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058章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国好老师 058章 一切从实际出发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蔡邕家里。

从南宫回来之后,蔡邕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阴沉的天气,没有任何温度的光线从唯一的窗户照进来,印在蔡邕阴郁的脸上。

在面前,摊开的是一本发黄的纸质书。从内容上看,是董明写的《天下州郡考--青徐卷》。字里行间还写满了批注。一看就知道,这本书的主人下了很大的功夫在研读这本书。

显然,这个人就是蔡邕。

作为一个儒家士大夫,治国平天下是蔡邕生平最大的愿望。但是他更清楚自己可以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大儒,但绝对不可能是治国平天下的能臣。但是他不怕,他愿意学。原本他是想学卢植卢子干那样,从基层做起,逐渐累积经验。可惜的是,他现在不能这么做。

身居高位之后,很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少府令看起来风光无限,可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真正的做到了这个位置上,才能感受到。

“董伯照......”蔡邕摸着《天下州郡考》轻轻的吐出一句话:“就凭这一本天下州郡考,某家就不能让你出事儿......”

“来人!”蔡邕眼睛一睁,陡然间射出两道精光。

“老爷。”一个人矮身走进来,站在阴影处,看起来并不是很起眼的样子。

蔡邕看到他,眼神柔和来一下,道:“辛苦你了,走一趟西池村,去寻董伯照。”

“不知道让小的去寻他,所为何事?”阴影中的身影沉声问道。

蔡邕屈指敲了敲桌子,道:“让他......”

他顿了顿,摇摇头道:“你就去保证他的安全就行了。”

阴影中的身影站立不动,半晌才躬了躬身子道:“知道了。”

“那你就去吧。”

蔡邕挥挥手,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在他心中,于国来说,董明是不能出任何问题的。就算是死,也要等到董明将天下州郡考写完才可以;于他自己来说,他这样暗地里帮助董明,有违刘宏的命令,这有悖于他作为一个忠臣的节操。

但是蔡邕很清楚,刘宏虽然只是想要在董明满前抖抖威风给让他有所畏惧,但是其他人尤其是那些没卵子的东西,肯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会对他们产生威胁的敌人。没什么比敌人死亡更让人放心的了。

蔡邕可以肯定,只要让这些阉人找到机会,就一定会把董明往死里整。甚至他们会不惜下黑手,一点儿官场体面都不讲。就像当初他们针对自己那样。

“唉,某家果然只适合做一些闲散的官职。”蔡邕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着。自从当上了少府令,他的出神决定了不少的自诩清流的官员围到了他的身旁。而这些清流压根就不当十常侍是人看待,动不动就请诛十常侍。

结果就是,蔡邕啥正事儿没干成的,就成了朝堂上跟十常侍作对的政治集团首脑。以前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还发生了两次。

于是,有了两次党锢之祸。

在以前,蔡邕也觉得刘宏是个棒槌,听信几个宦官的谗言,就肆意打压朝中重臣清流,搞什么党锢。可是身居高位之后,蔡邕才发现,事情压根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阉党与世家,老刘家总是要拉一派打一派。两者相比较,很明显阉党要更好控制一些。当然了,刘宏本身也就这点儿本事,只会打压,做不好表面功夫。再加上又没什么突出的贡献,还特么各种变态小癖好。这才使得朝野上下对刘宏的感官非常的差。

但是在天人感应学说之下,你又不能质疑皇帝。那怎么办呢?只好拿十常侍背锅,所有的一切都怪这几个阉人。自汉以降,各朝各代不管皇帝多么昏庸无能,但是背锅总是皇帝身边的人。

后人倒是可以把前人拉出来鞭尸,论其是非功过。但是当朝之时,谁又敢说什么呢?君不见.....(自行脑补)

蔡邕派出人之后,整个人清爽了许多。在书房里走了几圈之后,猛地挥了一下拳头。

“某家且不管这些蝇营狗苟的东西,先干一些实事再说。”蔡邕想明白之后,整个人都通透了:“先把董伯照设计的那个什么曲辕犁给推广了,用着多方便啊。还有就是推广小麦种植,配套还有石磨。听说最近董伯照还带着几个学生研制一种利用水力来研磨小麦的机器。到时候某家去观摩学习一下。”

想着想着,蔡邕嘴角不由得挂起了笑容。对于他来说,政治斗争实在是有损读书人的体面。做一些实事,才是圣人弟子该做的事情。现在想明白了,他也就悟了。管那么多干什么,先干实事儿,就算最后被罢官,甚至被自杀也无所谓了。

......

蔡邕想通透的时候,董明则带着学生们在湖边忙活着。

“农业,并不仅仅只是种谷物、种蔬菜之类的东西。农业其实一个大的概念,它包括农林牧渔四个部分。”董明看着学生们手忙脚乱的捕鱼,讲着课。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发展一个地方的农业,就必须对农林牧渔四个方面做一个通盘的考虑。但是有一点要记住,每一个地方在地理环境的制约下,一定只有某一个或两个方面可以作为发展的重点。这种情况下,就要因地制宜的去发展。”

“咱们以西池村为例。”董明指了指西池村道:“整个村子,一共有七十八户,合计人口六百三十七人,其中壮丁两百三十五人。除此之外还有劳动人口两百余人左右。也就是说,整个村子,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将近五百人。”

“这意味着,西池村的短期发展上限,就是这近五百人所能创造出的价值总和。因此,就算西池村有湖泊、靠洛水,又有不少上田。咱们也不能真的兼顾农、渔两个方面。除非......”董明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除非他们的生产工具更新换代,推动生产力的提高才行。”

这个时候学生们已经停止捕鱼,专心致志的听董明讲课。听到他讲到这里,郭嘉举起手问了起来:“老师,那该怎么更新生产工具呢?还有,价值总和是一个什么概念?”

董明颇为赞许的看了一眼郭嘉。虽然这家伙是班里最捣乱的那一个,但是不得不说,天才就是天才。学习能力强不说,还总能发现问题的根本。

“生产工具的更新其实很简单,就是发展科学技术。为师不止一次告诉过你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曲辕犁加一头牛,一个人,一天就能够耕地百亩。比现在的效率高太多了!那么同样面积的耕地,就会节约更多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就可以去生产其他的东西。”

“至于价值总和,其实就是生产总值。还是以西池村为例,村子里所有劳动力一年所创造的劳动产品的总价值量就是价值总和。”

董明笑眯眯的解释着。但是他说的这些其实都有所保留。比方说生产关系,比方说脑力劳动......

“也就是说,如果给西池村一百个曲辕犁,一百头牛。就能解放出将近四百个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就可以去参与其他的生产劳动,从而提高西池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董明总结道:“不过这就是举例子,没有严谨的数据支撑。如果你们以后成为地方官,一定要记住,因地制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要乱用政策。尤其是对经济发展而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待经济发展一定不能掉以轻心,纸上谈兵。”

学生们闻言点点头,都表示自己很明白。

董明笑了笑,又道:“不过这些都是宏观的东西,具体操作的时候,我讲的理论只能作为指导思想。具体的实践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