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贼王 > 第六十八章 发展

明末贼王 第六十八章 发展

作者:不是小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5:54 来源:笔趣阁

夜晚,平山墩依然处于一种忙碌的状态。

一盏油灯下。

千户楚行,正趴在桌子上,虔诚的给新拜的恩师徐光启回信。

与刘广生这种给楚行背锅挡子弹的恩师不同,徐光启这位恩师,纯粹是传道受业解惑的长者。

起先正在给天子做讲师,每日鼓吹技术兴明的徐光启,也非常难以接受忽然在西北蹿出来个千户,要做自己徒弟这件事情。

但奈何这家伙对农业甚尉感兴趣,抓住了徐光启的痛点,总是问询各种垦荒、农作的问题,还奉上了丰厚的束脩。

对于农业,徐光启自忖是大明最专业的人士了,他发觉这个唤作楚行的千户,是真心想种田救民,而且楚行给的束脩实在是有点多,多到让口袋空空的徐大人口水直流,一来二去间,竟然不自觉的在信中流露出爱护勉力之意。

甚至后来的信中,已经开始称呼楚行为吾徒、爱徒。

此事,惹得正在辽东忙碌的大师兄孙元化很是不满,甚至亲自给楚行写信,声称有机会一定要讨教讨教师弟的本事。

不过,其实并不是楚行非要厚着脸皮,到处认老师。

实在是西北本来读书人就少,而且读书人大多数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着他们帮自己搞建设,根本不可能。

这真的是没有办法,楚行才厚着脸皮,去接近徐光启。

他也没想到,徐光启真的名好官,知道自己诚心学习之后,丝毫不吝啬,仅仅是一两次沟通,就传授了楚行两种增加土地肥力的办法。

分别是踏粪法和粪丹法。

踏粪法相对比较简单,就是修建牛栏猪圈,甚至直接在谷场上,去踩踏庄稼杆儿,这种做法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土地的肥力。

而粪丹法就比较高科技了。

所谓粪丹法,主要原料有人粪、畜粪、禽粪、麻饼、豆饼、黑豆、动物尸体及内脏、毛血等,外加无机肥料,如黑矾、砒信和硫磺,混合后放在土坑中封存起来,或是放在缸里密封后埋于地下,待腐熟以后,晾干敲碎待用。

徐光启传授的办法,让楚行大开眼界,并且毫不犹豫的大肆推广。

如今谁敢在大营里随地大小便,肯定是要挨一通鞭子的。粪肥很重要,必须集中处理后使用。

而且楚行组织了一只专门的队伍,叫做收粪队,专门赶着车,挑着担子,去乡间和有军队驻扎的地方,收粪。

楚行还因此收获了一个大粪千户的美名,不过他是完全不在乎的。

但秦地比起徐光启所居住的南方差太多了,而且因为小冰河期的原因,冬天天气寒冷,即便是肥力充足,他也担心到了冬天,会将小麦冻死。

眼下这封回信,就是跟恩师讨论冬天小麦防冻的问题,顺带着提议恩师既然跟传教士关系不错,是否可以引入葡萄牙的雇佣军,帮大明与辽东的女真人作战,帮助大明训练士卒火器的使用问题。

而在楚行不远处,楚行的师爷,如今的安塞县令,正领着一帮人开着小会,这也是楚行的建议。

这些人有县衙的钱谷师爷、衙役、县学的教书先生、经验丰富的佃农、地主大户、商人、甚至还有流民的首领,这些人几乎代表了安塞县所有阶层的力量。

这些人起先也都很好奇,为何开会不是去县衙,待来到平山墩之后,瞻仰了一番平山墩的发展和武力之后,才明白了县老爷的想法,这是给他们打气呢。

告诉他们,未来的安塞县有平山墩千户所庇佑,只会更加安全,让大家伙甩开膀子加油干。

通过这些人,老大人可以细致的了解安塞县的上下情况。然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发动安塞县的力量,制定新的政策。

