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贼王 > 第二百一十四章 戴氏火器

明末贼王 第二百一十四章 戴氏火器

作者:不是小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5:54 来源:笔趣阁

冒襄研制出大块玻璃的事情,对于楚行来说,只能算是一件小事。

不过这件小事,却让楚行忽然意识到一些事情,将民众进行分级,确实可以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却也有遗漏之处,并不能算是尽善尽美。

第一需要预防的是,落入秦朝法家拓张式的陷阱,大秦以军功授予爵位,给每个秦人以晋升的机会,确实快速提升了秦的实力,让秦可以在端在的时间内急速膨胀,但也使得秦面临巨大的内外压力,最后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便消亡了。

第二需要预防的是,是否可以搭建合理的晋升通道,平山墩与大秦不同,虽然也授予土地,但是土地并不是唯一彰显身份和地位的内容,每个等级所享受的房屋、教育、生活条件都是有所不同的。

楚行要做的是,搭建好,每个人晋升的接替。人不怕过得苦,如今这世道已经这般艰辛了,再苦还能苦到哪里去?而且楚行治理下的平山墩,素来便是生活条件上,比其他区域要好很多。

楚行要做的,便是如何给治下的子民,提升自我的机会,搭建好晋升的接替。而这个阶梯,恰恰是不好搭建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提升自我的机会。而有些人即便是接受了教育,也只是相对于比较浅显的内容,短时间内难以再有大的跨越。

这也便是世人常说的,阶级屏障,需要数代人去跃迁。

楚行思索了许多,因为他知晓,并不是所有人都跟冒襄一样,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又有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的,楚行寻来李岩和田见秀,花费了将近三日的功夫,对卢象观的政策做了微调。

在调整了每个阶层百姓的基础福利的基础上,又略微缩小了他们出工的时间,增加了每个阶层百姓休沐的时间,给治下每个百姓,都在空闲时间,提升自我的机会。

当然,这个内部是需要由有司进行测评的,并不是休息,就是纯粹的休息,如果说是有人浪费楚行的优待,每日里只知道偷懒,那么他的等级则永远没有变化的空间了。

除此之外,对于平山墩相对比较重要的工匠阶层,他们的分级制度又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划分,使得工匠拥有较高的权利的同时,每个工匠通过工作的年限和完成的基础工作和绩效之后,便可以得到一定的晋升。

此外重大发明和创造,可以提交将军府进行测评,是否有利用价值。若是有重大的价值,是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的。

至于士兵的晋升,也加入了常规服役年限以、日常考核、军中大比武的基础平分,让每个士兵都有晋升和提高福利待遇的机会。

这般变动后,平山墩治下的工匠,不分男女果然更加努力工作,更加将心思用在提升自我,寻找改进技艺的办法,而士兵们也更加刻苦的训练。

要知道,日常表现靠的是流动红旗,能否拿到流动红旗对于士兵更加训重要,而定期的大比武,则是改变一个普通士兵命运的绝佳时机。

不消十日,便有一些隐瞒的人才涌现出来。

最让楚行感觉到惊喜的是,一个士兵在燧发枪的基础上,研究出了刺刀。

火铳兵在远程作战上,一直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尤其是三眼铳深受平山墩将士的喜爱,但是火铳兵有个巨大的劣势,那就是在交锋中,一旦敌人近身,就几乎失去了战斗力。

最终还是要掏出腰刀来战斗的,但是这种战斗,对于火器兵种十分的不占优势,因为他们没有重甲和盾牌防身,单凭战刀,是不占据优势的。

而刺刀的出现,无疑给士兵作战,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因为在火铳的基础上,加上刺刀,就变成了一支长度尚可的长矛,可以迅速与身边儿的袍泽,组建成阵型。

这样再与敌人近身接战,就有了莫大的便利。

将军府将这名唤作戴山的年轻人的新式武器献上之后,楚行自然满心欢喜,打听了一番之后,才知道,这位唤作戴山的年轻人是一名武官,在剿灭倭寇的战斗中成了残疾人,后来楚行的商队在江南搜集人才时,便将他带了回来。

没想到,这年轻人来了平山墩没多久,便制造出可以与遂发铳结合使用的火铳。

楚行当即许诺,待第一批刺刀生产出来之后,第一会派人给他提高身份,第二会命人组建研究团队,由他负责率领,研制更多的武器。

除了工匠之外,亦有商旅主动找到楚行,提出迁徙之后,率领商队开辟与罗斯国之间的商路,罗斯国对于棉花、呢绒、食盐、茶叶、瓷器的需求也非常的广泛,而我们可以通过贸易,换回更多的粮食。

大明是属于典型的重农抑商的国度,朱元璋治理国家的策略,便是将国家的子民拆分成若干个完整的小家庭,让所有人进入一种男耕女织的状态,这样国家内部就基本稳定,而对外则采取重农抑商的策略。

这种情况,在没有外患时,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商业活动即便是相对比较稳定,也难以萌发资本主义。

楚行身为穿越者,自然知道罗斯国对于贸易的需求是十分大的,但是同时也警惕罗斯国对于东方的野心。

所以他没有第一时间同意商旅的做法,而是组建了一支有与罗斯国贸易的商队,先行一步,去打探罗斯国的情报,绘制地图,了解罗斯国的情况。

天气有些阴沉,绣娘背着药箱,胯下骑着一头老牛,慢悠悠的朝着家里走去。

因为天气阴沉,所以地里比较凉快,可以看到不少人背着锄头,往田头走去。刚才按照规定,去乡下问诊,她们虽然主业是治理军队的刀伤、箭伤,但是他们的夫子吴又可,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全能,不能忍受弟子们在非战争时期无事可做的情况。

便花费时间编纂了一部《行医手册》,里面记录了各种民间常见的病情,遇到一般的病症,对着册子便能医治。

平素里,这些女军医便骑着牛,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游荡,去治病救人,提高自身的医术,也可以救活更多贫苦的大众。

今日绣娘便医治了一个手册之中的常见病,风寒,用的也是乡间常用的草药,按照规矩,收回来一些铜钱,这些钱财一半可以用来补贴家用,另外一般则要缴纳给有司。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治病问诊是免费的,但是抓药却是花钱的,公家也有成本。不过相对于其他骗人的赤脚医生,他们一来更加专业,二来也更加便宜,百姓也信得过。

绣娘到现在都忘不了,那一家子跪在地上磕头感谢自己的场景。她虽然有些怕,但是现在想想,心里还是甜甜的。

她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学习更多的医术,救治更多的贫苦大众。

心里估摸了一下时间,时间已经不早,他按了按牛头,示意老牛快一些。

“绣娘,又去乡下看病了啊?”

进入平山墩,自然是要接受兵士检查的。

绣娘进入城门口时,守门的将士一眼认出了他来,绣娘瞅了一眼守门的小将,他倒是认识,是一名火铳手小旗唤作牛文生,之前一起在学堂读书的。

年纪不大,却戴了一副眼镜。

也亏得李夫子心疼他,不然凭借他这个睁眼瞎的毛病,这辈子算是毁了。

听说那一副水晶眼镜可不便宜,他怎么可能配得起?

“牛大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