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冠 > 第1章 一身转战三千里

华冠 第1章 一身转战三千里

作者:横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8:03 来源:笔趣阁

细雨,绵绵不断。

天空阴沉,乌云压顶,天塌下来一般,极度压抑,天空中轰轰隆隆的声音隐隐着响,冬季自然不是雷鸣。

日军大口径舰炮射出炮弹落地后爆炸的声音。

昆山距离东方国际大都会上海,直线六十公里,淞沪会战已经接近尾声。

沪(上海)宁(南京)铁路线的昆山火车站,成了蒸汽机车向东的终点站,火车到了这里之后,不再前行,折回向西。

车站四周灰蒙蒙的一片,与远处天地似乎连接在一起,让人怀疑此时并不是大白天,而是即将开始的黑夜。

天色昏暗,水墨画一般。

**败了!

败于侵略者日军军舰飞机大炮之下,政府为保存实力,迫不得已大规模向西撒退。

铅灰色车站及四周民房,被国民革命军征用,成为军事禁区,同时也是军需物资、兵员补给点,临时成立前线救护战地医院。

车站广场上,几乎都是行色匆匆的军人:中央军.。地方军、税警保卫团、军统、纠察、警察⋯

撤退人员目标是南京,地方保安团正沿江加强防御、警备团在城外、城墙上加固阵地,打算步步设防、节节阻击日军前进。

密密麻麻的民伕,在冬日里依然汗流夹背的搬运各类物资。

广场外街道上,声响震天,学生们扛着横幅,举着小旗游行在砖木结构商铺间石板街道上。

着白衫黑裙的女学生、青衣立领中山装男学生举行着拳头,呼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战到底⋯”

街道两旁,为了生计的小贩,乞讨者,流浪汉,蜷缩在角落,呆呆地看着来往的行人。

夹杂在人群中的军车拼命鸣笛,车后排气管冒着热气,车头保险杠顶着密密麻麻的人群,试图快一点通过。

人太多,不得不龟速前进。

候车室大厅连着铁路与站前广场。

一个挺拔的军人,背着半新发亮的步枪,从停在铁道上的火车厢跳下来,与执勤的军警打了个招呼,快走几步进候车室,穿过熙熙攘攘嘈杂的人群,径直走向外面车站广场。

军人挺拨,迈着异常标准的步伐,一个人走出了气势磅礴的感觉!自然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不过,这样的军人,见多了,也就这样!

没人留意,军人每走的一步,都像用尺子量过的一样,一样的距离,分毫不差,甚至踩下去的力量都一致,声音带着奇怪的韵律。

蓝灰色军帽,青天白日帽徽透着亮光,军装不算整洁,还带着皱纹,更说不上干净,身上东一团污渍,西一块灰,还带着大团油迹,汗渍的领口、袖口发黄变灰。

即使如此,也与四周乌漆麻黑脸,油渍领、袖,全身干泥垢的伤兵们形成鲜明对比,鹤立鸡群般显得干净。

候车室门口广场上,设了街垒,一队执勤宪兵看着走出来的军人,第一眼先着领章,仅是个尉官,一个中尉,顶多不过一个连长而已!

宪兵队长犹豫了一下,能把走个路整成了目中无人模样,奇葩!可是,有毛用,心说:一会儿就要去当炮灰,秋后蚂蚱,得瑟个屁!

**裸的嫉妒!

却不得不抬手敬礼,能一个人走出气势的军人,他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所以,队长甚至故意忘记让他出示证件。

宪兵们见多识广,都不傻,这伙人是要去上海当炮灰的主,跟一个将死之人计较,要是一言不合,对方故事找茬,自己挨打那算轻的,真惹火了这些亡命徒,对自己开枪都有可能!

打死白死,杀人者顶多被送到前线当决死队填炮坑。

事情闹大了,参与者肯定是一个哗变罪名,被打死或者当决死队都不合算!

几个宪兵相互扫视一眼,齐齐看向脚下地面:地上变黑的血迹斑驳,表明应该发生过这样的事。

宪兵队长打个冷颤,不再说话,眼睛斜撇着出去那军官,按规定,**士兵不能出车站,不能出车站的范围,倒不是指候车室这个执勤点,而是铁路边!既然人家已经出来,肯定有手段。

车站广场外还有一道关卡,伪装过的街垒、岗亭,路上摆着拒马,有其宪兵兄弟执勤。

上头早就发了话:擅自行动,不服从命令,就地枪决!

主要是防逃兵、防日军渗透!

