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圣旨!(求订阅)

重铸刚明 第三百六十六章 圣旨!(求订阅)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就在全天下亿万人正在欢欣鼓舞的庆祝着辽饷取消时,北京紫禁城内,此时正是一片肃穆。

被羽林军严密保护起来的文华殿中,大明的一众高层都在这里,今天是黄立极等大明重臣将它们商议的结果交给朱由检的日子。

其实现在拿到的这一份结果朱由检也在其中参与了很多,按理说朱由检不会在提出一些问题了。

但即便是如此,在场众人仍然十分紧张,他们紧张的倒不是皇上不同意,而是这个方案一旦做出了决定,恐怕真的就是石破天惊了,他们真的还没有想好究竟要怎么应对接下来天下士子和官员的反应。

朱由检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这件事他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这件事真的太重要了,绝对不能出问题,要想对大明进行变革,最重要的还是执行人,是官员,只有这个条件达成了,才能进行接下来的事情。

朱由检看完后,心中满意,基本上按照着自己的思路,他合上手中厚厚的奏折说道:“可以,就按照这个执行吧!”

所有人都长松了一口气,折腾了将近一年时间,这件事终于定下来了,只是接下来这数项政策真正的实行恐怕就更难了。

“诸位爱卿觉得选拔数万十品官员的考试应该什么时候考试?”

作为负责天下科举考试的礼部尚书温体仁连忙起身说道:“皇上,接下来这场考试我们要选拔近四万正从十品官员,还有数千人的七八品官员。

臣等估计,参加这次考试的士子恐怕要数十万人,如此庞大规模的考试,自古以来就没有过。

因此臣等认为此时必须小心翼翼,不能出现差错。

各方面的准备实在是太过庞大,不管是考试场地、考试试卷的准备都是积极复杂的。

臣等认为将考试的地方仅放在全国各省的府城恐怕是不行的这样人数实在是太多了,考试的地点就必须包括一些府城,具体的地方还要根据各地报名的人数。

考试的时间定于半年后,也就是崇祯二年四月一日举行。”

朱由检皱起眉头,半年,这样的时间太长了啊!半年时间恐怕要耽搁不少事情。

“不行,这样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朝廷必须要尽快解决此事,现在整个大明缺少了近四万名吏员,很多地方上的事情已经快做不下去了,现在很多地方上的吏员事情实在是太多,他们我恐怕早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朝廷的动作必须要快。

这样吧,尽快将朝廷政策向全国传播,考试的地方直接由朝廷来定,那些地方士子多考场就多一些,地方简陋一些也不是问题。

这次的考试也不会太难,考试时间就定在崇祯二年二月一日,给他们四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赶到考场了,甚至还能给士子们留一点儿复习时间。

此次还是不要录取如此多的官员了,这样吧,朕觉得补上一半官位,也就是两万余就足够了,剩下的人以后可以慢慢补齐,明年后面都是可以的,如此以来可以较少朝廷的压力。

温体仁思考一番表示了赞同,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皇上,时间地点定下来后,考试的科目考什么?还是考八股文吗?”

“不行,不能如此,十品官员接下来要处理的是地方上的各种杂事,若仅仅考试八股,接下来他们怎能处理?”

温体仁有些沉默,果然如此,皇上您的事情还真多,就连考试科目都要变吗?

“这样吧,考试分为三科,分别为八股、策论、算学三科,三科的重要性按照四三三来划分,以此来进行录取。”

“……”

温体仁咬牙道:“皇上,算学恐怕全国大多数士子研习的并不多!”

“无碍,考试的难度并不大,可以给士子能说,朝廷可以定下基本几本参考书。”,朱由检的决心不容动摇。

无奈之下温体仁只能赞同,“皇上,臣明白了!”

“好,既然如此,就这样定下了,诸位爱卿今天就定下这些事情,明日正好是十月一日,朕会颁发圣旨,昭告天下士子!”

“臣等遵旨!”

……

当天晚上,朱由检拿到了最终实行的方案,看完后,朱由检很满意,就按照这个方案实施吧。

第二天,一月一次的大朝会照常举行。

此时在宫门外等候着的一众官员正在窃窃私语,都在讨论着这段时间神神秘秘的黄立极等朝中重臣。

这一年来发生的大事小事也让他们可谓是见多识广、心思敏锐,他们明白朝廷一定是要有什么大事发生,而且大概率还是皇上搞出来的。

不过他们也早已想开,毕竟这一年来皇上就从来没有消停过,你指望一个敢于御驾亲征的皇帝安生下来,简直就是吃人说梦

而今天恐怕就是解开谜底的时刻了,当然要说这里面真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内情也不可能,那些朝廷高官谁没有一些亲信?

在接下来必然要发生的巨大变局中,谁不愿意为自己拿到更多的利益?

只是他们也仅仅是知道一个大概,并不知道具体会发生何事,只知道这对于他们所在的部门是一个好事情,因此他们没有像其他那些人非常担心皇上又要做什么大事,他们更多的是期待!

随着黄立极一行人的到来,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大家等待已久的大朝会终于到了,谜底就要揭晓了。

………

皇极殿内,所有人都恭恭敬敬的等待着朱由检的到来,随着内侍“皇上驾到”的声音,朱由检大踏步走了进来。

照例行礼后,一众官员等待着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吏部尚书王永光走出队伍,开口道:“启禀皇上,臣有事启奏!”

“准!”