毕竟一味的无为而治也是不行的,安塞县经过战乱,需要一系列新的政策,恢复元气。

而新的政策中,尤为重要的一条便是,从此安塞县境内,取消一切苛捐杂税,鼓励商旅前往平山墩贸易,而平山墩也会给安塞县提供保护。

商旅要定期按照一定比例,提供军需费用,但不会影响到商人的正常支出。

前任县令以及他的簇拥,因为在战争中被消灭,其财产充为县衙所有。现在天气干旱,庄稼收成不好,地主要减少租金,至于所需要缴纳给朝廷的赋税,将由县里统一想办法解决。

鼓励年长,科举无望的读书人,参加平山墩,并会给予不错的福利和安家费。

楚行不会干涉老爷子主持会议,因为老爷子在安塞的官声很好,威望也很高,那些大地主也知道,眼下安塞将百姓逼急了,只会继续造反,自然心甘情愿的支持新政。

政令从平山墩出发,洒向安塞县,将来会引起多大的反响,暂且不提。

单说对外信息的收集与汇总,平山墩虽小,但是因为坐拥安塞县,未来肯定是要有长足发展的。

便是刘广生都说,平山墩有成为卫的可能性。

楚行又是那种不甘于寂寞的性子,所以平山墩与外界的联系,从未断绝。

尤其是情报部门,从平山墩刚刚开始建设,就已经撒出去了。

为的就是收集天下大事,为楚行所用。

首先传入楚行视线的是,毛文龙的消息。

楚行现在所做的一切事项,与坐镇皮岛的毛文龙并未有太大的差异,他也凭借皮岛的便利,广泛的做生意,吸纳兵卒,对抗女真人。

但是人家早些年,有袁可立撑腰,每年都能拿到很高的后勤补给,而每次作战,有搜斩获,朝廷的封赏也很丰厚。

如今毛文龙已经是官拜左都督了。

但坏就坏在袁都督身上,袁都督觉得皮岛虽然重要,但是辽东最不听号令的人,就是毛文龙,如今已经切断了毛文龙的补给,并截断商路,禁止有人去皮岛通商。

这导致毛文龙队伍的日子非常不好过,毛文龙已经数次上疏崇祯皇帝,想要入朝申辩,但是没有效果。

让为朝廷卖力的将士们多少有些寒心。

这里务必就要多说一句,在大明朝混,武官没有后台,真的很难过。

人家毛文龙怎么也算是策应朝廷兵马,捏住黄台吉蛋蛋,抄女真人老窝的能人,要不是他们拼命折腾,女真人早就入关抢劫了。

结果就是这样立下汗马功劳的部队,因为如今没有文官撑腰,已经不管饭了。

若是毛文龙的部队吃不上饭,回头女真人再入关,谁去戳他们菊花呢?

所以楚行觉得,大明朝真的是无可救药了。若是自己跟毛文龙一样,估计也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更加坚定了楚行的信念,好处往口袋里塞,出名的不要,卖力干活的不要。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兵变频繁。

眼下,不仅仅是西北摇摇欲坠,天天有军队准备造反,就连京师一带,也开始大规模出现军队动荡的问题。

楚行的情报人员,起码已经送回了数个兵变的消息,而且兵变的地点都很令人震撼。

其中代表性的两个,一个蓟镇兵变,一个是宁远兵变,这都是军事重镇。

这说明,朝廷从崇祯登基开始,在折腾了将近一年以后,别的好处没有,财政条件越发的困难,收不上赋税的朝廷,已经开始不给军人发工资了。

至于为什么给军队都发不出工资来,那就问现在崇祯皇帝最信任谁了。

另外还有个事情就比较扯淡了,崇祯在平台召见了袁都督。

问袁都督大概多久能平定辽东,大都督大手一挥,说了个五年。

事后,好友问起袁都督是否真的有信心的时候,袁都督竟然淡定的说了句,我安抚安抚皇帝陛下罢了。

对于此事,楚行的恩师,徐光启也在心中大肆抱怨了一番,他觉得凭借他和楚行大师兄孙元化的本事,如果朝廷再准许他雇佣几百葡萄牙雇佣兵,他两年也可以平定辽东。

而且听徐光启的意思,崇祯皇帝对他的想法,也很认可。

在楚行看来,大明的文官的想法,有些过于魔幻了。

这就是大明的极端不公平之处了,文贵武贱,朝廷宁远相信文臣吹泡泡,也不愿意相信武夫提出的中肯建议。

当然了,楚行对于这种发生在京师的大事,有个大致的了解就够了,眼下对他的影响比较大的肯定还是西北。

一个风云人物,也忽然出现在了楚行面前。

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外号黄虎,真名张献忠。

眼下,此人正在家乡搞连寨自保,暗中训练军士,有造反的动向。

这位据说是个猛人,而且造反的思路也很清晰,先连寨自保,暗中训练军士,等待时机再登高一呼。

这比高迎祥他们动不动就杀官造反的行为要强很多,楚行倒是觉得可以找个时间聊一聊,看看他需不需要支持。

但是,张献忠这个人,貌似名声不太好,后世关于他屠杀,吃人的负面传播很多,楚行也搞不清楚,是真是假。

而且楚行是官,人家虽然名义上是民,但是已经准备造反了。

贸然造访,似乎也不是特别好。

于是乎,虽然各种消息源源不断的汇集到平山墩,楚行对外界有个大致了解,但是他本人表面上还是比较闲的。

每天除了处理军务,就是训练士卒。

虽然平山墩是屯田守御千户所,但是军师训练依然非常严格。目前是四操三讲,四操是每天早晨、上午、下午、黄昏各操练一次,三讲是上午和下午,都要进行识字课和军事课。

训练强度很大,但是士兵进步很快。

“千户,千户,那个穿靑袍的无赖汉子又来了。”楚行刚写完信,正想着该怎么给训练中士卒讲话时,外面的亲兵飞奔而入,大口喘息着说道:“大人,快躲躲吧,这回那无赖汉子,面色铁青,估计是来者不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