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383章 刘辩掏钱

三国好老师 383章 刘辩掏钱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董明写了好几天之后,终于将整个计划都给完善了。他再一次找到了蔡邕等人,跟他们通了气。这一次的大家都对他的计划大加赞赏。

跟几位彻底达成一致之后,董明带着计划来到了皇宫。

还是张全带路,一路上两个人闲聊了几句。董明觉得张全有些刻意跟自己保持距离的意思,不过他倒也不在意,只要张全不针对自己就行。

勤政殿,刘辩正在处理政务。有一说一,刘辩虽然最近脾气很是怪异,憋着劲儿的想要证明自己,搞一些奇奇怪怪的小动作。但是在政事上,从来都没有偷懒,一直都很努力。

刘辩对董明的到来很是奇怪,因为最近好像没什么值得两人见面的事情发生。

“老师您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刘辩放下手中的事情,笑着问道。

董明也露出了一个微笑:“微臣见过陛下。”

“老师不用如此。”刘辩站起来从自己的位子上走过来。张全很是知趣的带着两个随侍的小太监,搬了两个软凳放在了一边。

两个人相对而坐,刘辩笑着问道:“老师来来这里肯定是有要事,说说看。”

董明点点头,将自己写好的计划递给了刘辩:“微臣打算从明年开始,以洛阳为试点进行基础教育的普及。详细的都写在这上面了。陛下可以看一看,微臣想看看陛下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刘辩接过来,点点头:“朕看看,老师稍等片刻。”

“不着急,陛下可以慢慢看,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可以直接问微臣。”董明点点头。

刘辩打开计划书,沉入进去,看了起来。

计划书写的很是详细,刘辩也没什么看不懂的,大概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便看完了整个计划书。这也是董明跟别的大臣不一样的地方。

别的大臣都是写一个几百字顶天的奏章稍微说一下,其他全靠口述。董明不一样,向来是什么都写上去,一弄就是十几二十页。跟刘辩沟通完了之后,回去就会让科学司那边印个几百上千份,用马车拉到皇宫外面,开始讨论的时候,就人手一份。

突出一个奢侈。

刘辩看完之后,将计划书给合上,没啥好说的。有时候他都觉得无奈,董明每次做什么事情,都考虑的太全面的,给出来的计划书连一点儿漏洞都没有留下来。

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被列了出来,也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方案。不但如此,董明还会在计划书中将后面的一系列计划都简述一下。拿到计划书的人都不用动脑子,按照计划书上一步一步来就行。

“陛下可是看完了?”董明见刘辩抬头,问了一句:“不知道陛下有没有什么疑惑,或者什么建议?”

刘辩将计划书放在一边,努力的回想了一下,发现自己除了说一句老师厉害之外,实在没啥可说的。

“老师,这份计划内容详实,切实可行,朕真是大开眼界了。疑惑嘛自然是没有,至于建议....”刘辩沉吟了一下:“朕刚才看了一下,二十个书院一共需要两亿钱,每个书院配两个先生对吧?”

“正是如此。”

两个老师刚刚好,应付一百来个学生。当然了,老师要先学习一下才行,董明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先把老师给培养出来。

刘辩点点头:“朕看到老师给每个先生的月钱是一个月两万钱,这是不是有些多了?”

刘辩这么说也是有些道理,这段时间天下太平,物价比之一开始要稳定了许多。再加上交通不便,整个司隶地区的经济跟其他地方的经济联系其实并不怎么密切。尤其是在粮食等方面,有了军屯做后盾,朝廷对司隶地区的粮食价格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

随着变法的深入,司隶地区现在前所未有的繁荣!百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稳步提高。以粮价为例来说,就可见一斑。

粮价已经从刘宏活着时的价格,一路降到了每石八百钱左右,这个购买力换算成后世的话,大概相当于三百多块钱。两万钱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七八千块钱。

在洛阳,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的开销其实大头都在吃上面。包括粮食、蔬菜、肉食、调料都算在一起,大概六千钱的样子。再算上其他的开支,在不培养脱产读书人的情况下,每个月的开支在八千钱左右。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夸张,但有一点,眼下洛阳城的人均收入基本上都在八千钱左右了。像施工队、建设兵团这样的,连月钱加各种福利,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一万钱上下。一个五口之家,只要两个人出去工作,就能过的非常不错。

