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027章 宁为太平犬

三国好老师 027章 宁为太平犬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最终,徐庶母亲还是跟着大部队一起踏上了去洛阳的旅程。杨扬也跟着波才,走上了不归路。临分开的时候,董明还是劝了一下杨扬,可惜的是后者并不领情。他本来也想跟波才说几句话的,可是波才不怎么想搭理他。

两队人人马虽然都往南走,但是并没有同行。长社往南走可以直接走到颍川郡治所阳翟,路上会经过许/昌、颍阴。

董明琢磨着许昌和颍阴都可以去看看。许昌是东汉末年陈家的大本营,也是淮浦陈家的根。许昌陈家出了个大佬叫陈群,这哥们后期整了个九品中正制,直接将世家变成了门阀。上品无寒士,就是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后开始的。

除了陈群之外,还有一个相对来说小透明一些淳于琼,这位是袁绍的马仔。不过这两位董明都不知道具体今年多大年纪,只是去碰碰运气。

颍阴就更不要说了,荀彧荀攸叔侄二人就知道他董明跑一趟。而且这个时候,荀彧应该还在家里学习。至于荀攸,大概已经在洛阳任官了。

当然,这都是董明自己瞎猜的。

说起来徐庶的老家长社,还有一位叫钟繇的。不过那哥们年龄比较大,早就被举为孝廉,现在似乎已经是黄门侍郎的官职了。

“先生,前面已经快到许昌了。进城休息吗?”

董明点点头,道:“嗯进去看看吧,正好我也想拜访一下许昌陈家。”

“好!”

马令得了命令,转身去吩咐众人做好进城的准备。跟一开始相比,除了多了徐氏之外,还多了徐暖这么个黑胖子。不知道是不是天生脑瓜子笨,今年刚刚及冠的徐暖,什么都学不会。董明尝试教他很多东西,可他学起来极为吃力。虽然没有收徐暖为徒,还是觉得有些生气。最后直接将徐暖扔给了徐庶,让他慢慢教徐暖。

要求也很简单,徐暖的能力,能做一个千人将就行。这样以徐暖的武力值,完全可以胜任许诸、典韦、陈到这些人干的工作。当一个忠实的保镖和护卫队队长。

董明现在一直在想,老天爷将自己扔到汉末到底是为了什么?争霸天下这种事儿他想想就觉得头疼。兴复汉室也是一个目标,可是没必要自己挑头,不管是刘备还是早期的曹操,全都是一脑子的兴复汉室。这两位挑头做的肯定比自己好。

透过历史的迷雾,他看得到五胡乱华,看得到中华民族在一次次的破败重生中逐渐落后于世界主流。可是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只能下意识的培养更多的人才,让这个民族能够在世界之巅多待一会儿。

学生们是如此,徐暖也是如此。

当然,终有一天董明会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理想和目标。而这一天,董明发现已经不远了。

许昌是大城,跟之前遇到的城市相比,许昌更加具有大汉朝的气魄。巍巍如高山的城墙,凛凛如海洋的护城河。南来北往的客商行人在官道上缓慢前进,摩肩擦踵之间尽是人间烟火。城外连篇的草棚,草棚下面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难民。

这些人浑身上下都是泥土,或坐或卧,像木雕一样的待在草棚下。偶尔会看到一两个难民眨巴着眼睛,盯着过往的行人。

双眼无神,机械似的随着人群的前进而移动着目光。

董明看到这一幕,没来由的有些气闷。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又什么都说不出口。只能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一旁离得比较近的刘威闻言小声劝解起他:“老师,莫要生气。待日后我等弟子成长起来,定会让这时间再无饥荒流民。”

董明知道刘威这话只是安慰,站在历史下游的他,知道直到我党上任之后,这片土地上才彻底摆脱饥饿。不过他是老师,他要给学生带来希望:“没错!好好学习,将来用学到的知识让汉人们,人人如龙。”

“人人如龙?”刘威瞪大了眼睛看着董明,他万万没想到老师竟然有这种宏愿。

董明点点头,刚才虽然只是话赶话说出来,可是说出来之后,觉得这的确是个不错的目标。

“没错,让这天下人人如龙!”

刘威被他说的有些热血沸腾,十几岁年纪一下子就上头了,大喊了一声:“对!让这天下人人如龙!”

董明被他一嗓子吼的吓了一跳。不过却很满意这家伙的气势。他这么大声,自然也引来了其他人的注意,诸葛瑾就从马车里探出脑袋笑着询问起来。

刘威连忙跟诸葛瑾等人如此这般的解释着。董明则笑眯眯的听着学生们或惊讶或热血的回答。

与此同时,在他们马车不远处的一辆马车上,一对父子也听到了刘威的这一声。

一大一小两个人坐在马车里,虽然马车有些颠簸,但是两人的身形丝毫未乱。年轻人睁着眼睛不时朝外面偷看,父亲则眯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

“父亲......”年轻人听到刘威的声音之后道:“这人好大的气魄。”

“无知之人,徒逞口舌之快罢了。”父亲并没有睁眼,只是有些不屑的评价了一番。

年轻人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便不再讨论。不过他的眼睛却不停的往窗外瞟,显然对说话之人很是感兴趣。

毕竟听声音来看,说话之人的年龄应该与自己相比还要小一些,竟然能说出如此张狂之语。这让从小谨小慎微,克己守礼的他说不出的羡慕。

“别想这些,今日去颍阴,为父带你见识一下真正的天下英才。旬家倒是好运道,不说荀彧,就是旬谌、旬衍风采姿容也不属于你。至于刚才那狂悖之人不要理会。”兴许是知道自家孩子的性子,父亲虽然没有睁开眼睛,但是心里却很清楚,因此又说了一句。

“知道了。”

这父子二人不是别人,正是许昌陈家陈纪和他的儿子陈群。董明还不知道,自己一不小心跟这两人错过了。

进了许昌,董明先让马令去陈家投了拜帖,然后才带着一行人找地方住下。住下之后,大家各自散去,休息的休息,出去玩耍的玩耍。

董明则在自己的房间里,抽出一叠纸,开始写东西。东西到不复杂,就是记录一下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包括山川河流,气候水文,人文风俗之类的,算是一本游记。文人讲究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

董明想要在这个时代有话语权的话,这三者就不能躲开。立功且不去说他,毕竟一时半会没有机会。立德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个只能慢慢来。但是立言不一样,成本低效果好速度快。君不见他一本《算学》、一本《天灾应对集》直接让他成为了中原地区数得着的名士?

这游记若是简单的游记自然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声望。但是董明在里面夹杂了很多干货。包括不限于如何扩建城池、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农业、工业和商业。

简单地说,只要有人拿着这本书,在董明路过的这几个郡县施政,照本宣科都能成为一代能吏。倒不是董明厉害,而是系统给力。每一个干货不但给了施政思路,连具体的操作方式都给交代的明明白白,甚至数据都给出来了。

不夸张的说,如果董明能够将全国都写进去,那这本书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强的施政方略书籍。比那些只讲施政思想和原理的书籍不知道实用多少倍。

当然,方法只能适用于现在,施政思想和原理却是万世流传的。

但董明不管这些,什么万事流传不流传的,只要这个时代牛波依就完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