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牛吏之帝王崛起 > 557.我自己拆

牛吏之帝王崛起 557.我自己拆

作者:天下九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3:20 来源:笔趣阁

荥阳魏氏是当地大族,战乱之时聚同宗同乡千余人,在当地筑坞自保。后来刘秀定了关东,本以为能过安生日子了,没想到两汉战争又起,荥阳是两汉相争之地,难得安宁。魏氏便加固了坞壁,引得周边乡人纷纷投奔,致使魏氏坞壁墙壁越垒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到后来简直成了个小型城池,比之县城也不惶多让。

坞壁分为两重,外一重方圆十里,高墙壁垒,两面开门,四角有箭楼,城上有乡勇守卫。入门之后,有农舍深宅,树林农田,四周有陂渠水塘,坞内牛羊牲畜成群,俨然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王国。这一重住的都是依附魏氏乡邻故旧,而魏氏族人则在内一重,那里的墙壁更高,防守更严,有层楼高阁,富丽堂皇。

魏太公今年六十岁了,已执掌魏氏三十多年,经营这坞壁也有三十年了,几乎把一生的心血都在魏家坞堡上,现在官府一声令下就要拆除,他哪里舍得?

这座坞壁就是魏氏的城池,是他魏太公的王国,关上门谁都管不着,他可以埋头在里面做土皇帝,连郡县长官也不放在魏太公的眼里。只要在这坞壁之内,魏太公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即便出了这坞壁,他魏太公也是个跺跺脚荥阳就要抖三抖的人物。

魏太公是第一批反叛刘秀响应河间王刘茂的豪强之一,为此得到了刘茂的亲自接见,河间王拉着他的手,说他“德高望重”,为“一郡之表率”,对他大加赞赏,为此魏氏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家中子弟为官吏者很多。

魏太公的长子由刘茂推荐去了长安,为礼官大夫,次子在陈留郡为县令,一个侄子在洛阳为官,一个侄子在郡里做督邮,除这些人外,魏家中在郡县为吏者亦不在少数。

这样的当地豪门,地方官上任时必定要倾心结纳。荥阳令新到任便派县中吏员来访,邀请魏太公去县中议事,连着请了两次,魏太公都以有病为由拒绝了。荥阳令只好借口巡视乡里,亲自登门,才见到了魏太公,可见他的架子之大。

县令传达了天子的旨意,要求魏太公拆除魏氏坞壁,魏太公当然不能拒绝,否则便是抗旨了。

同意是同意了,但是魏太公根本就没想过要拆,反正坞壁不只他一家有,想必别的豪门也不会拆,法不责众,最后大概率会不了了之。因此一直等到过了官府限期,魏氏坞壁还是岿然不动。

县令几次派人送信,说是再不拆除官府便要强拆,魏太公只当他是虚张声势,丝毫不为所动,该吃吃该喝喝,对官府命令置之不理。

这一天,魏太公刚刚吃过早饭,他的孙子魏行便气喘吁吁地跑来,大声叫道:“大父,常县令又派人来了!”

魏太公眼皮都没抬,只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来就来,又不是第一次来,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魏行又道:“来人说今天官府要强拆坞壁,马上就要到了,大父,您赶紧想想法子吧!”

魏太公抬起了头,“强拆?他敢!”

“是真的,孙儿差人骑马去探过了,来了足有一千人,全是官兵!”

魏太公有些动容了,常县令居然请来了军队,一千官兵,那可不是小数目!

不过那又如何?当年上万流民来攻打魏氏坞壁,不是也兵败退走么?难道常县令如此胆大包天,竟然和魏氏来硬的?

魏太公霍地站起身,喝道:“敲响锣鼓,召集青壮,全都给我上城守卫!我就不信了,他区区一千人,能拿我魏氏怎么样!”

魏行响亮地答应了一声,转身就走,刚走出几步,忽然又被叫了回来。

魏太公慢慢坐了下去,说道:“不必去了。。。朝廷官兵既然来了,我等岂有起兵对抗之理?那不成了谋反了么?常县令正好据此上报朝廷,请朝廷另发大军来灭我魏氏。”

魏行却有些不服,说道:“当年赤眉军来攻,也未奈何得了魏氏,刘秀也只是抚慰,不敢拿我魏氏开刀,他刘钰又能怎样?大军来就来,谁还怕了他不成?大不了真的反了!”

