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冠 > 第16章 训练

华冠 第16章 训练

作者:横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8:03 来源:笔趣阁

很多事没弄清楚的时候,对之退避三舍,明哲保身,一旦认准了方向便是狂热。

李远在德国陆军学院的学习很变态,眼下,对这帮游击队训练,并没那么多时间,两个月后就得离开,并没想过留在这里,跟当初数次离开一样,也许自己注定了一辈子的漂泊。

两年训练要在两个月完成。

拔苗助长,那就先拔一拔。

农历腊月二十八,再两天就过年了。

新老伤兵包括拄拐杖的,都出现在渡头村河湾芦苇荡里,芦苇丛砍出了一块不规则圆形,一排八个加上二排长带的一个,十个人,一排站成一列,二排的两货在抽烟,冬天芦苇丛里点火,也不怕被烧死!

芦苇茎虽然还是绿的,地上却堆满了干枯的长叶,一着火,肯定是一烧一大片。

剩下一排四个人,两个警戒,杨平去了城里,还有二班长朝晖带着医护兵顺便负责炊事后勤。

李远站在队列前方,看着另一边雏嫩的面孔,没有考核他们的体能、文化。

没有动员,李远嫌麻烦。

一众年青人,亲眼见识过面前的**军官的本事,才知道,平时相互吹嘘枪法好,刀法好的人,心里都惴惴不安,不知道什么事等着,带着些兴奋。

李远上前,一个一个的从每个人面前走过,看着这些陌生的面孔,想着以前带出来的那些兵,不断的重合分开,再重合,再分开,又走神了,李远知道这是战场综合症,可就是记不住这些面孔,更记不住他们的名字,李远心虚了,真的心虚了。

回到一排正面,立正,敬了一个礼,左右摆了摆。

一时间,英姿勃发,器宇轩昂。

真有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英雄气概。

“滚犊子的,整队。”

跌落一地眼镜。

一排的七个人,从放在地上的背包里取出一条绳子,大声吆喝:“向后转。”

这个没问题。

“齐步走。”这个有问题,地上铺了芦苇杆,大指头粗,倒下七八个,爬起来,左看看右看看,回到队伍中。

“立定!”

这没问题,口令还是听的懂。

“向后转!”

这个简单。

“第一行站九个,多的站第二行去,第二行九个,多的去第三行,第三行九个,多的去第四行。”

直接说每排九个不就行了?啰嗦。

一共二十四个,有六个还在养伤,八个牺牲的已经安葬,个女学生,一个老师,7个学生,站在一边。

总共十八个人!不就两行么?这数⋯咋个在算?

一排三个兵上前,站在队伍最右侧,略微靠前,每一行刚好十个人。

第三第四行呢?

两个兵拉着绳子到第一行,一端放在最右边的兵鞋前,另一端,在队列远端。

另两兵拔出刺刀,在砍芦苇,削成一尺长,有三十多根。

“第一行,所有人用脚靠着绳子,从右向左,身高由低到高排列,双手叉腰,以肘部接触向右靠⋯齐!”

新鲜,绝对以前见都没见过,跟以前驻在县城的**有些不大一样,其余游击队爷们如是想。

姑娘们觉得新鲜。

第一排向前一步走,第二行......

加上李远手下的兵,就三行,二十七个人,李远看着那几个学生及老师:“你们不愿意?”

“愿意。”学生和老师紧张的按队列前进后退,一下子乱了,不知道该站在哪。

“张一民,入列。”东边砍芦苇的一个铁塔般的兵,跑步过来,站在右边的兵前面。

曾南站在最左边,这批新人中,最高。

李远有些紧张,从来没有过的事。

“那个,我们时间有限,训练我压缩过,今天第一项学习:站队,两个目的,在战斗中,大家知道身边都有哪些人,学会在进攻时,两人组,三人组,四人组,多人组,面对敌人时如何确定每个人的目标,评估,啊,就是估计身边的每个人能不能完成那个⋯消灭目标的任务,保护好身边的每个人,以最短的时间,先做好自己的事,同时帮助身边的人,其他的,不在你任务的范围,但是如果出现问题,在不影响任务时,整个小队协同去帮助,绝对不充许一个人充英雄去帮助别人,就是说,军队不搞英雄主义,靠的是弟兄们一起取得胜利......”

“那要是更多人呢?”老师反应比较快。

“那个,啊那军官要学的,指挥学,呵呵。”

“什么时候可以学习打枪?”曾南娇柔的问。

“先练好队列。”李远:“明天可以先学习了解枪。”

......

几十号人呆在这,粮食可就成了大问题。

枪倒是挺多,有点杂,七九,毛瑟手枪,友坂,勃朗宁,歪把子,水连珠,捷克ZC26,MG29,老套筒,还有把鸟铳,还有才缴获的一把南部十四。

院子里,桌子上一长溜的武器。

李远一摸到枪就变了人似的:“**装备的大部分都是国产79步枪,通俗说法中正式,也称汉阳造,全国有很多仿制,就汉阳和巩县生产的质量最好,使用7.92mm尖头弹,但汉阳造的还有一种圆头弹为弹头直径8.1mm的钝圆头弹头,枪口初速大约为610~640m/s,而中正式的尖形轻弹头,初速到875m/s,为了加大膛压,弹头直径增加到8.2mm,因此原来发射尖头形枪弹的步枪都要通过加深阴线直径来发射圆头弹。但由于阳线直径维持不变,所以钝圆头弹仍然可以在尖头弹口径枪膛中发射,而圆头弹却不能在尖头弹枪膛中发射。所以是,凡是能使用79圆弹的步枪都能使用79尖弹,而使用79尖弹的步枪则不能使用79圆弹,否则容易炸膛,明白吗?”

