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230章 变法(一)

三国好老师 230章 变法(一)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杨彪的变法,其实并不复杂。,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政治、军事和经济。

政治上,他认为之所以如今的大汉朝会变成眼下这个模样,是因为百官们不够努力,尤其是地方官员,人浮于事。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有两个。

一是加强监督。强化御史中丞、地方刺史等官员的权力。具体的说就是,风闻奏事加先斩后奏。想法比较激进,同时还给日后的党同伐异提供了生根发芽的温床。

二是遴选有道德的官员,让清廉方正之辈占据高位。同时,杨彪也给出了一套展现的遴选官员的办法。董明明显可以看出来以后九品中正制的影子。要不说呢,世家大族们想要搞这一套东西应该很久了。

日后九品中正制的横空出世,与其说是陈群搞出来的,倒不如说是世家需要他拿出来。

军事方面,杨彪估计是不太懂,他手底下应该也没有那种高屋建瓴的名将可以参详一二。他基本上算是拿着先汉晁错的办法做了一些改良。总结起来就是个字:移民实边,徐徐图之。

不过在移民实边这一点上,他跟董明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了。将这些年的流民、难民、灾民以及地方上一些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迁移到北方。不过在做法上,董明还是跟杨彪有分歧。

杨彪的办法说起来很节省,也很适合眼下的朝廷。与地方豪门合作,由他们接手移民的安置工作。相应的,朝廷会给他们一些类似于乡贤之类的好名头。同时杨彪还建议按照接手移民数量的多寡,来给这些狗大户不同年限的免税政策。

从国家财富总额上来看,杨彪的做法没有错。北方大片的荒地,有了百姓耕种,大汉朝的总体收成肯定会变多。但是,这多出来的部分,肯定也会被狗大户们吃干抹净。说白了,这个政策就是明摆着告诉刘宏:移民、实边、抵御外族我们这些狗大户接了,但是人和钱就当是给我们的补偿。

经济上,杨彪再一次强化了农业的重要性,不过都是老生常谈,乏善可陈。

而百官议论的重点,却不是杨彪的这些政策,反而是该不该变法。

支持者有之,包括董明在内,蔡邕、皇甫嵩、朱儁、曹操、袁绍等人都是支持变法的。但是反对者也很多,这些人虽然没有三公之位,也不在三独坐之内。但是这些以王允为首的官员们,数量众多,还得到了北海孔融的声援。

支持者,如董明、蔡邕、曹操三人,是支持变法,但并不支持杨彪的变法皇甫嵩和朱儁两人则是觉得皇帝有意变法至于袁绍,他只是觉得这个时候还是跟董明统一战线比较好。,

反对的人也不是反对变法本身,而是反对杨彪这个人。还是那句话,杨彪的一系列方略,只能叫施政方针,还不到变法的程度。王允就是觉得你杨彪既然没那个本事,扯什么变法啊?你不行就往后稍稍,让老子来。

“变法,变法!何为变,何为法?法不明,变什么变?”王允倒是个牙尖嘴利的,说了半天都是这种车轱辘话,一听挺有道理,仔细想想,这哥们啥干货也没说出来。

“君君臣臣就是法,祖宗制度就是法,法如何不明?”杨彪立刻回怼了一句。

王允笑了,反问道:“那敢问临晋侯想变的是君君臣臣,还是祖宗制度?”

“此等军国大事,又岂是你一个小小从事中郎可以插嘴的?”杨彪立刻反唇相讥:“国家如今什么状况,你有具体的数据吗?你看到问题的根本了吗?图逞口舌之利。”

一旁的董明眨巴了一下眼睛,觉得有些尴尬。他旁边的袁绍低声笑道:“伯照先生的新学,倒是很受欢迎啊,连临晋侯都成了新学门下了?”

“本初兄,说笑了。”董明回了一句。

这边,王允被杨彪说的满脸通红。王允的官职是从事郎中,这玩意是干嘛的?刘宏的近臣。虽然眼下王允还是个小透明,但是最近也在刘宏跟前溜达了不久,是个眼熟的。

他毕竟是个狠人,很快就找到了反击的点:“那依照临晋侯所言,我等微末小官,干脆离开这大殿算了!”

