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十四章 张天麟(求收藏)

重铸刚明 第十四章 张天麟(求收藏)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下午时分,时任礼部精膳司员外郎的张天麟到访信王府!朱由检大开中门亲自前往门口迎接。

门口这人面容刚毅,一脸正气,很有一种朝堂重臣的气质,给人一种很强的信任感!

张天麟最初接到旨意后,并没有像卢象升那样苦苦思索,张天麟年纪已过四十,见过太多风风雨雨,他只是微微思索就想好了办法,藩王吗!总是要去封地的,等陛下有了儿子,必然满朝文武赶着送走信王!

卢象升找到自己后,看在同年的份上,张天麟也给了卢象升自己的建议。

不过听说卢象升昨晚在信王府待到很晚,恐怕卢象升已经忘了自己的交代了:不可和藩王交往过密。

这信王府恐怕很不简单。

朱由检则想到:昨日和卢象升的交谈,朱由检已经大致了解张天麟的性格,极其稳重,处变不惊,思维敏捷。张天麟少有贤名,其刚正不阿,做官廉洁,不空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办实事的官员。

怪不得此人能得皇兄信任,和卢象升并称。

这种人嫉恶如仇,而且经历的事情足够多,算得上是老谋深算了。自己只需要表现自己仅仅是一名上进的藩王的人设就够了。其余的当缓缓图之。

朱由检将人迎接到书房后,两人都是聪明人,首先在书房进行了一场商业互吹,简单而和谐的交谈结束后。

张天麟说道:“殿下的四书基础很好,对一些典故熟悉的不是很好,臣以后就在这方面多讲授一些!”

这正好也是朱由检所盼望的,连忙道:“好啊,孤也想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以后就多多有劳张师傅了!还望张师傅以后能不吝赐教。”

“好啊,那今日就到此结束吧,臣改日再来教授殿下!”

朱由检道:“今日多谢张师傅了,孤王送张师傅回去!还请张师傅不要忘了来王府的时间!”

“殿下放心,臣定会按时前来!”

两人愉快的向王府大门走去!

分开后,张天麟向礼部走去,心中则在思考,这位信王殿下心有乾坤啊,又是学文又是学武,着实是不一般,不过那又如何,以大明的制度基本已经杜绝藩王造反的可能了。张天麟摇摇头继续往回走。

这边的朱由检则在感叹,张天麟这个人果然是老谋深算,说话一丝不露。不过那又怎样,只要这个人忠于大明且有本事就够了。

………………………………………………

而此时的北京则因为一则消息而沸反盈天,皇帝下旨此次贪污案件由东厂和三法司会审,魏忠贤主导!消息传来,京城一片振动。经过初审,证据确凿,宣判斩首抄家数十名地方官员!卷宗已经递交内阁,只等陛下阁老们的决定!

其中不乏声望很高的名士!京师大振。

读书人多是担忧阉党更加势大,难以遏制,东林党则在疾呼:这是屈打成招,阉人掌权,天下将乱!之类的话。

文渊阁,大明的权利中枢,内阁。四人在收到消息时也都面不改色,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黄立极坐在首位上,建极殿大学士张瑞图,中极殿大学士施凤来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都和阉党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三人不由得对视一眼,叫对方都毫无反应,不由得暗骂一声老狐狸!

中极殿大学士李国普则看着这三位的动作心中讽刺。

黄立极道:“这件事情各位怎么看!”

张瑞图道:“各位可以看看这卷宗,人证物证具在,查抄的银两高达五十万两,这还没有算田地这些不动产,简直是岂有此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必须要严惩!”

施凤来点点头道:“张阁老说得好,对于这种敢于向赈灾款伸手的人当从重处理,杀一儆百!”

黄立极道:“是啊,对于这种贪官就当从重处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李阁老,你有什么看法没?”

李国普看着这三位大明重臣一唱一和,顾左右而言他,事情的重点是这个吗?心中充满愤怒,但他也无可奈何,李国普缓缓起身道:“没有其他意见!就这样处理吧!”之后就走出了文渊阁!

李国普心中暗骂,魏忠贤属实该死,这件事情明显存在选择性执法!河南会这么清白,是个人都不会信!这几位同僚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又能奈何呢!魏忠贤势大!

黄立秋平淡道:“既然没人有意见,那就禀报陛下吧!”起身向宫里走去。黄立极到现在并你不后悔掺和到阉党中,一切都是为了政治理想!想到这些,黄立极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文渊阁内,施凤来道:“此次案件绝不简单,河南是这个情况吗?张阁老信吗?本官是不太信的!”

张瑞图叹道:“或许吧!”

数个时辰后,宫中传出消息:内阁认为这些人罪不可赦,同意三法司的判决!皇帝也同意了内阁的票拟!

一时间京师大振,许多士子垂头丧气!阉党之人欢欣鼓舞!

………………………………………………………

此时的信王府,朱由检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由得有些感叹,这件事情沉重的打击了东林党在南直隶北方的势力,可以说使东林党伤筋动骨。也可以说这是魏忠贤继打击东林党中央势力后,向地方也伸出了手脚!

双方相互争斗,将百姓至于何处啊!河南,凤阳徐州等地现在恐怕死伤惨重!由此可见明末的官场风气!

圣贤书都白读了!为了党政,为了官位,为了利益,没有人将百姓放在眼里!没有人管他们的死活,没有人去管大明朝的死活,只要自己有官作就够了,这些人都该死!

朱由检觉得这应该是大明的思想方面出了问题!随着明末经济的发展,朝堂对地方的控制力的下降,民间各种思想都涌现了出来,像王阳明,李贽等人。

思想道德混乱,一些人就感觉没有了约束,把利益放在了最前面,只管自己的享受,丝毫不在意他人、百姓的姓命,甚至是国家的兴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