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一百八十一章 朱由检出京

重铸刚明 第一百八十一章 朱由检出京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何万化第二天就急忙离开了归化城,直奔大同,他还需要找满桂,要给满桂传达一下自己在归化城的经历,让满桂做好准备,相比满将军也收到朝廷的信了吧。

京城,自从那日和朝堂诸位重臣确定了大明朝廷应对林丹汗西征的全部策略,朱由检就给自己放了五天的小假,每天教练拳,去羽林卫的训练场所去看看,再去京营巡视这些新兵的训练效果,日子倒也悠闲。

每天仅仅抽出一个时辰的时间看看奏折,还别说这样平静下来朱由检发现内阁的的几位大学士做事还都是相当的不错,他们的票拟朱由检感觉在这个时代已经相当不错了。

每天傍晚陪着皇后以及两位妃子在皇宫里转一转,说起来,这两个多月他都没有像这样放松了,感觉真是不错,精神仿佛都得到了升华。

对于周氏三人来说,这几天的日子是进宫以来最快乐的日子了,她们仿佛又回到了信王府,这诺大紫禁城给她们的孤寂感仿佛也消失不见。

一个多月前紫禁城内哭声遍地的凄惨情形也仿佛从她们的耳边消失。

一个月前皇宫中发生的事情给她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吓,她们这三位年轻的姑娘,什么时候受到过这样的冲击啊。

本来来到这紫禁城,心中就是悲喜交加,喜得是夫君当了皇帝,自己当了皇后、贵妃,悲的是皇帝事物繁忙,在信王府时那样的轻松生活一去不复返了,还有这诺大的紫禁城仿佛将它们姐妹之间的友情给割裂开了。

又突然遇到了如此大规模的清洗,紫禁城内数千条人命,那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几乎成为她们的梦冕,那几日若不是张嫣张皇后以及朱由检对她们的安慰,这件事情恐怕给他们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

现在朱由检似乎终于再次回到了信王府时的样子,每天陪着他们吃饭,散步,抱着她们睡觉,一切似乎没有发生变化。

这样的日子三人也很是珍惜,她们很清楚,朱由检恐怕过不了多久又要忙了。

对于三女这两个月来的感受,朱由检是有些后知后觉的,这些日子他实在是太忙了,魏忠贤、文官、勋贵、军队、商业、甚至是欧洲人以及郑芝龙等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来处理,万万不可耽搁。

待到这些事情告一段落时,他才发现自己似乎冷落了这些要陪他一辈子的人,这还是在张嫣实在是看不过去了,把他请到慈宁宫,亲自提醒了朱由检一番,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朱由检这才幡然醒悟,自己的确是疏忽了,她们还那么年轻、单纯,怎么会受得了这种遭遇,他连忙对张嫣表示自己的歉意和感谢。

这也是他下定决心这次必须放下工作休息几天的原因之一,趁着这次将林丹汗西征的事情暂时定下处理方法,自己也该给自己放放假了。

这几日三女的变化他也看在眼里,这让他不由得舒了口气,看来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以后自己恐怕要好好注意这一点了。

这样的清闲生活的确是很令人愉悦的,尤其是他的这个举动给了三女的惊喜,这几天的夜晚他也所获甚多,现在想想就让人愉悦,可惜此时不方便说。

……………………………………

朱由检休息几日后,徐光启急匆匆地求见,朱由检连忙让他进来。

这段时间徐光启也是兢兢业业的做事,据锦衣卫奏报,徐光启这段时间不仅对朱由检交代的任务极其重视,而且还对工部的一些陈年老帐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重新进行查账,解决了不少长期堆积的问题,为此,徐光启还亲自去少府借了一批专业的记账人才。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刑部和大理寺从工部一共带走了十三名大小官员,全部证据确凿。

工部的氛围不由得为之一变,以前的懒散风气一扫而空,甚至带动了其他尚书的行动,朱由检也已经在准备对官员进行大规模的整顿了。

看着满面春风的徐光启,“徐卿,这是有什么喜事,爱卿竟然如此开心!”

徐光启这时才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孟浪了,不是一个臣子该做的,连忙请罪。

“皇上,臣有一个好消息,皇庄那边的红薯已经成熟了,已经可以收获了,不知皇上有何要交代的?”

朱由检心中一惊,红薯成熟了?也是,算算时间的确是差不多了,真是,自己都快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差点儿误了大事,真是罪过罪过!

“爱卿可知道产量如何,能否丰收?”,这个问题是要确定的,接下来该做的事情还是要根据产量来确定。

“皇上,臣经过了调查,发现今年丰收是一定的,一亩地的产量应该可以超过六石!”,徐光启给皇帝报了一个稳妥的数字。

六石,已经很多了,普通的水稻即便是上田的产量也不超过三石,普通的田地一亩也不过两石,这个时候的一石放在后世大约有一百九十余斤,六石已经足够了,足够了啊!放在后世在化肥的作用下,一亩地能有两千五百斤左右的产量,现在也不少了!

朱由检猛的一拍桌子,“好!爱卿此次立了大功!来人,给徐爱卿赏赐白银千两、布百匹!”

“臣谢皇上恩典!”

“徐爱卿,对于之后红薯的推广种植,不知爱卿有何想法?”

“皇上,臣认为,所想让红薯种植更快地推广开来,臣认为最重要的是让百姓们认识到红薯的高产量,只要百姓们相信这一点,之后甚至不需要朝廷督促,各地的百姓们必然会主动的去种植,事半功倍!

请皇上明鉴!”