杨彪闻言嗤笑一声:“本官跟你说的是变法的事情,你少在这里鼓噪百官,否则休怪某家无情了。”

“够了!”刘宏终于按捺不住了:“说了半天都是废话!现在朕就问你们,变法之事,到底是否可行。”

“臣以为可行!”蔡邕作为眼下大汉朝实际上的丞相,当先说道:“如今汉室倾颓,百姓困苦。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只是变法之事,兹事体大,具体该如何做,谁来做,还需谨慎。”

变法,我蔡邕是支持的,但是杨彪来搞,我不放心。

蔡邕话音一落,朱儁和皇甫嵩也表达了意见,变法他们二人也是同意的。谁来变法,怎么变法他们也没啥意见,反正你是皇帝你说了算,我们哥俩听你的。

倒不是他们两个人真没意见,而是他俩够聪明。论军功,两人功盖大汉,论官职,两人位列三公,论爵位两人都是食邑两千户。这臣子已经做到头了,想让刘宏放心,就只能一切唯上。

三公发表完意见之后,刘宏看向了三独坐。

袁绍当先开口道:“陛下,臣也认为应该变法。前有商君,变法之后,秦吞六国。后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横扫大漠。如今我汉室疲敝,内有叛贼,外有敌夷。唯有自强,方可内惩叛贼,外御敌夷。唯有变法,方可自强。”

袁绍说完之后,夏允接口道:“臣附议。”

这是上朝以来,董明第一次听到他开口。

“尚书令怎么看呢?”刘宏看向董明,然后道:“如今这变法之事,最终还是落到你的尚书台来施行。不知道尚书令对变法之事如何看待?”

“变法是一定要变法的。”董明朗声说道:“临晋侯的方略倒也不错,若是真能施行,倒也可以让大汉朝再风光些日子。”

张嘴就得罪人。

“董伯照,你是什么意思?”杨彪这个暴脾气,刚被王允气的不行,这会儿还没消气呢,又被董明怼了一句,立刻就b了。

董明轻轻瞟了一眼杨彪,然后道:“临晋侯先不要生气,且听在下仔细说道说道。”

“哼!”杨彪一转头,不看他。

董明笑着摇摇头,然后道:“变法!何为变法?就是要有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之制度、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之事情!”

说话的时候,他站了起来,将木箱子拿到跟前,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的都是白纸,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文字。他从中拿起来一份,看起来有十几页的样子。

“这是在下写的请变法书。”

“呈上来。”刘宏忽然开口说道。

董明笑着点点头,将手里的十几页请变法书递给了小太监。小太监,拿了回去,刘宏打开仔细看了起来。

刘宏看的时候,董明没有说话,而是站在那里,一脸自信的模样。

大殿变得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刘宏翻阅的声音,一直到最后一页看完,刘宏将请变法书合上,然后对董明说道:“这只是纲要?”

“没错。”董明点点头道:“要知道,我们面临的不是几个政策的调整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数千万黎庶。我等将要做的事情,是会影响数千万人生活的大事情。这等大事,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也不是几个政策下去就能解决的。”

“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所有的东西!”董明继续道:“臣是支持变法的!但是支持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执行性、有预见性的变法!”

其他人倒不是很在意董明说什么,他们好奇的是,董明那个十几页的变法大纲上,到底写了什么。

写了什么呢?

董明并没有隐瞒,而是让小太监,将巷子里的东西都发了出去。全都是变法大纲!一共几十份。虽然不能人手一份,但是足够大家传阅了。

所谓的变法大纲,看起来很是复杂。但只有董明自己知道,这只是前五年的内容。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大汉特色的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份计划书是在系统的帮助下做出来的。整个变法的核心是经济建设,次重要的则思想领域的改变的统一。

经济建设方面,又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税法四个部分。

农业方面则分为两个部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方面,一是要增加粮食种类,二是增加粮食产量,三是以国家力量开辟大农场。每一个点,董明都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经济作物方面,董明倒不是太着急,只是想要引进一下棉花。而引进棉花也是为了手工业的发展。

有了棉花,纺织业的产业结构就会更加的合理,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当然现在大汉朝肯定没那么多的空余劳动力,但是没关系,董明给的办法就是官营加私营相结合。一来补贴财政,二来也能给百姓创收。

手工业方面除了纺织业之外,包括木匠、铁匠等等各行各业,董明给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提高工匠的地位!同时奖励发明,鼓励创新。

商业,董明放在了最后。因为商业的本质是交换多余的劳动产品。眼下大汉朝连让百姓吃顿饱饭都难呢,商业活动不可能太发达。董明在这上面做的唯一的改革,就是所有大小商人都必须要在朝廷注册,经营范围要受到朝廷监督。这一条让很多迂腐的官员很是满意,毕竟这也算是抑商了。

但是接下来,到了税法的部分,他们就不愿意了。

税法改革的第一条,就是以交易额征收商税,不再征收商业活动中的其他税收!第二条,百姓只收粮食税,人头税之类的全都取消。第三条,以财富多寡成阶梯状收税。

“臣反对!”

“臣也反对!”

“董伯照,你这是要亡我大汉!”

一群人激动地不行,就差破口大骂了。

董明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然后又看向了刘宏。刘宏皱着眉头,看着群情激愤的百官,然后冷声说道:“都闭嘴!继续往下看!”

这个时候这些叫嚣的官员们才想起来,这大纲才看了不过一页多一点。

难道后面还有什么变化不成?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