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073章 变化(感谢蜗居槽的打赏)

三国好老师 073章 变化(感谢蜗居槽的打赏)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邺城。

董明在太守府喝茶,荀璦则去忙着张贴安民告示,宴请邺城有名望之人,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头人。

亲自上阵是不可能亲自上阵的,老师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问题?美滋滋的喝了一口热茶,董明瘫坐在榻上。

“啊,好舒坦啊。”董明发出意味不明的声音。

“报!”

忽然门外响起一个声音。董明搭眼看过去,是一个侍卫,看起来还有些眼熟。

“将军,您要找的读书人找来了。”原来是之前吩咐过的,去找读书人那个侍卫。

董明精神一震,坐直身子道:“快快有请,让他们都进来吧。”

“诺!”侍卫应下,转身离去。

不一会儿,又回转回来,身后还跟着十几个读书人。董明心下清楚,眼下邺城还能找到的读书人肯定不止这些,但也绝对不会太多就是了。毕竟大多数有能力读书的家庭,都是富豪之家,遇到这种兵灾,要么躲在自家的庄子里,要么就做两手买卖左右摇摆。眼下局势不明,很多人还在黄巾和汉室之间观望呢。

当然绝大多数都是见形势不妙,立刻就溜之大吉。再加上时间比较紧,能招来十几个人算是不错了

十几个士子,鱼贯而入。年龄有大有小,最大的已经是老人,最小的才十几岁的样子。

“大家都坐下吧。”董明笑道:“邺城初定,大量官员空缺。所以找诸位来搭把手。当然,某家没权力直接给你们任命官员。但是你们可以先做着,若是做的好了,某家不介意举荐你们。”

众人闻言互相看了看,全都向董明躬身行礼。

董明摆摆手,道:“都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一群士子互相看了看,然后默契的看向了期中一个人。董明也随着他们的目光看过去。只见是一个两鬓有些斑白的士子,穿着虽然不华丽但是很得体的衣服。整个人肃立在那里,一脸的严肃。

那人旁边还有一人,三十来岁,同样面容严肃,衣着打扮也是一丝不苟。两人都身高八尺,体格健硕。

“明公在上,某家田丰!”两鬓有些斑白的士子拱了拱手道。

董明闻言眼前一亮,为了防止是同名之人,又用【眼力】扫了一眼。当看到九十二点的谋略值之后,他放心了。

“下官,沮授。”田丰旁边那人,也上前自我介绍了一句。

董明眼睛更亮了。不过对沮授所说的下官,更是感兴趣。两人介绍完之后,其他人也逐一介绍。他全都用【眼力】看了一遍,记下了各人擅长的东西。

“某家也不跟诸位客气了!若是没吃饭的,就先去找侍卫找点吃的,若是吃了饭的,就开始工作吧?”董明笑了笑。

“全听明公安排。”田丰闻言应了下来。其他人显然以他为首,也都点头答应。

“好!那我给你们安排工作。”董明也不含糊,直接开始吩咐:“张老,您德高望重,还请您出面安抚百姓。”

张老,就是年龄最大的那一位。全名张开,在邺城也算是个名士。

“还请明公放心,老朽这把老骨头还是可以随意驱使的。”张开性格很好,是个幽默的小老头。

“劳烦了。”董明笑了笑。

紧接着,又给其他人安排工作。最后,只剩下沮授和田丰两人。这两人也不是一般人,虽然一直没点到他们,但是两人依旧是气定神闲的模样。

“两位.....”董明看向两人道:“我就不给你们安排了,你们自己挑吧。”

他话音一落,田丰和沮授两人都是一愣,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眼下邺城只是被某家接受,各级官员都有空缺。如今某家暂代太守,另有荀璦为郡丞。剩下的还有功曹、主簿、督邮三职。两位先生可以自取。”

田丰和沮授闻言互看一眼,然后由田丰上前道:“先生认识我等?”

“不认识。”董明道:“但是听说过。元皓先生难道不认识某家?前些年在洛阳,你我二人可同朝为官呢。”

田丰闻言一愣,皱着眉头回忆了一下道:“明公是.....”

