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二百三十二章 身败名裂

重铸刚明 第二百三十二章 身败名裂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留下仍然在发呆的众人,郑崇检快步走回皇宫复命,史启元此人还是太过偏激了。

良久,众人终于反应过来,众人纷纷咒骂那史启元一幅人模狗样,竟然能做出如此人神共愤的事情,就这还做到了左副都御史?原来此人才是真正的奸贼啊,枉费了他们之前对史启元的支持。

尤其是那些很随着史启元下跪的数十名士子,此时更是狠的牙痒痒!简直是无耻之徒,自己又是为何要跟着他来此威胁皇上,现在可好,自己这是助纣为孽啊,以后还有何面目留在京城等待科举?

众人并没有四散而去,而是怒气冲冲的结伴前往史启元的府邸,他们要看看这史启元到底是怎么样的人?

而这时负责抄家的东厂人员也在往史启元的府邸赶去!

他们的效率很高,这次的队伍是曹化淳亲自带队,他直接数十人到史府的后院围观。

就是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从史府后院的池塘下挖出了三具尸体,之后又在史启元的书房的暗室里发现了五副古画,经鉴定,全部是宋朝的古画,这些东西不是一个简朴如此地步的史启元所能拥有的。

原来这史启元极度痴迷于古画。

全场一片哗然,以简朴、高德闻名于京城仕林的史启元竟然真的是如此名利之人,为了所谓的名利竟然威胁朝廷,这置圣君与何处?此人当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这也很快就在京城内形成了一股巨大的风潮,朱由检也适时的出声表示自己的愤怒,盛怒之下要求大理寺和刑部尽快将此案查清来龙去脉,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

黄运泰的府邸,他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对那些东林党人的遭遇,他只能摇头叹息,他什么也做不了了。

你们为何不听本官的?当今皇上那是一般人能够拿捏的吗?一群蠢货!这都是你们自己作的,本官也已经尽力了。

三日后,在数千人的围观下,史启元被处斩!当史启元史启元的头颅飞起之时,现场响起了巨大的欢呼声!

对于那些来看热闹的人来说,一个小小的官员竟然敢威胁圣君,大逆不道啊!当今圣上那可是圣君临朝啊,天降高产粮食,又打赢了草原蛮子。现在这种人竟然敢污蔑皇上,当真是死不足惜。

史启元等人的名声是彻底的臭了。

对于史启元的下场,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竟然如此凄惨,不说丢掉姓命,最关键的名声竟然直接被毁掉,从名满天下到千夫所指,仅仅数天时间。

众人已经能够想到十数天后的邸报上刊登这件事后,整个大明士子们都不得不将以史启元为耻,将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皇上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的证据?难道,锦衣卫?东厂?无孔不入的厂卫又回来了。

想到这里,多数人已经从心里抹除了再以这样的方式劝谏皇帝的想法。最好永远忘记这样的当式。

毕竟谁的身上没有污点呢,谁又能保证不被朝廷或者皇上所知道呢?

锦衣卫自从那日田尔耕开过会后,都很打了鸡血似的,各方面的要求骤然收紧,各地的锦衣卫们都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作为东厂的本职工作,监督锦衣卫,他们的消息很详细。锦衣卫不管是风气还是办事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田尔耕也狠下心处理了一大批不识好歹的人物,锦衣卫不到十日时间就有了相当大的改变。

田尔耕这次着实是被吓得不轻,回去后对手下也是要求极为严格,在田尔耕的亲自监督下,事情总算是进展顺利。

见此事进展如此顺利,朱由检也很开心,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就够了,自己不想再遇到第二次,现在相信所有人都会记住史启元的教训,相信以后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了,没有谁还这么想不开吧。

为了以后的情景,史启元,你就不要怪朕!邸报的安排,文章都已经写好了,就等着下一期发行了,到时候钉下最后一颗钉子!

皇上的权威不是你们可以染指的,有些事情不是你们能做的,以前的皇帝可以忍,现在朕忍不了。

内阁的几位大学士这几天有些沉默,原本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现在不仅发生了,还闹到这种地步。不过这也是他自作自受,谁也救不了他,死就死了吧,给后来人一个教训吧。

只是代价有些大啊,直接废了这个大明文官们好不容易建立的威胁皇帝的手段。

…………………………

这一日,南居益的奏折经过内阁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朱由检不由得皱眉沉思,台湾岛上的土著势力的确是朱由检忽略了,他们躲藏在深山密林之中,若是经常下上劫掠百姓的话,孙元化的压力恐怕会很大。

这些土著恐怕有数万人,这些人恐怕从来没有受过文明的熏陶,就算是将他们打败,迁移到山下让他们种地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恐怕必须要完全消灭,岛上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

孙元化带过的都是羽林军多数是辽东难民,他们对于南方的多雨炎热的天气本就需要时间适应,让他们进山找到土著并将它们完全消灭实在是太难了,他们必然会损失惨重,这样得不偿失。

这样来看,从西南调兵似乎是唯一可行之策了,西南,环境类似,且多山,当地的士卒都有很强的丛林作战能力。

依朱由检看,调兵的数量至少不能少于千人,人数太少,效果并不明显,既然要动手,就要一劳永逸,同时也就当做是练兵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由得想起来西南最近的战事。

自从朱燮元提前出山总督五省军务,大明在西南五省的优势也完全发挥出来,这几个月朱燮元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大决战的时候也快到了。

现在调动一千余人的兵力恐怕还是有影响的,朱由检有些头疼,大不了调一些土人过去!

可调谁呢?

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朱由检的脑海中,取出这段时间朱由检整理的西南战事的资料。

再次查阅一番资料后,朱由检定下了人选。

………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