车站广场人山人海,杂乱无序,忙乱不堪,大批战略物资由民伕们匆匆搬进车站,目的地:南京。

淞沪会战已经接近尾声!因为,**败了,正在委员长指挥下撤退。

食品、被服、药品...原本给前方军队的补给,**败了,委员长朝令夕改,部队由撤退变成了溃败!

主管后勤的军需处,停止了向前线输送各种物资,导致车站广场上各种物资堆积如山,正紧张往南京倒腾回去。

车站广场西,是一个又一个大仓库,穿着雨衣、荷枪实弹的军人,在仓库大门外蒙蒙细雨中警戒,维持着搬运秩序。

其中之一大门旁边墙上,刷着一个大大的红十字,挂着一块白底黑字临时野战医院的牌子,门口不断有担架进出,几辆汽车停在门外,担架不断往打开的后车厢上送,看抬担架人的表情,往车厢上送的那些肯定是已经是临时医院无法医治的兵!

广场东侧,一长排汽车停着,各种物资不断装车,看军人们抬着的箱子标志,应该是军械!

南边是广场出口,外边是公路,密集的男男女女举着小旗,在一个人带领下声竭撕底的呐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

气势恢宏!

几乎全是年青人在呼喊,声响间隙,冒出几个小贩在吆喝,此起彼伏,抑扬顿挫!

终于,小贩不和谐的声音停了,一群男学生模样装束的人,动手了!揍的小贩抱头大哭,却不敢逃跑,他的货摊不敢放弃!那是一家人的生计!

为防日军间谍破坏,整个火车站实行军事管制,车站广场,除军人及持特殊证件的人外,其他人没资格进入,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委员长仓促安排下的大撤退。

军人看得仔细:大批荷枪实弹军人,蹲在街垒后,重机枪,油布蒙了炮口的高射炮,林立的黑洞洞步枪枪口⋯

东侧,军人、劳工及车站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的将各类物资,通过才拆除了的一段围墙车站缺口处,往火车上搬、送着。

阴冷压㧕的气氛,跟头上的铅云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跟警戒线外喊口号的、热闹的小贩及报童吆喝声混在一起,更是显得诡异。

“轰”“轰”的巨响声音在漫天云层上翻滚而来,一声接着一声,周而复始,东边大口径炮弹爆炸时传来的声音!

军人沉默的来到外围警界线旁,抬手叫过对面一个脏兮兮的报童:“给我最近几天的报纸!”

拚命挤过来的报童选有些兴奋,这个地方不错,自己守在这里,那些大头兵们,专程来买过期报纸的人贼多,出手又大方,六分钱到手,净搛四分半!

警戒的军人们并没有阻止报童越过警戒线。

“叔,要烟么?”报童旁另一小男孩,穿着有些单薄的衣衫,胸口吊着一个烟箱,带着希冀,看着面前的军人左手食中二指间有些发黄,肯定了抽烟的主。

军人摇摇头,并未打算购买,因为,他身上没钱了,转身迈着独特步伐,往回走。

“你⋯站住!”一声娇喝,吴侬软语。

“买报纸的那个!你回来!”那软绵绵的声音再次传来,不过,这次换了官话。

声音传来,军人犹豫了一下,回头。

一个女学生模样的人在向他招手,手上拿着几包烟在挥舞。

军人想了想,这是叫自己,看在烟的份上,再次穿过广场上忙碌的人群,回到宪兵把守的出口!

这回看仔细了,挥手的是一个漂亮的姑娘,齐耳短发,白晰的脸上因为兴奋而发红,精致的五官,高挑身材,黑裙白衣学生装。

军人也许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姑娘,有些发呆,直到那姑娘旁边另一个姑娘上前:“老师⋯”

军人接过用报纸包好的一大包烟,先把身上包里到处都塞满,浑浑噩噩不经意间,巳经迈进候车室,走到一直停在冰冷铁轨上的闷罐火车车厢旁。

将烟放在鼻头处使劲嗅了一下,好像还有一缕除了烟味的香气!

车厢里伸出两只手,将自我陶醉的军人扯了上去。

车厢里嗡嗡声嘈杂声一片,打盹儿的抬头,插诨打科的见到有人回来,声音小了许多。

小小车厢里,竟然塞了七八十号人,乱七八糟或躺或靠,鼻子里塞了棉花,一股股酸爽味冲进鼻腔,才回来的军人忍不住想吐!

看部队人员编制,半个标准连!

其实,这节车厢里的就是一个连队,只不过,不满编罢了。

连长连副不在,去了前面临时团部所在车厢开会,只剩下二排长、三排长,几个班长在吹牛,以及刚回来的这个军人,他是中尉一排长。

中尉一般是连长级别!

