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公审

重铸刚明 第二百五十一章 公审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郑三俊之所以选择京城为突破口是因为这里敌人的实力最为弱小,相对更容易解决。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来给天下人立威,压下他们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京城的事情将有郑三俊亲自负责,北直隶、山东、河南三省由刑部右侍郎负责,陕西、山西将交给目前正在陕西的督察院左都御史郑崇检负责。长江以南郑三俊要亲自去一趟南京了,那里还有一个南京刑部尚书在,有些事情还是需要通知一下的。

........

第二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城内郑三俊公开审讯的地方。一大早,这里就围了上万人的京城百姓,随着时间的推移,围观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随着郑三俊的到来,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公审大会正式开始了。

今天值得郑三俊亲自处理的人都是一些有大罪之人,按照规矩,不是全家流放就是被处死。

随着郑三俊一声令下,第一位人犯被带上场,此人叫王伟年,在京城担任捕快已经有二十余年,此人被带上来,地下围观之百姓有人认出此人,发出惊呼声。

原来此人在百姓中的声名极佳,原本还有人疑惑最近怎么见不到这位了,此时在公审大会上见到自然引起众人惊呼。

“王伟年,天启四年,你因贪图邻居王氏美貌,利用职务之便,将当时还在你手下当差的刘小川骗至永定河边,之后你将他推入河中,谋害其性命。

而后趁虚而入,霸占王氏,最终将她纳为妾室!是也不是?”,郑三俊旁边一位文士念道。

百姓们面面相觑,见王伟年不说话,郑三俊挥挥手。

“带人证!”一人被带出,详细描述了他的证据,之后还有其他的证据纷纷出场,

下方的百姓们此时已经是义愤填膺,皆是咒骂这位王伟年,此人竟然藏得这么深,亏自己刚刚还认为此人是冤枉的,万万没想到,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其实这些人之前早已经审理过一次了,现在只不过是走一编过程,让老百姓看看罢了。

......

“王伟年,你可认罪!”。郑三俊开口询问。

“草民认罪!”

“好,按照大明律本官判定王伟年斩首,于三日后行刑!”下方传来巨大的欢呼声。听到这些欢呼声,郑三俊露出满足的笑容,这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

........

很快,下一位人犯被带出来。这一位大家倒是很熟悉,端是作恶多端,经常欺负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原本他们还在疑惑这恶人这段时间去哪里了,竟然没有来找他们麻烦,没有想到啊,原来被皇上抓了啊!皇上真圣明。

最终此人被判定全家流放琼州,怎么没有被处死,还让他好好活着,为何如此作恶多端之人仅仅只是流放,众人相当疑惑和遗憾。

随着一名又一名吏员被推出,审判,官员宣布其罪行,或被流放琼州,或被判处斩首。现场的气氛也是越来越高涨,每一人被宣判罪行,下方都是一阵欢呼声,真是苍天有眼啊!

当太阳渐渐落山时,持续了一天的审讯终于结束了,判处斩首的一共有十一人,流放有二十二人。

当郑三俊宣布审案结束时,台下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声音,“皇上万岁,大明万岁!”

还有的甚至直接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他们原本已经放弃了让这些恶人偿命的愿望,只想就这样踌躇一生就够了,谁能想得到,原来这世上还是真有为民做主的圣君啊!

所有人略带着意犹未尽离开这里,今晚注定是个欢呼的夜晚,压在众人头顶之上的恶霸终于被圣君给终结了。

看着这个场景,郑三俊原本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看来自己并没有做错!明日本官要去处理北直隶的情况了!他渐渐露出坚毅的神情。

当晚,京城几乎是一个欢乐的海洋,这些海洋主要是在外城,内城的哪些高门大户们都非常沉默,虽然这些人或许只是他们家中的旁支子弟或者庶子,但是没想到这郑三俊真的动手了!

郑三俊,你等着,我等是不会放过你们的。

这样的话在京城数十个家族中主事人的心中回荡!

当晚,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而在一些御史之类的言官家里,可是热闹得很,有些人用自己的人脉、人力、物力、财力希望这些御史都能上书弹劾郑三俊。

此时来找诸位御史的人还是挺多的,有些人根据今日郑三俊的动作有所猜测,恐怕这次郑三俊不会善罢甘休了,自己在地方上的家族子弟恐怕是很危险。于是他们抓紧时间,这天晚上已经开始动作了。

朱由检收到了十数份弹劾郑三俊的奏折,他摇摇头,竟然这么少?朱由检没有批复,直接留中不发。这让那些一整天都时刻注意着皇宫动作的人十分无语。

朱由检这个小小的动作竟然让这些人暂时的偃旗息鼓,准备再等几天,看看情况,实在是朱由检自登基以来的种种手段吓住他们了,谁都知道郑三俊有如此大的胆子和皇上定然脱不了干系,说不定就是皇上的想法。

当天晚上,京城人收到了刑部尚书郑三俊在保定府府城清苑城再次公开审理案件,处理了保定府和河间府两府诸事,之后,郑三俊南下直奔真定府而去。

这下,他们有些坐不住了,次日,更多的奏折被送往皇宫,之是令人可惜的是朝廷的侍郎以上的高官竟然没有一人随他们弹劾那个酷吏,简直枉读圣贤书。

可惜皇上仍然没有动作,随着山西、河南等地同样开始处理的消息不断传来,他们知道自己必须要采取行动了。

很快,一些风言风语开始在京城的读书人中间传播。

什么郑三俊兴大案,诬陷好人,他已经流放了数百人,杀死了数十人,此人就是当代酷吏。

.........

他蒙蔽圣听,诬陷好人,陷皇上圣名于不义。目前此人已经南下江南,这次要死在他手里的要过万人。

..........

一时间,京城流言霏霏,并快速的向周围传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