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冠 > 第38章 伏击是一门艺术

华冠 第38章 伏击是一门艺术

作者:横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8:03 来源:笔趣阁

天蒙蒙亮。

晚上后撤了两公里宿营,春天野外宿营挺辛苦,独立营本就出来训练的,装备虽然简陋,倒也齐全,四方都安排了明暗哨,一夜无事。

天未亮,一排三排已经从营地里出发,埋伏在鬼子巡逻队行进的路上,这次伏击比以前的打法有些不一样,没埋炸药,不用手榴弹,子弹比以前多了一半,只是打十个巡逻的鬼子,还要把枪里子弹打光,有点浪费,但命令得坚决执行。

李远对一排射击水准不太放心一才要求的打空,二十个人一百发子弹都打不死十个鬼子兵,那自己这教官也别做了。

技战术水平比不过你,我用人用子弹堆死你个小鬼子。

哨兵报告,鬼子巡逻队已经从南面出了院子,估计十五分钟左右,到达伏击的位置,尖兵观察哨不断打出刚刚才学会的手势。

埋伏的战士,手心的汗水在屁股上擦了四五遍。

砰⋯砰⋯然后乱七八糟枪声大作,前两声音有点大,后面是排枪的声音,十个巡逻的鬼子死得不能再透了。

按战术要求补枪的战士,没有像往常一样用刺刀去扎已经躺在血泊中的鬼子,按预定目标上前,不管死活对准“假**”头部正中开枪,打的红白飞溅,然后立即撤离,恋恋不舍的看着地上的鬼子身上的七九步枪,子弹盒。

三排长安排的身手最好的十个人,快速上前,摘枪,扒子弹,收手榴弹,时间不多会儿,动作快的已经把鬼子兵的口袋翻了个遍!

一排攻击的战士没有一支枪卡壳!在以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场战斗下来总会卡几个,一排长这回是真的服了。

以前作战,卡壳,手榴弹不爆,埋伏炸药包不炸,什么事都发生过。

缴获不出所料,确实是穿着**军服鬼子,不一样的兜裆布!

鬼子单兵携带子弹接近一个基数二百发!鬼子用过一部分,十个鬼子总共携弹量还是有近两千发子弹,一三排全装七十多人,出发带来的,人均十五左右子弹,心里踏实、更多的是激动。

三十多个手榴弹!其他东西?乱七八糟的多的很!

鬼子连拉枪栓机会都没有。

零伤亡。

密集枪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鬼子哨兵没放一枪就被一个战士爆头,完全出乎李远意料!

枪声震撼了清是的宁静,院落里人影闪动,军人开始集结,很快,判定了枪声来源,一个分队,加上火力组二十多鬼子,向枪响地点快速穿插,散兵攻击阵型!

山里的卿连长赶了一夜的路,隐约听到了枪声,在寂静的山里,枪声传得很远很清晰,二排在林子里钻了一夜,还是没有跟上一排三排!

知道一排三排弹药不足,有些担心,听枪声,起码还有三四公里,立即下令急行军。

谢司令所部,陈家桥的一个连队正在慢吞吞集结,班排连长整装后,立即出发。

一个营变成一个连!至于原因,兵员分散,集结未按时完成!

外围哨距青坞岕近的哨兵,首先听到枪声,一部分向青山坞附近枪声来源地搜索,两个传令兵跑向营部报告。

穿着**军服的鬼子搜索队,快接近鬼子巡逻队遇袭位置。

三个打头的鬼子尖兵,到达巡逻队位置,正在用手势向后面鬼子通报情况。

异变突起,密集枪声再次响起,到达的鬼子数量超过预估,黎明的光线,薄雾笼罩着竹林,枪口火焰忽隐忽现,如同仙境一般。

子弹卷动薄雾,让子弹飞行的弹道显得格外清晰,精神高度集中的鬼子反应快的在第一声枪响时就已经爬下,或许还是被子弹咬中,却并不致命,

反应慢的身体像被飞速行驶的汽车撞过般,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照射在竹林里,打电话空弹仓,重新装弹完了毕的袭击者,已经冲锋过来,没有任何人发声。

最先趴倒在地几个鬼子拉动枪拴,瞄准进攻的影子,快速射击,第一拔开火,未能击中目标的游击队战士正憋着火,连续的射击,地上鬼子哀嚎声嘎然而止。

游击队员牺牲四人,重伤三人,轻伤三人。都是第一拨开枪未能击中的鬼子,反应过来开枪还击造成的。

没人去扶地上的伤员,牺牲的战友,战前已经强调,会简单医术的卫生员在第二队三排长带领下负责救治,同时执行下一步战场布置,看着生死兄弟倒在地上,牙齿咬的咯吱直响,先打扫战场。

鬼子后面近五十人,按李远预测一样一不到一个小队的兵力,呈散兵阵拉开攻击阵型,呈扇形包抄、推近。

掷弹筒兵在找阵地,测距,机枪手跟在后面,敌情未明,随时准备找地方建机枪阵地。

鬼子小队长从枪声中,已经听出,全是中**队步枪声音,没有手榴弹,没有炮弹,进攻方向是最不应该的西面!