上战场的命令会随时下达,前方战场形势不乐观,都在撤退,自己部队还接到命令东进,不知道上头那帮大爷脑子被门夹了还是怎么的,都全线崩溃了,还东进个屁。

买报纸回来的军人招呼了一声,围成一团的几个人立即挤了个位置出来。

中尉夹着报纸坐了下来,坐在一起的二三排长用脚踹开旁边几个人,挪动屁股靠近了些,军人从上衣包里摸出皱巴巴的烟盒,抽出一支递了过来,二排长从贴身的包里摸出了一个煤油打火机,挽了个花式,打燃火。

三个不同军衔少尉中尉排长,凑在一起,开始从嘴里冒着烟钻回鼻孔,像往常一样,车厢里的兵们都伸长脖子等着,按往常的情况,一支烟后,回来的军人,就会跟他们讲解那些报纸上的大小事,权当解解闷,开开眼界。

半晌,烟尽,兵们也往他们这边跟前靠的更近一些,七八十多人挤在一节闷罐车厢里,尽管冷风不断的从没关严的车厢门吹进来,车厢里还是有些憋闷,夹杂着独特臭味。

但总比那些挤在站台的溃兵们,在冷风不断往衣衫里钻而瑟瑟发抖要好的多。

士兵们或卧或蜷,早习惯了除连长之外,大路小道消息听报纸的一排长解说,从他那得到的消息,甚至比连长还更灵通一些。

据说,一排长是喝过洋墨水的人,看报纸也是他带来的习惯,大部分兵大字不识几个,除了一二三跟自己名字,别的么,呵呵。

他们是补充团的兵,没有番号,大部分是东北军49军在华北战场战斗中受伤的战斗人员,伤愈后组织起来的清一色老兵。

读报的中尉,原本就是联络官,负责看护,组织因伤无法跟上主力而留在地方的伤员,这回,他带了一个排,暂时编在一营一连。

烟雾缭绕的车厢里。

“李少校⋯”

“叫排长!再叫错一次,我弄死你!”

草,这个排长是少校!团级。

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犯过错误,并且还不小!

李排长开始一目十行,边看报纸边讲解,时间不长,兵们都知道了现在局势。

此刻的上海防线全线崩溃,他们这支沿沪宁线东进的部队,任务是加入断后的老部队49军109师,任务是掩护陈诚司令左路军撤退,49军大部已经退到了太仓,距昆山五十来公里。

补充团全是老兵,一昼夜的急行军就可以到达,主力部队一直在后退,国民政府投入百万兵力大型战役里,一个千把号人的补充团起个屁用。

主力部队49军人员损失太大,为拖住日军的进攻,掩护**主力部队撤退,49军急需补充兵员,所以把这些原部队受伤留在后方,伤愈后的兵员也抽了上去。

其实,上海**全线溃败,补充团根本就没有必要再上去,109师也下达了让补充团原地待命的命令!

但军政部的一帮大佬们,忙碌着更多的大撤退的事,好象忘记了这一道命令,至少,没有电台的补充团,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收到命令。

即将面对的是二十多万日军,有海军舰炮,有战车,就连原本就只有6千多人不满编的109师,也都只是炮灰,补充团满打满算才一千来号,补进去冒两个泡泡也许能听个响。

中尉通过报纸上的干涩的文字,分析出了战场形势以及即将面临的情况,文字、语言并未让军人们情绪波动,这样的消息,听得多习惯了!

新的命令还没到,兵们呆在没有火车头的车厢里,偶尔有人跑下来活动一下手脚,放放水。

铁路边出现不少从战场上溃败下来的兵,在手臂上缠着白袖箍的军官带领下,一路向西,步行。

看番号大部分是七十四军的,多日未洗硝烟熏过的破旧军裝,黑色干涸的血渍,本是白色的衬衣领改了颜色,粘在一起油亮的头发,幽黑的面容,一部分打着绷带,或抬或掺扶,队列长长,前后望不到头,一片颓废景象。

49军是东北军整编而来,原本是德式大编制,到补充团这里没那么讲究。

临时整编的补充团,作为团一级的军队,在**序列没有挂上番号,暂归49军109师所属,109师长高鹏远倒听说过,一个狠人,读完报纸的中尉伸了个懒腰,再仔细看着往日的报纸。

偶尔说几句。

他的一排加上排副就26个人,同样不满编,东北军标准排四个班,每个班十人,正副排长卫生员文书通讯员,三个步兵班一个火力组,对应46人,现在刚刚一半出头。

车厢外雨一直下,不大,除了那些还在行军的人,没人愿意在雨中久呆,站台上无神的伤兵继续等着上火车,等开往西边的火车将送他们回南京,能走动的,都已经走了,向西边目的地南京蹒跚着,沿途有军官、补给站还有溃兵收容所的人带着他们,也还算是有纪律。

