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商定

重铸刚明 第二百七十七章 商定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黄立极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也算是一个暂时的理由,但是朱由检觉得黄立极更主要的还是在推脱,他至少现在并不太想做这件事情,包括那些纷纷赞成的官员们。

他们不想得罪大明的多数官员,朱由检还是明白的,但这并不代表朱由检就可以原谅这样的做法。

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朕已经给你们说的如此清楚,这个时候你们仍然不愿意动手,你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朱由检对这样的行为很不满意。

既然你们不想动,那么朕就在后面推着你们动。

见朱由检询问一直没有表达意见的孙承宗,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孙承宗略微皱眉,“皇上,臣现在是五军都督府左都督,现在不太适合在这个场合表达意见。”

“无碍,你开口吧,朕只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之后做主的还是朕。”,朱由检说话相当严肃,希望孙承宗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臣遵旨!”

“目前,京察和大计已经持续了两月有余,从这两个月的考核之中,可以清晰看出各地的官吏已经相当的腐朽,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不再是那个为民做主的官员了,有的只知道收银子,有的官员到了地方就每天吃吃喝喝,什么事情都不做,对当地百姓的生活毫不在意。

这样的官员已经没有留下的必要了。这一点想必诸位同僚都是赞成的。

正如黄大人所说现在京察、大计已经进行了一半,若是现在实行这个标准,会让一部分官员感到不公平、不满意。

但是臣还是认为应当现在就开始实行。

即便是从新开始考核,将前面大计已经通过的官员再次进行一遍考核,也不能遗漏一个作恶多端的官员,不然若是再让某些人待在官位上,必然遗害无穷!”

孙承宗语气十分严肃。

朱由检不由得点点头,孙承宗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诸位爱卿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朕就觉得很不错!”

“吾皇圣明!”,周应秋三人迫不及待的表示赞同,表达自己对皇上的支持。

“吾皇圣明!”,随着一人又一人站出来表示赞同,黄立极知道他改变不了什么了,他也就顺水推舟表示赞成。

很快在场所有人都对同意了朱由检的打算。

见到这一场景,朱由检请舒了一口气,事情总算是办成了。

不管这些人到底是为了什么同意了考成法的实行,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他支持就够了,朱由检需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这一次所有人都支持考成法,那么就代表着这些人彻底的站上了这辆变革的车,他们再也下不来了,朱由检也不会允许他们下车了。

大明官场之上的所有人都会将在场的人视为变革一派,从此以后他们将不得不和朕站在一起。

“好,诸位爱卿果然是国家栋梁,这考成法是张文忠张先生当时所定的,距离现在已经五十余年了,有些事情已经不一样了。

因此朕认为一些东西需要变一变,考核的东西也要增加一些,比如新作物的推广、道路的修缮。

当然这一次考核新作物的推广并不算入在内,之后最少十年内是要计入其中的,另外就是道路的修缮,以后的十数年大明多灾多难,而不管是赈灾、出兵都需要道路,因此道路修缮很重要。工部也要定下计划,修缮联通全国的路。

这次的考核就按照张文忠时的方法实行就够了,周爱卿,你和郑爱卿、陈爱卿三人在此次京察结束后,总结经验,朕希望到时候能看到一份更加详细的考成法。”

“臣等明白!吾皇圣明!”三人由衷赞叹道。

“好,既然如此,今天的小朝会就到此为止了!”

朱由检满意的带着王承恩等数人离开武英殿,留下心中错综复杂的众人。

良久,黄立极起身说道:“诸位同僚,今天大家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本官也不管大家因为什么原因而站在了皇上这一边。

本官希望诸位大人还能够不忘初心,不忘圣人的数十年教导,将大明的百姓放在首位。

另外就是大家既然已经站好了队伍,和皇上站在一起,那么就希望诸位同僚能够站稳,不要三心二意,不然就不要怪本官不念同僚之情。

今日皇上给吾等的消息实在是令人震惊,尤其是皇上所说的小冰河,以本官这数十年的精力来看,此事大概率是真的。

此时对大明的影响必然是多方面的,而且多数都是不利的影响,本官希望诸位同僚能够放更多的精力在这上面,万万不可疏忽。”

说完,黄立极直接离开大步走出武英殿。

这个时候太阳就要落山了,今天的诸多事情对他的冲击太大了,他要回家仔细的梳理一番。

黄立极走后,众人也就纷纷告辞,对于黄立极的话,他们各有各的感受,不管如何,他们现在可以说都在一条船上了,只是不知这条路是对的吗?他们在皇上的带领下真的能让大明浴火重生吗?

他们并不知道!

他们都需要好好消化一番今天的事情,尤其是皇上所提到的小冰河之事,实在是耸人听闻,这样灾害频发的数十年让众人联想到了很多事情。

历史上也存在数次的多灾多难的时期,延绵数十年的干旱、蝗灾、洪灾、地震等等,就比如东汉末年,那可是直接摧毁了庞大的大汉啊!想想都令人胆寒。

难道现在将要发生的事情和当年一样吗?他们已经不敢往下想了。

不不不!肯定不一样的,大明还有江南!南方河湖众多,肯定不怕干旱,大明还有这耐寒、耐旱的土豆、红薯,大明一定不会怕的。

走出皇宫的众人,在周围侍卫惊奇的目光下纷纷围在徐光启周围,详细的询问着这些新作物的情况。

当徐光启连连保证它们的确是耐寒、耐旱之后,他们才略微的松口气,皆是心事重重的回到自家的府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