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伐天下志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报纸的诞生

北伐天下志 第一百五十七章 报纸的诞生

作者:伐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5:20 来源:笔趣阁

两人的操作很简单,但再聪明的人也不懂是什么意思。近的只能看到纸上有很字,什么内容同样不知道。

赵佳一点不客气,指挥周复生将印好的纸发给大家,她拿一张给赵扩。

“皇叔你看看如何?”

赵扩拿起这张有米长的纸,第一眼就被上面的东西吸引住。从左到右,左顶上有一块空白,下面有一条细线连接到右端。左边分了三块,上面第一块占了一半,标题叫“大宋彩票正式启动。”内容从彩票的形成、到第一次京城摇奖的场景等等,中间还有插图。

下面左右各有一块,分别写着“春天来了,朝廷要做些什么?”“扫黑除恶,还天下和谐安宁。”右边有六块,除了文章外,还有两块居然是广告。一块写着:“京城神药堂,”另一块写着:“京城百锦绸缎庄。”上面写着自己的特长、负责人、地址等等。

第二面分的块数更多,有诗词歌赋、故事摘要等等,广告和插图更多。大家看了好一会,居然没一个开口,看样子是想在大殿上将大宋第一份报纸看完。

赵佳看着周复生,一脸的幸福。她们在半路上就得到汇报,纸张和印刷机已经搞好。写文章大家有的是时间,最麻烦的字锭,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弄,弄了二十套完整的,那些常用字弄得更多。

终于有人从报纸中走出来,杨万里说:

“此版书像邸报,但比邸报要丰富得多。上面不但能写些要事,还可以引经据典,百家争鸣。要是能广而推之,丰富大家的生活之余,更能提高大家的文学修养,开阔眼界,对教化万民非常有用,于国于人皆有好处。”

不愧是大文豪,一看就能看出这么多东西。周必大点头附合:

“此物的确有诸多好处,如今纸张便宜,印刷机又如此快捷,完全可以弄出来面向大众。使我大宋形成人人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要不了多久,就能传遍天下。”

“两位大人说得不错,我家相公早就想这样做,所以才让大家研制印刷机。”赵佳的话,将大家的眼睛从报纸上引开:

“这是仿造邸报所弄,上面分了许多版块,有政要、商务、杂论、文学等等。不说其它,比如政要,朝廷安排什么大事,以后几乎不用官员出去四处宣传也行。只需见报,大家都能知道。还有通缉的一些犯人,也可以见报,比在城门口查还要方面。”

大家终于明白,周复生为何如此有底气,说印刷机不在纸张之下。此时周复生在赵扩心中的重要性,已经超过韩侂胄。

赵扩走出他的牢笼,来到印刷机旁,摸了摸说:

“想不到平时不显眼的印刷之术,竟可以做如此大事。和靖,你们算过一张邸报,大约需要多少钱?这么大的纸,加上人工,怕需要的钱不少吧?”

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对广大百姓来说,要是一张纸的价格和一斤肉相等,估计就算是读书人,也没几个选择纸而舍去肉。

“这个牵涉到的东西很多,待我慢慢说。”赵佳的口气逐渐向周复生发展,扬了扬手中的报纸:

“以后我们会对外征稿,人家写稿,总不可能白写,视其质量给些银子,这部分需要的钱最多。印刷人工倒要不了多少,卖报的人我们只请那些贫困的流浪者,必须保证他们够正常生活。加上纸张、墨算上,大约每张报纸需要五个铜子。”

一张报纸五个铜子不多,赵扩松了口气。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清瘦的老者说:

“写稿的费用可以不算,我太学可以免费为其写稿。加上各位官员,以后的稿子只会多不会少。”

“钱大人说得是,谁都愿自己的文章广传于天下,岂还会收钱?”杨万里接道:

“朝廷可以成立一个负责此报的官衙,送来的文章一一核对后再给印刷。到时多的是人送去,根本不愁发没文章可发。”

周复生想过,不给钱大家也愿意投稿,可太不公平。现在的太学生,多是八品以下官员之子和普通百姓。这些人本就不富,甚至可以说天下的读书人都穷。他不想被这些清高的官员,将人家的财路断掉:

“成立负责邸报的官衙我不反对,凡被录取的文章都要给些银子,这也是他们应得的,找些生活费也好。银子大家不用担心,上面有商务一块,到时谁家的商品店铺要在上面打广告,必须给银子才行,要不然也不会如此便宜,一份报才卖五个铜子。以后需要打广告的商人多了,还能更便宜一些。”

