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385章 臣有本奏

三国好老师 385章 臣有本奏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医院,刘辩来哭了一场,从场面上来看,他更像是荀爽的亲儿子。荀爽的亲儿子,也在洛阳。荀爽在医院的这段日子,一直都在病床前陪着,甚是孝顺。

他儿子叫荀棐,不到二十岁,资质也算不错。虽然不如荀彧、荀璦两人,但是乙上的资质怎么着也是可以拿出手的。

荀棐见刘辩哭的这么伤心,心里别提多感动了,当下就打定主意这条命就是刘辩的了。董明在一旁看着,心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很满意刘辩的表现,另外一方面又觉得刘辩小小年纪就这么工于帝王之术,让人觉得有些可怕了。

刘辩满打满算才跟荀爽认识多久?不至于这么伤心。不过他这么做了,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反而得赞一句仁君。

张全也挂着眼泪,将刘辩扶起来,劝着:“陛下,人是不能复生,一定要节哀啊。您可要保证龙体,整个天下还指望着您呢。”

“朕恨不能再聆听慈明先生教诲!”刘辩还哭着呢,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带着三分无奈,三分怅然,三分不舍,还有一丝丝的意犹未尽。是的,就是意犹未尽,他觉得自己应该表现的更好一些。

众人也忙着劝刘辩。

董明有些看不下去了,可是他也不可能转身就走。便上前来到刘辩身边,温声说道:“陛下,还是节哀。眼下最重要的是发丧,还要派人去荀里报丧。”

见到董明开口,刘辩知道自己演不下去了,只能收尾。他站起来,抹了抹眼角的眼泪,还抽噎了几声,有些含混不清的说道:“这件事...就...就交给老师来处理吧。记住...一定要..一定要风风光光的。”

董明觉得头疼,不过面上没表现出来,一脸平静的回道:“陛下放心便是。”

刘辩毕竟是皇帝,来演了一场戏之后,跟荀家人又说了一些体己的话,便带着张全离开了。董明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对荀攸说道:“眼下这里,你年龄最大,虽然辈分矮了点,但是不妨事。你看看给老爷子发丧的事情,有什么想法没?”

“全凭大人做主。”荀攸倒是不怎么伤心,实在是这位跟荀爽也没啥太大的感情。再一个,以他在荀家的辈分和地位,给荀爽发丧的事儿,他也不好做主。

董明见他这个模样也反应过来,这事儿怎么着也得问荀彧。这都是后世的习惯闹得,家里出了什么事儿都先找大人商量一下。

“文若,你过来。”董明招呼了一下荀彧。

荀彧闻言走过来,眼睛还红着,鼻子被堵住了,声音听起来瓮声瓮气的像极了徐暖:“伯照先生,怎么了?”

一旁的荀攸默默地退了两步,虽然他跟荀彧和董明的关系都不错,也比两个人年长。但是在眼面前这个场合下,他就是个晚辈。

虽然无奈,但没办法。

“给老爷子发丧的事情,你来操办?”董明觉得人家自己本家在呢,自己一个女婿还是不要插手的好。

荀彧闻言点点头:“还请先生放心,荀彧一定会处理好的。”

“我相信你。”董明拍了拍荀彧的肩膀:“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吧。”

人死不能复生这种劝人的鬼话基本上没啥用,谁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呢?可是至亲去世这种事情真正临头的时候,谁不是在坦然接受之后,仍然泪流满面呢?

荀彧不说话,只是点头。董明也清楚,这种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缓过来的。他叹了一口气,陪着这些人在这里待着。

接下来数日,董明都没闲着,虽然说事情是荀彧在操办,但是前前后后他也都跟在一旁。老爷子的尸体还不能入土,听荀彧的意思,是拉回荀里。

日子已经到了四月半,天气逐渐热了起来,路途遥远的尸体真要运到颍川,那指定就臭了。不过他们倒是有自己的办法,用香料将老爷子的尸体给腌了一下,用来防腐。

咋说呢...董明觉得怪怪的。

荀棐带着老爷子的遗体回了颍川,荀彧、荀璦、荀攸三人也闭门谢客三个月。尚书台这边,董明就得时刻盯着,城管司也让他有些不放心。不知道什么时候,糜芳成了城管司的一员,还是二把手。

现在荀璦闭门,他就成了城管司的一把手。董明对糜芳这个人可以说是记忆深刻,知道就是这位害的二爷战死。

当然了,他记得的都是三国演义的内容。可这不妨碍他对糜芳这个人持保留态度啊。

不过不管是尚书台,还是城管司都不是眼面前最重要的事情。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早朝。

四月十五,刘辩召开了大朝会。

董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正在闭目养神,他身旁仍然是夏允和袁绍两个人。三独坐永远坐在一起,跟百官分割开来。

“伯照,节哀顺变。”等刘辩的时候,袁绍低声对董明说道。

董明闻言点点头,道:“多谢了。”

“哎....想不到慈明先生走的这么突然。”一旁的夏允很是感慨:“世事难料啊....”

“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董明默默地说了一句。

袁绍和夏允闻言都沉默了一下,然后轻轻的点点头。

“不说这个,计划书提前给陛下看了吗?”袁绍岔开了话题。

夏允也是知情者,道:“这件事,咱们一定要做好,这可是千古留名的大事情啊。不怕两位笑话,就为了日后能够在史书上留下一笔,老夫豁出这条命都会支持伯照的。”

这是读书人的通病,求名!当然,这没有什么不好的。有所求,才能有所作为。若是大家都是道德君子,无欲无求,那这个国家迟早凉凉。

求财也好、求名也罢只要你有所求,才会做事情。

“你倒是实诚。”袁绍与他关系亲厚,开起了玩笑:“若是真要拼命的话,那可就全拜托阁下了。”

“你还别说,某还真的当仁不让!”夏允笑着说道。

董明这个时候开口道:“这才刚刚开始,犯不着拼命。在下真正要做的,是让全天下每个人都能够读书识字,知书达理。”

“这不可能吧?”夏允楞了一下。

袁绍则摇了摇头:“这没必要,读书人多了是好事儿,但也没必要这么多。再者说了,真要让全天下人都能读上书,朝廷负担不起。”

董明笑了笑没说话,心里想着,这才哪儿到哪儿,后世十几亿人都敢玩九年义务教育。眼面前就不到五千万人,老子临死之前搞一个三年义务教育不过分吧?

这个时候,百官都安静了下来。董明抬起头,就看到刘辩一脸严肃的走到了自己的龙椅上,大马金刀的坐了下来。

刘辩带着一个平天冠,但是没有穿龙袍,而是穿了一件纯黑的长袍,看起来有些随意了。不过百官也都习惯了,刘宏最后几年的时候,有时候上朝还披头散发敞着怀呢。刘辩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刘宏的影响,也不注意这些小细节,基本上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董明也好,百官也好,也没人去纠正这些。百官是觉得无所谓,老刘家日薄西山,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吧。董明则是觉得没必要,刘家天子虽然讲究个非壮丽无以重威,但那也得看什么时候。

汉初的时候,刘汉天下本就强盛,可以将就这些场面。眼面前国家就披着一个强大的壳子,内里乌七八糟的,实在没必要在这些。只要刘辩在面对番邦的时候穿着皇帝的行头,端着皇帝的架子就行了。

没什么太多的规矩,刘辩坐下之后,见众人都安静了,便直接开口说道:“今个儿有什么事情,就说说看吧。”

“臣,有本奏!”

蔡邕颤巍巍的站起来,一脸严肃的看着刘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