“胡说!”魏太公已完全冷静下来,反倒斥责起了孙子,“刘秀要和刘钰相争,自然要笼络天下豪强,如今天下一统,刘钰再没了敌手,说不定要对我等下黑手,魏氏还是不要出头的好。”

魏行急道:“难道就任他们强拆?这可是经营了几十年的坞壁,大父就舍得吗?”

魏太公摆手止住了他,“他们既然来了,自然不能空手而归。。。让你三伯去与常县令商量,多许他些好处,先把官兵打发走,拖一拖再看。”

魏行的堂伯是郡里的督邮,是太守的属吏,平时常县令去郡里办事,与郡吏都是有交往的,魏太公以为常县令多少会给几分薄面,不过是让他魏氏破些财而已。

万没想到这常县令竟是油盐不进,没多久就回话说:“陛下严旨令拆坞壁,若此事不行,不只是我的官帽子保不住,便是太守也要受责,干系太大,实在通融不得。何况此次来强拆的不是郡兵,而是朝廷在此地的驻军,我怎么做得了主?”

魏太公听了,虽然恼怒,却也无法。这时官兵已经到了,正在坞壁之外准备器械,马上要开始强拆。

魏太公只让别人出去应付,他自己却没有出坞,举步上楼,一直爬到最高处,将外面情景尽收眼底。

只见官兵忙而不乱,正从一辆辆车上卸东西,车上却没有拆墙常用的锤斧等工具,全是些木头架子。

魏太公正不解其意,却见他们将木架子摆在墙外几十步,有工匠过来,指挥着众人将架子支起,不一会便装出一辆投石车。

魏太公吓了一跳,颤声道:“这,这是拆墙还是攻城,竟然用投石车!”

等他继续看下去,心里更加吃惊。因为官兵带来的不仅有普通的投石车,还有几辆连环霹雳车,传说一次可发射数十块巨石,连最坚固的城墙也敌不住连环霹雳车的轰击。

这强拆队的阵仗实在是太大,把魏太公吓到了,他两手扶着栏杆,苍老的手青筋暴起,面上的胡须在微微抖动。

他的孙子魏行年轻气盛,还在生气地叫嚣,“大父,何必受官府的窝囊气?不过是一千官兵,还及不上我们一半人多,孙儿这就召集人,将他们赶走!”

“站住!”魏太公止住孙子,故做镇静地道:“不过是四面墙壁,拆就拆了,为这些小事,还真要造反不成?官府来拆也说,省得咱们自己拆,还要费许多银钱。”

话音刚落,就听见外面轰地一声,魏太公吓得一抖,回头去看,却见尘土飞起,坞墙已塌了一角。

紧接着轰隆隆连响,硕大的石块不断飞至,砸得墙倒屋塌,坞内居民奔走呼号,四处躲避。

石块不长眼,有的砸在坞墙之上,有的却越过坞墙落在坞堡之内,甚至是有人居住的屋顶。

一块巨石砸倒了牛圈的围栏,砸死了一条黄牛,圈内的牛马受惊,没头没脑地疾奔乱走,一头牛冲进人群,连着顶翻了几人。一块大石落入水塘之内,激起高高的水花。

连环霹雳车开动,石块的轰击声连成了一片,好像是密集的鼓点,震得魏太公心胆俱裂。

只一会儿的功夫,魏氏坞壁内已是墙倒屋塌,一片断壁颓垣,等到这一轮石块发射完毕,轰击暂停,官兵们重新在车上装石块,魏太公再看,见坞壁北面外重坞墙被砸塌了多处,这没有什么,官府就是要拆除这四面围墙,使其失去防御能力。可是坞内的设施也倒塌了许多,房屋、农田、牲畜圈,全都一片狼藉,好像官府拆的不是外墙,而是要荡平这魏家坞堡。

“再拆下去,魏氏就要毁了,一会拆到内坞,还不得把我这把老骨头埋了?”魏太公哆嗦着嘴唇,忽地向着孙子失声大叫:“去!快去!叫,请官府万万不可再拆了,我,我自己来拆,五日,不,三日之内,一定全部拆除,一寸坞墙也不留!”

