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伐清1646 > 第148节

伐清1646 第148节

作者:表请回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3:58 来源:笔趣阁

李成栋这几天一直在关注赣州的动向,柯永盛也是如此。

不过对于柯永盛来说,这边的事情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一群土鸡瓦狗而已,他当初可是连大明在辽东的精锐都打趴了,南方这土鸡瓦狗一样的卫所兵还不是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作为一名荣耀的叛徒,同时还是汉军镶红旗的奴才,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自己的身家都是主子的,自己写这奴才的容颜,怎么可能是区区“汉”这个字可以比拟的?在他眼里,古诗里面一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才是他的最高理想!

从满清崇德六年开始,他就一直在对自己的同胞下手,包括攻克凉马山城、杏山和塔山城,到后来平叛山东、北直隶,都有他的身影。那一段艰苦岁月对他来说真的是一次非常值得怀念的日子,来到这里就再也没有感觉了。

如果张承在此的话,也能说出此人的后续事迹。

比如攻打赣州顺便屠城,比如镇压李定国部队,比如儿子柯永昇为康麻子殉国,比如弟弟柯永隆、侄子柯彝为康熙肝脑涂地征讨吴三桂且为国尽忠等等,不一枚举。

满门忠烈也差不多是如此了。

虽然柯永盛能够轻而易举凭借自己的权势要来一张位置,不过作为一名有礼貌、有素质、有底线、有忠义、有廉耻、有孝悌的“六有”将领,这种事情他是不屑于去做的。如果这么做了,自己名声不好当然不值一提,对自己的主子造成了一丝一毫的坏影响,那就是天大的罪过了,万死不足赎其罪。

于是他在来到酒楼之前,特地梳妆打扮了一番,出门之前还用铜镜照了一下自己,发现自己还是人模人样的,也就出了门。

想着赣南的事情,这柯永盛就来到了一处酒馆。酒楼名叫凤翔楼,位于赣州城外。听他的左右部将说,这里面的菜味道不错,平日里都是需要提前打好招呼才能够吃上饭。

酒楼是两层楼,第一层主要是招待一些贫民百姓的,第二层是招待一些贵宾和上层人物的。柯永盛来到二楼一个雅间,拿来菜单,点了一些小菜,然后躺在椅子上休息。不一会儿,几个长相姣好的侍女走了过来,每个人穿着还算得体,衣着干净而显露身材,看得柯永盛都有一些呆了。

“小女子见过大人。”一位女子说道。

“嗯,把菜肴放在桌子上罢。”柯永盛说道。

“是。”女子说了一句话之后就退下了。看着眼前的菜肴,柯永盛突然觉得食欲大开,面前的东坡肘子、红烧肉和绿色蔬菜之类的都变得美味起来,觥筹交错间,柯永盛看见了面前有一个女子,他举起酒杯说道:“过来陪官爷喝一杯,少不了你的好处……”女子弱弱地应了一声就答应了,柯永盛一杯一杯地喝着酒,自己好像也一筷子一筷子地夹菜。不知怎么地,红色的床帷越来越近,柯永盛能够看见里面干净的被褥,还有香软的枕头——

自己似乎有一些喝多了。柯永盛捂着头,模模糊糊之间,自己似乎……

我到底在做什么?!这般形象要是传到了主子耳朵里我该如何自处?柯永盛想到洗自己的主子,猛然间惊醒,摸了摸额头,似乎还有一些汗水。

“我怎么了?”柯永红突然感觉有一些恼怒,自己这个样子怎么做好一个奴才应该做的事情?这实在是太有损自己的形象了。

“大人方才不胜酒力,可能有一些醉了,适才奴家去一楼拿了醒酒汤过来给大官人喝,不知道官人身体可否好一些了?”一边的侍女说道。

“无妨无妨,这也不是你的错误,对了酒钱如何?”柯永盛说道。

“酒钱五两三分。”

“怎会如此贵?”

