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121章 耕牛、耕牛

三国好老师 121章 耕牛、耕牛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刘辩拿给刘宏的书,正是董明根据后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改编来的那一本书。书还没有取名字,甚至都没有印刷。刘辩手里的这一本,是董琬一个字一个字抄写下来,寄过来的。

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书中,将帝王分成了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说白了这就是一本打着史书幌子的帝王教科书。

也因此刘宏才看得入迷。小册子中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大概几十页的样子。翻到了一半的时候,刘宏回过神来,看向刘辩。

后者仍然规规矩矩的跪坐在他跟前,一直看着他。见刘宏看向自己,刘辩连忙躬身。

“父皇”刘辩道“怎么了吗?”

刘宏摇摇头,合上书本,轻轻敲打着坐下软塌,想了一会儿问道“这书是董伯照给你送来的?”

刘辩闻言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是琬儿姐姐寄来的,不过这书却是董先生所著。琬儿姐姐在征得了老师的同意之后誊抄了一份给孩儿送过来。老师在信中也提到过,让儿臣好好揣摩此书。”

刘宏点点头,看着刘辩道“日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为父。”

“谢谢父皇。”刘辩开心的说道。

顿了顿刘辩又道“父皇,儿臣好几天没见到弟弟了。他去哪儿了?”

刘宏闻言脸色瞬间就黑了,目光也随之变得阴冷“谁让你问的?”

刘辩被刘宏忽然的情绪转变给弄懵了,愣了半晌才期期艾艾的回道“没没人让儿臣问,儿臣就是就是想弟弟了。”

十几岁的孩子,知道些什么?他哪里知道,眼下的刘宏心里有多敏感。

刘宏很清楚自己的身体已经撑不住多久了。南北两宫的人也都清楚,这位大汉朝的掌权者的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随之而来的,就是下一任继任者的事情,太子是谁,这是所有人都关心的。

刘辩作为长子,具有天然的优势,再加上其舅舅何进又是大将军,怎么看刘辩都是大汉朝下一任的执掌者。

就怕有心人。这些日子刘宏的身体越来越差,脑子却越来越清明,属于帝王本能的政治手腕开始觉醒。他开始主动的疏远宦官,提拔贤能,竭尽全力的保证洛阳的安稳。好在日后,他万一驾崩了,刘汉的皇位能够平稳的过渡到他的儿子身上。

至于是刘辩还是刘协,都无所谓。哪一个登基不会造成天下大乱就让哪一个登基。刘汉的皇帝,骨子里都是规矩的破坏者,什么长幼有序、什么嫡长子,在确保老刘家江山稳固这以基本点面前都是扯淡。

眼下来看,刘辩无疑是最合适的。大将军是他舅舅,这就等于刘辩获得了军方的支持。文官方面,蔡邕绝对是站在刘辩这一边的。虽然蔡邕只是少府令,但是要说权势可不比三公差多少。毕竟刘宏朝的三公,换的比特么小孩儿的尿布还要勤。

但凡大汉朝有个大小灾祸的,刘宏肯定不会学某小猪那样下罪己诏。而是在三公中找一个倒霉蛋下掉。刘宏朝又是天灾不断、兵灾不断所以刘宏朝的三公惨是真的惨。

文武两边都要铁杆支持者刘辩,看起来储位稳固。但是刘宏却很清楚,事实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刘辩的出身太低了。

这要是在前汉,不是个事儿。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何皇后那个屠户出身的身份,是刘辩登基最大的软肋。

刘协就不一样了,他母亲是王荣,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五官中郎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最高可以为丞相的副手,最低也比杂号将军品秩要高。

王荣生得漂亮,聪明机敏而有才智,更因为出身官宦世家,能写会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王荣一开始被选入掖庭,封为美人。何皇后除了好看一无所有,仗着自己的身份和刘宏的宠爱,横行后宫。

王荣怀孕的时候,一度想要自己把孩子打掉,但是胎儿安稳不动。王荣又多次梦见自己背负着太阳而行走,便认为这是吉兆,于是再也没有想打掉胎儿的念头。

不过,王荣生下了刘协之后,就被何皇后派人毒死。汉灵帝得知后大怒,想要废黜何皇后,宦官们坚决劝阻才得罢休。这一年是光和四年,董明刚从后世来的那一年。

这么看起来,刘协没有母族的支持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王荣死后,刘宏的母亲董太后一直抚养刘协。同时刘宏的舅舅,表兄也是汉末重臣,一个是执金吾、一个是五官中郎将。刘协背后的母族,要比王荣死之后还要煊赫。