当然还有督战队、宪兵队、军统各路人马都在努力。

现在,向东的昆山车站就是终点站,听说铁路被鬼子飞机轰炸,暂时不能通行,要等到晚上才能走。

时间在等待中慢慢过去,中午吃饭的点到了。

少尉从车箱探出头,习惯性四下瞅瞅,跳下车厢,把手里的步枪反背肩后,与从车厢里走出来的二排长三排长互相看了看,再瞅瞅列车延伸的远方,灰蒙蒙的没什么好看。

这就是一连的三个排长,整队的事自有副排长做。

二排长身材高大壮实,普普通通的叫杨勇,爱发牢骚,老兵油子。

三排长高杰,高瘦个头挺高,枪法好,老实勤快,没什么心眼;三个排长认识并不久,都是在整编伤兵时认识后凑到一起的,都是49军从东北打过来的,倒是团结。

“李排长,不知道连长接到命令没?”二排长杨勇明知面前的这个姓李的排长不知道,还是问。

“火车就到这里了,估计还要走一段路,很快就会又见到罗圈腿矮鬼子。”

车厢外空中传来大口径火炮击发后,炮弹与空气摩擦的声音,夹杂在爆炸声中也隐隐能听到,**溃败的情况压抑着所有人的心,鬼子大口径舰炮催毁工事,小口径炮是步兵及装甲部队进攻时进行火力压制,再加上飞机航弹精确轰炸,想想都发怵。

听李排长这么说鬼子是罗圈腿,二排长乐了:“你这话说的,我爱听,咱们火车坐的这屁股都肿了。”

“李哥,八十万大军都干不过小鬼--小罗圈,我们起个球用,不是又把我们当炮灰使?呃,这可不是我说的啊,连里都这么说。”三排长高杰嘀咕道。

李排长没有接话头:“吃完饭再说”。

一人一盒粥两馒头,一勺咸菜就直接倒进粥里,咸菜炒过,中间夹杂有肉粒,没人吭声,稀里呼鲁的声音很大。

吃不完的馒头就揣干粮袋里,习惯。

铁路灰白围墙边,不高的缺口外边承担了厕所部分功能,浑黄顺着下水道流往不远处的河里,没有人当逃兵,不成建制的部队乱跑,抓住要么枪毙要么就送到前线当敢死队,没人冒险。

远处,蒸汽火车头在补充煤和水,冒着白雾,轰隆轰隆的在调试,准备到夜里再启程返回,完事后的兵们将随身携带的水壶,到车站锅炉房灌满,终于,在军官的带领下往候车室里钻,车厢里憋闷,广场上冷。

奇怪的是,鬼子今天并没有对火车站进行轰炸,因为**人数太多,至少目前,鬼子还没把这个火车放在眼里,倒是后边的苏州车站被鬼子飞机轰炸了几回。

连长跟连副终于出现,看样子,跟团部几位大佬又磨唧了老半天,李排长习惯性的抬起了手瞄了瞄,才想起早把唯一值钱,在德国买的瑞士表,以低价换给了当铺。

连长其实也不知道李排长的底细,虽然都是49军的人,李远是上边安排下来负责收拢伤兵工作,据说是在东北时,私放红色分子犯了错,调补充团来打酱油,又混上了排长。

干了一年多,一仗没打就从大头兵升到排长,上升速度倒挺快,据说身手不错,带兵也挺厉害,据团长说个人军事素质,全团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汽车,坦克,机枪,大炮没有不会的,这是人才,其实很多人不信,会玩那东西的人,一个排长,这不是屈才么?起码得是个中校才对。

反正都爱吹,是不是又有什么差别?

不过李排长的格斗倒是真的厉害,听说是从小练武,当班长时一个加强班12个大汉没干过他一个人,也就没哪不开眼的去找没趣了,自然没有人不服,军队里就看谁的拳头大。

给他升官也不敢,沾红的忌讳,这是全团统一了的意见。

但为什么团长没把他弄到警卫班就有些奇怪了,据说是这个人坏毛病多,平时却没发现他有什么坏毛病,何况,军队里有几个人没坏毛病?

