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太子 > 第四十一章 议取淮南

大宋第一太子 第四十一章 议取淮南

作者:九天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6:29 来源:笔趣阁

read336();

“众卿平身”说着柴荣坐在了龙椅上。

大臣们口中喊着:“谢皇上。”才站起来。

每次都是又跪又站的,赵旭就烦这套礼仪了。

柴荣看到大臣都列班站定之后,就吩咐:

“张德均,你来宣旨吧。”柴荣没有一句废话就立刻进入正题,张德均缓缓的展开一匹黄绢,那就是圣旨。

赵旭这时候就然再想,就在点圣旨在我那时候可是古董呀。什么时候了他还想这东西。

张德均缓缓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五代以来,武人霍乱,战火连绵,中原遭劫,秦凤成阶,四州被占,朕继承大统,决意收复。

今有将军王景向训等人,浴血奋战,更有禁军赵匡胤父子领军西征,战功赫赫,朕何吝赐爵拜官”

“特加封王景为景镇秦州兼西面缘边都部署,兼任太子太保。都监向训加封太保,昝居润提升为秦州刺史其余凤翔军各有封赏。”

王景立刻跪在地上带凤翔军的诸将写柴荣的皇恩,发誓一定要一死报皇上。

柴荣勉励了一番王景,示意张德均继续宣读,张德均清清嗓子继续念道:

“原禁军赵氏父子,领军西北,功勋卓著,特提升赵匡胤为殿前司都指挥使,授正三品下的怀化将军。副都虞侯赵旭擢升为殿前司都虞侯,授正四品的壮武将军,其子恩荫营指挥使。”

原来赵匡胤是都虞侯和副指挥使,从三品下的归德将军,现在实职是升了一级,散官也是升了一级。

赵旭原来是副都虞侯,从四品下的宣威将军,现在也是提升了一级,变成了都虞侯,正四品下的壮武将军。

但是更搞笑的还是恩荫一子,赵旭才多大,还没有成亲,这都有恩荫了。

恩荫是给后代的,为了表彰某些官员的功绩,特意留给她后代的恩典,以示恩宠。

赵旭还纳闷呢,我才多大就可以恩荫一子了,我儿子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现在他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后世宋朝会出现冗官冗员的现象了,立大功的臣子谁都可以有机会有恩荫的名额。

官员不多才怪呢?朝堂上的官员,心中都是大骇:

“这父子两个真是牛叉上天了,父子两个都是很年轻,但是已经身居高位了额,尤其是赵旭,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居然是都虞侯了,这是多少人梦想的职位。”

“不可否认柴荣是有意的栽培他,但是本身他也是战功赫赫,这次听说收复四州,他自己孤身收复的秦州,其他的三州,他也是起了重大的作用。”

所以说大家虽然诧异他的年龄,但是更多的是羡慕他的战功。

在大家的羡慕中赵氏父子跪谢朝廷的恩典,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柴荣授赵玭为郢州刺史,算是对他举城投降和劝降的奖励。

这个赵玭从此以后历当汝、密、泽三州刺史。后周被替代以后,又入周,被任命为宗正卿。

乾德初年为秦州刺史,未几改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判三司。性狂躁,不能容人。但是忠心不二。

