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138章 十一月,风云变幻(下)

三国好老师 138章 十一月,风云变幻(下)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同样是十一月份的最后一天,荀里,陈登来访,荀彧接待了他。

“文若,这次的事情你怎么看?”

荀彧的书房,两个人相对而坐。荀彧是延熹六年人,眼下是中平三年,也就是说荀彧已经二十三岁了。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如今还在荀里读书学习,并没有出仕。

“什么怎么看?”荀彧看起来温文尔雅的模样,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看起来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陈登闻言笑了笑道:“白马羌。”

荀彧仍然保持着笑容,摇摇头:“这件事,是公达在做的。你知道的,他现在在洛阳,更方便去做。而且....某家也不想插手这件事。”

“公达?”陈登面色平静的说道:“公达这件事做得可不怎么漂亮啊?”

“陈家的后手也不太好看。”荀彧意有所指的说道。

陈登没有说话,白马羌这一战,他陈家的后手有些不择手段了。不过陈登本身没觉得有什么,在他看来,只要他老陈家能够延绵万世,他陈元龙做什么都行。

“不说这些,接下来怎么做?眼下荀家,以你为主?”陈登看着眼前年轻的荀彧,笑着问道。

荀彧收敛了笑容,微微皱着眉头,道:“等。”

“等什么?”陈登下意识的问道。

荀彧看了一眼陈登,然后非常诚恳的说道:“元龙兄,有些话某家觉得不太合适,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陈登点点头,想听听荀彧能说出什么来。毕竟这可是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所给的忠言,哪怕逆耳,也可以一听。更不要说,陈登本身也非常的佩服荀彧的才学和远见卓识。

“元龙兄,天下逸材,智谋过人,为什么一定要将自己固步自封在陈家上呢?”荀彧这话说出来真的有些不合适,不过这就是荀彧。哪怕这话再不好听,他出于好心,也会去提醒别人。

陈登听到荀彧的话之后沉默不语,半晌之后摇了摇头:“某家生平所愿,就是我陈家万世延绵。”

“可没有一家一姓能够福泽万代。”荀彧觉得陈登的想法很不现实,继续道:“而且福泽万代的方式有很多,比方说再一次中兴大汉。

“然后沦落成南阳邓家、朱家那样吗?”陈登讥笑一声道:“我陈家虽然没有袁家、杨家心气高,但也不想像南阳邓家、朱家那样,这么短的时间就衰落。”

荀彧知道不能再说下去了。他摇了摇头道:“以后这件事,荀家由其他人跟你们对接。”

“文若你呢?”陈登其实更想跟荀彧合作。

荀彧闻言笑了笑:“读书。”

“读书?”陈登愣住了。

“读书!”荀彧说的很肯定。

陈登觉得自己有些搞不明白荀彧的想法,不过他知道荀彧是个极有主见的人。见他如此,也就不再强求,转而问道:“跟谁对接?公达吗?”

“公达?”荀彧轻笑一声:“元龙兄觉得白马羌一事之后,荀家还会让他参与这件事吗?”

“那是?”

“友若。”

荀谌,荀友若。如今也已经及冠了,若为荀家着力培养出世的精英弟子,真要说起来,还真不比荀彧差多了。就拿谋略值来说,荀彧如今的谋略值九十五点,荀谌比他还高一点,九十六点。当然了,荀彧还有高达九十九的内政和高达九十五的军略值。

荀谌嘛,内政和军略都只是刚刚过了八十点而已。

“友若?”陈登闻言笑了,点点头道:“也好。既然如此,某家就不打扰文若你了。自去寻友若就好了。”

“元龙兄,请便。”

陈登离开之后,荀彧仍然跪坐在原位,脸上再也没了笑容,而是变得有些忧虑起来。他站起来,踱步到窗户前,忽然发现院子中的老树,树叶已经发黄,随风而逝。

清冷的秋季,站在窗前,看着在秋风中摇曳的老树,发黄的树叶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的趴在地上。那片片掉落的枯叶,忽然让荀彧觉得像是一个个耳朵一样,仿佛在倾听着土地的呼唤,闻着它所熟悉的土壤声息。那还顽固的挂在枝头的枯叶,就像是一张张眼睛一样。

努力的张开,深情的凝望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像极了如今风雨飘摇的大汉朝,令人惆怅。

“唉......”

荀彧低声轻叹,复又返回案几前,跪坐下来。

“某家,还差得远呢,差得远......”

