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冠 > 第41章 土地革命

华冠 第41章 土地革命

作者:横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8:03 来源:笔趣阁

毎个排抽出四个视力好,身体强壮的战士,跟李远学习机枪射击,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虽然不是专业的机枪手,军校基础在,自己折腾机枪两个晚上,总算弄熟练。

教学点照例在四排弄的操场,以免影响其他战士训练。

先学理论,动手拆解,再理论,最后实弹训练。

李远讲的理论并没有多高深,仍然让这没见过世面的游击队战士们目瞪口呆。

从机枪发展演变,到各个国家的机枪特点,最后回到捷克式机枪上。

“捷克式全称惹事二六(ZC26),全枪带弹匣重量21斤,弹匣容量20发⋯

扣住扳机不放三至四秒就会打空弹匣,所以,要学会点射,机枪后坐力比较大,无依托情况下扣住扳机不放,是没什么准头的,捷克式作为轻机枪用,要连续压制射击,得用重机枪。

只要副射手供弹快,可以持续射击,打十到十五个弹匣后,必须更换枪管,否则,有炸膛漏气卡壳风险,机枪枪管可以更换,与鬼子歪把子不能换枪管更先进!

最常见的射击方法,两脚架依托下进行点射,抱着打,提着打均可,枪的瞄准基线长,子弹初速快,所以捷克式的首发精度相当高。

而射击时,后坐力强,枪身后座明显,肩托内有大型缓冲簧来进行平衡,滑撬式的脚架底座抓地力不强,在连射的时候,跳动非常厉害。

射击手一般都采用2-3发的点射,一旦我们能进行追瞄,目标很难躲过。

这枪也有个问题,根据射击频率,在发射200——250发子弹后,即需要更换枪管。”

李远喝了一口水后,开始示范:“换枪管很简单,只需抓住枪管后部的提把,扳起固定栓,往前一推就可以把带着瞄具和导气箍的枪管组件卸下。反向操作即可把新枪管换上,其间不需任何工具辅助,也不会烫手,整个过程4——5秒即可完成。”

“捷克式仅有单发和连发两种选择,要打出精确的短点射,全凭训练后得到的手感。”

“讲个笑话:话说“八一三”淞沪会战时,咱们第三战区总指挥的**上将陈诚,曾就机枪点射一事发此妙语:鬼子的机枪手都是用的三发点放“啪啪啪”考验我军,就是在问“怕不怕”?我军则应回以两发点放,以示“不怕”,“不怕”,敌人听后即不敢进攻;如我们连续不断“啪啪啪啪”乱放,则是回应‘怕怕怕怕’,敌人便知我们机枪手是新兵,无作战经验,待得我机枪手一个弹匣里的子弹放光后,敌人即会猛烈进攻。”

“所以各位啊,大家实弹训练只能打单发,二连发,三连发,机枪不能长时间打连发,最多十二个弹匣后必须换枪管,不然就会炸膛,漏气,不能复进,呃⋯逆就是卡壳甚至整抢报废!”

“这么好枪,就只能打200多发?不能吧?”战士们有些疑惑。

“今天理论先讲到这,咱们去训练场实弹射击。”

对于射击,战士们热情高涨,400米靶位摆了出来,李远跟卿连长一起到了射击位。

“我先来!”卿连长准备先动心。

“你会么?”李远笑着问。

“我这连长,要是机枪都打不好,那不丢人么?”看样子,以前摸过机枪。

李远趴下,将面前的土压实,拉了枪机,瞄了一眼远处400的靶子,没打算让卿连长试枪。

将远处目标套进准星,从左侧向右拉,然后压下扳机,抖动两下松开扳机,三发子弹哒哒哒飞过去,第二发上靶。

再压,在感觉第二次枪柄抖动时松开手指,导气孔余量会推动枪机,再射出一发子弹,又是第二发上靶。

“你来试试?”李远起身。

轮到连长亲自动手,哒,一枪,脱靶,再一哒,又脱靶,卿连长一头黑线,一发狠,哒哒哒哒⋯枪口乱跳,十二发子弹打到竹林中,邦邦响,哄堂大笑。

黑着脸:“再来一个弹匣。”

“不行,换人,去一边上玩空枪练瞄准。”

“嘿,好你个国民党,你反了天了…”骂归骂,还真趴到旁边练瞄准去了,捷克的蜗轮瞄具在上插弹匣位左侧,不好瞄,大冬天里,挨在脸上又冷。

打机枪最重要打的是熟练,三个机枪主副射手,全练实弹单双发射击,七八个老兵很快掌握了点射,两点射。

混在队伍中,终于学会了点射的卿连长,心痛的厉害,那么金贵的子弹,正被战士们一发发的打着玩!

跟李远站在一边,偶而指㤐战士们的训练,无外姿势,动作,李远也懒得掺和。

有一搭没一搭的商量,咋个找金连长要几根枪管,可爱的卿连长原以为,一根枪管跟老套筒一样可以用十年八年呢!

没大见到部队里的战士换过!

热闹了一个上午。

下午午后,指导员吴兴转悠过:“老卿,有个情报,组织上从陕北派了工作组过来,组建苏南地方政府,上海方面,也安排了员,过两天要在宜兴北澄湖附近开会!”

“你去还是我去?”

“上级指示,咱们游击先遣部队指导员及地方工作人员参加,我得走几天!”

“行吧,多带几个人,路上注意安全!”

“别急,上级要求各部,派出优秀作战人员进行保护!”