“不明白!”

引起旁边观众哄然大笑。

没一个人听的懂,李远一头黑线。

“简单点,就是我手上的叫中正式,打之前把子弹从枪口塞一下,看这里,这个用点力看这个位置,这个划痕到这说明可以用,如果只能到这就不能用,还有一种,是老套筒,子弹太大,容易炸膛,所以我们仿制的德国的,就在外边再套了一根钢管,这种枪11mm口径,子弹我们这没有,有些地方部队有。”

“一支部队战斗力强,子弹口径一定要相同,不然的话,互相也不能进行弹药支持。”

顺手拿起一支友坂:“这支是你们带回来的鬼子的友坂步枪,我们也称为三八大盖,它是于1905年定型投产,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三十八年,才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这枪比较精确,但不耐脏,进沙子后容易卡壳,后来改进枪机加了个大盖子套上,就是我们称他为三八大盖的原因。”

......

各种枪介绍完毕,开始学习保养,先给个下马威。

李远将一挺捷克ZB26,放在桌子上:把枪平放在桌上,压下卡簧,拽出弹匣,再压下枪管卡簧,提起扳机处握把,枪身转动,再提起枪管上握把,退出枪身,转动底盖,拔出配件、通条,拔动表尺后拉柄,扳开机盖,拉开导弹板,取出枪管固定销,握住枪管提把,向前抽出枪管,顶出机身连接销,拔出枪末端,拔复进簧,抽出枪机体配件拆下两脚支撑架,将枪架翻转,一样一样的摆在桌子上,退出弹匣里的子弹,眼花撩乱,一片目瞪口呆。

演示一番,得瑟的吩咐:“二班长过来,都教教他们认识认识,只给你三天时间要每个人把每条枪搞熟,晚上挑一把自己喜欢的,抱着枪睡觉,记得把子弹收了,再让每个人都练习一下,我出去办点事。”

转身出了院子,找二排长抽烟去了。

杨勇:“他们可能是姓红的,以前刘师长一再强调,不要走的太近,我们也还杀了他们那么多人,这样子,合适不?”

“滚蛋,就是一群学生,哪那么多红的,真那样,还轮得老蒋得瑟?”

“那个林根倒是有可能,你对那娘们有兴趣?”

“表个态,兄弟们肯定没话说。”

“国家兴亡,咱们国家就是老百姓太穷了,大部分没文化,我有个想法,让她们教咱们兄弟们认字,你觉的呢?”

“你主意打的好,至于他们是什么身份,不跟城里那帮王八蛋说明就行了,但这中间有复兴社的人,就有些头痛了。”

李远提高了嗓门:“你看哈,救的这些个人,对于我们来说,举手之劳吧,你看看这些年轻人,你仔细想想,就两杆老套筒两个手榴弹几把大刀,就敢向鬼子⋯啊⋯向鬼子冲锋,换你我呢?是不是有多远躲多远,有热血,好啊。”

“我们就当兵的,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前两天那几个复兴社的人,来者不善啊!”

“在沦陷区,敢搞事,老子分分钟弄死他们。”

“我当兵刚开始出来时,只是想不被人欺侮,每个月有军饷。”杨勇有些落寞。

“我是想,以为自己学点本事,可以为国家为民族,出点薄力,也想救国救民,可是到头来,身边的兄弟走了一茬又一茬,政府**,我去东北加入东北军,、是我唯一看好的,以为东北有工业基础,可是政府那帮大爷们,为了一已之私,就把家当全让给了日本人,所以,后来心淡了,也没大想打打杀杀,每次都跟在刘师长后边收收伤兵,日子过的也挺不错,跟着部队入关时,当时本来想留在东北的,后来西安发生的那档子事,张大将军被人软禁,兄弟们本想打去南京,可是张将军都可以放得下,把军权交给了政府,咱们也得从大局出发,看政府怎么搞,结果上海丢了,华北丢了,华东丢了,从105师改49军,看似扩编,实际上又被分化了,像这次刘军长在武汉,估计又会被老蒋渗沙子,天天自己人搞自己人,都不大想去武汉了。”

“你不就是看上那老师了嘛?看你那小样。”

“人家是好姑娘,我们四处漂泊,不要害了人家,说不定哪天就壮烈了,还是算了吧。”

“也是,咱们东北军装备不比鬼子差,净其他的杂牌部队扯后腿,成天打败仗!”

“真刀实枪干,这些鬼子哪是我们对手,我一个打他十个不成问题,可是,咱们的部队就打不过,连南京都被人占了,气都被气死了,我们是,自己把自己给打败了的!所以,这些年轻人,给他们个机会,看看他们能不能干出象样儿的事来。”

“走一步,看一步算球,后天就过年了,咱们要不要整一哈?”

“那必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