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430章 诸葛圭来了

三国好老师 430章 诸葛圭来了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董明跟刘威交代了一番之后,笑着问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刘威摇摇头,道:“没什么不明白的。给工匠们弄一个出身,然后就是给所有的工匠们弄一个评级制度是不是?这两个倒是没问题,不过一点,给工匠们按照他们的等级每年提供一定的俸禄这一点,老师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董明给刘威的建议就是给工匠们一个身份,凡是有手艺的人,都要在工部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姓名、籍贯、年龄、工种还有工匠等级。工匠等级这个,得弄一个详细的合理的评级要求。

这一点,刘威倒是不用担心,因为董明都已经准备好了。董明也不用自己弄,他直接花声望值让系统弄出来的。不可能说尽善尽美吧,但是总归是个章程,至少要比他自己瞎捉琢磨要好的多了。关键是效率高,不用费事儿。

“评级的事儿,你就按照我给你的章程来就行了。至于俸禄,也不用给太多,但是不能不给。这一点很重要,哪怕是最低级的工匠,都要把俸禄....不对,应该是补助。把补助给齐了,知道吗?”

刘威有些不明白:“事情学生一定会照办的,但是有一点学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给补助呢?哪怕是最低级的工匠,一年也有五千钱的补助,全国工匠加起来,一年得支出多少钱?”

“不拿钱,谁愿意来注册?不拿钱谁愿意努力提高技术?”董明反问道:“难道靠说教吗?钱不给到位,说教的效果没那么好。钱给到位了,说教就是锦上添花。”

刘威楞了一下,苦笑道:“是学生太理想化了。”

“这不怪你。”董明回了一句。

的确不怪刘威。董明的这批学生,能力上肯定是都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就是太过理想主义了。这种理想主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他们从明德书院毕业出来,心态上就跟后世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心里总想着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眼力容不得一点沙子;第二个就是他们在顺风顺水了,董明在前,他们又顺着变法的便车,仕途上没有遭受任何的波折。

理想主义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在做事情的时候,理想主义就要不得了。怎么说呢,定目标的时候,需要的是理想主义,将目标定得高高的,尽善尽美的去要求自己;但是在做事情的时候,还得向现实看齐,这狗艹的社会,古往今来就没有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集体是干干净净没有腌臜事的。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满脑子都是理想,人家要恰饭的啊。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做的没错,错的是别人,是这个社会。嘴里高喊着社会的不公正,别人一反驳,他就要言论自由,给人扣帽子。背地里呢?不过是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的犬吠罢了。

刘威不知道董明说这句这不怪你是什么意思,他也没有问题。而是自己琢磨起来。董明也不在意这个,趁着这会儿功夫,坐在位子上闭目养神。

这会还不知道要开到什么时候呢,后面要商量的事情还有一大堆。眼下杨彪他们跟着过来了,这就不是变法的会议了。直接成了朝廷的工作报告和下一年的工作规划。

等了一会,午饭端了上来。

也不铺张浪费,包括刘辩在内,大家都吃一样的东西。一人一碗粥,两个炊饼,一碟子素材,一碟子荤菜,外加一份鸡蛋汤。荤菜是烤鸡,从徐州买来的肉鸡,味道很是不错。

虽然说吃的简单了一点,但是谁也没说什么。毕竟来这里也不是来享受美味的,大家的心思也都不在吃食上。吃完了饭,董明给众人准备了午休的地方。

一人一间是肯定不可能的了。除了刘辩之外,其他人都是两人一间。董明的那些学生们更惨,四个人一间,大家午休一下。这个时候要是有人往董明家里扔个几十公斤炸药,那大汉就直接亡国了。

下午,会议继续。

一直到一月初五,才全部结束。到了后面三天的时候,董明家里挤满了人,在洛阳的大小官员,但凡有资格的都跑过来了。这样一来,就更像是朝廷的工作报告了。

甚至连蔡邕,都来一趟,做一个完整的总结。

初六早上,董明休沐,难得的睡了一个懒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恹恹的。院子里有积雪,刚睡醒的董明看过去的时候,还觉得有些刺眼。

醒来之后,他洗漱了一下,穿上了棉衣,推门走了出去。

院子里,荀沂正带着侍女在堆雪人,看起来很是快乐。董明看了一眼,荀沂换了一个新的侍女,他之前没有注意到。

“夫君,你醒了?”荀沂有些不好意思,她毕竟是家里的女主人,像个孩子一样在这里玩堆雪人,实在是有些不合适了。

董明对她笑了笑,然后道:“堆雪人啊,要我陪你一起吗?”