当然要是培养一个脱产的读书人...经济压力就会非常大了。

当然了整个司隶的人均收入水平肯定会下滑,而且是断崖式下跌。董明派人调查过,根据计算,司隶地区百姓的平均年收入大概在三万钱左右。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到全天下的话...董明估计能达到三千钱都不错了。

主要还是因为洛阳这里有南市撑着、又有大宗交易,修路、修五龙渠等等也提供了大量的高收入职位。去掉这些,洛阳百姓的人均年收入,堪堪达到五万钱。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董明给老师一个月开两万钱的月钱是多大一笔钱了。可以这么说,直接就让老师成了高收入群体。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天下,老师成了除了官员和士兵之外收入最高的职业。

“陛下读书人,看重的不是钱财的多寡,而是尊重。”董明淡定的开口道:“再者,微臣认为教育之事,小气不得。直接点说,不给这么多钱,谁也不会长干。这些先生要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去教授学生,这可是会影响到他们的仕途的。”

刘辩对董明的直接有些尴尬,不过话糙理不糙,他也习惯了董明说话的方式。他站起来,踱步走了几圈,然后道:“这样吧,老师。建议朕肯定是没有的,但有一点,朕想听听老师的建议。”

“陛下请说。”

“洛阳..不...整个司隶地区都是算在内,所有的书院建设和老师的月钱,都从朕的内帑来出。这教化百姓之事,本就是朕的分内之事。朕责无旁贷。”刘辩说的很是认真,一副大义凌然的模样。

董明当然知道,刘辩其实是为了邀买人心,但是他不在意,反而很是佩服刘辩。

因为整个司隶地区,连洛阳县在内,一共一百零六个县。也就是说,刘辩要从内帑拿出来接近五点五亿钱用来建设书院。这还不算完,每个月还要从内努里拿出来四百多万钱给所有老师发月钱。

如果刘辩用这种方式邀买人心的话,董明巴不得他把全天下所有县城的人心都买了。但这个显然就不现实了。刘辩的内帑大多数都来自少府,少府每年能挣多少钱,董明心里门儿清。以前的数据董明不知道,但是从他开始变法之后,少府的存在感就越来越低了。

就以今年头四个月来说,少府顶多能给刘辩的内帑带来六千万钱的收入,一年下来撑死了也就是两亿钱。

刘宏在的时候,朝廷财政和他的内帑基本上不分家。但是眼下有董明拦着,有蔡邕看着,刘辩想要从朝廷拿钱,比吃屎还难。

每月就靠着少府给点。刘辩也没有理由从财政拿钱。蔡邕将宗室、皇宫等等所有开支都挂在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上。

包括原本靠着内帑养着的西园八校尉,名义上是刘辩给钱,其实是朝廷拨款。花钱的路都给你堵上了,你要是再伸手要钱,不合适吧?

每年两亿钱,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笔巨款,对刘辩来说就有些捉襟见肘了。毕竟他私下里打赏个人什么的,张嘴就是几万几十万钱的赏;自己私下搞小动作更是花钱的大户。

董明很清楚,今年刘辩扔出来五六亿钱,其实是用的是刘宏给他留下的老本。能这么下本钱,董明倒是对他刮目相看了。

“既然如此,微臣替司隶百姓,谢过陛下了。”董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同时心里也开始盘算,计算司隶都解决了,那原本准备挪出来,用来修建书院,给老师开月钱的钱肯定不能就放着不用,还是得再选一个地方。

作为一个后世人,他很清楚,国家账面上有钱,那就是一种不作为。不怕你花钱,就怕你不花钱。只要能把钱花出去,花到实处,整个社会就会获得好处,国家就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后世但凡是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哪一个不是年年财政赤字?当然了,财政赤字得有个限度,不能无限制的亏钱,时间长了政府就崩溃了。但是略有赤字,绝对是每一个有作为的政府都追求的目标。

董明也不例外,朝廷这两年财政盈余,并不是一件好事。或者说,对整个天下来说不是一件好事。财富不能集中在朝廷手里面,而是应该花出去。

他之所以忽然想要普及基础教育,为的就是花钱。当然了,打仗更花钱,但是靠打仗来花钱,那不是山炮吗?战争一开始,那不是花钱了,那就是烧钱了,不用多,三个月,朝廷就得财政崩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