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367章 有人作弊?

三国好老师 367章 有人作弊?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从高大壮那里离开,董明又跟其他老师见了一面。大多数都是董明自己的学生,这批学生就是之前跟荀攸回来的那一批。

跟他们交代了一番,又吃了一顿饭。晚上的时候,董明并没有留在明德书院,而是连夜回了洛阳。

从明德书院回来,便再也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王韦和红袖两个人还在努力为董明搜集和整理情报,不过暂时也没有什么太值得关注的事情。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之间,来到了科考的这一天。

第二届科考,要远远比第一届成熟多了。整个流程更加的清晰,各单位的配合也更加的默契。哪怕是进士科和武举科同时进行,也没有丝毫的混乱。整个洛阳,在外松内紧中,开始了第二届科考。

辰时末,也就是后世上午九点钟的时候,进士科第一场考试开始了。

考场甲字第十九号考房内,荀彧将自己带的被褥铺在了草席上。又从备着的小箱子里,拿出来笔、墨、砚台、笔架等,整整齐齐的放在桌子上。

都放好之后,他攀西坐下来,双手抱在一起,放在小腹的地方,等着考场发试卷。荀彧闭目养神了一会儿,听到了考房的门帘响动,睁开眼看到了发试卷的小吏。

小吏将试卷放在他的考桌上,也不说话,对他笑了笑就出去了。荀彧搓了搓手,将考卷拿起来,大致浏览了一下。

试卷上的内容很简单,既是填空题。随着科学司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提高,眼下科考所用的试卷,跟后世的试卷已经差不多了。除了纸质稍差一些,不能正反面都利用之外,其他没什么不同。

第一场的试卷,共有两张,第一张一共有二十面,每一面的大小大概是后世一张A4纸的大小。每一面有五道题目,整张试卷一共一百道题,全都是填空题。

题目出自各家先贤著作,其中儒家的题目,占了七成。

整张试卷,难度不高。对荀彧这个等级的大佬来说,跟白送一样。从头看到尾之后,他脸上露出了笑容。伸手拿起毛笔,沾了沾墨,便开始答题。

他的字写的也是极好,笔法流畅,苍劲有力。因为没有什么不会的题目,哪怕是稍微偏一些的题目,他也很快就能想到答案。

等他写完的时候,巳时才刚刚过了一半多一些。

写完之后,荀彧拿起第二张试卷,看向试卷上的题目,眉头皱了皱。

与此同时,在主考官的房间里,刚刚过来看一看的董明也皱起了眉头:“大兄,这第一场为何加了这么一道题目?”

“陛下临时加的,这几天为兄一直在宫里,没时间通知你。”董昭苦笑一声:“估计陛下是故意的。”

“陛下年龄还小,会这样做,倒也正常。”董明摇了摇头:“加了题目,那分数怎么办?”

“这一道题占了五成的分数。”

董昭指了指第二张试卷上的题目,解释道:“这也是陛下定下来的。这事儿陛下越过了太常和丞相府。第二张试卷的印刷,都是陛下自己找的印刷坊。”

“这题目,为什么不留在殿试呢?”董明看着考卷上的题目,无奈的摇摇头。

考场上,荀彧眉头舒展开来,开始仔细审题。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

“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

“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题目的意思很简单,就问设立学堂书院,有三个目的。教育百姓、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但是这三个里面,到底哪一个才是如今最重要的呢?

说实话,要不是荀彧跟着荀璦混了这么久,又把新学的书籍都看了一遍,不然连题目看不明白。毕竟这里面很多名词,在这个时代都是新鲜玩意。不少偏远地区的士子,或者买不起书籍的寒门士子,恐怕要在这道题目上栽个大跟头。

弄明白了题目考什么,荀彧并没有着急做题,而是拿出了一个草稿纸,开始打草稿。在荀彧看来,以如今的情况来看,最重要的是振兴实业。要是以前,他肯定觉得教育百姓更重要,但是这些日子在洛阳,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只有实业发展了,整个天下才有资格搞教育、文化等等。

荀彧打草稿也很是认真,一笔一划写着。写完之后通读了一遍,皱了皱眉头,又拿出来一张稿纸,开始修改。

一直到下午的时候,荀彧才将试卷做完。这个时候,他已经觉得腹中空空了。从木箱子里拿出来食盒,里面是一些糕点。他吃了一些糕点之后,将试卷收起来,卷好,站起身子走出了考房。

他要提前交卷了!

当然,他不是最早交卷的那一个。事实上,在他之前就有人交卷了,最早的那一位,刚过午时就交卷出去了。

交完了试卷,荀彧离开了考场。出了考场也不能去哪儿,要么去休息区待着,要么去食堂,可以花钱买一些热食。

“前面的兄弟,等一下。”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叫住了荀彧。

荀彧站住了脚,回头看了看,是一个看起来很是温厚的年轻人,看面相应该比他大几岁。他好奇的看着这人,很确信自己并不认识对方。

来人笑眯眯的走到荀彧跟前,先给荀彧行了一礼:“阁下就是荀彧荀文若吧?”

荀彧脸上露出狐疑的表情,对自己的名声他还是有些自信。但是他很确认,就算这人听说过自己,也不可能见过自己,咋认出来的呢?

“正是在下。这位兄台,我们见过吗?”荀彧问道。

来人脸上笑容不减,一点儿也不尴尬,笑着介绍道:“在下东海糜竺糜子仲。”

“原来是糜子仲!”荀彧脸上露出笑容。虽然不认识,但是他也听说过啊。糜家这些年跟开挂似的,火速成为大汉朝最土豪的大商人,全都仰仗糜子仲。

“不成想子仲兄竟然也来参加这科考了。”荀彧笑着说了一句。

糜竺大笑起来:“文若都来参加了,何况我糜竺呢?”

“不知道子仲兄叫住在下所谓何事?”荀彧又问道。

“就是认识一下,我等有幸成为同年,日后还要互相照拂一二。”糜竺拦住荀彧也没啥大事儿,就是习惯性的想要混个脸熟,日后也好相处一些。

“子仲兄倒是坦白。”荀彧笑了起来。他倒是对糜竺的话不介意,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大家都是同一年考上的,在朝堂上自然要守望相助了。

与此同时,又有几个人从考场出来。不过这几个人显然是相熟的。出来之后,就聚到了一起,小声嘀咕着,不过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应该考的还不错,每个人都喜笑颜开的。

这些人都是刘辩的人,事实上,他们在进考场之前,就拿到了第二张试卷的题目。早就做好了准备,也因此才会如此的轻松。

不过刘辩倒也没有做的太过分,除了自己出的题目之外,其他的题目都没有告诉他们。毕竟刘辩也希望这些人真的有些真才实学。

董明这个时候,恰好正看到了刘辩手下的人,其中一人的考卷。已经糊了名字,董明也不知道这人叫什么。他当然也不知道这人是刘辩的人。

“这篇文章倒是有些巧思。”董明笑了笑:“不太像是急就章,反而像是准备了好久的文章。不光是思路和文笔的问题,还有一部分详实的数据。这些数据....除了陛下、丞相府和尚书台之外,也就各个主管部门才会知道了。”

“大人的意思,是有人作弊?”

“不一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