“啊?”荀沂楞了一下,印象里自家男人平日里想的都是公务,没想到竟然会说出这种话来。她倒是心里欢喜,但还是说道:“不用了,夫君还有要事要忙吧?”

“今天是休沐。”董明笑了笑。

荀沂摇摇头:“虽然是休沐,但有人来找呢。已经来了半个时辰了,本来想要喊你的,可是那人说不用,等等就行了。”

“什么人?”董明觉得奇怪,这个时候谁会来找自己呢?

“那人说他叫诸葛圭。”荀沂想了想道:“对,是叫这个名字。诸葛家的人呢,可我之前很少外出,不认识。”

“是小明的父亲。”董明笑着说道:“你先玩,我过去看看。”

“好!”荀沂快乐的回道。

董明离开院子,来到前厅,直奔会客厅。到了地方之后,就看到诸葛圭正背着手,端着茶,看着会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幅字。字是董明写的,内容是董明的抄的。

当然了,抄的是后人的诗词,这会儿可没人知道他是抄的。

“君贡兄,好久不见了!”董明笑着跟诸葛圭打招呼。

诸葛圭回首,看到董明之后,脸上露出一个惊喜的表情:“伯照,好久不见了!”

“可不是嘛?!”董明拉着诸葛圭,做到一旁,问道:“君贡怎么会在洛阳?”

“托你的福,在下升官了。”诸葛圭笑眯眯的说道:“这一次是来述职的,跟陛下见了一面之后,就要去赴任了。”

“哦?那倒是恭喜君贡兄了!”董明对诸葛圭拱拱手。

他不觉得意外,诸葛圭升官这件事,他知道的比诸葛圭都早。去年上计的时候,诸葛圭名列前茅,再加上前几年的政绩,升官是很正常的。

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诸葛圭升了什么官,听他的意思,还是地方官。之前是郡丞,这一次升官,不用说,一定是一郡太守了。两千石的太守坐上去,等到老了退休了之后,朝廷这边在追赠一个中央的官职,诸葛家距离顶尖豪门,也就只差一个三公之位了。

所以诸葛圭现在很高兴。

“不知道君贡兄,接下来要去哪里赴任?”董明问了一句。

诸葛圭笑了笑:“渤海郡。”

“渤海郡?”董明眨巴了一下眼睛,然后道:“倒是个好去处。”

“伯照,这里就你我二人,在下就直说了。”诸葛圭放下茶杯,一脸认真的说道:“渤海郡发生的事情,在下也有所耳闻,此去渤海郡,需要注意些什么,还望伯照指点一二。”

董明看着诸葛圭,沉默了片刻然后道:“没什么要注意的...君贡兄去了之后,多多照拂一下朝廷在那边的莱州湾盐场就行了。至于郡内....跟着朝廷的政令就行了。”

诸葛圭点点头,知道董明的意思是什么。一是不要在渤海郡瞎搞胡搞,二是提醒他,莱州湾盐场才是渤海郡最重要的所在,第三点则是告诉诸葛圭,最好能在渤海郡推行变法。

弄清楚之后,诸葛圭脸上绽开一个笑容:“既然如此,那在下也就不多问了。”

董明笑着点点头,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舒坦。

说完了正事,诸葛圭问起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亮儿和瑾儿在这里还好吧?他们好像不在府上?”

董明点点头:“他们都在书院那边。不如在下配君贡兄去看一看?”

“不用了,在下自己去就行了。”诸葛圭连忙摆手。

“无妨,正好也好长时间没去看看了。”董明笑了笑:“书院快要放寒假了,你知道的再过一个月,天就太冷了。事实上,已经有学生陆陆续续的回家了。这个时间过去,书院里基本上不怎么上课。”

“去看看也好,早就听说明德书院了,今天终于有机会见上一见了。”诸葛圭大笑着说道。

“那便一同去吧。”

“好!”

两个人离开会客厅,董明让下人去备马。两个人往门外走,走着聊着,倒也开心。到了门口,两匹高头大马停在那里,两个人一人一马,结伴出了洛阳城。

诸葛圭的骑术还不错,虽然比上马上将军和大汉骑兵,但也要比一般人好很多了。策马狂奔可能有点困难,但是快马还是骑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