自乾德五年(967年)以来,多次弹劾宰相赵普私下的违背朝廷禁令,私自购买秦,陇的木材建房,受到太祖赵匡胤的嘉奖。

后被前任宰相王溥劾,宋太祖黜其为汝州牙校,,但是仍然子啊以后予以启用。

在赵旭当政的时候,他更是身居要职,一身嫉恶如仇,为官清廉这都是后话。

就连在凤州拼死抵抗,后来被俘投降的王环,也被授予右骁卫将军之职,赵崇溥宁死不降,活活的饿死。

柴荣鉴于赵崇溥的忠义,下令厚葬,追封为太尉。消息传到后蜀孟昶也是追封赵崇溥为太师,其子恩补为国子司业。

柴荣在封赏完有功的臣子之后,接见了,后蜀来求和的使臣,经过一番的磋商,柴荣同意后蜀的求和。

但是后蜀必须同意秦、凤、成、阶四州为大周的领土,两国划定边界,不得骚扰。

同时后蜀承担此次大周出兵的军费,白银二十万两,黄金两万两,粮草十万石。

孟昶也不傻,这么多的东西,你张张口就要奏,你要我就给吗?于是他让使者,继续和周朝廷谈判。

柴荣本来就想趁机敲诈你一笔,况且是你要求和,你还跟我讨价还价。

柴荣在赵旭的提醒下,柴荣命令前线的部队进逼后蜀的境地,王昭远的部队和大周一触即溃。

吓得孟昶立刻接受柴荣的建议,迅速将柴荣所需要的送抵大周,向周称臣。

大周的军队才撤出蜀国境内,但是没有完全的撤离,一直在监视着蜀国的动静,这种情况一直到大宋攻灭后蜀。

此时在赵家的后院,赵弘殷一家子人在一起吃饭闲聊,说是闲聊,他们却是闲聊国家大事。

赵弘殷显得苍老了,许多,年轻时候征战沙场,身上的伤不少,年老之时,就要受苦了。

不过他还是很满意的,儿子,孙子如今都是身居高位,他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皇帝和他们家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起码他们赵家以后几十年绝对是大周的名家。

每当想到这里,他就笑得跟盛开的菊花似的。这时候他赵匡胤在讨论朝廷下一步的行动,赵旭在旁边一直他听,没有说话。

“我觉得下一步,我大周应该攻去淮南。”听了他爷爷和老爹谈论了半天,赵旭突然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没错说话的正是赵旭,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赵旭又缓缓的说道;

“当今陛下,圣明无比远胜唐朝灭亡后的其他帝王,可谓是雄才大略,这些年南征北讨,为的就是统一天下,我说的可对?”

赵弘殷父子二人,没有说话,倒也没有反对,赵匡胤却是点了点头。

“统一天下首先解决自身的问题,攘外必先安内,我们大周要首先解决自己的威胁,我大周一直受着南北夹击的威胁。

高平之战大周已经解决了大周北部的安危,秦凤四州也已经收回,然而南方的威胁依然存在。所以必须取得淮南。”赵旭缓缓的说道。

那边赵匡胤和赵匡义似乎在沉思,赵弘殷一手捋须,哈哈哈大笑:

“旭儿能看到这一点,着实不错,当得我赵家儿郎,不过你还是毕竟年龄小,看问题还不透彻……”

赵弘殷身为军人,谋略不是太的特长但是也是有战略眼光的,赵旭说的他也是明白的。

赵旭就知道赵弘殷会这样说:

“爷爷,我还没有说完,刚才那些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最重要的我们是要淮南的的粮食。

战争,靠的不仅仅是军队,更多是是粮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以看出粮草的重要性。

淮南,是鱼米之乡,余杭人甚至自称余杭百市繁庶,是地上的天宫,可见其富庶非同一般。

先攻去南唐的江北十四州,有了淮南,可以使国库每年增加千万两的收入,国库充盈才有能力一统天下。”

赵旭一口气说完,赵弘殷父子三人已经是目瞪口呆了,这是个十三岁的孩子,这是赵旭,那个以前不学无术的赵旭。

赵匡胤的双眼更是冒着金光,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的原话,不过被自己这个便宜的儿子给说出来了。

“旭儿,这是谁教你的?”赵匡胤以为是有人在旭儿的背后教他说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军师”。

赵旭早就料到自己的父亲想什么了:“父亲在上,孩儿,最近熟读《史记》和《孙子兵法》,再结合我大周的情况孩儿信口说的,请爷爷父亲不要见怪。”

赵旭很是谦虚的说了一番。

听说是赵旭自己想出来的赵弘殷,更是满面红光:

“当年魏武帝说生子当若孙仲谋,现在看来我孙也是不遑多让,哈哈哈,赵家列祖列宗保佑。”

旁边的杜老太太和贺氏也是为自己的孙子和儿子感到高兴。

这个宴会现场都回荡着赵弘殷的笑声,按时高兴,那是欣喜。

赵匡胤也是用极其欣赏的眼光打量这自己这个儿子,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赵匡胤很是高兴,不仅是为了自己有个出色的儿子,更是为了这个能有机会壮大周国的实力,一蹦老高进宫去见柴荣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