更何况,董太后也不是一般人。刘汉的皇太后,干政那是基本操作!再加上刘协跟着她一起长大,董太后不止一次或直接或间接的跟刘宏提出,立刘协为太子。

这也导致了董太后和何皇后两人之间的关系极其紧张,连带的刘辩和刘协之间最近也越来越少见面了。也因此刘辩才会有此一问。

而刘宏如此反应其实也不难理解。他下意识的就认为刘辩受到了别人的指点,来这里演一出兄友弟恭的戏码,博取他的好感。

再加上这一本帝王教科书,容不得刘宏不多想。

“你退下吧,好好读书。”刘宏不打算对儿子发火,那样意义不大。

刘辩还不知道自己哪里惹父皇生气了,可是看到刘宏的模样,他也不敢询问,低着头行了一礼,便告退了。

留下刘宏一个人,在千秋万岁殿的软榻上。

此时,远在新野的董明,接待了一个来自洛阳的使者。当然,这个使者并不是刘宏派来的,而是蔡邕。

这段时间蔡邕一直在忙着推广曲辕犁的事情,还有配套的垦荒政策。这垦荒政策在董明看来,是一个给大汉朝续命的良方。

百姓开垦出来的荒地,直接归百姓所有,并且免收五年的田税。虽然无法从根本上将大汉朝从深远中拉出来,但是却也给大汉朝上了一道绳,暂时吊着一条命。

这垦荒政策,历史上却是没有。主要还是劳动力的原因,之前不是不想开垦荒地,而是没有足够的劳动力。

但是曲辕犁的出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使得同样的劳动人口,可以开垦出更多的耕地。在这个前提下,垦荒政策才能真正卓有成效。

而眼下,蔡邕遇到的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耕牛的问题。他当初很爷们的应下了刘宏的要求,做着找董明想办法的打算。但是一开始他还是想自己试一试能不能提高耕牛的数量。

但事实证明,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你自己不行。

蔡邕现在知道了,自己真的不行。于是乎立刻派出了手下,直奔新野求助董明。而蔡邕派出来的手下,却是董明的熟人,何风。当初在宫门前静坐的人中,他是领头人之人。

何风是何进的远房侄子,在刘辩的事情上,两人是盟友。何风会帮助蔡邕也在情理之中。更关键的是,何风这个家伙要比谦谦君子的蔡邕有能力多了。

仅从数据上来看,何风的内政和谋略值都达到了七十以上。反观蔡邕呢特性一大堆、特技也有。但是具体数值嘛也就内政刚刚及格,还是靠接近满值的文化和教化两个小属性拉起来的。而蔡邕的特技,竟然是奏乐

效果是在行军中可以提升士气

董明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了何风。上来就是一发眼力,看完了之后才笑着问道“原来是你啊伯喈先生还好吗?”

何风闻言,面色有些不太好,回道“伯喈先生身体很是硬朗,不过最近事务繁忙,添了一些白发”

“倒是苦了伯喈先生了。”董明摇了摇头,叹息道“不知道伯喈先生此次派你过来,有何要事?”

何风正色道“却有要事要麻烦伯照先生。”

“请说。”

“伯喈先生想向先生寻一个增加耕牛的方法。”何风回道“先生想必也清楚,眼下少府令正在推行曲辕犁,曲辕犁好做,但是耕牛难得。少府令素知伯照先生学究天人,因此派在下来求一个增加耕牛的方法。”

董明闻言楞了一下,他又不是种牛,也不能帮忙生牛啊。不过耕牛数量这个问题,的确是个大问题。

莫说汉末了,就是后世耕牛数量的减少也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担忧。在这个时代,耕牛绝对是农业生产最为强有力的生产工具。

“伯喈先生想要增加多少耕牛?”董明反问了一句。

“越多越好!”

“多久呢?”

“越快越好。”

“蔡伯喈的要求有些不可理喻啊。”董明笑道“某家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耕牛,不过办法也不是没有,但效果肯定不能如他所愿了。”

“什么办法?!”何风眼睛一亮。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蔡邕的要求有多奇葩。也只有蔡邕这种谦谦君子,不沾染实事的人才会提出这种要求。本来他都做好被董明骂一顿的准备了,没成想董明还真有办法。

“一者开源,二者节流。”董明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