“回大人的话,这二楼的酒菜都是精选的,本身收过来就比较贵,而且近年来年景不好,收成更是惨淡,也是情有可原的。更不用说如今赣州城内,万督师正在全力收集物资,也就是大人来得早一些,不然现在这些酒菜也是没有吃的。”

柯永盛对于前面那些内容一点都不感兴趣,倒是后面的内容让他警惕起来。现在赣州已经进行了完整的布防,里面的情况也是他很难打听到的,即使是里面的一些叛徒也很难传递消息。

“你还是从哪儿进来的这些东西?”柯永盛决定先从浅一点的地方说起,这样才能让这些人对自己的警惕性降低到最低。

一边的侍女说道:“此事不是我能够知情的。我只是知道我们楼主有这样的能力,其他的事情他没有开口。”

柯永盛顿时觉得这个消息对于自己没有了任何的价值,他不一定认得这边的楼主,不过可能有一个办法。

柯永盛道:“你们的楼主是谁?”

侍女说道:“我们楼主姓陈,单名一个朋字。”

柯永盛一听大喜,这个陈朋他自然是知道的。之前在对赣州的准备战斗之中,他在李成栋的亲卫里面见过这个人,当时他还向李成栋讨要了这个亲卫,只不过李成栋没有答应,事后虽然进行了补偿,但是柯永盛依然觉得这件事情很没有面子。

你一个奴才都不如的狗,竟然还敢拒绝我?

我还要不要面子?你不给我这个奴才面子也就罢了。你还不给我主子面子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想到这一点,柯永盛立刻说道:“不知道你们楼主还在么?”

那侍女连忙说道:“还在的,大人需要我去叫楼主过来一趟么?”

柯永盛想了想,觉得这样大庭广众之下见楼主实在是不行,万一被打听到了行踪就不好了,于是对着那侍女说道:“不必如此,我现在修书一封,你可以送过去让楼主知晓,记得说是故人的书信,知道了么?”

一边的侍女自然忙着答应,这位大人看着虽然比较讲礼貌,也客气,但是一身的行伍之气却是怎么都挡不住的,尤其是身上的杀气。

柯永盛立刻写了一封信,嘱咐了几句话之后就立刻让侍女送了过去,自己也就离开了。

却说隔壁的密室,几个人不停地咒骂柯永盛太过于狡诈,明明都快要得手了,结果突然起来,几个人不得不躲起来,好在柯永盛并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

“娘的,差点儿就成功了!!”一人直接锤在墙壁上,语气里面满是遗憾,还有愤怒。

“别说了,柯永盛能够做到江西总兵官,自然有他的厉害之处,而且我们千户大人【补充】也并没有把柯永盛列在我们这次的任务之中,现在最需要注意的人就是江西提督金声恒、李成栋,这个柯永盛大人应该有别的思量。

现在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留在这里也不好,我们先出去。”连连称是,随后消失在黑暗中。

这个自然是张承组织的侦察兵,反腐分离出来,成为直接属于张承领导的部门,所有的人员都是从士兵里面遴选出来的,身体素质都还可以。不过由于组建得比较匆忙,他们的专业素养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不过对于这一点,张承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毕竟自己这边的人数也就这么多,实在是没有办法顾及到。

现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距离八月份仅仅有十多天,这一个月训练下来的士兵,还是太稚嫩了。也只能打一打土匪。对付金声恒、李成栋的绿营兵都有一些困难,更不用说柯永盛的百战雄兵了。

真的是任重道远。

张承对于赣州战役并不清楚,他知道赣州城陷落之后的惨剧,千里无人烟,赣州府的会昌县只剩下几十个人活着,而且因为当时的督师、大学士、兵部尚书都在城池中,大家都誓死抵抗,城中义士也更加众志成城,结果城池陷落之后,赣州血流成河。而且因为清廷的兵力有限,只是占领大城市。于是不得不笼络地方一些土匪、地主武装,于是清军拔城就成了土匪进村,几乎从北到南一路屠城,所过之处,哀鸿遍地,人和人已经不是易子相食那么简单了,而是一片寂静,没有任何活人气息,有的,也只不过是活下来的人形木偶罢了。

张承必须要加紧了!