“皇上,现在全国七万余的吏员经过半年有余的整顿,现在仅仅剩下两万余,各地的缺额极大,臣请尽快补充!”

之后周应秋也站出来道:“皇上,吏治之乱由来已久,臣奏请皇上变革吏员制度,一劳永逸解决吏治难题!”

“臣附议!”,其余的几位朝廷重臣纷纷出列!

其他人自然不是傻子,现在的大朝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连忙站出来好呼:“臣附议!”

“善!此事现在应当解决,朕与诸位爱卿进行半年有余的整顿,我大明的吏治问题彻底暴露出来,现在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朕与朝中的诸位重臣经过商议,确定了一些政策,王承恩,宣旨吧。”朱由检一脸肃穆!

众人纷纷跪倒在地,准备仔细的倾听圣旨。

众人呆呆的看着丹陛上发生的一切,只见两位不知名内侍摊开了一份长长的圣旨。

众人此时真的确定了,大明要发生大事了,这圣旨是真的长啊!

这时王承恩的声音传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吏治之乱由来已久,已有近千年,崇祯元年,朕与朝中诸卿,大力整顿吏治之乱。

朕与朝中诸卿经过详细商议,为一劳永逸解决吏,定下以下决策。

现取消吏员,设立正十品、从十品官职,取代吏员,十品官员和其他官员朝廷一视同仁,可凭政绩升职,可为县令、为知府、为尚书、为大学士。

……

还可继续参加会试、殿试,不受限制。

……

十品之官员选拔将用考试,现定于崇祯二年二月一日在全国各地举行考试,童生以上功名四十岁以下者皆可参加,考试科目为三科,为八股、策论、算学,按四三三计算成绩。

上等者可为七品、八品官员,此次共录取两万三千人!

……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众人有些发愣,但是王承恩了不在乎他们的反应继续宣读第二份圣旨。

这是关于县府一些官员品阶、权力的变动。

接下来是第三份,成立税部!

第四份,提升大理寺品阶!

第五份,将大明所有的国库都交给户部!

第六份,七部一司将建立县—府—省—中央的四级机构!

第七份,七部内部自身的变动!

足足宣读了将近半个时辰,王承恩才宣读完毕,声音都有些哑了,这几份圣旨实在是太长了,字数也是在是太多了。

为了将朝廷这项政策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份圣旨并不全是古文,而是半文半白。同时字数也很多,将各方面都描述的十分清楚。

下方的众人自然也是听得很明白,没有任何的疑惑,这几份圣旨的描述都很清楚,他们的脑海中已经对将来大明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想象。

说实话,现在皇上做出的决策很是全面,将因为吏员制度变动将会影响的方方面面都考虑的很是清楚。

这么看来,黄立极这些朝堂重臣真的已经同意了对科举、吏治的变动,定然还参与这些政策的制定中,不然的话现在出来的政策绝对不会如此详细。

这么说的话,这些人都已经商量好了!

果然如此啊,我等现在真的一点儿地位都没有了吗?端是不为人子!

………

不过除了户部的其他五部诸位侍郎、主事、郎中还是很高兴的,自己所在的部门损失很小或者没有损失,但是收获的东西可实在是太多了。

只是户部的官员有些不太高兴了,最重要收税的权力没有了,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收回了其他的几个国库。

但看着周围那些笑容已经表现在脸上,忍都不带忍的同僚,他们也明白,自己改变不了什么了。

尤其是那边几乎要直接跳出来直呼皇上圣明的大理寺官员,他们心中仿佛是针扎,为什么他们都有收获,受伤的都是我们!

大殿中的沉默已经走了一会儿,黄立极等人没有动静,这是之前商量好的,看看其他官员的反应究竟如何。

大殿中的沉默让一众官员有些不知如何是好,自己是站起来支持还是反对。

不久,就有新的的反应了,跪在地上的李若星和许显纯对视一眼,两人一同大声道:“臣认为次法甚妙。”

他们二人的张口,有人带头后,大理寺一众官员终于忍不住了,那个大理寺少卿的带领下纷纷出声表示自己的支持。

后面的其他五部的官员就在等着其他人的支持,对于他们而言,现在皇上所提的方法对于对他们这些中低层官员是有利的。

自己所在的部门权力增大,官员的缺额也将增大不少,虽然之后官员也会大大增加,但是这毕竟需要时间,那么自己这些官员现在定然是会受到重用的。

至于所谓的科举变动,千年的的吏员制度变动问题,这与他们何干,再说了皇上不过是进行了那么“小小”的一点儿改动,又算的了什么。

再说了,他们反对有用吗?恐怕没有吧,皇上直接都颁布了圣旨,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皇上和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已经下定决心了,这个时候自己就算是站了出来又能有什么用呢?什么都没有。

听到李若星等人的言语,众人纷纷表示支持,一下子似乎整个大殿中都是支持的声音,

一些低阶小官见到这样的大势,虽然心中并不十分满意,但还是纷纷出言表示赞同。

见到这样的绝大多数,朱由检很满意,黄立极等人也很满意,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本官的决定是正确的,你看,近八成的官员都是支持的,而且剩下的两成也仅仅是沉默,并没有反对。

黄立极等人直到此时才出声赞同表示支持!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黄爱卿,你尽快组织人手将这几份圣旨传播出去!

秦爱卿,邸报抓紧时间印制,朕给你十天时间,十天后邸报要向全国发卖!”

“臣等遵旨!”

……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感谢书友“SHAJIA”再次打赏300起点币,谢谢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