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贼王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惨状

明末贼王 第二百一十九章 惨状

作者:不是小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5:54 来源:笔趣阁

如此惨状,一路上大多数人都沉默了。

因为沿途所有的小城,都变成了这个样子。

大家心里说不出来的酸楚,凡是有汉人的地方,只要他扎下根来,经过一段时间经营,此地就会逐渐兴盛,但是这份兴盛在战争面前,又显得是那么无力。

这还只是在外围,真正的板升城核心区域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迁徙之前,楚行一直在琢磨着,几十万军民入驻板升城是何等摸样,很快,他就要亲眼见到了。

有一首传唱度非常高的歌谣,就是咱们板升城的,人言塞上苦,侬言塞上乐……时雨既降沙草肥,丁男释甲操锄犁。夫耕妇织朝复暮,荜门鸡犬皆相依。

在楚行的印象之中,板升城大体也是这个样子,土默特部落也好,林丹汗部落也罢,双方都保持着克制,将这份塞上的沃土,当成自己的家乡去经营。

在陕西和山西陷入混乱,板升城一带的和平,当时是何其的难能可贵。楚行为什么愿意与林丹汗贸易,就是因为他们这边儿相对比较太平,有一种繁荣兴盛的趋势。自己投资他,有莫大的好处。

而如今在楚行眼前的,只剩下破败的墙垛和烟火熏黑的痕迹,以及数不尽的尸体和白骨。

一个与平山墩没有任何关系的人,都感觉到了悲伤,更不要说俄木布,以及大量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土默特族人了。

这些人尚未进城,就已经泪流满面。

板升城内,黄台吉和多尔衮留下大火焚烧的痕迹依稀可见,大汗的居所已经成为一片片的瓦砾,各个贵族的豪宅以及大量的民居,也被焚毁。

高层是来不及伤感的,因为他们需要抓紧时间去安置百姓。

林丹汗之所以肯将板升城的税务权交给楚行,是因为楚行真的给他们带来了莫大的便利,因为当楚行的行政官员进入板升城之后,一条条街道迅速被规划出来,大量的市场,马市,粮市出现在板升城。

大量的游牧民族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屋居所,一条条崭新的街道建立出来。

只是怯弱的林丹汗缺乏与黄台吉硬碰硬的勇气,将昔日一切的努力化为了灰烬。

清理这些垃圾和瓦砾,需要七八天的时间,接着便是去修补,粉刷,很多房屋是经过楚行他们修建的,使用了大量的砖石和三合土,这些东西大火是焚烧不去的,只是需要重新铺设瓦片和架设房梁。

这些工作,对于平山墩携带而来的百姓们来说,并非是一件难事,尤其是这些人在乱世中挣扎,过惯了苦日子,也不怕辛苦。

这些事情根本不用李岩担心,一些中层的官员就可以指挥着大家伙把事情干了。

楚行自己不得不承认,他真的是小瞧了人类生存的能力。

在他看来,遍地都是野兽的板升城,如果没有大军围猎,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了,可是他如何也没有想到,这里面竟然存活着上千余难民。

这种情况,肯定是需要花费时间去安置的。

年关已过,春耕在即,要保证这些百姓不耽误生产,真正忙碌的确实丈量土地,分配牲畜、口粮等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耗费了李岩、卢象观等人大量的精力,就将那些楚行解救的中原文士,一股脑的全都征用了也不够使用。

至于俄木布,在进入板升城字后的第二日便病倒了。

吴又可帮忙检查了身体,还好他还年轻,只是一时气急攻心,小心调养就好。

卢象观外出大致的查看了一遍,虽然板升城的耕地和草场足够安置二十万百姓,但是目前来看,板升城需要安置的流民处于一种上升的状态,将来土地肯定是不够用的。

所以卢象观又开始按照之前的布局,在周围的几座小城,安置了大量的民众。

根据之前,平山墩给林丹汗的规划,周围起码可以开发出十几个县城,这些县城有的耕地多一些,有的耕地少一些,但都可以养护百姓,楚行便派出大量的斥候,去清查周边儿的情况。

土匪、强盗、野兽这些东西肯定是不能留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扫掉,这样才可以用心去耕种土地。

临近板升城的小城是最好清查的,很快便将百姓派了出去,此外为了安置百姓,李岩还建议就地修建城池,不必依附于就有的城郭。

如此一来,工作量自然而然的会变大,但是规划却更趋于合理。

而卢象观也建议,既然我们已经收拢了那么多流民,干脆就连带着散落于板升城附近的小部落也收容了,不愿意加入,就直接派出骑兵消灭。

这些有生力量加入我们,虽然会加大我们粮食上的压力,但是却可以防止他们加入别人,成为我们的敌人。

只要将这些散落的小部落全都吃掉,那么林丹汗就没有再次崛起的可能,而平山墩也可以崛起为草原上可以真正抗衡黄台吉的军事力量。

留下部分粮草备用,大多数粮草已经被分配到户,分下去的粮草虽然并不是很充足,也足够四口之家吃上两个多月。

只要熬一熬,总归能想到办法,搞到新的粮食。当然,压力也不可谓是不大,毕竟这些粮食,是远远不够吃到秋收的。

一群文士忙得脚不沾地,抽不出时间来,楚行依然拉着李岩,让他放下手里的活,考虑怎么在朝廷手里扣点粮草出来。

二人商议的地方,已经经过修缮,看起来应该是某个贵族的居所,虽然经过战乱损毁,依然有些木头被烧焦的味道,但总算是可以遮风挡雨,楚行便暂时分给了李岩。

两人商议,如今朝廷的日子也不好过,几乎不要指望从崇祯手里扣出来粮食。

但是其他区域,却并非不可以想想,首推便是河南,河南是中原之地,产粮大省,那边儿的世家手里肯定是握着粮草的,可以派遣商队,以顺义王的名义与当地的世家购买,如今世家也看出来,朝廷动荡不安,在编练民团,武器、战马都是他们紧缺的物资。这个买卖,双方之间,都有好处,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其次便是山东,山东好在一直没有战乱,而且山东号称膏腴之地,可以派遣商旅,去山东购买粮草。只是山东的贸易比较复杂,因为山东并不却武器和战马,只能使用银钱,但只要能够挖掘出山东市场,粮草绝对少不了。

对此,朝廷不会刻意的打压此事,因为只有顺义王这边儿过得安稳,草原上才会有人能够帮助朝廷制衡黄台吉。即便是知道大量的粮草外流,崇祯也只能琢磨琢磨,为何人家顺义王这么有钱,而自己却穷的连饭都吃不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