨子走了过来,只见她一身彩衣罗绮,满头珠翠轻摇,烟视目行举着酒杯,嘴角挂着笑容连连鞠躬:“承蒙各位姐夫关照,老身在这里谢过大家了!

今日的曲目定然是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的,我家女儿别的可能不太精通,这牡丹亭可是一块金字招牌,全赖着各位的仰仗!今日老身来迟,这一杯酒就权当做对大家的谢礼,祝大家吃好喝好!!”

说罢一饮而尽,同时媚目选视,看了看台下,隐入后台不见。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眉目含秋波,开口就是吴侬软语:

“他倚太湖石,立着咱玉婵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烟。捱过雕阑,转过秋千,掯着裙花展。

敢席着地,怕天瞧见。

好一会分明,美满幽香不可言。梦到正好时节,甚花片儿吊下来也!”

旁边一个醉汉,脸色微红,听见这句话就借着酒劲儿说道:“刘姑娘,莫要有甚么怨气,随了我,定叫你做一个好姑娘!!”

“此人原本是一富贵之家,据说曾是临清人,原本是一个富商,最喜刘姑娘的戏。北方事变之后,全家近乎死绝,徒留他一人辗转流离到了这里。

不过此人仍然记得这位刘姑娘,凤翔楼本想要把这个家伙赶走,不过念在此人之前的情谊,加上没有做什么特别过分的举动,也就随他去了。”一边的高泰时不时补充道。

这刘桃枝也不知道有什么魅力,竟然让这富商子弟这么趋之若鹜,不过好在现在的昆曲已经听完了,一边的高泰又说道:

“这说书的叫做云亭山,据说也是从南直隶流落过来的,是当地很有名的一个说书人。若是要请他说书,需要提前几天交定帕才行得通,今日正好是此人说书。”

“名气这么大定然是有他的道理的,我肯定是要去听一听的,不知道如何过去?”张承说道。

“说书人不在这里,且跟着我走。”高泰说完就往外走,张承也跟着。

走了约摸十几米,入眼一个拱形大门,门楣之上一个大牌匾,上书“毓山敏秀”,走进去是一个花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花木参差,木质的回廊掩映在乔木中。

花园左侧一个水池,水池正中一个太湖石,上面点缀一两株绿植,周围的粉色荷花高低错落;正中一条曲径,曲径两侧是雕刻荷花的栏杆,行至三分之二处有一破旧的小船,船头处挂着一件蓑衣,一条船桨拴在船上,配着荷花,如同置身江南水乡。

这里的景致让张承刮目相看,平日里借着电视剧里面学来的对于古代民间的感受瞬间消失,这说是一个园林也不为过,如何都能把他和一个酒楼联系在一起。

而且一些侍女虽然称不上眼含秋波,但是素衣短袖,粉黛略施,一看就是良家女子,这个和张承以往的印象又是大大的不同。

穿过花园,来到了一栋二层小楼面前,两侧树木错落有致,小楼正中应当就是那个叫做云亭山的说书人。

此人矮冬瓜一般,头戴方巾,身着白衣,前方一块惊堂木,正讲着景阳冈打虎。下面已经坐了一些人,每个人边上都置一张小方桌,上放一些小食和茶饮,边听边吃。

高泰挑了一个正中的位置坐下,一个婢女很快就端上来一些点心茶水,两人先后坐下。

张承左边是一个富商模样的人,身体肥胖,身上绫罗绸缎的,张着大嘴,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柳敬亭,而此时的柳敬亭说书正说到紧张刺激的地方。

“武松一看路边的酒旗招摇,心中的酒虫不由得上来,再一看,路边一个牌子,上书:‘三碗不过景阳冈。’”

云亭山大头一歪,哈哈大笑三声:“这武松心想:好大的口气!!看我今日不喝个七八碗!看看能不能过得这景阳……”

云亭山的话还没有说完,旁边的富商就跟着咧着嘴笑了两声,似乎被说书人带动,准备端起一边的酒碗喝上一口。酒碗刚端到嘴边,云亭山的惊堂木猛地一拍,“啪”的一声巨响,那胖子吓得浑身一抖,酒都淋到了胡子上,就连张承和高泰都吓了一跳,往台上看。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云亭山往周遭看了一眼,继续道:“进得酒家,武松转目一看,七八张桌椅,一长溜净酒缸,偏偏无人。武松把包袱往桌上一扔,大吼道:‘酒家,拿酒来!’这一声吼,震得店中空缸嗡嗡有声,顶上瓦片哗哗掉土……”

张承见一边的富商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对一边的高泰低说道:“这柳敬亭说得不错啊!”

高泰抚须而笑:“这是自然,这一带无论是富商还是我等平民百姓,都是知道此人的,平日里也是听他的说书消遣。”张承此时此刻想的是如何弄到钱和粮食,心思不在这边,“嗯”了一声之后吃着点心,也不说其他。

刚刚想得入神,云亭那里惊堂木一拍,惊得张承浑身一个激灵,一下子从幻想之中拉回现实,台上的柳敬亭看了看屋顶,口中说道:“店家出门一看,店中一黑大个,身长一丈二,柳斗般的脑袋,手掌如蒲扇,握起来的拳头也有斗碗大小……”

旁边那富商也抬头看了看屋顶,口中听龇牙咧嘴地叹着气,双手在空中胡乱地挥舞了几下,显然是听入了迷。

张承微微挪动自己的位置,离他在远了一些。

再回过头看了看高泰,似乎也听得入了迷,对周围的动静不闻不问。

边上的几个侍女吃着瓜果,目不转睛得看着台上。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个侍女咳嗽了一声,许是被云亭子听见了,那张冬瓜脸写满了不高兴,静静拿着惊堂木不说话。

这下可好,几个看样子是老顾客的家伙回过头怒目而视,如同雨点一样的污言秽语劈头盖脸打向几个侍女,那侍女被吓得面无人色,汗陡如雨。一边的高泰赶忙起身拱了拱手给几位老顾客道歉,几个侍女也拱着手道歉。

几个老顾客看样子也不是不识趣的人,叮嘱了几句之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听说书。

张承低声对高泰说道:“架子还挺大。”

高泰说道:“无妨无妨,这人就是这样的脾气,方才几个人也是知道他的脾气才这样做的。”

张承又看了一眼一边的胖子,刚才就是他骂的最欢,现在消停了之后立刻就进入状态,听得如痴如醉。

台上还在继续,云亭山一直说到景阳冈上,武松走到半路,路边树枝摇晃,一只吊睛白额虎窜出,那胖子估计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武松,一只手一挥,几滴清酒滴落到张承的衣服上。

“这位兄弟,小心一些手上的酒杯。”张承对着边上的胖子说道。

谁知道那个胖子恍若未闻,似有若无地“唔”了一声之后继续听说书,全神贯注,甚至嘴角流出晶莹的口水都不知道。张承摇了摇头继续对付点心,说书没兴趣,这个点心还是不错的,纯天然无污染更没有添加剂,后世可是无福享受。

云亭山说到武松打虎,语气越来越慷慨激昂、抑扬顿挫,语速也越来越快,唾沫更是横飞。台下的观众更是屏气凝神,唯恐听漏了一个字。刚说到老虎尾巴一扫,武松让过后骑到他身上,云亭山的声音愈是慷慨激昂:“举起碗大的拳头往老虎脑袋打去,只听见轰的一声……”

前面那个胖子听到精彩处,双手手舞足蹈,往上一扬,一杯酒就结结实实地淋在张承的身上,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张承怒火中烧,一个拳头直接打过去……

“老虎口中吐血,倒地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