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贼王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楚行种田

明末贼王 第一百二十一章 楚行种田

作者:不是小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5:54 来源:笔趣阁

古人是非常不讲卫生的,楚行就经常见人跟猴子一样互相坐在太阳底下抓虱子。

最为恐怖的是,人们抓住虱子以后,还会放在嘴里咬一下,似乎是补充蛋白质。

这个时代不是没有类似于肥皂的东西,但是价格昂贵,都是贵族在用,所以楚行的肥皂一旦出世,就非常畅销。

因为他生产速度快,而且成本并不是很高,最主要的是价格相对低廉。

所以如今楚行吸引的不仅仅是陕西周边儿的商人,就连江南的商人,也拼了命的往陕西跑。

哪怕是知道陕西有战乱,这帮人也一点不在乎,只要能挣钱就行。

因为这肥皂只要运回江南,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取两倍甚至三倍的利润。

他们哪怕是掉脑袋也不在乎的。

除却肥皂之外,楚行的进项依然很多,土默特虽然覆灭了,但是因为有楚行接盘,最基础的马匹、牲畜、皮革贸易还在。

而跟大明打生打死的林丹汗,也逐渐知道了西北这条特殊渠道,在使者田见秀的诱惑下,这位落魄的大汗,拿着崇祯赏赐的金银,来楚行这里大肆购买商品。

从粮食、铁器到各种工艺品,凡是他们能用得到的都会买。

这导致崇祯元年楚行在西北与大明各地的贸易,竟然处于一种持续翻倍增长的态势。

不仅仅是平山墩,包括安塞县在内的商人和百姓,都挣了个盆满钵满。

如今西北虽然混乱,但是安塞县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度。

在三边总督的努力下,杜文涣下课了,因为发了财的楚行,暗中收买了王嘉胤,这个府谷出身的大佬,一次鏖战,便将杜文涣的兵马打了个七零八落。

而接下来自然是崇祯领兵出击,一战击溃了王嘉胤。

崇祯在朝堂上发出了感慨,杜文涣征战了一辈子,还不如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

所以楚行又升职了。

目前楚行的职务是,陕西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负责防守鄜州、绥德州、葭州、延安府四地。

当然,杨鹤老爷子的本意是只让楚行防守延安府和绥德州的,但是奈何其他二地的行政长官太热情。

要知道大明可是文贵武贱,但是在秦地,尤其是这四地,让义军闹怕了官员,纷纷求着杨鹤,让楚行罩着他们。

杨鹤老爷子耐不住他们的热情,只能答应了他们。

这意味着以后再召开军事会议,楚行也可以靠前站了。

而且都司,是一省最高的军事机构,理论上来讲,算上都指挥使,楚行可以排进前五。

而且,楚行的品级非常高,已经成为传说中的三品武官。

要么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有李家的支持,有杨鹤老爷子的明里暗里的使劲儿,楚行竟然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做到了指挥佥事,这种事情搁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转眼间,这一年过去了,来到了大明崇祯二年。

楚行感觉颇为尴尬的事情是,自己已经成为小号的封疆大吏,结果依然有义军联系自己。

其中就包括被杨鹤老爷子安置的王嘉胤。

当然,他们是拿着钱来买粮食,而且这钱也是崇祯给他们的。

没办法,楚行只能卖给他们,因为若是楚行不卖给他们,他们只能继续造反。

而且王嘉胤真的好使,指哪打哪,比官兵的战斗力都强。

当然,楚行将粮食卖给他们,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楚行非常富裕,存粮一时半会的还吃不完,其次,楚行是真的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自己目前的势力范围。

