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冠 > 第3章 饱饮倭奴血

华冠 第3章 饱饮倭奴血

作者:横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8:03 来源:笔趣阁

天色慢慢变暗,鬼子追击的速度并不太快,一路上的追击也基本没什么伤亡,**阻击断后部队八百米远就在开枪,唯一遗憾,这伙断后的中**人个个长的人高马大,比平均身高不足一米六的鬼子跑的快,刚过每次都在这样的山坳口阻击,这次好象不一样,翻过那个山坳就不见了。

鬼子追的也辛苦,大半天跑了近30公里,累的狗一样。

追击中双方只要进入三百米,双方就会有伤亡,所以,断后与追击部队一直保持在五百至八百米,鬼子的阵型还是排的战斗队型,十五个鬼子第一梯队,五个鬼子锋矢队形前边开路,锋位两人不断从右边的补入,从左侧后移,也就是说并不是两个鬼子一直在前,而是一个分队十五人轮流开路,打头鬼子步枪上挂有膏药旗,军曹在中间。

日军步兵操典战术是正面突破,受阻,则从两翼包抄,千篇一律,可就这个简单的螃蟹阵,中国人就是干不过。

鬼子单兵素养高,纪律执行到位,其实最关键是鬼子火力支援到位,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准备又充分,而身体高度整体来说,日本人个头要矮中国人一头,那是真的一个头,特别是这群东北来的兵,鬼子体力,行军都比不过东北军,可气的是战场上并不是长的高就能打胜仗的。

国民政府的军队缺的是信仰,团队精神。

武器装备,东北军不比鬼子差,早几年更是远超鬼子,至少李远手上的ZH29半自动步枪,鬼子兵里就没有比得上的,迫于国内资源紧缺,所以鬼子苦练射术,单兵射击技术比中**人普遍要高,并且这次战争,准备更充分。

看着东面开始出现的膏药旗,**阵地上一阵哗然。

日军先头部队全部越过远处的坳口,就一个中队,两百多人,三个小队鬼子!

一个正用望远镜察看前面坳口,简易公路上挖被炸开的道路的人,应该是鬼子中队长,视野中发现一条近四百米堆土,有点像战壕,有点愣神,刚刚才追着的**,能这么快就挖了战壕?

一米六的矮个头用望远镜看到用土堆高的第一条战壕,再怎么伪装,第一条战壕在经验丰富的军人眼中也是一览无余,补充团在后面的战壕在天然灌木林中挖掘出来的则根本无需伪装,下午阴暗的天光下也看不出来异样,当然。鬼子中队长他再长高点也看不见。

战壕挖掘看似简单,却挺先进,是德军在一战后总结出来的,只是没防炮洞,东北军在32年买德国克虏伯炮时候,就有德**事人员指导,当然都学会。

战壕还可以防坦克,只是要挖三米宽,现在,并没看到日军的坦克,就这一条被炸断的土公路,坦克来了也没用。

日军对这样的土战壕并不放在心上,距离阵地四百米左右,开始稍微整队,准备进攻,一个小队的鬼子,连阵形都没法展开,就几个掷弹筒迫击炮就敢进攻标准战壕,还真不怕死,还以为这里还是在上海溃败的**是软柿子。

其实,鬼子也挺尴尬,公路两边全是水田,展不开阵形,从两边树进行两翼包抄进攻倒是也可以,眼看天色不早,前边**没见了踪影,没必要。

天黑后再进攻会更糟。

让鬼子进攻的少尉小队长抓狂的是,机枪阵地没法驾设,总不能把机枪架水田里去,三百米机枪子弹弹道会下降20公分,水田里地势原本就低,没法进行火力压制,自已冲锋总不能用机枪打自己人后背,这边山岰呢又太远了,迫击炮打不准,**逃跑,没打算用迫击炮远距离射击,直接上前,到公路上架炮,距离差不多八百米,只是,这地形让人有些憋屈。

已经追了三十公里,都是这种地形,看样子,也许一个冲锋那些中国兵又要逃跑。

迫击炮架在公路上,机枪6个组跟在步兵后面,待步兵进攻时,计划距敌战壕300米左右开打,掷弹筒跟的更紧,准备在200米时架掷弹筒,教科书式进攻两翼就算了......中国人一打就跑。

“傻改机机....”