只有他自己知道到底是什么,还差得远。

陈登从荀彧的房间出来,缓缓的在荀里走着,看着远处,云卷云舒,回望荀彧庭前,花开花落,枯叶飘零。他的内心变得无比平静,就好像依萍对书桓彻底死心那一天一样。

荀谌住的院子离荀彧并不远,陈登很快就走到了。此时夕阳西下,月儿轻轻攀上了枝头,可仍然躲在云层后面。

陈登上前轻扣荀谌院子的木门。

“叩叩!”声音很轻,陈登也很平静。

“吱呀~”

木门轻轻打开,荀谌衣着整齐的站在门口,笑道:“某家等你很久了。元龙兄。”

陈登脸上闪过一丝意外,不过很快就想明白了原因,也笑道:“某家应该直接来寻友若的。”

“还是先见过文若的好。”荀谌笑道,然后后退一步,道:“请进。”

“请了。”

两人走进院子里,却也没有进房间。

“马上就要月上中天了,不如我等就在月夜下小酌一杯如何?”荀谌建议道。

“如此甚好。”陈登笑着应下来。

月下对酌,人生一乐。

两人这一夜聊了很多,可是除了他们俩,并没有人知道,到底聊了什么。

十一月过去了,中平三年的最后一个月在寒风中匆匆而来,带着冷意让烦躁了一年的大汉朝冷静了下来。当然,还在跟鲜卑打仗的地方除外。

明德书院在这个月,进入了考试月。对于董明来说,就相当于是放假了。他趁着有这段空闲的时间,去了一趟山下的小镇子,给小镇挂上了名字。

明德镇,镇子隶属于新野县。镇子里的工匠们,都在新野县,拥有了新的户籍。也趁着找个机会,董明给高尚和许能安排了两个假的身份。这么说也不对,身份肯定是真的,只不过他们有两个身份罢了。

为了将身份坐实,董明还专门找了一批人扮作他们的家人,生活在明德镇上。这些人则是董明专门从汉中死士中挑选出来的,一共十几个人,刘备还是很大方的就送给了董明。

“中平三年,要结束了啊。”董明站在明德镇的一处院子前,轻声的说道。

一旁陪着他的,是刘威。大概是因为从小吃得不好的缘故,刘威眼下只有一米七八的样子。在明德书院同年龄段里,他是最矮的。虽然长得是挺帅的,但是皮肤有些黑,说实话,换一身衣服,就是一个帅气的农夫。

“老师,天凉了。”刘威轻声提示道。

董明笑了笑道:“威哥儿明年就及冠了啊?当初还是一个孩子,如今已经成了大人了。”

“全赖老师教导,学生铭感五内。”刘威是真真的打从心眼里感谢董明。

董明拜拜手道:“你我师徒二人,不用说这些话。为师且问你,你的志向是什么?”

刘威听完之后有些迷茫,这个问题早在光和五年的第一天,董明就问过了。他到现在还能记得,那个雪花纷飞的日子里,他小心翼翼的说着自己志向的情景。

再一问,时光匆匆,小草长成了大树,正准备舒展自己的枝条。

“学生的志向......”刘威犹豫了,他想到了戏志才、郭嘉、诸葛瑾、徐庶等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模样。

也许,他也可以这样。

他抬起头,想要说出一个宏伟大愿,可是抬起头,却发现自己的老师正目光灼灼的盯着不远处仔细打量着。他随着老师的目光看了过去,却是一户人家门口,一个荆钗布裙的女子正在教育自己家的孩子。

那女子没读过书,翻来覆去就那么两句话。

“一定要好好报答伯照先生的大恩大德。”

“等你长大了,就送你去伯照先生的书院读书去,可不能再这样淘气了。”

“老师?”刘威轻轻叫了一声。

董明回过头看着刘威,面无表情的道:“你的志向,你想好了吗?”

刘威点点头,又看向了那对母子,母亲正在仔细的为儿子整理身上的衣物。他忽然想到,还在留南村的时候,母亲也是如此对他的。

“学生的志向,就是想让身边的每一个都过得幸福!”刘威大声回道。

董明笑了,笑得好开心。

“你会做到的,记住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刘威咀嚼着这句话,然后轻轻的点头。

“明年,你就离开吧,老师会为你及冠,给你取字。”董明道。

刘威闻言脸色一变,不过他性子沉稳,明白董明是什么人,很快又调整过来,道:“老师,学生该去哪里?”

“洛阳。”

“洛阳?”

董明对着刘威笑了笑道:“为师会给你安排好的,到了洛阳之后,去寻志才和琢之吧,你们三人守望相助,也好在朝廷站稳脚跟。”

“然后呢?”刘威知道老师肯定还有后续的计划。

董明摇摇头,没有再继续说,而是笑道:“对了,你及冠和取字的时候,回家跟你父母说一下,征得他们的同意。”

“学生知道了。”

“走吧,这院子,就送给你了。”董明笑了笑,转身离开。刘威亦步亦趋的跟着,甚至连走路的姿势都下意识的在模仿董明。

至于那院子,是专门给董明的建的,雅致非常,可是他不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