刚才说话的老者叫钱详林,是太学祭酒。和许多人一样,皱着眉头,摇头说:

“难得弄出这么一种利国利民的邸报,岂能在上面刊登商务?依臣看,取消稿费,除一些政务,要多发些诗词文章。”

“不错,刊登商务实在有辱斯文。宁可卖贵些,也不要那些什么广告费。”

周复生暗自苦笑,这些人好面子,背地不少官员在经商,表面上却将商业贬得上不了台面。不少人反对在报纸上打广告,一番吵完,韩侂胄开始抢生意了:

“这东西发行后,上面的文章、各种宣传、文体思想等等,影响非常大,不可脱离朝廷。皇上,臣认为不应由私人做,应该收回由朝廷来做。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朝廷在这方面更容易把握。”

“不行,”赵佳高兴半天,韩侂胄的话让她脸色一沉:

“这是我们做的,当然得由我们管。我们在维民街投资三个大作坊,就是专门用来做这东西。纸可以与人合伙,邸报你们也要抢去?”

现在流行写论文之类的,有些人在上面宣传的一些观点,经过广泛宣传后,会影响不少人,韩侂胄就深受其害。几个百姓甚至向皇上建议,问斩韩侂胄。那种宣传只是书和嘴,要是在面向全国的报纸上宣传,估计搞死一个党派都非常轻松。

韩侂胄的话,让一些人清醒过来。除少部分人,没人赞成由周复生搞。刘三杰说:

“绝对不能交给私人做,否则上面会出现诋毁大臣、攻击朝政的文章,到时候谁有能力负责?仅靠一些官员审核文章,根本无法做到有效控制。皇上,韩相言之有理,必须将这东西交由朝廷来做才行。”

附合韩侂胄的人很多,赵扩有些为难了,才将周复生的纸张生意撬了大半,又要抢人家的邸报?他也学聪明了,对周复生说:

“你说的五十七个有功之人,朕答应你提出的那些提拔建议。他们一旦被封为官,自然由朝廷管理才是。”

周复生知道赵扩的意思,见这么多人都想抢他的生意,干脆将这东西让大家来做。

“臣有一个建议,让那些想做邸报的州府,都可以参预进来。朝廷也可以做,比如朝廷的邸报叫“大宋报”,臣做的叫“京都报”等等。稿费要发,广告生意也要接,大家各自招自己刊登的文章,能解决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考不上科举的学子,完全可以专门从事写作,不负此生所学。那些迟迟未能安排的官员,可以将他们安排到各州邸报官衙去,让他们能有事做。卖邸报的贫苦之人,又能以此来为生,这样对天下人都有好处。有朝廷成立的邸报官衙审核,不可能会出现那些诋毁大臣、攻击朝政的文章。真要出现了,www.uukans.co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

大家再次被周复生的话惊呆,这个蓝图太大,画得也太好。就业问题同样是历代朝廷关心的大事,谁都没有周复生那样的眼光。这些好处一想就明白,不说到府,让各州将邸报办起来,也能解决一大部分人就业。余端礼起身朝赵扩跪下:

“皇上,周大人这个方法非常好,既能很快让邸报传遍天下,让更多人受益,又能解决大部分人的生计问题。将先一些规矩定好,什么可发,什么不可发。一旦哪里的邸报出了问题,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就是,完全可以按周大人说的做。”

周必大满是欣赏看了眼周复生,对赵扩说:

“此事有几大好处,一是解决了冗积的官员。我大宋授官没安排的人不少,朝廷年年为此焦急,此事一出,这些麻烦事完全不存在了。二是解决不少读书人生计问题,有些没考上科举的读书人,并不是学问不行,这大家都知道。他们从事创作,就算不能以此养家糊口,起码能增加收入、提高知识。

三是解决不少百姓的就业问题,那些百姓可以进入邸报坊、送邸报为生,这样各地也会少些流浪贫民。至于担心一些乱发文章现象,有各地的邸报官员监督,此事很容易控制。”

很快许多人出来支持,其中不少是韩派之人,赵扩又惊喜又感动,朝大家点点头:

“此事就这么定了,由复生和余爱卿、韩爱卿和周爱卿负责商量。周复生上前听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