满身泥点意气风发的中队长,拔出指挥刀向前方一指,“板在板在”的呼声中,一个小队的鬼子开始猫着腰向前冲锋,拉开了后备团阻击战的序幕。

中队长想法其实很简单,最多,最多半个小时后,这帮家伙估计就又要跑了,所以投入上的兵力是一个小队而不是先用一个分队试探。

对面中国人已经跑了大半天,弹药肯定不足,只是这挖的战壕有些奇怪,心里有些打鼓。

“嗵”的一声出膛声,三门鬼子的迫击炮,中间的一门开始第一发试射,鬼子歪把子机枪,开始向补充团两侧阵地哒哒哒的三点试探射击,正面打不得,全是鬼子后背。

第一条战壕里,一个人都没有,一排跑了!

太无耻了,把刚才经过的老百姓丢弃的衣服,丢了很多在堆土上,一排全猫在第二条战壕里,可以观察到鬼子的进攻路线。

很快,这个小队鬼子越过**准备阻挡战车炸断的第一个缺口200米,没有遇到还击!

没人么?空城计?呐里?中队长嘀咕着,迫击炮还试射个屁,直接打三发算了,多了浪费。

150米,100米,鬼子端枪瞄着战壕,直接到了第二个缺口,三门迫击炮调整射程及角度开始稳定弹道,准确命中战壕,并向两侧延伸,12人6组掷弹筒兵跟在步兵后边。在200米处,分三组架设,同样开始试射,紧跟着就开始压制连发,四连发后,同样停止射击,等军曹作战事评估。

天色慢慢变暗,望远镜里看着从战壕不断炸出衣服,中队长直喊:“药细...”还是有战果的,马上命令第二小队跟着出击,没有安排尖兵从两侧侦察,中午时分,就得到飞机侦察兵传来的消息是:**已全线败退。

鬼子进攻第一小队并不担心,例行公事般向前突击,距战壕正面不到60米,并没有反击,炮声停了下来。

李排长一声令下,一排的官兵猫着腰上到了第一条战壕,交通壕是斜着的,鬼子看不见,鬼子中队长命令停止了炮击,帝国的的炮弹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只有两挺机枪还在分别向两边堆土上三点射,进攻的鬼子并没有放松警惕性,端着枪瞄着战壕上部,希望能发现目标,按操典50米就会加速,十秒左右占领阵地。

鬼子步兵因为队形原因,只能向正中间前进,两边的水田,有鬼子下去试过,根本就没法前进,步兵们向公路两侧的**阵地试探射击,还是没有任何的还击,到这会儿射界也不存在问题,但还是只能从正面进攻,水田那玩意儿没人愿意下去。

60米,50米,鬼子加速的时机到了,歪把子不合时宜的的连响了起来,哒哒哒哒......开始压制两翼阵地。

阵地后方,一声勃郞宁手枪响了,呯,枪声就是命令,团才那那可爱的小手枪声,全连的人都听的清清楚楚,常跟着团长的兵平时没少听那得瑟的声音。

一营两个连,三条战壕里,近二百条步枪同时响起,东北军一个连就近两百多人,只是现在的一连二连加起来都没两百。

李排长把步枪架在战壕的小凹口位,快速拉动枪栓,只打了五枪,撩翻五个鬼子,毕竟作为主力的一连二连,面对鬼子就在五十来米距离,这样都打不中,回家奶娃儿都是怂包,五十个鬼子倒了三十多个。

敌我呈倒T字形,冲在中间的鬼子比较幸运,前边的鬼子倒了一片,那是受弹最密集的地方,十多个鬼子因为前边的同胞挡了子弹,在枪响那会,反应特快的,立即趴在烂泥里,不得不用鬼子尸体作掩护开始还击。