朱由检不由得点点头,的确是这样,对于大明的农民来说,只要让他们看到丰收的方法,自然会有人前仆后继,看看大明各个城市的粪郎,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获得的,粪肥这个职业可是相当的抢手。

农家肥可是很补的!

更何况现在能够增产三倍的粮食作物,只要老百姓们看到了真实的产量,之后恐怕就不用朝廷再去费劲心思的去推广了,一切将水到渠成!

“不错,徐爱卿考虑的很周到,这样吧,朕会让人在京城内进行宣传,后天收获的时候允许一些百姓到黄庄观看。这样吧,允许过去五百人,再多也不好处理,在京城周边选拔一下,这些人只能是农民,而且需是当地有名望的人。

另外,为了表示朕对粮食的重视,朕会带着文武百官去实地观看、监督,爱卿你也做好准备。

保卫的事情就交给羽林军,锦衣卫、东厂也会出力,爱卿好好的准备后天的红薯收获!”

听到皇帝要亲自去皇庄,还要让百姓过去,徐光启额头见汗,这要是万一有什么人混入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啊,满朝文武能放过自己?

不过看皇帝的意思,恐怕是劝不住了,皇上那里都好,就是喜欢往宫外跑,这成何体统啊!

“皇上,臣觉得皇上还是不要去了,若是有些刺客潜入其中,臣还有何面目再见皇上啊!请皇上三思!”

这话听起来也有那么一些道理,可是还不是希望自己待在皇宫里,最好一辈子不要出去。说什么危险,皇帝的亲耕典礼的一亩三分地不也是在郊外吗?不还是每年都要办吗?

“无事,羽林军和锦衣卫会做好保卫工作的,这么多人难道还防不住五百名百姓吗?朕后日定然会去的,文武百官、勋贵们都要去!

爱卿,你是对于红薯这种作物是了解的,一旦红薯在我大明推广开来,我大明子民每年能够少饿死多少人啊!

朕可不是那些何不食肉糜的混账,朕的子民们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朕很清楚,每每想起,朕都痛心疾首,夜不能寐。

而这一切都很快将改变,每早一年将红薯、土豆给推广开来,不夸张的说就能拯救十万人以上。

现在这只需要朕出城一趟,就能将红薯的推广提前一两年,那就是一二十万百姓的命啊,朕为什么不去呢?爱卿不必再说了!”

徐光启听得都一愣一愣的,“吾皇仁慈,大明百姓何其幸也,能有如此君父!”

“……”

很快,王加川、田尔耕也来到皇宫,朱由检又是一阵交代,他们三人还是心惊胆颤的就离开皇宫慌慌张张的开始着手安排了。

三人都明白,后天的活动定然要小心再小心,谁能保证这京城百万人口之中没有那么一些刺客,在京城外,五百余人,对于他们来说恐怕也是一个好机会。

第二天,京城所有人都感觉情况不一祥了,仿佛又回到两个多月前京城的紧张氛围之中。

就在那些高官勋贵们正准备找人打探消息时,已经有人走到他们的府邸宣告明日的事情。

当得知这个消息时,众人不由得感到荒唐,为了区区一种新作物,至于这么大张旗鼓吗?置安危于不顾,众人不由得立即进宫求见皇上,可惜朱由检不见他们。

无奈之下又去找徐光启,竟然也找不到人。

众人无奈之下又回到皇宫,继续求见皇帝,最终在内阁几位大学士的劝告下才回去了,看到这一幕的朱由检不由得庆幸自己提前给几位大学士通了气,不然这些人恐怕不会这么容易回去。

很快,明日皇帝将出行至皇庄观看新农作物成熟的情况已经传遍京城,得知能够一睹天颜的京城百姓们兴奋了。

很快又有一个消息传来,这新作物是由工部尚书徐光启亲自种植,据称产量可以达到六石以上,在中下田也能到五石。皇帝就是因为徐光启的保证将带领满朝文武来确认新物种的产量。还要挑选五百名百姓现场监督!

这下,京城百姓们都惊呆了,这年头,谁还没有种过地?一亩地的产量谁不知道?

皇帝亲自去监督,这难道是真的吗?

这难道是天佑大明!

京城的所有百姓们都兴奋了,激动了,他们迫切的希望这是真的!

…………………

此时,京城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子里,“我们真的不行动吗?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消息啊!”

“明日,狗皇帝身边定然守卫众多,我等如何能够的手?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给盛京传递情报,不要节外生枝,我等能在明国的京城混到现在的程度可是万分不易,不能让我大金的努力付之东流!

重点是所谓的新粮食!”

“主子英明!奴才佩服!”

作为主位上的一位壮汉不由哈哈大笑,露出了帽子下隐藏的辫子!

………………………

第二日,早一收拾好的朱由检带着同样盛装打扮的周皇后走出皇宫,皇宫外穿着朝服的文武百官、勋贵早已等候。

两人登上龙撵,在足足千人的羽林军的护卫下缓缓出发!前方的大街上的百姓们早已经被两侧的京营士卒们给分开,都站在宽阔的长安街两侧!翘首以盼的望着前方的龙撵。

为了朱由检的这次行动,羽林军出动五千人,京营出动两万人,从皇宫到黄庄都是军队!当得知他们的行为时,不由得有些无语,至于这么大排场吗?

不过有一点朱由检还是很开心的,直到今天朱由检才知道,在大明皇帝出行的时候,百姓是不用下跪的,和朱由检在后世看到的鞑清的电视剧中百姓跪在两旁动都不敢动并不一样。这让朱由检很满意,这才有我汉家气象嘛!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