猜测应该是小股部队,与巡逻队遭遇时打了巡逻队埋伏,听枪声,顶多四十人,中**队一个排左右兵力。

自己不满编小队,轻松可以消灭。

⋯⋯

青坞岕东路口。

“站住,哪部分的。”

两个“**士兵”从竹林中钻出来,枪口对准了过来的两个陈家桥的侦察兵。

“我们是浙皖苏抗日游击总司令谢升桥司令部下陈家桥部,你们是哪部分?”居高临下的口吻。

两个“**士兵”对视一眼:“我们是,东北军,六十七军?与主力打散了,前天,才到这边。”这鬼子兵在东北呆过,东北话说的有点怪。

“原来是东北军的弟兄,刚才你们这边枪声怎么回事。”这兄弟脑子大条,但他不知道东北人说话啥口音啊!

“哦,那是我们在训练。”

“难怪,前几天晚上,好像也响过枪,天黑了准备来看看的,后来没响了,就没来。”

“来兄弟,抽支烟,一会我们回去了,要是你找不到67军,跟我们干得了。”从包里摸了两支绉巴巴的烟递了过去。

点上火:“那你们先忙,我们先回了。”

“你们要过来,报我名字,一连冯大彪。”

会中国话的鬼子哨兵以一口东北腔,将到青坞界捜索的谢升标陈家桥搜索哨兵打发了回去。

⋯⋯

太阳越升越高,冬日里带来并不多的热量,让薄雾渐渐散去,雾水一点一点的从凝结的枝头‘‘嘀嗒嘀嗒’’地滴了下来,山中传来鸟儿活跃的声音,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非常诡异。

卿连长已经到了一三排宿营的地方,没发现任何在他看来有价值的线索,从竹枝上挂着的灰色的衣服上棉线,让他坚信宿营的就是一排三排。

这时候,更清晣的枪声密集响声又响了起来,拔出自已那心爱的仿毛瑟手枪:“同志们,跟我来,急行军。”

他忽略了二排长抱怨的眼神。冲锋是我们班排长的事,作为连长,你是指挥员好不好,走了一夜的路,还能急行个毛的军!

南面!

听到又响枪,仔细分辨了下,全是七九子弹的声音!正在往回走的冯大彪摇摇头:“狗*的东北军,真他妈牛,一帮溃兵都训练的牛*哄哄的。”

⋯⋯

鬼子小队长非常谨慎。

正面攻击,两翼包抄。

猫着腰,走过了倒了一地的搜索队位置,又过了巡逻队遇袭的地方,没有发现敌人,紧张,头皮发麻!但西面有人影,有点远,看不真切。

小鬼子小队长听了回来的侦察的尖兵汇报:“八嗄,一定是小股部队,打了就跑,为帝国勇士复仇,杀给机机。”

拨出指挥刀指向前方,鬼子准备冲锋。

“坂载,阿麦斗咕噜西卖。”(万岁,杀死他们)

小鬼子在竹林里也顾不得阵型,一窝蜂向前面的人影逃跑方向冲去,鬼子有个特点很奇葩,一旦发了狠,就不听指挥,忘记了中队长的命令,先遣队的任务是渗透收集情报,破坏军事设施及后勤保障,攻击战斗部队指挥部!

好像这段时间,都没有正面作战!难得的机会!

同时忘记了中国老祖宗有句话:逢林莫入。

也许,在他学中文时打了瞌睡。

前面逃跑的中国人竟然敢向大日本帝国鬼子……哦勇士攻击,简直活的不耐烦了。

前面的人跑不动了?小队长看着地面的血迹,这可假不了,有伤员,听说中国人喜欢救队友。

小队长再次狞笑狂呼:“杀改机机!”

地上冒起了青烟,十多处。

“不好,手榴弹,”发现青烟的鬼子步兵们心里一紧,“轰,轰⋯”,能看到青烟,已经被鬼子踢燃了火的手榴弹,已经拉火了四五秒。

立即,二十多鬼子被炸翻,其他鬼子也全部爬下。

半晌,未受伤的猫腰站起来,持枪向四周警戒,重点是前面,分出半数救治伤员。

前面又传来枪声,子弹打在竹林中竹子上梆梆响,密集子弹受制于于密集竹林阻碍,还是有两鬼子受伤。

鬼子小队长见势不对,冷静了下来。命令机枪到最前面,对着可能有人的地方疯狂扫射。

机枪到前线,要嘛火力侦察,要嘛准备跑路了,这当口,伤亡过半自然是准备跑了。

鬼子兵力编制与中国袁世凯同时代起,都是学习的德**队编制,一般都是一班十人加火力,三班组成一排,三排一连,三连一营,加侦察通讯,文书,炊事,鬼子从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人员编制基本差不多。

机枪在断后,悲催的鬼子们准备“战略”后撤了。

林子两边,枪声突然响起,两颗子弹同时钻入小队长矮胖的身躯,同时,机枪也哑了,第一顺位目标解决,漂亮!

几乎同时机枪副射手身躯一抖,机枪枪口立即再次上倾,第三顺位目标解决,完美,弹药手立即占据射击位,手握住机枪握把,刚刚将枪口放平,旋转并不是很快的子弹又钻就进了身体,老套筒大部分产于满清时期,近二三十年一使用,膛线基本上磨平了,子弹不自旋,弹道,自然不稳定。

李远也是从拆枪时候才知道,为什么蒋排长把步枪靶位设置成50米,膛线都快没了还跟自己比枪法,多朴实的同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