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389章 不给放假可还行

三国好老师 389章 不给放假可还行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张觊被任命为教育司二把手的当天,就来到了尚书台。可惜的是董明不在,他只好来董明家里,想要蹲一蹲董明。

一直到晚上的时候,董明才回来。

董明今儿个出城了,去书院跟高大壮聊了一下。他的那些个乱七八糟的同胞,董明打算借用一下。不过这些人的汉话说的没有高大壮好,有几个人干脆就不会说。董明便将他们都安排到了书院,一边打工一边跟高大壮学语言。

晚上回来的时候,见到张觊,他还觉得奇怪。得知张觊等了他半天,便邀请他一起泡澡。

这个邀请稍微有些奇怪了,但好在张觊也是个洒脱之人,稍微犹豫一下就答应了下来。两人进了浴室,董明先进去,在池子里泡着等张觊。

张觊估计是第一次来,有些不太习惯,磨蹭了一会儿,才进来。腰间缠着一个白毛巾,耷拉到膝盖那里。

董明见状笑了:“都是大老爷们,有什么好挡着的。”

张觊脸上有些挂不住,同时也对董明很是好奇。本来他对这位尚书令可是高山仰止的敬重,平日里见到了也恭敬的紧。

今日倒是有些不同了。

他将毛巾扯下来,进了水池,跟董明之间大概隔了有一步的距离。

“你今儿过来是为了书院的事情吧?”董明知道张觊的来意,笑着问道。

张觊点点头,然后道:“大人,这书院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除了规模之外,其他的呢?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安排等等。”

董明用毛巾沾了一些热水,撩起来浇到头上,道:“说说你的想法吧。”

张觊闻言下意识的捏紧了毛巾,整个人也下意识的坐得笔直,一脸认真的说道:“下官是这样想的,这一批书院,包括以后全天下的书院,都教同样的东西。考虑到书院都是孩子,还是成千上玩的孩子,那这教授的内容就不能太过晦涩难懂。毕竟他们只有三年的时间,恐怕诗三百都无法学会。”

董明摸了摸鼻子,诗经什么的,背一背就行了。

“所以下官就想着...自己做一套..嗯用来教授给学生们的文章之类的东西。”张觊说到这里脸上有些不好意思了:“只不过,这件事学生觉得做起来有些难度。”

董明正在擦肩膀头子,这两天有些酸疼,热水敷一下还挺舒坦的。听张觊说这么热闹,其实核心就一个,他想做一套教材出来。

这是个好事儿。

如今的教育实在是太虎了。以董明为例....祖传的《毛诗》,甭管你啥天份,多大年纪,只要能学习了,那就上《毛诗》!全都背下来只是基础,还得一个字一个字的抠,一句话一句话的理解。

特别的扯淡,也特别的偏科。

如果有了统一的教材那就更好了。而且也必须得有统一的教材才行。毕竟董明对公立书院的要求是,人文和自然并重。光靠四书五经那一套,不现实。

“想做教材是吧?说一说你的具体想法。”董明给张觊一个鼓励的眼神。

张觊自然也有了想法,听到董明要听,他便说了出来:“下官看过大人做的详细计划。按照大人的意思,书院跟其他的私塾、太学、官学不同的是,要教授自然学科、算学等内容。这些内容在下不是很懂,因此想跟大人商量一下,用一下大人早年间的教材。”

“剩下的部分,则分为两个阶段,一开始的开蒙,下官想编一套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教材,让孩子们在学认字的时候,能够轻松一些。第二个阶段也不用太深奥,能够通读成诵一些经典即可。”

“下官选的《尚书》、《论语》、《礼记》、《诗经》这四本。”

张觊说完之后,又道:“还有一点,下官有个建议,能否将书院学生的读书年限提高一些?三年的话...时间有些短了,不如改为五年?入学年龄限制一下,最低六岁,最高十岁。这样您觉得合适吗?”