张承最终还是回去了。自己应该怎么办?到底怎么办?身为后世人的灵魂,他是不可能看见赣州城的百姓就这么死去的,张承不是那种视百姓生命为草芥、不是那种以死人为香的狗杂种,更不是如同建奴那样,没有丝毫人性的禽兽,他们是一条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他们是创造历史的一群人,张承不能够看见赣州城的百姓就这样死去,没有任何意义地死去。

可是他能够如何?现在张承只能够走一步看一步,尽量多地去挽救百姓罢了。

却说那边的事情完成之后,张承回到了桑浦山。这里一切照旧,张承首先是去看了一眼匠户营,在姜洋的领导下,匠户营运营得还不错,毕竟姜洋也是底层的农户出身,知道一些问题,实在是拿捏不住的,就去询问孙秀才,孙秀才也能够给出相应的办法。

姜洋曾经说那些来自广东的西洋工匠对他有些不服,张承让姜洋管理就是,有什么不服的话就憋着,同时还处置了一些西洋工匠,让他们好好做事,不要整天搞这个那个的矛盾。

询问了一下姜洋关于火铳的情况,姜洋回答还可以,现在造火铳的铁是闽铁,非常坚韧,是造火铳的好材料。之前张承询问的时候,姜洋就建议用闽铁进行铸造,张承自然应允,不过花费实在是有一点大。

前几天那些物资到了这里,一些农户很高兴,这意味着他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耕作速度,也能够少一些人力。

张承把这些事情交给了项城,项城自然是应允,然后叫来孙秀才一起过来清点造册。

这些东西足够士兵吃好几天,还能熬油,让他们吃上一些猪油。

现在的开销越来越大,士兵每天的训练量和强度都很大,不能够继续用之前那样的伙食去照顾他们,每天吃肉是常态,还经常需要用一些油花去让他们贴膘,不然这每天的粮食消耗都能把人吓死。

以前的物质都是随便派人去采买,现在不行,需要一个专门的军需官,张承想了想,觉得自己之前在潮州招募的小弟林岩还是可以的,他现在也随着士兵一起训练,平日里也会做采买的工作,应该能够胜任。

林岩很快就进来,张承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林岩认为不无不可,可是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采买这种事情比较重要,需要一些人进行护卫,张承觉得这个可能有点儿林岩的私心,但是想了想这一个月的状态,也就随他去了,给了林岩二十人,其中还有赵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战斗受伤的士兵都进行了治疗,有一些感染的,张承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够去调和盐水给他们杀菌消毒。那个伤员为了死死咬住口中的木棍,身体不停地颤抖,手上青筋暴起,冷汗涔涔,没一会儿就疼晕过去。

队伍里面的医生现在还是非常紧张,只有寥寥几个而已,张承现在急需要去扩张自己的医疗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给这些士兵提供保障。

之后进行开会,百总、小旗和队正都来参加,每个人都需要对战斗进行总结,同时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还有战场上的经验。而训练官项城、李光华和江若水则需要和每一个士兵进行交谈,核查小旗和队正的说法是否符合事实。

这些事情忙活完了之后,张承对他们进行奖励,期间江若水提出建议,是否需要按照缴获的物资来进行奖励。张承一口就否决了,如果真的是形成了这样的氛围。那么他们当兵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金钱罢?以后若是碰见了穷的敌人怎么去打?张承认为,军队的奖励只能够按照军队作战目标的完成度进行相应的奖惩,至于说那些所谓的奖励和金钱甚至于物资。那是主帅的事情,而不是军队的问题。

奖励的规矩也是按照每个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的,只有经过了每一队的评定,接下来才是对每一个士兵的评定,这里面都体现了整体性的原则,张承希望通过这样的规定能够把他们拧成一股绳。而平时的训练也是如此,只要基本的武艺达到了标准就可以,更加注重的就是整体性的配合。让每一个士兵都成为一块砖头,然后层层垒进,最后成为一道长城。

大部分都是直接发放粮食作为奖励。这是一种更加实在的方式,粮食带给他们的安全感远远要比银子带给他们的高一些,看着手里面的粮食,他们心里面的有着说不出来的高兴。

老刘也是这么想的。

他看着小袋子里面的粮食,心里面非常激动,而且由于他作战很勇敢,抓获通天王的功劳也有他很大的作用,于是就多分了一些粮食给他。

这次参加战斗的士兵都高高兴兴地拿着粮食回家去了,很多人都打算自己在家好好做一顿饭。不过老刘可不这样想,指不定啥时候自己的儿子回来了,到时候给他做好吃的。他最喜欢吃的米糕还没有给他吃过几次呢?想着这些,老刘就兴冲冲地回了家,把粮食放在床底下,这是他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只要晚上老鼠跑过来想吃米,他就能听见并且赶跑。

