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贼王 > 第六十五章 回归

明末贼王 第六十五章 回归

作者:不是小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5:54 来源:笔趣阁

休憩已毕,在草原翱翔许久的汉家雄鹰,终于折返归乡。

这一次,有数百军士坐镇,队伍浩浩荡荡,再也没有什么毛贼敢做阻拦。

楚行策马率众前行,遥望大明的土地,忍不住感慨。

这才是吾的好家乡啊。

临近边塞,只见群山巍峨,山脉绵延,有一条奔腾的巨龙横亘在山峦之上。

这便是大明长城。

一座座军堡如繁星点点,坠落在长城外围,他们有的已经荒废,有的依然发挥着他们的余热,借着祖先留下的余荫,庇佑着大明的子孙。

众人催马进入平山墩区域,地势逐渐平坦,一条玉带般的河水流淌,拱卫狭小的平山墩。

平山墩,兴建于嘉靖年间,是一座塞外小堡,堡垒宽一十二丈,顶阔八丈,有鸡窝天棚两层,上有天桥,吊桥一座,月城门一层。

这种小堡,平日里能驻守一个小旗的队伍,都略显拥挤,更不要说驻扎数千人。

不过,刘广生并不是随意安排,而是选择了一处耕地不少的区域,而且如今草原式微,大体还算是安全的。

即便是草原来袭,这些人也可以迅速逃入长城,寻求庇佑。

刘巡抚可以想到的,都替手下人想到了,剩下具体怎么操作,就看手下人的了。

将近五千人的队伍,已经驻扎在此地一段时间了,远远的就能望见人烟。

有哨兵见队伍折返,急匆匆的赶回去报信,平山墩的男女老幼都迎接出来。

楚行一脸笑意的感受着众人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热情的跟每一个人打着招呼。

当这些人从安塞出发,跟自己到了平山墩这个贫苦的地方,楚行就知道,自己和这些人的命运捆绑在了一起,他能从眼前众人的欢呼声中,听出了这些人对他的尊崇与爱护。

“大哥,大哥,你终于回来了。”小万里笑得嘴都阖不上,小腿儿跟踩着云朵一般跑到楚行马下,仰着头一脸的欣喜。

楚行一伸手拽住万里的胳膊,将小家伙拽了上来,就在战马上扬上了天空。

“飞喽!万里飞喽!”

小家伙也不惧怕,在空中哇哇的叫喊着。

来回几次,楚行将小家伙放在马背上,满怀温情的看着弟弟。

弟弟也看着兄长,只是兄弟二人,看着看着便哭了。

小万里抱着楚行的脖子,眼泪止不住簌簌的往下流,“大哥,这是你第二次抛弃我了,万里心里痛!”

楚行的眼角也有了泪水,看着小家伙越发的茁壮,竟然眉角有了几分童年的影子,心中也万分的感慨。

“这一次,不走了。”

小家伙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站在马背上,掐着腰,一脸不信道:“大哥骗人!师爷说了,哥哥是长大的雄鹰,要展翅翱翔了,万里也要快快长大,做哥哥的爪牙,替哥哥打败坏人!”

楚行将小家伙放在马背上,簇拥在怀里,一提缰绳,对着平山墩的众人拱手示意。

“诸位,我回来了。”

“大人辛苦了!”平山墩五千人众纷纷躬身行礼。

这是礼仪之邦的气度,当他们不虞饥饿的时候,融入到血液之中的礼仪便会展现出来。

楚行感慨,这都是大明的好儿郎,好姑娘,是老天爷,是无道的朝廷,逼着他们去做的贼。

自己既然有了这份机遇,如何能弃他们于不顾呢。

“大人,速速去拜见大人吧,县尊大人病了!”到了此时,夏九公才对楚行说道师爷的真实情况。

小万里也说道:“大哥,师爷已经好几天,下不来地了。”

战马上的楚行差点摔落战马。

楚行却不敢犹豫,翻身下马,拉着万里的手,朝着军堡疾驰而去。

原来,老县尊知道自己家娃子去了草原,担心这五千人众生乱,便借巡视之由,驻扎在了平山墩,帮着楚行处理军务,生怕新立的平山墩出什么岔子。

可老大人本来就年迈,你让他耍大刀他能耍的动,但是你让他处理一个县的政务,加五千人的军务,着实累心。

老大人刚来,就病了。

楚行尚未进入病房,就见夏弘祖阻拦在门外,肃然道:“大人,莫非忘记了,关中儿郎的规矩了吗?”

楚行表情也严肃下来,单膝跪地,对着堂内道:“不敢忘!”

屋中疲惫的声音响起,“吾孙此次征战塞外,可有斩获?”