“嗯....”董明想了想,道:“入学年限的事情,这个很好说。改成五年也无妨,其他的对应五年做一个修改就行了。你可以看着办,毕竟只有司隶之地,咱们摸着石头过河便是。”

“喏。”

“至于教材....”董明想了想道:“教材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了,我自己编一套教材给你。就按照五年的份额来编。到时候你拿过去看看合不合适。”

张觊闻言激动地直接站起来了,搅动起一片水花:“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可是...会不会有些麻烦大人?”

董明笑着摇摇头,这种引导百姓思想的好机会,只要他不累死就不会放弃。更何况,他一点儿都不会累,不是还有系统呢吗?这段日子基本上没怎么搭理系统,声望值早就爆表了,正好消费一波!

“说说其他的。”

张觊点点头,详细的说着自己对书院的一些安排。包括上课时间的安排、老师的招聘、学生的招收等等,很是详细。

都说完之后,他有些期待的看着董明。

董明眯着眼睛,回顾了一下张觊的计划。

学制五年,寄宿制管理,这一点没毛病,可以通过;学生束脩,也就是学费,每个人每年两千钱,这也没有什么问题,不高不低。完全免费不可能,书院又不是义舍,再者说了不花钱谁会珍惜呢?

书院的建设由教育司统一安排,工程交给建设兵团,建设兵团出图纸和人工,教育司掏钱,这也没有问题。

老师的招聘、学生的招收计划得也很详实。尤其是老师这一块,张觊打算现在就着手做,现招来,每个月发三千钱补助养着,等书院建起来再分配出去。在这之前,可以先放在太学里养着,顺便让他们熟悉新教材。

这么做的原因是,科考刚刚结束没有多久,有不少落榜的士子还没有离开洛阳。甚至有不少落榜的士子干脆就在洛阳待着了,等着下一届继续考。

这些落榜的士子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参加县试和乡试,也能参加下一届的科考。当然了,下一次再考不过,就得回家从头开始考了。

不过县试、乡试、会试这个三级跳的考试模式,董昭那边还在完善,下半年才会公布。在做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些考了一届,甚至考了两届都落榜的士子该怎么参加下一届可靠了。

张觊就是瞄准了这些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比较年轻,容易接受新事物,熟悉教材的速度也很快。而且有很多寒门士子,在洛阳过的很是拮据。每个月三千钱,还有地方住,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就算要当三到五年老师,也有不少人愿意。毕竟很多人才二十出头,三五年之后仍然算是年轻人。有这三五年的时间作为缓冲,说不定就考上了。考不上也不所谓,拿几十上百万钱回老家,也能当个小地主不是?

董明梳理了一下张觊的计划之后,真要夸赞一声,忽然发现有些不对,便问道:“怎么没有寒暑假?”

“嗯?什么是寒暑假?”张觊有些懵。

“每年最冷最热的几个月给孩子们放个假吧。”董明说道:“天气太恶劣了。”

张觊闻言沉默了一下,然后道:“意思是说,每年大概会有三个月的实践,学生们不能来书院上课?”

“对啊,劳逸结合嘛!”董明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这不好吧。”张觊犹豫了一下,还是劝道:“到时候不管是孩子们,还是他们的父母都会有怨言的。”

“嗯?”董明愣了,继而反应过来,这特么是教育资源被统治阶级垄断时代,不是后世求着孩子去上学的时代。

“那就算了,每年中秋、正旦的时候各休息三天。平常的话,每旬休息一天,这样可以吧?”董明又问道。

“可以。”张觊点点头,然后又补充道:“但是有一点,休息的时候书院不能休息。看学生意愿,他们愿意休息的话,书院不拦着。不愿意的,可以在书院温书。”

“额,你看着安排,总之一定要保证孩子们每年能有一个月休息的时间,不然书读的再好,人垮了也没用。”董明强调了一下。

“大人放心吧!”张觊点点头,不过看他的模样,他显然不觉得有人会愿意在有机会读书的时候,选择休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