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二百六十六章 震惊

重铸刚明 第二百六十六章 震惊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皇上,臣认为定国公此言差矣,此时已经时过境迁,从太祖定立五军都督府至今已经两百余年了,大明已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变化。

现在已经不是照搬当初制度的时候了,当初的政策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大明环境了。

尤其是现在的勋贵们能够承担这样的重任吗?他们有多少年没有拿起自己的宝刀了?他们从小到大看过自家的兵书吗?他们值得大明百万军队相信他们,听从他们的指挥拼命去作战吗?

皇上,将大明军机大事交给五军都督府定然会给大明带来万劫不复的后果啊!

臣请皇上明察!”

原本已经胜券在握,脸上流露出胜利笑容得诸位勋贵们呆住了。

他们这才将目光转向这位新任兵部尚书李邦华,这是一个狠人啊,为了权力竟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他就不怕他身后大明的文人们吗?他真的不知道他这一番话传出去定然会让他人人喊打。

尤其是朝堂之中的顽固之辈,特别是都察院的那一群御史,粘上他们李邦华恐怕难以安生了。

他们真的没有想到真的有文官敢在这样的场合下说出这样的话,他们一时之间没有想好究竟该如何反驳李邦华的言论,只能苦苦思索。

就连三位内阁大学士此时都一脸惊讶的看着严肃异常的李邦华,依照他们对于李邦华的了解,此人也是很有道德操守之人,绝对不是为了区区权力就放弃理想之人,那他到底是为何?

此时的朱由检在听到李邦华的话后就缓缓走回,重新坐到椅子上,看着前方的表情各异的众人。其实他心中已经开始偷笑了,好啊,开始了,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一切都是为了变革!

其实这个决定对于李邦华来说这个决定其实并不难做,他真正考虑的还是皇上朱由检的真正想法和态度。

李邦华少有大志,心怀理想,中进士后从地方知县做起,担任过御史,山东参议、天津巡抚等,现在已经做到了兵部尚书,一路上他见过太多太多。

他不想某些官员中进士后就留在翰林院,不知百姓困苦,然后当了朝廷重臣,确都是不食人间烟火之辈,这样的大臣有什么用呢?

在这多年的为官生涯中,他渐渐在心中埋下了变革的种子,对于如何去做他也有大量的思考。可惜天启年间他回家了,原本他已经失去了心中的理想。

李邦华很清楚大明现在地方上的巨大弊端,他也想改,可是他竟然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怎么设计这么庞大的国家,这样他心中的想法渐渐沉寂。

因此他对于朱由检让他对京营整顿,他欣喜若狂,尤其是之后对京营的大拆大建,效果立竿见影。他对这位新皇帝也就有了更多的关注。

经过这数月的分析,他发现,皇上是真的想要变革,而且最让他震惊的是这位皇帝和古时候那些变法的皇帝完全不同!

大明的这位皇上对于大明怎么改,向哪个方向走,都有很清晰的认识,甚至走一步看一步,极其小心,对于他们这些文官都是小心试探。

这一点让李邦华十分佩服。

以前朱由检的种种举动,已经让李邦华沉寂的内心渐渐活跃起来,尤其是今日朱由检的举动,几乎将他们玩弄于鼓掌之中,这让他看到了一个有作为皇帝的影子。

尤其是朱由检似乎对大明有这整体的考虑,这就让他李邦华真正的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今天他站出来了,做出了这一次抉择,失败了大不了自己就回家教书。

朱由检对一脸坚毅的李邦华微微点了点头,很好,李邦华是个好样的。

“李爱卿说的也有些道理,不知三位大学士怎么想?”

刚刚从李邦华那惊人之语中回过神来的三人此时心中一惊,皇上这是在逼迫他们站队吗?

三人相互看了看,轻声道:“臣等赞同李大人的看法!”。

当这句话说完,原本低着头的三人几乎同时抬起头,坚定的看着朱由检,等待着他的回应。

朱由检心中赞叹,这几人不愧为这个时代的人杰,虽然下定决心很艰难,但一旦做出了决定,也就没有犹豫了,不为让自己为自己的决定后悔。

听到几位文官全部将“祖制”给抛在脑后,直接开口表示祖制已经不合时宜,所有的勋贵此时都麻木了,怎会如此,他们不是一直将这个东西挂在嘴边的吗?怎么说扔就扔了。

现在该怎么办?

看着皇上看着他们那略带失望的目光,在场的勋贵们心如绞痛,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要这样失去,之后继续这样浑浑噩噩下去吗?我们该怎么办?

“皇上,诸位大人,臣认为李大人所说以偏概全,他怎知我勋贵之中都是无才之辈?我大明勋贵自幼立志要回国建功,杀敌报国。

不说他人,我自家的诸多子弟都弓马娴熟、熟读兵书,一刻都没有懈怠。只可惜一直没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况且五军都督府怎会不合时宜,当初不过是因为特殊情况致使五军都督府没落了,而在土木堡之前在我大明大都督府和之后的五军都督府的统领下,八十余年间大明军队北征北元残部,数次出征大漠,南征安南,西取哈密,东出大海。

可谓是打出了我大明的赫赫军威!

这难道还不能表明了五军都督府的能力吗?反而是土木堡之后我大明军队多次战败,完全没有以前那么所向无敌,这难道不能说明现在的军事管理远远不如以前吗?”

宣城伯卫时春愤怒道,他自认为自己家教很严,从来没有停下自己的训练和家中数个儿子的武艺、兵法。

听得此话勋贵们精神一振,扫除了一些刚产生的谦虚萎靡之气,纷纷开口。

“……”

文官们也不甘示弱,最大的软肋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开始正面反击,可谓是大开大合。

“……”

双方回避了所谓的祖制问题,继续就其他各方面的问题开始争执,朱由检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切,还别说,四名文官和数十位勋贵竟然也斗的你来我往,丝毫不落下风,有时候甚至还能略占上风。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