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贼王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情报

明末贼王 第一百七十七章 情报

作者:不是小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5:54 来源:笔趣阁

这些情报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叫吴执御的形科给事中。

原来,安塞的锦衣卫,不仅仅是负责帮助楚行打探情报,还要负责帮楚行搜罗人才,眼下这位吴执御就是崇祯放弃的人才,如今已经是京师的死亡人口了。

锦衣卫之所以觉得此人是人才,乃是在今岁的加派之议上,他发表了一番高见。

他多次劝谏崇祯,取消掣签法,认为国家抡才大事,岂能用抽签决定,被崇祯训斥。

此外,他还曾劝谏崇祯,因为崇祯二年,黄台吉入关,导致京畿之地大伤元气,建议减轻赋税,休养生息,缓和民心,被崇祯斥责,沽名市德。

此外,还有一些比如,不建议崇祯增加兵饷,而在于选拔人才。建议裁撤庸官,敕吏部精择进士改任,用当地钱粮抚练军民,缮修关城,“饷不取偿于司农,兵不借援于戍卒”,客兵可撤,饷省百万,也被崇祯采纳。

楚行觉得,此人的建议还算是忠恳,如今崇祯的情况,想要开源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如放权,想办法节流,先给朝廷续命。

结果崇祯全不不采纳,最后因为得罪了周延儒,被打入大牢,被人派遣刺客刺杀,执御叹道:“吾既逆龙鳞而蹈虎尾,岂畏死者耶!”

竟然危坐入故,心如死灰,最终为锦衣卫所救,此时已经在前往安塞的路上。

此外,另外一条重点情报,则是孙承宗巡边,修建大凌河城。

大凌河城在袁崇焕时期,就修建了两次,但是都因为黄台吉搅局,而没有修成。

此地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

派出的人选则是祖大寿。

锦衣卫给出的建议是,认为此次修筑大凌河城依然不会成功,而且以辽东目前人心惶惶的情况下,最终结果很有可能会将大将祖大寿折在战场。

而目前的局势来看,一旦修成失败,将士们损失惨重,孙承宗最终的结局无疑是告老还乡,辽东再无人能掣肘女真人,届时辽东会大乱。

此外,有一个新的大佬出现在楚行的面前。

那便是散金童子吴牲。

锦衣卫对吴牲的评价非常高,此人有能力,有才华,可能是阁臣的不错选择,此时此人正在赈陕西饥荒,招抚流盗。

谕曰:『陕西屡报饥荒,小民失业;甚者迫而从贼,自罹锋刃。谁非赤子,颠连若斯!今特发十万金,命御史前去酌被灾处次第赈给;仍晓谕愚民:即被胁从,若肯归正即为良民,嘉与维新,一体收恤

最后一份情报,则是关于杨鹤的。

杨鹤是典型的文臣,而他有个儿子,工作能力也非常不错,此时已经是巡抚了,为大明修建了山海关两翼城,崇祯对这个年轻人也非常看好准备重用。

可杨鹤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今年起义军再次风起云涌,崇祯起用吴牲赈济灾民之后,朝廷重臣便开始不断的攻讦杨鹤。

全然将杨鹤这两年在三边之地为大明做出的贡献给忘了个一干二净。

总体来说,杨鹤对三边之地的贡献还是不小的,因为在大明最为困难的时间段,杨鹤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缓和了西北大地的局势,并让西北拥有了一段时间的安稳。

同时他提拔洪承畴和楚行这样的官员,威慑地方,让反贼不敢肆意。

虽然说杨鹤未必干的很好,但是换个人过来,在杨鹤作为三边总督的时间段,肯定做的没有杨鹤好。

但是没有用了,如今的西北大地,冒出来的反贼多如牛毛,

而平凉、陇州、华亭、武安、庄浪、静宁等难民计数万出掠,

什么赵四、闯山虎、金翅鹏、满天星,各路反贼多如牛毛,而且这些人物,动不动就领兵数万,声势浩大,搞得朝廷都头大。

最后崇祯一恼火,自然是撤了杨鹤的职务,要将杨鹤打入囚牢问罪,朝廷目前是准备晋升洪承畴为三边总督。

采取一个新的对待反贼的模式,那就是杀杀杀。

朝廷或许是看透了,指望招抚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把人都杀干净了,这天下才能太平。

只是楚行看的很清楚,指望着诛杀那些反贼,就想换取天下太平,这完全是外行人的做法。

这些人真的愿意造反吗?

肯定不是,是因为没有饭吃啊!

就拿杨鹤倒台之前,让楚行驻守的榆林,简直让楚行能够崩溃。

楚行第一次去榆林的时候,就发现,这里的树皮和草根都被人吃尽了,人吃人已经成为潮流。

要知道榆林可是天下重镇,结果竟然成了这么一副样子。

没有办法,楚行只能将他积攒的粮草,掺了沙子,源源不断的送到榆林去,如今此地已经成为了楚行的沉重负担。

而且此地战事极其贫乏,以榆林为核心,一直到黄河,几乎天天有仗打。

此时楚行都想说,谢谢您了,杜文涣,您解放了,把我套牢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竟然觉得派遣几位鹰牌的官员,搞搞屠杀,杀灭一些反贼,就能解决问题,楚行都觉得搞笑。

此外,崇祯又想出了一个恶心人的昏招。

杨鹤好歹也是为三边之地呕心沥血的人物了,他竟然要将杨鹤问斩,一时间各地的官员人心惶惶,谁都不想去朝廷卖命。

因为崇祯太能寒人心了。杨鹤虽然被人攻讦,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拎得清的,知道杨鹤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而已经被人家从陕西巡抚提到了延绥巡抚的刘广生,则建议救下杨鹤,毕竟杨鹤的儿子杨嗣昌不错。

楚行思索了一番关于杨鹤的印象,这位老人家虽然陷于时代的局限性,很多事情做的不咋地,但是让他去死,确实有些可惜了。

当下拿出书信,给李家的家主书信一封,同时给京师的徐光启写了一封信,让他帮忙运作,至于花的银子,自然是由平山墩买单。

楚行相信,这个事情杨嗣昌会认自己一个人情的。

毕竟杨嗣昌的闺女,跟楚李氏乃不错的闺中密友,当初自己娃娃降生的时候,她还来住了一段时间,楚行觉得自己该帮的,还是要帮一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