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436章 新丞相是个疯子

三国好老师 436章 新丞相是个疯子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简雍的愿望暂且不去说。

到了跟刘辩约定的时间,董明施施然来到了刘辩寝宫。

这一次,刘辩屏退了随侍的太监宫女。整个皇宫里就只剩下董明和他两个人而已。当然了,暗处是否有人护卫着他,董明就不知道了。不过想也知道,肯定是有的。

两人还是跟上一次一样,一人一张矮几,矮几上有吃食和茶水。

刘辩正襟危坐,直勾勾的看着董明等他说话。

“事情已经查明了。”董明慢悠悠的开口:“这事儿就是这小太监自己做的,他是想要带出去卖个好价钱。事情完全没有陛下想的那么严重。”

这当然不是真相,真相是什么田丰也没查出来。毕竟这小太监太没有存在感了。又不能明目张胆的在宫里查,两三天的时间能查出来那才是有鬼了。

敢做这等事情的人,胆子大和心细缺一不可。董明甚至都觉得,只要对方不主动露出破绽,那么这件事就只能到这个小太监为止了。

他的回答,自然不能刘辩

只见刘辩眉头拧紧,一双手也不自觉的握成了拳头:“尚书令是觉得朕年幼好糊弄了?”

“臣不敢。”董明连忙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回了一句。

刘辩将眼睛眯起来,盯着董明,胸口起伏着,显然是在压抑着自己的怒火,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位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不过让董明意外的是,刘辩竟然就真的忍下来了。

“算了,尚书令既然有了决断,那朕自然是相信的。”刘辩说话的时候,将茶杯拿起来,用袖子挡着喝了一杯。放下茶杯的时候,因为过于用力而发出了巨大的声响。

果然内心还是不够平静啊。

董明倒没觉得有什么,而是叮嘱道:“这件事儿倒也值得陛下重视,宫内的守卫也要敲打一番才是。不过臣这也是多嘴了,陛下定然会做好的。”

刘辩不置可否。

两人又说了一些没营养的东西之后,董明便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回到尚书台班房的时候,田丰有些忐忑的迎了上来。

“陛下是不是发火了?”

董明摇摇头:“生气自然是生气的,不过陛下这一次倒是没有发火,这倒是个进步。”

田丰叹了一口气:“你这样敷衍陛下,是不是不太好?”

“那你调查出来什么了吗?”董明反问了一句。

田丰闻言苦笑一声:“这事儿现在线索断了,还没有什么眉目。可就算如此,如实禀告便是了,伯照又何必这样呢?若是日后陛下知道了,岂不是君臣离德?”

董明看了一眼田丰,然后道:“君臣离德?你放心吧。”

说完,董明留给田丰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然后越过他来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田丰则站在原地想着刚才董明的那一句放心吧。

是放心吧,一定会君臣离德。还是放心吧,一定不会呢?貌似两种理解方式,都是完全可以的。

田丰想不明白,董明自然也不会再说。

但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了,只不过田丰还需要继续暗中查探便是。时间流转,又一次大朝会。

刘辩宣布了信任丞相的人选,赵温。因为已经商量好了,所以董明、杨彪、袁逢等人都为赵温站台。其他官员一看,知道这是大佬们已经商量妥当的,也无不同意。

就这样,赵温在严格意义上,成了刘辩朝第一个丞相。毕竟前丞相蔡邕,那是汉鼎帝刘宏留下来的。而这赵温可是刘辩自己提拔上来了。

接下来就是走流程,各种礼节之类的全都要过一遍。毕竟这是丞相之位,不能跟董明之前做侍中似的,一个征辟令就完事了。

这些董明都不在意。在定下来丞相之后的第二天,董明就开始着手完善新一年的修路计划。之前跟袁绍、刘备他们说的时候只是一个大概的思路,眼下就是要将这思路变成切实可行的方案。

好在有系统的存在,实地考察这一步直击被他省略了。根据系统给的各种资料自己写就完事了。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了,倒也熟门熟路。

赵温做了丞相,刘辩再一次召开大朝会。

毕竟是新丞相,肯定是要拿出点东西来的。朝会一开始,赵温就开始上奏,刘辩也立刻就做出了倾听的状态。董明用脚后跟思考都知道,这一定是君臣二人私底下商量好的东西。

而赵温上奏的内容,却让董明眼前一亮。

赵温是变法一派吗?这不好说,毕竟袁术最近跟赵温虽说走得近,但还没到拉拢赵温的地步。那他是保守派吗?也不是,赵温本人算是中立派的。

但是,赵温今天上奏的内容,却有明显的变法意味。而且,他明显走了一大步。这一步在董明看来跨的有些大了,稍有不慎扯着蛋都是轻的。

一个处理不好,很可能命都玩进去了。

赵温提了三个政略。

第一条就是拿命在提,汉人不可为奴隶。已经成为奴隶的汉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全都要变成普通百姓,然后由他们祖籍所在郡县将他们接回去。