二排三排战线拉的稍远,一百来米距离打不中也正常,近千发子弹,取得了打死打伤三十多个鬼子,收获不小。

鬼子们顾不得满地泥泞,未中弹的趴地上开始还击,**射击有快有慢,第一轮五发步枪弹打完,压弹拉栓开始自由射击。

李排长最先压入五发子弹,标尺拉倒200米位,枪声响起,火力开始延伸至200米左右的日军掷弹兵跟机枪兵,不然马上得挨炸挨机枪子弹扫射。

一连的二连的一排,近百杆枪全往正在发射的掷弹兵身上招呼,虽然200米范围打中目标可能性很低,但压不住处铺天盖地的弹雨,12具掷弹筒24个掷弹兵,立马报销大半,包括意气风华的小队长。

近半数中弹的并未马上死亡,一片惨嚎声等,要打中三百米左右的机枪手得看运气,中弹前的日军掷弹兵反应也相当快,看到战壕的枪声响起时,掷弹筒也刚好发射了一轮,十二个黑呼呼的榴弹大部分飞入战壕,**阵地不时有人被榴弹炸死炸伤。

李远再压入五发子弹也只打中了两个机枪手,死伤不明,有点想念在东北军时的毛瑟1903步枪,有阻击镜的。

鬼子六挺机枪,十二个机枪手,三百来米远,要打中鬼子机枪手,纯属人品好,还得加上素质过硬,过硬其实也很好理解,枪打的多就行了,不管鬼子机枪手的压制,步枪弹对着鬼子机枪手一阵猛射,老兵的意思就是子弹打得多,或者当兵时间长,对于机枪,架不住百十杆步枪乱射,鬼子机枪不断变哑。

而鬼子迫击炮,正在努力开火,在八百米开外,要想打炮兵,还是算了。

李远跟一班长换了枪,李远配枪是稀少的半自动步枪,不用拉栓。

鬼子第二小队刚到机枪组后面三百米左右,正会合了被打残的机枪组,有埋伏!赶紧后撤,鬼子也不傻。

**步兵还在自由射击,鬼子迫击炮还在嗵嗵嗵响,**阵地不断有人被炸出战壕。

**有炮,没有还击,**有机枪,没动静,示敌以弱。

正面进攻损失太大,得回去重新组织,鬼子中队长再怎么愤怒,第一波进攻还是就这样被打退了回去,战场上的鬼子尸体没机会带回去。

李远的一排机枪没响,半自动步枪全调的点射,全是优等射手,不然也到不一排,打完鬼子掷弹筒后,就撤到了第二战壕里去了,没有挨炮,却还是有两个被子弹击伤,鬼子枪法也不是盖的。

日军冲锋的先头小队步兵,已经被全部被歼灭,死光了没有,不知道,至少,到现在,没有再还击的枪声,受伤的掷弹筒兵已没有多大威胁,自有枪手一个个去点名,鬼子只有迫击炮还在响起,第一轮进攻就这样草草结束,鬼子伤亡70余人,整个来说这次伤亡比一比六左右,后备团以受伤为主。

战壕里还不时传出枪声,受伤的掷弹筒兵还有活的,二连长的命令很简单,就是练练呗,打不中老子吓也吓死你。

补充团团部。

109师退回来的副团长陈兵一直呆在这里,给后备吴团长讲解之前淞沪战斗情况:

师部伤亡惨重,鬼子进攻炮火猛烈,单兵射击精度高,最重要是天上有飞机轰炸,**互相之间协调不当,军队各自为战。

语气中对其他**不屑一顾,对于后备团的战果倒没觉得什么特别,都是东北军,又准备充分,对自己兄弟部队战斗力还是非常清楚。

虽然大部分武器在入关前,被不抵抗命令下窝火的留给了日本人,但家底还是有的。

督战队的是中央军的,现在是两拔凑一块,前面一直在撤退没什么感觉,现在却看傻了眼,这个补充团竟然就这么厉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