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243章 变法第一枪(一)

三国好老师 243章 变法第一枪(一)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荀沂醒了,发现自己被董明抱在怀里,脸立刻就红了。,有些不好意思的扭动了一下,想要下来自己走。

董明低着头看到她醒了,便将她放下来,笑着问道:“怎么在书房里睡着了?”

“是在等夫君呢。”荀沂低着头轻声说道:“这些日子很少见到夫君,知道夫君今日会回来,便在书房等着了。夫君每次回来,都会在书房里待一会儿不是吗?”

董明笑着点点头,道:“以后不用等着了。熬夜对身体不好。”

“嗯。”荀沂浅浅的嗯了一声。

董明笑了笑,没有说话,两个人安静地走着,进了卧室之后,将门关上。董明发现荀沂有些纠结,便好奇的问道:“有什么事情吗?尽管说便是了。夫妻本是一体,不用纠结。”

“倒是有些事情”荀沂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道:“这些日子颍川那边来了家人,想要跟在夫君身边呢。”

“嗯?何人?”这倒让董明好奇了。要知道在跟荀沂的结婚的时候,荀家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既不支持也不得罪。怎的忽然有人过来了。

“是一个本家的弟弟,单名一个瞰字。”荀沂说着解释道:“虽然没有二兄等人优秀,但也是不错的人呢。”

“荀瞰?”董明想了一下,不管是穿越这些年还是前世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这也就说明,这人要么跟荀璦一样,属于荀家雪藏的精英,要么就真的不是特别出彩。

“眼下他在哪里?”董明还是决定给自己老婆一个面子:“让他下午来见某家,如果合适,便让他留下来。”

“去看放榜了还没回来。”荀沂道:“他也参加了科考,白天说去看榜,只是不知道为何此时还没回来。”

“眼下已经很晚了,估计是留宿在外面了。明日再说吧。”董明不在意的说道。

“嗯。”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董明便离开了家,来到了皇宫。照例是朝会,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就是歌颂了一下刘宏开科考的丰功伟绩,大家商业互吹一下。散朝之后,董明、蔡邕等人被引着来到了一处偏殿。

这偏殿本是没人管理的,刘宏看这里幽静,便让人打扫了一下,将办公地点定在了这里。这里远离后宫,少了许多诱惑。倒是让人觉得他想要真心实意的干一番事业出来。

“考中的士子们,后天就要殿试了。尚书令之前说要有个章程,眼下说一下吧。”刘宏上来就点了董明的名字。,

在场的人也都习惯了,看向了董明。

“倒也不必太过浪费。臣已经让人赶制了三百件月白长袍,明日就会派人给士子们送过去。到时候他们会穿上统一的服装。然后以名次排成十列三十排,一路走到宫中。沿途的护卫工作就拜托孟德了。”董明早就打好了腹稿,张口便说了出来。

曹操闻言点点头道:“尚书令大人且放心,操定不负众望。”

“孟德能力还是值得信任的。”刘宏称赞了一声,然后继续问道:“然后呢?”

“陛下赐宴,跟士子们同乐。”董明不疾不徐的说道:“下午的时候,开始考试。有陛下亲自出题,我等阅卷之后,陛下给出前三甲的名次。这头名便是状元,二三名则为榜眼。士子中最年轻的那一位,称作探花郎。”

“探花郎?”刘宏有些不明所以的重复了一下。

董明笑着道:“宫里不是有还没凋谢的花吗?让士子中最小的那一位去摘了便是。”

“这有什么意义?”蔡邕皱着眉头问道。

董明笑眯眯的回道:“探花郎的名头可不比状元郎小。”

“这”蔡邕刚想反驳,可是看到董明胸有成竹的模样又仔细想了一下,然后道:“原来如此。”

“看来太尉大人想明白了?”董明笑了笑对其他人,主要是对刘宏解释道:“古有甘罗拜相,千古以来就这么一人。而在我大汉却每一次科考都会出一个探花郎。还有什么比少年英才更能让百姓产生极大的兴趣的呢?”

什么殿试,什么状元郎,什么探花郎。在董明看来都是虚名,他上辈子的印象中,自隋唐以来,科举这么多次,状元郎何其多?但真正于国于民又大用的又有几个?但是这几个名头却对董明的宣传很有作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的吗?