说实话,董明听到这一条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赵温疯了,也太想当然了!奴隶这玩意想要彻底根除,光靠行政力量有毛用?要么经济发展高度繁荣,要么是在小国寡民的蕞尔之国。

在大汉,就算靠着强权一时成功了,也不过是埋下了一个能够毁天灭地的地雷罢了。说白了,大汉朝的发展一定是带着牺牲的,周边国家和一部分汉人的牺牲是避免不了的。

资本的原始积累本就血腥,董明在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也在有意识的将发展过程中的阵痛转嫁到周边的国家。真像赵温这样做.....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各种豪族世家,人家家里藏着的人口,哪一个不是奴隶?

你说交出来就交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赵温说出来的时候,整个朝堂都冷了几分。甚至于赵温的亲哥哥,赵谦都将脑袋深深的埋了下去。这事儿他可不知道,他要是知道,肯定会劝说赵温的。

奴隶都被你给房了,老赵家的良田谁去耕种?佃农、雇佣百姓能够奴隶省钱吗?这不是在瞎胡闹吗!

不过没等大家说话,赵温的第二条也随之而来。

第二条是一个大的方面,关乎经济发展的。首先是,要限制粮食出口,同时也限制粮食在国内的无意义消耗。这里他还特别点了一下刘备的酒厂,倒不是不让刘备产酒了。他的意思是,酒厂产量以如今为标准,日后只能少,不能更多;其次,推行货币改革!事实上,货币司和钱庄一直在做这件事,赵温只是强调了一下。毕竟眼下新货币也就在司隶地区附近流通还算不错,更大的范围可不是太被百姓所接受。

再次,赵温提出要制造新式货币,不管是以前的铜钱,还是货币司搞出来的新式货币全都被他推翻。他的意思是,铸造全新的光禧通宝,并且建议将金银也纳入到货币体系中来。

最后则是一些小的修补,包括遗产继承的修改、禁止官方民间在婚丧嫁娶上奢靡、抚恤为国牺牲的军人家属等等。

第三条,则是政治上的改革,而这一条提出来的改革,则让他前面的两条建议不再重要了。因为赵温打算,将权力归还九卿!丞相府居中统筹,尚书台决策,三公带领九卿施政!

也就是说,按照赵温的提议,大汉朝中央的行政模式将变了一个新的模式。其中最重要的转变,就是原本只是荣誉性的九卿将掌握实权。虽说九卿由三公带领,但大家都清楚,三公地位尊崇若是掌权,难免尾大不掉。所以这放出来的权力,都在九卿手里。

这权力其实是从丞相府手里释放出来的,可是同样的,因为丞相府居中统筹,也就意味着在实际上尚书台和九卿全都归丞相府管。丞相的实际权力有所缩减,但是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将空前强大。

若是遇上一个强势的丞相,那么皇帝不过是人形图章国家象征罢了。整个国家,将由丞相说了算。

赵温说完第三条的时候,一直面带笑容的刘辩,脸都变了。作为一个皇帝,他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可是对权力的敏感是天生的。当赵温说完最后一条之后,他立刻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好事情。

皇权与相权的二元对立,刘辩不清楚。可是他清楚,如果真按照赵温所说的这样去做,那大汉朝的皇帝,日后只需要躲在宫里生孩子就成了。

他不可能接受的,这也跟他们商量的不一样!

“丞相大人说的倒是精彩,不过是不是有些不妥?如今朝廷稳定,若是依照丞相第三条所言,是否会横生波折?倒是前两条,朕觉得还是不错的。”刘辩脸上挂着笑容,笑吟吟的闻着。

可是谁都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肯定恨不得杀了赵温。可是他不能,天下哪有昨日刚刚拜相第二日就把人给杀了的皇帝?

刘辩话音一落,立刻就有人提出了反对的声音。

说话的是一个小官,董明甚至都不认识。不过他话里的意思倒是明白,那就是他觉得赵温的第三条意见挺好的,建议陛下好好考虑一下。这小官说完之后,又有不少小官站出来,为赵温发声。

这些人有的是赵温自己安排的,剩下的则是得力自家上司的暗示出来帮腔的。至于这些人是谁,哪是刘辩再傻也能猜出来,无外乎是可以在这件事上占到便宜的九卿罢了。

董明长叹一口气,站了出来。

赵温的想法很好,可他不能让赵温如愿,赵温也不能如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