他还不想跟王嘉胤、高迎祥他们继续起武装冲突。

四个州府,不是说着玩的。

不过楚行没想着大面积的去外面买粮食,来安置这四地的灾民。

因为首先,楚行是武官,打仗才是他该负责的事情,抚民这种事情不归他管。

其次,这很不现实,外面的粮食就算是运进来,成本也不知道有多高,即便是明朝兴盛的时期,使用的也是屯田和开中法。

当然,楚行虽然是武官,但是也吸纳流民,训练军队,开垦大量的土地的。

整个秦地,武官多的数不过来,但是像是楚行开垦土地搞得那么好的,却没有一个。

拿去岁来说,楚行在平山墩和红盐池修建了大量的水渠和水井,所有人都觉得楚行是闲的蛋疼,浪费民力和武力,有这钱还不如好好享受享受的,谁曾想今年继续不出意料的大旱。

所以只有楚行的辖区的庄稼涨势,可以勉强说的上是凑合。

当然,即便是有所准备,楚行也发动了他治下的所有军民,一起辛苦的挑水种地。

指着水车,那终究是九牛一毛。

平山墩不论男女老幼,不分蒙古和汉人,只要能喘气,就要去挑水。

甚至连学堂,都暂时停课。

此外,除了小麦浇水之外,楚行通过徐光启的渠道,从江南购买了一大批土豆,土豆这东西从嘉靖年间,就已经引入中国,但是因为在东南沿海的涨势非常不好,所以一直推广不下去,但是楚行想试一试陕西这边儿种植土豆是否可以。

因为在楚行的意识里,土豆这东西,好像就是在高原和山地种植的,他不知道大明为何执着于东南沿海。

莫非,只有东南沿海搞农业,其他地方都躺平了?

而且楚行一动就是大手笔。

因为楚行大手一挥,就是五万亩的土豆,光光是花成本将这些土豆从将这一带运过来,就花了楚行大量的金银。

看的徐光启都心疼。

有这钱,都够他组织一支西洋枪手队伍了。

当然,心疼归心疼,只要种地,徐光启还是愿意在朝中为楚行摇旗呐喊的。

摇旗呐喊之余,徐光启也在反对,为什么都是种地,自己越种越穷,自己这弟子却越来越有钱?

虽然徐光启有点妒忌自己弟子的财气,但是该教的一点都没有少。

他告诫楚行,土豆这东西,产量并不是特别高,而且还伤害土地,让他适当的种植,以免引出乱子来。

土豆是二月份种植的,涨势非常喜人,楚行也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开心。

他已经做足准备,五月份就开始种植番薯和棉花。

势必要让自己做到绝对的自给自足。

他可是知道,刻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基因到底是怎么写的,别说是老天爷大旱,不给雨水,就是到了南极,自己也得领着人种出庄稼来。

西北之所以这么艰难,一部分是天灾,更多的是**,是土地兼并。

不过楚行这边儿种田种的开心,但是陕西大地却非常的糟糕。

如今除了安塞县之外,其实楚行防区依然有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即便是楚行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他们。

然后二月份,还发生了一个很操蛋的事情,就是朝廷一直议论的驿站政策,彻底实施,裁撤了大量的驿站,若不是楚行将这些驿卒收拢至军中,估计自己控制的四地肯定会出现大量的流民。

不过好在高迎祥等人口袋里的钱粮还没花完,总体上还算是老实。

不过也有不服气大明王朝教化的,比如最早起义的王二和王大梁,这两个人被一个叫做刘应遇的参政干掉了。

然后另外一个一直不起眼的大佬,洪承畴开始发力了,他击败了王佐桂。

目前王佐桂生死不知,王佐桂可是起义军三大势力之一,其力量仅次于王嘉胤和神一魁,结果在洪承畴面前屁都不是。

为了应对崇祯不爱惜陕西民力的情况,陕西延安府马懋才写下了明末著名的灾情疏,描述了陕西人相食的恐怖情景。

当楚行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为之落泪。

为了应对朝廷的残酷镇压,起义军于四月发动了反攻,陕西第一位战死的高级将领出现了。

游击将军高从龙战死,士兵死伤两千多人。

楚行一边儿老老实实种田,一直默默的关注着天下大事,一直到六月份终于发生了一件让楚行这个看热闹的,都诧异的事情。

一直给崇祯写陈情书,作为辽东强力后援的毛文龙,被袁崇焕给斩杀了。

楚行虽然不太懂历史,但是他却知道,没有了毛文龙在后面拆台,那就意味着辽东的女真人可能要玩一波大的了。

这一步棋,不管袁崇焕心里怎么想的,他绝对走错了。

大明现在不仅仅要面对陕西的动乱,如今连京师也不安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