藏好了新发下来的米,老刘跑到了食堂,食堂开放就是在十二点到一点,饭菜不多,但是能够吃饱,虽然这种大锅菜对于后世一些大学生来说简直是噩梦,不过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已经是非常知足了。

不过今天吃的不是大锅菜,而是大锅面条。

老刘来到这儿的时候已经有了几个人来到这里,每个人手里面都捧着一碗粉,上面还飘着油花,这个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

那边一个人说道:“老刘,你怎么就打了半碗粉?我听人说你平常都是一大碗饭加上菜马上吃完,今儿个怎么就开窍了?懂得吃的太快上海身体了?”

老刘露出不屑的笑容说道:“你们懂什么?”

一边的一个人揶揄道:“别以为俺们不知道你那点儿心思?你不就是想要吃半碗然后吃完继续能够盛一碗饭吧?”

老刘大惊失色:“你怎地知道?”

“这还没有我不知道的事儿!哼,你现在跑过去看看锅里还有多少米粉给你吃。”

那人说完就扬长而去。老刘顿时觉得心里面有一点慌乱。急急忙忙把碗里剩下的米粉嘶溜喝下去,连忙跑到食堂里面,锅里面只有几片菜叶子在无力地漂浮着,用锅铲捞了捞,里面只有可怜的几根米粉。老刘顿时觉得世界充满了恶意,然后大吼道:“狗日的,你们就是在这里欺负我这个老头子!!”

……

……

葬礼是在下午五点举行的,由一个道士主持,张承亲自安排了葬礼的事宜。现在张承不缺银子,亲自给那个士兵买了一个好棺材。

军旗也还有,当张承把军旗亲自放在那个士兵棺木上底部的时候,上面的麒麟仿佛要跃动出来。

张承看着这麒麟旗,心里面莫名伤感了起来,这是一个赣州跑过来投奔的流浪汉,光棍一条,没有家人。他通过了测试就加入了张承的队伍,现在已经生死两隔。

张承在桑浦山一个向阳的地方规划了一个公共墓地,周边种植了一些松柏,这个士兵就成为了那个地方第一个居住客。

停棺木停了一天,本来是需要停三天的,但是时间紧急,只能缩短时间。当时领导他的长官许方平肃穆地给他换上一件新的衣服,身边放着一把他生前亲自用过的刀。张承看着那把刀,维护得非常好,显然这位士兵生前是非常爱护的。因为没有亲属的缘故,张承、许方平还有他比较亲近的战友为他抬着棺木,全体官兵都来为他送行。

林岩站在一边看着张承抬着棺木往前走,到达了指定地点之后,放下棺木,张承又拿出军旗,放在了那位士兵的棺盖上,深深地鞠了一躬朗声道:“杀手队临时第二小队士兵、长刀手周本清,在剿灭赣南土匪的过程中恪尽职守,作战勇猛,不愧为杀手队第二小队的士兵,待英烈祠落成之后,灵位移入英烈祠,永享香火供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张承一说完,一边的林岩立刻说道:“敬礼!!”

在场的三百余个官兵立刻敬礼,火铳队立刻向天空鸣枪,而那边第二小队穿出低低的呜咽声,许方平神色也有一些悲戚。

“礼毕!”

林岩放下手之后,就看见张承亲自把棺木抬进坑洞中,又用铁锹填土。周本清在第二小的战友也赶过来帮忙,很快坑洞就被填满了,一个小小的坟茔就突兀地矗立在这里。

张承放下手中的铁锹,心里面想着自己同周本清的一次对话,仿佛如同昨日一般:

“敢问大人平生志向几何?”

“你问这个作甚?”

“好让俺知道,俺的身家性命、一身好力气,值不值得托付给大人。”

张承记得自己是这么回答的:“此生此志,不犁建奴庭,不扫其穴,不使其全家满门悬白衣,不使叛徒全家皓素,不使汉奸青史留名,海不清,石不烂,绝无半点改变。”

“愿为大人效死!”

一边同样是参加葬礼的孙秀才说道:“如此长官,士兵怎么能不效死呢?”

而一边的宋应星似乎是记起了一些话,他没有理会孙秀才的话语,而是喃喃自语道:“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