得,我就是一个小透明。

董明摇摇头,道:“某家彭城董明!”

“原来是先生当面!”一旁的沮授惊呼一声。

田丰也反应过来,苦笑一声道:“原来是先生。只不过先生至洛阳之时,某家已经辞官了。”

“如今天下大乱,元皓先生何不为国效力?”董明笑道。

“不然某家来此为何?”田丰笑道:“既然如此,某家就自取那功曹之位了。”

“授可为主簿。”沮授也跟着说道。

董明闻言笑道:“如此甚好!待平定叛乱之后,某家定为两位先生请功!”

功曹、主簿、再加一个督邮。这三者是一郡只地,除了太守和郡丞之外最大的官。边镇的话还要加一个掌管军事的都尉。但是邺城现在显然没有这个配置。

郡守本身就是军政一把抓的职位,董明自己又有武职,他也不需要拉拢人心。因此不用专门设一个郡都尉的官职出来。

有汉一朝,郡的长官称太守,因太守兼领武事,故别称郡将。州治所在郡的长官称尹。根据郡的大小、没恶,太守的级别有中二千石至八百石六级。郡内原设有专掌军事的都尉,在建武六年之后,边郡常设,内地大多不设。

每郡的都尉,为一至五千人不等。都尉在一人以上时,在郡之下分设都尉辖区。有时,在不足设郡的地方,亦设置过渡性的都尉区(属国都尉)进行管理,其性质相当小郡。

郡太守助手为郡丞(边郡为长史),由中央任命。此外,郡府的僚属有: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书;督邮,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掾、史,各分曹办理郡政,掾为正职,史为副职,每曹有办理文书的书佐。

又设三老,帮助推行政施和教化。郡府僚属由郡太守自行聘用,其的位以功曹最高,依次为主簿、督邮等。郡都尉的僚属与太守类似,亦由郡都尉自行聘用。

如今董明在邺城。

此时冀州治所在魏郡,也就是邺城所在郡。董明现在与其说是郡太守,倒不如说是郡尹。虽然,眼下他只有邺城一座城池...魏郡境内还有十四个县,没有恢复有效统治。

原本郡尹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反正不是死了就是跑路了。董明眼下接手了邺城,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在邺城当鹌鹑,等将邺城稳定之后,他还要招募义士,将整个魏郡拿下来。要知道这里可是河(文明)北地区!多得是赤胆忠心,热血报国的好汉子。

......

徐州,琅琊郡,莒县。

得益于董明,徐州是最早开始兴修水利的州部。这些年虽然没有什么大工程,但是一些小的支流,水利工程做的还是不错的。再加上各郡太守或主动或被动的做了一些针对天灾的应急准备。

所以,徐州的黄巾叛军相较于其他州,要少了很多,但也不是没有。

如今琅琊郡十三县,还有七县之地还在大汉朝的手中,这其中就包括莒县。莒县之所以还没被攻破,徐盛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兄,下去休息一会儿吧。”

莒县城墙上,徐盛和他的祖弟徐良并肩而立。

“不用。”徐盛摇摇头,道:“良弟,其他县情况如何?”

“不太妙,如今已经有六县失陷了。”徐良闻言叹了一口气道。

徐盛拍了一下城垛,道:“尽是一些无能之辈!”

“我们怎么办?”徐良问道。

徐盛皱着眉头,想了想道:“眼下莒县暂时安全,咱们已经打退了好几波黄巾军。短时间内,他们应该不会再来了,某家打算率军出城。前些日子,收到了右中郎将的来信,眼下他正在颍川,某家去助他一臂之力。”

“大兄,是不是有些冒险了?”徐良犹豫了一下,问道。

徐盛摇摇头,道:“放心吧。叛军虽然势大,但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某家前去相助右中郎将,待颍川评定之后,徐州黄巾,不攻自溃。你只需要在这段时间里,守住城池即可。”

徐良知道自己大兄是个注意坚定之人,便不再劝说,而是问道:“何时出发?”

“明日!”徐盛沉声说道:“某家带走一千人。”

“嗯。放心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