能干上连长,谁也不是省油的灯,没必要起挖人家的老底。

三个排长一起敬礼。

连长还礼,左右瞅瞅:“火车只能到这儿,军政部传来消息,49军军部主力与左路军主力已退到太仓,军部会沿长江南岸随战区左路军撤退。”

“都撤退了,我们还上去干屁?”杨勇抽了一冷子,不解的问。

“这是军政部给我们任务,少啰嗦,我们要沿昆山到太仓的公路前进,到太仓后汇合109师归建,任务是负责断后,部队已经打了半个多月,损失很大,早精疲力尽,好在不算远,只有五十公里,咱咬咬牙的功夫,下边的还得哥几个自己想办法进战区了,一会儿通知部队全部集结。”

“是!”

连长人不错,对兄弟们也挺好,都是从东北打出来的,远离家乡,没什么架子。

“一会儿安排人到军政部补给点去领给养,动作麻利点,这次咱们团最晚明天凌晨必须到达太仓,与师部汇合,时间不多,师里在前线打的很惨,才收到消息,伤亡已经过半。”旁边的副连长开始补充,说的话跟连长差不多。

连长再次交待:“哎,那个,领补给时有点眼力介,多领点药品,咱们团好多兄弟伤才好,又要上战场,还有,好东西不要忘了,李远你熟悉装备,一会你带队跟三营的兄弟们去,除了清单上的,听说还有些是海外捐助的,你有文化,看看那些不在清单上的,军需处没规定的都给老子搞过来哈,别忘了看看有没有烟。”

语无伦次的啰嗦半天。

昆山只是个中转站,给109师的物资是军政部专门调拔,补充团现在还在东进,军政部给了很大的支持,49军前段时间在华北战场损失也很大,䃼充团除了领自己弹药,还得为师部送补充物资,军政部没有把让补充团原地待命的消息下发,令人费解。

李排长带了一大帮人,跟在三营副身后。

一排出了两个班,加上二营三营各带的几个排百十号人抬着十几个大箱子,里边装的是有故障的枪,其实有的也没有故障,估摸着看能不能换点好的,浩浩荡的往广场边的军需仓库里走去。

手续早办好了,跟着军政部的一个班的士兵,直接进了门早已打开的军需仓库,仓库内码放整整齐齐的箱子,叠得老高。

进了仓库,吸引了李排长眼球的是包装木箱上边印的德文:德械!

广场靠南库房是弹药,北边是枪械,至于火炮,一门没看见,物资清单上也没有。

西边库及车站广场推成片的干粮及被服,还有马料,汽油倒是也有,可惜却没车。

李排长跟着三营副,拿着军政部的手令跟库管签完字,把报损的枪交由军需处登记,再重新领了份清单,清单上:手枪弹,步枪弹,机枪弹,信号弹,曳光弹,机枪枪管,迫击炮弹,105榴弹,被服,干粮什么都有。

时局严峻,对东进的部队没那么抠,枪械及弹药早就分好了类,很快就按清单装箱抬了出来,清点完的枪支也很快换完。

李排长把自已的步枪从一班长背上接过来,7.92口径汉阳造(仿德国M1888)腰里还别了把M1911,从东北时就带过来的,10毫米口径,俗称橹子,这玩意儿后坐力大,李远共三支枪,背包里还有支勃郞宁五个弹夹。

其实并不是东北军很富有,入关以来半数战友战死,再也回不到黑山白水之间,唯一还记得他们的就是这些武器,大部都使用了很久,状态自然不算好。

经过补充,一排火力组有三挺捷克ZB26式机枪,每挺配两个弹药手,一人四百发子弹,五个20发弹匣,全班一个观察手班长兼任,班长背的一支ZH29半自动步枪,同样五个20发弹匣,机枪弹匣与半自动步枪通用!

这些比国内其他杂牌军装备好的不是一星半点,班长背上的ZH29半自动步枪,国内少见的东北军向生产捷克兵工厂定制的,据说整个东北军都才五百条,只是,排级没有重机枪。

补充团自己有150mm迫击炮6门,刚好一个排,还都是在东北的家底,主力部队49军出发去上海前留下的,这次补充的炮弹破天荒的也得到了补充:十个基数。

打阻击,这玩意儿用处大,比小鬼子的八零迫击炮口径大了近一倍。

另外还安排了一批骡马,得出了城再补充。

自西安事变后,张将军被软禁在南京,下边部队也都留有心思,即使去上海,留下给补充团的装备同样精良,军部目的是保存一些实力。

就这样各存心思的部队,能打胜仗得靠老天开眼。

李排长的日常就是收罗流落在各地养伤的东北军伤兵,部队前方走,自己收容伤愈复出的兄弟,主要是留下来的多半是重伤号。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补充团里,竟然没有电台!到处找军政部的人都没有要到。

下午三点左右,接到不知道是哪传来的命令,后备团开拔,急行军,目标太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