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二百八十章 京城暂定(求订阅)

重铸刚明 第二百八十章 京城暂定(求订阅)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这些官员们开始纷纷拜访朝堂之中各部的侍郎官员,可惜的是这些侍郎们纷纷紧闭大门,不管是谁求见,全部不见。就算是实在躲不过也一问三不知,纷纷摇头。

能走到各部左右侍郎的人都不会是蠢人!现在可以确定皇上、内阁诸位大学士、六部各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这些朝廷中核心人物至少是不反对变法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这些小人物这个时候站出来那不就是在找死吗?他们宁愿在以后寻找合适的机会劝谏皇上,或者是给朝廷的一些动作添一些堵,以便缓缓打消他们变法的打算。也不能够现在站出来大张旗鼓的联络他人来反对皇上。

当然这些人中各有想法,有的大力支持,有的从中看到了通天大道,有的义愤填膺,但他们绝对不会表现出来的。

这些高管们无动于衷,那些略微低级的官员们却不能容忍这样巨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就算朝廷要变革也不能要考成法!这简直就是管理他们这些官员的枷锁!

于是有一些想法的官员们开始了四处联络。

而存在这个想法的官员相当不少,于是又两日后,朱由检就收到了数十份弹劾周应秋、请求自己收回成命,万万不可使用考成法的奏折。

朱由检还饶有兴趣的打开了几份奏折,他准备看一看这些人都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劝谏自己的。

可惜结果令朱由检很是失望,这些人攻击周应秋仅仅是讨论旧事,也就是声称周应秋乃阉党之人,这样奸臣的建议是不可以听的,还列举了一些罪行,至于证据吗,倒是也有。

可这些东西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朱由检登基之初已经处罚过此事了,处罚了周应秋两年的俸禄,算是过去了,现在他们又旧事重提,真是没出息。

甚至还要求自己将周应秋重罪论处,让朱由检很是无语。

至于考成法,他们倒是提出了几点缺点,例如:考成法不以道德论功绩,长此以往必将人心不古,道德何在,此有违圣人之教诲。

这话乍一听还有那么一点儿道理,然而仔细一想简直是狗屁不通。不过仔细想想这些人能说出这样的话也有道理,这些人最喜欢的不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其他人品头论足,稍有不对,就群起而攻之。若是没有了所谓的道德,他们还有什么用处!

这次上奏的官员中,近四分之一都是都察院的,这让朱由检有些无语,看来这些人还是太闲了啊!

还别说,他们的确是太闲了,自从朱由检登基以来,大朝会举办的笔顺越来越少,基本上一个月召开一两次,这样的频率下,他们这些以风闻奏事的官员就实在是难以发挥作用了,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虽然朱由检基本上每天都要召开小朝会,但这又和他们没有关系,他们还没有资格来参加这样的会议。

这也就导致他们这些御史们觉得自己的地位大大的下降了,往常相当多的官员都对他们毕恭毕敬。现在这种情况却几乎就要消失了。

尤其是一个月前,朝廷收复河套的消息传到了京城,全成军民为之欢呼,而在这时这些御史们或许为了出出风头,或许为了彰显自己都察院御史的威严,他们之中有十数人纷纷弹劾满桂虐杀俘虏,有违仁义,而且满桂还是有前科的,对于这次弹劾,他们还是有一些信心的。

然而却引的朱由检大怒,朱由检特意针对这一件事召开了一次大朝会,在朝堂之上将这些人给批判的体无完肤,说他们听信谣言,在没有任何证据、甚至在不知道事情的情况下就弹劾朝中大将,这就是卖国!

或许是朱由检的话太重,他们承受不起这样的罪名,这十数人请求辞官,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检同意了!

他们愣住了,不仅仅是他们,当时的朝堂之上多数人都惊呆了,在他们看来这仅仅是他们一个台阶罢了,正常情况下皇帝不是应该深情的挽留一番,他们也就顺势留下了,怎么就直接辞官回乡了?

他们怎么就背着卖国的罪名回乡,那他们这一辈子恐怕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没有人再敢用他们了,甚至家中的子侄们也难了啊!

然而朱由检却仍然没有放过都察院的御史们,直接拿走了一项他们最重要的权力,取消风闻奏事的资格,以后弹劾官员必须要拿出证据!

携大胜之威又极为愤怒的朱由检让他们提不起反抗的决心,更何况这个时候反对皇帝岂不是将大明的将领们全部得罪光了。

于是就在这样的场景下,都察院的特殊权力被取消了。

这也使得他们现在弹劾周应秋竟然找不到什么大事情,或许民间传闻的有不少,可惜他们没有证据,不能弹劾。

于是种种原因加起来,他们的确很闲,虽然大多数的御史们此时已经出京,和吏部的官员一同负责地方上诸位官员的大计,但是就在京城的还有不少。

联想了很多的朱由检最终确定,这些人就是太闲了!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肯来得给他们找一些事情了。

朱由检照例对这些奏折留中不发,第二日突然下旨,以地方大计人手不足为由,让这些人全部离京协助吏部尚书周应秋的大计工作。

朱由检的旨意一下,原本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京城官场为之一振,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次变革至少皇帝是鼎力支持的,轻易之间是很难让皇帝改变想法。

在十数位浑身带着若有若无悲伤的御史们离开京城后,京城官场诡异的沉寂下来,所有人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毕竟这段时间给他们分配的任务量也是极大。

自从将这些人送出京城,朱由检每天收到的弹劾奏折已经变为个位数了。

朱由检对这种情况很是满意。然而他也明白真正重要的还是地方上官员、士绅的反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