楚行慨然道:“此次入塞,租借飞地一块,取达尔部落五百余众,灭红盐池匪寇五百余,缴获粮食三千余石,金银五万两,兵器无算。”

“吾孙甚勇!老夫死而无憾,且先安顿军士,再来拜见老朽。”老人家拒而不见。

楚行忍着眼中的泪花,唱了声喏,这才退下。

待楚行走后,屋内再次传来声响,“夏弘祖,速速进屋与老夫着甲,老夫要强了一辈子,岂能让孙儿看到我这幅酸软的样子!”

夏弘祖进屋,看着被老大人踹翻的药盆,忍不住心疼道:“老大人,不必如此的。”

“要的,要的。”在夏弘祖的搀扶下,老大人艰难的着甲,“我是这孩子的天,他羽翼未丰,我不能倒。我没照顾好天霸,岂能再照顾不好我的孙儿。”

说来也奇怪,一直卧床不起的老爷子,在得知孙儿回返之后,竟然浑身有了些许力气,面色也红润起来。

待楚行带着安顿好军士和达尔部落,再次这番的时候,却见老爷子已经居坐堂中,顶盔掼甲,威风凛凛。

只是瘦削的身体和额头的冒出来的冷汗,暴露了虚弱。

众人见老爷子顶盔掼甲,一脸肃然之色,知道怕是要商量大事,一个个紧张起来。

“臭小子,别跪了,过来,过来坐。”老人家即便是虚弱不堪,依然心疼徒孙,知道徒孙去了一趟草原,斩获如此丰厚,看孙子的眼神也越发的欣慰。

他感觉当初逼着这小子往前走一步是对的,如今孩子身上英气十足,行走之间已经有虎将之风,与之前那种小贼子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师爷,孙儿不孝,让您操心了。”

楚行想问一下老爷子的病情,老爷子却不搭茬,而是摆摆手对楚行身边儿的诸将说道:“你们是我孙羽翼,在老夫面前不必拘泥大礼,都坐。”

众人纷纷落座,老爷子看向众人,开口继续道:“如今你们已经迈出去了第一步,所以老夫想问你们,接下来路,该怎么走,你们可有章法?”

秦英开口道:“老爷子,我们如今做了朝廷的官,自然是杀贼立功,就拿如今这一次来说,剿灭了红盐大王,朝廷肯定有赏赐的。我寻思之后,我们也要继续为朝廷剿灭匪寇、平叛。”

老爷子呵斥道:“你们是屯田守御千户所,去替朝廷立功,你让朝廷的正规军做什么?再说了,即便是你们是朝廷的官兵,你们有何根基,能禁得起几场大战?”

田见秀直了直身子,他是楚行的亲信,自然有发言的机会,“我们有五千余众,眼下紧迫之事,怕要耕种为要,不能一直这么坐吃山空去。”

楚行听着田见秀所言,点了点头。

自从做了这个千户所的千户,楚行也曾多次热血上涌,想过有朝一日龙登九五。

可理想可以伟大,但脚下却不能浮夸。

想得太多,跨的太大,容易扯着裆。

田见秀说的很对,眼下耕种才是最紧迫的事情。

他也知道,外面已经打翻了天,王嘉胤、高迎祥领着一众人,在陕西东征西战,已经成了气候。

但这却并不是自己该着急的事情。

旁人不知道楚行在想什么,秦英当下连连点头,“是我年轻了,但我只担心,我们种了田,官府来坐享其成,乱匪也可能来劫掠,这田也不是那么好种的。”

老爷子点头,“这次说的倒是有点道理。行儿,你是什么看法呢?你是千户,还要主持大局的。”

“孩儿其实并未想好。”楚行摇摇头道。

老爷子气恼道:“做大事,最忌畏首畏尾,有什么想法便直接说,在场的都是你的亲信,你在磨叽什么?”

楚行扫视众人一眼,见众人都一副忠诚之色,当下明白,已经走到这一步,岂能退缩呢?

“我只想对大家说一句,在往前走,可就没有退路了,你们想好了,与我一条道走到黑吗?”楚行问了一句。

“大哥说的什么话?”见楚行开口,秦英面带喜色,“我等自从追随您,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岂会犹豫?”

楚行终于明白,为何赵匡胤可以黄袍加身了,因为当你走到那一步的时候,你的手下会毫不犹豫的给你穿上黄袍。

即便是你不想,也不可以。

楚行想到,自己大体也算是了解天下大势的,又有后世几百年的经验和见解,为何就不能闯一闯呢?

楚行慨然道:“屯田、练兵、外交、贸易,四驾马车,齐头并进。”

秦英毫不犹豫的道:“大哥说的好!”

二丫瞪了秦英一眼,“你知道大哥说的什么意思,你就说好!”

李自成忍不住摇头道:“大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在草原上,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战争潜力,为何不好好珍惜,与高迎祥、王嘉胤等人一般,召集部众,做一番大事呢?如今天下大乱,您说的屯田也好,贸易也罢,与大事又有什么关系?”

楚行看向田见秀,田见秀起身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当初明太祖靠这几个字,成就大业。我们平山墩想要成就大事,就不能跟那些贼子一般,盲目冲动,一窝蜂似得乱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