魏行无奈,答应着去了。

等到魏太公一点点挪下了楼,正见到常县令被魏行引了进来,常县令远远地拱着手,笑道:“魏公深明大义,要带头自毁坞壁,实在是本县楷模,乡里表率,常某佩服之至,佩服之至啊!”

魏太公脸色灰白,强颜欢笑。常县令忽地皱眉道:“魏公,有一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

魏太公没说话,心道该不该不说你也是要说的,还装什么相?

果然常县令毫不迟疑地说道:“官兵一动,日费千金,回去必得有所交待,此次出去官兵两千人,若是拆了这内外两重坞壁还好,如今只毁了半面外重坞墙,可是报上去这坞壁还算是魏氏自毁,带兵的张司马回去不好交差。。。”

魏太公当然知道他的意思,忙道:“张司马此番辛苦,魏氏无以为报,这两千人一天的钱粮就由我魏氏负担。”

“哪有两千人,顶多就一。。。”魏行话没说完,便被魏太公喝住,吓得不敢再说话。

这一天余下的时间非常和谐,魏太公设宴招待了常县令和张司马一行,宾主尽欢,临走时魏氏又送上两千官兵的“钱粮”,据说装了好几车,官兵才浩浩荡荡地回去了。

魏太公大病一场,根本爬不起来炕,可是就算躺在炕上,他也追着儿孙们将内坞墙、外坞墙、箭楼等设施拆除殆尽,三天后,远近闻名的魏家坞堡便烟消云散了。

有了魏氏的前车之鉴,荥阳县豪强格外听话,纷纷自毁坞壁,没几天的功夫,荥阳一县除了县城和官方的军寨之外,再不见一处私人堡垒。

远在长安的皇帝刘钰对于全国坞壁拆除进度表示满意,虽然仍有个别不怕死的顽固分子妄图对抗官府,但是数量太少,不成气候,毕竟拆墙的事涉及不到生死存亡,豪强们还是有这个承受能力的。

对于那些妄图反抗的人,刘钰的原则就是:谁敢强硬就让谁灭亡。

河东周氏、清河韦氏等顽固分子因暴力抗拒拆坞,以谋反大罪被灭了族,这两桩拆墙引发的血案震动天下,让天下豪强们听话了许多。

“没想到豪强们还真能忍,一场全国强拆运动就灭了这么两家。”刘钰箕坐榻上,两腿伸得长长的,咋着嘴,好像还有点遗憾。

牛头为他捏肩,马面为他捶腿,两个太监一边伺候着一边拍着马屁,无非是些皇帝英明仁德之类的废话。

“闭嘴!”皇帝早听腻了这些,不耐烦地斥道:“拍马屁都拍的没创意,死太监就是没水平。”

正捏得舒服,忽然有人来报,尚书令郑深和汝南太守杨延寿来了。刘钰立即把牛头马面拨拉到一边去,整了整衣服,正襟危坐,说道:“请郑尚书进来。”

对待不同的人,皇帝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对死太监可以连打带骂,对着班登乌盖可以随便乱说话,可是对着郑老头,刘钰虽然常在心里也偶尔吐槽,但是面上还是比较尊重的。

汝南太守杨延寿最近回长安述职,皇帝想听他具体讲一讲汝南的情况,约了郑深一道听。

汝南、颍川、南阳三郡都是大郡,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豪强遍地,最是难以治理。汝南经历了几年战乱,打得比较残破,但也多亏了那些豪强,在乱时能起到一定的庇佑百姓、保持经济发展的作用。当然,这样做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只是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陛下,汝南全郡的坞壁已按期拆除,那些原本依附豪门的农户,有田的不多,大都回家耕作了。度闲田不是很顺利,阻力远远大过拆坞壁,度出的闲田数量远不及预期,没有多少田可用来安置流民。眼下汝南隐户太多,许多人依附豪强,为奴为婢,官府根本不能控制他们。”

皇帝冷笑了一声,“这些豪门大姓,居然敢贪朕的田,抢朕的人,朕要让他们全都吐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