董明搞科考的目的肯定是拓宽下层人民的上升渠道,缓解社会矛盾。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接着科考进行宣传。

一来宣传新学,二来宣传变法,三来通过科考这件事让民心稳定一二。

刘宏听完之后点点头,又道:“接下来说一下军屯和丈量田亩的事情吧。”

“前者比较简单。”董明直接道:“只需要招收流民然后去北方屯田就行了。一来巩固边镇,二来也能提高粮食产量。至于丈量田亩”

说道这里,董明顿了顿道:“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诸位协力。”

大工程,说的不光是工作量,还有工作难度。董明其实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直接找系统兑换处详细的数据即可。可是那价格实在是让他望而生畏。

在场的众人都是变法派,或者说是nn,自然不会拖董明的后腿。他们也都知道丈量田亩的难度,听到董明的话之后,自然表示支持。

“屯田这件事,教给皇甫嵩大人去办吧。”董明点了皇甫嵩的将:“招收流民,编练成军即可,剩下的在下会安排人跟您接洽的。”

皇甫嵩看向了刘宏。

刘宏沉思了一下然后道:“这件事就麻烦老将军了。军中各将领,任老将军挑选,到时候给朕一个名单就行。”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看向董明:“伯照具体说一下安排哪些人,朕给个官职,这样也方便行事。”

刘宏真的变了。

董明心里默默的想到。

“是臣的弟子,许能。他也通过了这一次的科考。此人长于农事,善于培育良种。如今已经培育出可以亩产五石以上的粮种,正适合屯田用。”董明给许能表了一下功继续道:“眼下粮种已经可以投入使用,只是量还太少。若是经过一两年军屯,倒是可以提供全国使用了。”

“亩产五石?!”刘宏楞了一下,他实在没想到,董明竟然不声不响的给了这么大一个惊喜。

其他人也都惊了。

“伯照,此事可不是玩笑!你敢保证?”蔡邕第一个说道。

董明轻轻的点点头,也没有申辩,直接说道:“这件事关乎变法的根基,在下不会开玩笑也不会夸大其词。”

“好!好!好!”刘宏猛地站了起来,连喊了三个好字,大声道:“有此粮种,一旦推行开来,我大汉无忧!”

“百姓之福,百姓之福啊!”蔡邕喃喃地说道。

“好,待殿试结束之后,让他去尚书台观政。等流民编练成功,便让他跟老将军去军屯。到时候朕保他一个屯田校尉!秩比千石!”刘宏很是大方。

董明代许能谢过,然后继续说道:“除此之外,这些年大汉朝连年灾祸,百姓苦不堪言。臣请陛下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朕倒是清楚,前些年青徐两州做的不错。可是眼下朝廷没钱,修建大型工程的话有些力有不逮。”刘宏有些犹豫。

董明倒也明白,所以他很快就给出了解决办法:“发行国债,半成利息,向各大世家、大商人、勋贵借钱。五年之后,连本带利还给他们。”

“这?有些不太好吧?”曹操还是很委婉的。

蔡邕直接吹胡子瞪眼了:“这成何体统?!”

董明面无表情的回道:“此举利大于弊。”

“朝廷体面还要不要了?陛下的脸面还要不要了?”也就是蔡邕敢这么说话了。换成另外一个人这么说,刘宏就得甩脸子。

刘宏的脸色也不太好看,不过他倒是强忍着不满沉声问道:“两个问题,一他们会借吗?二五年之后能还上吗?”

“一,这不算是借。朝廷把国债卖给他们,五年之后再以半成的溢价购回罢了。至于他们是否会借,就要看咱们会不会卖了。二,五年之后肯定还的上。”董明解释道:“这件事若是陛下准了,交给臣来做就是了。”

刘宏脸色变幻了一番,最后道:“诸位怎么看?”

蔡邕、皇甫嵩等人很是反对。倒是袁绍、曹操两人对董明表示了支持。可是就算如此,也只有三个人表示支持。三独坐中的另一位,也表示了反对。

理由也很直接,为了朝廷的体面。

董明也不生气,而是直接略过,给出了第二个办法:“那就筹备一下银行钱庄吧。”

“你的计划朕看过,前期会投入很多的钱,怎么还能来钱呢?而且百姓将钱存到钱庄里还会给利息,这也是要花钱的。”刘宏皱着眉头,关于钱庄的方案,董明跟他探讨了很多次。虽然董明保证钱庄是一定挣钱的,但是刘宏总觉得不妥。

“还请陛下准许。”这件事董明跟刘宏解释很多遍了,可刘宏一直都觉得不太稳妥。但是董明是不可能不做的。为了这个钱庄,董明还专门委托了系统制作了一整套的防伪设施。救刘宏、开始变法积累起来的声望几乎都砸在上面了。

见董明如此坚持,刘宏想了想刚才已经否了国债的事情,眼下也不好继续拒绝董明。毕竟眼下还要仰仗他来变法,弄得君臣不和,反而不美。因此他深吸一口气道:“这件事朕可以准许你去做。但有一个条件,若是一年之后入不敷出,就必须裁撤。”

“陛下尽管放心。”董明很有自信。

“还有什么?”刘宏又问了一句。

董明摇摇头道:“今年先把这几件大事儿做好再说,剩下的就是宣传,让变法更加的深入人心。”

接下来,众人又商量了一番,便离开了皇宫。等董明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荀瞰则在正厅等着他。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