两人看着远处正在教学的李远,他自然是不二人选。

接到安排,李远挑了一个半搭子机枪手赵大山,带了五个弹匣再加四百发子弹,全重35斤,赵大山话不多,力气大,稳重。

再带了三个尖兵,李远跟指导员吴兴带上装备,出发。

军事训练机枪与步兵配合部分,讲的基础理论也就这些,剩下的就是训练,各班排长自行训练,对机枪实弹射击,上午下午各一发子弹,纯粹当步枪使!卿连长亲自坐镇,训练水平同样涨的飞快。

天快黑时到达约定地点水口村,汇合了交通员老沈,总共行程40多公里,坐船差不多天亮前都可以到达,船不大,加上同是地下组织的船夫李大牛,这个李大牛,据说他出生时,他爹看戏水浒里面有黑旋风个黑旋风叫铁牛而得的名。

各个河道都有检查,有的是地方武装,有些三教九流的,组织工作做的很好,几个人坐在船蓬里,没人来查。

划船是个体力活,中途老沈去替换了两次,因为有战士在,根据保密原则,老沈与吴兴没有交流其他的情况,基本上在说独立连的事情。

上次战斗牺牲的同志,组织上已经认定为烈士,为了隐藏力量,未上报到战区,浙皖苏游击司令部,最近的态度大有好转,各方面物资优先考虑,但也得防着,四一二血的教训不敢忘。

天快亮时已经进入鬼子与**浙皖苏游击队军事缓冲区,选择这个地方会议考虑江阴,苏南,苏州,无锡,句容,溧阳等地交通方便,节省时间。

鬼子对太湖安排有汽艇巡逻,但并不严密,这段时间,加紧了对占领区的清剿。

对于即将开始的会议,李远有些期待,昆山属于苏州,应该会有人来。

东方的太阳升起,春天的芦苇丛,旧苇未去,新叶渐长,船在河道中缓缓前行,惊起飞鸟一片。

李远对船上前没有多少安感,如果有人埋伏,自己一行人等全都是活靶子!

在快接近目的地时,李远警惕的发现,河道芦苇丛丛里,设置有暗哨!

握着手中步枪,有把握在对方开第一枪后迅速反击军人对地形相当敏感。

好在,什么也没有发生,李远提心吊胆,由于一行人从驻地过来比较近,到达时间算是早的。

刚刚上岸,老沈将李远几人安排了一下,自己与几个相熟的人进了村。

一个游击队模样的战士,带着李远直接去了西面,作内线保卫!

外线保护有主办方负责,负责保卫的一个排长,看到李远这五个人竟然带有“两”挺机枪,羡慕不已!

看李远的模样有些诧异,李远半自动步枪被认成了机枪,这当口跟机枪差别不太大。

李远五个人负责北面,准确讲,沿大路向西警戒,与村子北面游击队员一起防守,基本上没什么事。

听那排长讲,再往北二十多里,就是鬼子军事占领区,鬼子主要占领各大乡镇,对广大农村,很少有实际意义的行动。

村南是**防区,会议原计划在**防区进行,但人员太多容易出现意外,所以选在双方之间的缓冲区,以免引起**误会!

李远正在看一本册子,大会上发的,吴兴知道李远识字,给了个宣传册,公开的资料,讲的是土地革命。

中国广大农村的大部分土地在地主豪绅手中,农民或租或作长工,自有地的很少!

政府收税直接到乡绅一级,各级乡绅子弟受教育条件好,不断进入国民政府,把控了基层权力,甚至于组建地方军阀势力,实际上就是国家的吸血鬼,跟蚂蝗一样,盘剥底层百姓,乡绅并不强大,武力值也不高,奈何吸血本领强,而无论他家族是什么背景,即便进步,也是爱国人士,但本质上同样代表了地主阶级利益。

没有人在意老百姓死活!同时养成高高在上的心态!

土地革命不复杂,就是在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最底层农民有土地种的要求而革乡绅地主不劳而获的命脉!

组织上根据最高领导人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土地革命的胜利。

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分田的大体步骤是:

(一)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

(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面积。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庭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这些政策触动的是地方乡绅利益,但是,却稳定了国家基础。

王进能够说服李远,很大程度就是这册子上的论述,王进讲的更加深入,李远那冷漠的心才又重新火热,自己去欧洲、日本,了解了各个国家发展状况,原以为东北有工业基础,可以走苏俄路线,国际形势并不是那么简单,随着对俄战争失利,又丢了东三省,他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带来的是更大失望,也导致这么多年才是一个排长,沉稳的性格养成走一步一个脚印的稳重,踏实做事作风。

没有华丽的词汇,只有朴实的行动!

李远坚毅的眼神看着芦苇荡出神。

河边浅水处刚绽叶的芦苇飒啦啦摇响,与春风缠绵絮语,像是低吟着一首朦胧的情诗,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李远其实很想去参加会议,但可惜的是,他并没有这个资格。

组织上的纪律非常严格。

上午,经过李远把守的村西北路口,陆陆续续有各地方人员开始到来,前面外围有人已经按约定的暗号接头,基本没李远的什么事,背着老套筒的各地军事人员对李远几个人的装备露出羡慕的神情。

午饭是送过来的,带过来的四个兵一直时不时向李远请教军事训练问题,耐心的解答,一下午时间慢慢过去。

“赵大山,你去吴指导员沟通一下,征得组织者的同意,派个战士带我到处走一走!”

“是!”赵大山拔腿就往村里跑了。

李远对外围地形进行了观察,习惯性结合自己带的地图对这附近地形地势兵力布置作预判。

进攻、撤离、阻击、火力设置作预案,不打无准备之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