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三百七十一章 席卷全国(求订阅)

重铸刚明 第三百七十一章 席卷全国(求订阅)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朝廷的邸报一经发行,瞬间就将这个消息带到了大江南北,传到几乎每一名士子耳中,直接将之前传播的所谓谣言做实。

天下士子有的愤怒有的振奋,至于天下的数万官员,他们大多数都是相当不满的,朝廷这么做这是什么意思?

他们这些进士可都是科举的最大的受益者,他们自然不希望科举发生变化,尤其是现在这么大的变化,只要一深思就明白朝廷对科举的变动将会对他们这些进士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当然相对于这些,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更看重的还是朝廷对于地方权力的抢夺,朝廷这次的动作太大了,要借着这次的科举变化来拿走地方上一大部分的权力。

若是朝廷的行动真的成了,那他们的权力恐怕会大大缩水,以后还要不要做事了,还要不要治理百姓了?这是他们万万不能容忍的。

更何况自从皇上登基以来这一年时间中,皇上的动作频频,他们这些地方官员的利益本来就受到了极大的侵害。

于是他们纷纷做出了情理之中的选择,对于那些反对的士子毫不干涉,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出人命那你们就随意吧,有的比较激进的直接在后面对当地的士子进行煽风点火,恐怕他们是在嫌弃事情闹得还不够大啊。

他们自己毕竟是朝廷命官不好直接站出来反对,只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天下读书人去告诫皇上,什么可以动什么不可以动吧,希望皇上能够及时醒悟,迷途知返吧。

当然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他们只是给皇上上书,委婉的表示科举不能轻动之类的话,他们也知道这东西大概率是没有什么用,但还是想要试试,万一皇上看到了天下的涛涛民心,说不定就改了主意。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主管的县城或者是府城接下来不断的发生着斗殴事件,双方是朝廷政令的支持者和反对者!

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那些支持者吃了大亏,这让他们很是无奈,怎么这么不中用,而且关键是这两方他都得罪不起。

甚至是有不少的吏员都参与其中了。

他们对于现在朝廷的政令最开始听到各种各样的谣言时还是极其矛盾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该支持还是反对。

高兴的是自己以后终于有了前途,可以一路向上走了,担忧的是自己能考的过那些士子吗?虽然他们大多数人都有着童生或者秀才的功名,到这之后基本上就不读书了,现在让他们和那些天天读书的士子们想必,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信心。

不过在邸报上看到朝廷有专门针对他们的方法,对于他们这些清廉的、有能力的吏员,朝廷也不愿意他们就这样离去,故特意给他们一个机会。

在明年二月一日的考试中没有通过,允许他们继续担任原职务三年,三年内,若是还没有考上,那就抱歉了,朝廷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他们觉得朝廷已经对他们仁至义尽了,给了他们额外的三年时间,若是没有过,那就真的不能怪朝廷了。

因此他们更多的还是支持朝廷的决定。于是他们也在暗中参与到了这一场争斗中,毕竟现在这就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了,他们可不希望他们翻身的大好机会就这样消失了。

在京城之外只有南京城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甚至出现了人命,其他地方都是零零散散的冲突。

在南京城,朝廷的政令一出那可谓是石破天惊,一片哗然。南直隶本来就是文风鼎盛,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里还是东林党的大本营,因此这里即将要发生的冲突规模同样是巨大的。

当士子们得到消息后,南直隶的双方士子们纷纷向南京城移动,这里河网密布,士子们赶路的速度也是极快,没几天,南京城内聚集的士子已经近万人。

应天府知府陈奇瑜更是如临大敌,在他的运作下,南京城的内的锦衣卫、京营全部行动起来,南京城内的氛围格外紧张,大明的南都绝对不能乱,陈奇瑜不由得想到了皇上给他送过来的指示。

…………

南京城,钱府外,一大群士子正在这里求见东林魁首钱谦益。

“诸位,我家老爷今日不在家啊,诸位再怎么着急也是见不到的,老爷他数天前就离开了南京城,去江西访友去了,还望诸位士子多多包涵,多多包涵!”,钱府的一位管家毕恭毕敬的对众位读书人解释道。

“怎会如此?钱老大人回到南京城数年内就没有离开过应天府地界,现在怎会就恰逢大事时离开?管家,你是不是在欺骗我等?”

“是极是极!”

管家一脸无奈,只能不断的解释者。

一番交涉无果,无奈之下,众人才告辞离去,他们正是想要效仿京城发生的士子运动,想想就让人激动,现在正是我辈为民请命之时。

他们就想着请钱谦益作为他们的领头人,让钱谦益带领他们在这南京城内表示他们读书人的理念和追求。

可惜的是钱大人现在竟然不在。

“钱大人会不会不想见到我们?”,此话一出,还在慷慨激昂的众人立马闭嘴。

一人勉强道:“怎么可能?钱大人可是我士林领袖,怎会做出这等事,钱大人自然是因为江西之事颇为重要这才不得不离开。

更何况就算没有钱大人,我等数千士子也足够了,科举绝对不能动,卑劣的吏员也想与我等同殿为臣,我等决不能答应!”

众人纷纷应诺,很快就恢复了之前来时那种慷慨激昂的兴奋。

第二天,浩浩荡荡的士子们聚集在一起在南京城内开始了**示威,相比于北京他们的人数更多,近三千人,是京城的三倍!

而且为了防止发生和京城一样的事情,他们都带着不少的武器,虽然没有刀剑,但是棍棒还是带了不少的,他们也不傻,自然也明白那些考不上举人的无能之辈恐怕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自然是要做好准备的。

然而他们即便是千防万防还是没有防住,那些比他们规模更大支持者同样的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将他们团团包围,双方再次爆发了大规模冲突,双方同样先是争吵、谩骂、之后就是拿着手中的棍棒打了起来。

在高处看着这一切的陈奇瑜丝毫不着急,看着下方“惨烈”打斗的他面色波澜不惊。

他已经收到皇上的命令,对于读书人的冲突半个时辰内不管,之后将双方的领头人抓紧大牢,关押一个月,以示惩戒!

此时看着这五千人以上毫无章法的大混战,陈奇瑜竟然看的是津津有味。

半个时辰后,早已准备妥当的军队介入了,将双方分开,带有双方的领头之人,这场混战才宣告结束。

据统计,死亡的士子竟然近五十人,重伤的更是不计其数,就这样的结果而言,绝对算得上是相当“惨烈”了。

钱府中的钱谦益得知事情的经过后更是感到深深地庆幸,还好还好自己狠的下心舍了这张老脸,没有和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士子们搅和在一起,现在总算是没有踏进这个漩涡之中。

你们啊,怎么都那么傻,全国各地这样的抵制已经发生了不知多少次了,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朝廷根本就没有动手,你们内部先出现了问题,自己将自己给打败了,这有怨得了谁呢?

哎,不得不说,这一次朝廷的手段实在是高啊!

不对,应该说是皇上真有本事啊,这件事恐怕也就这样落下帷幕了,在天下九成以上读书人的支持下,真的没有人能够挡得住朝廷的意志了,科举的黄金时代恐怕一去不复返了,我能愧对列祖列宗啊!

……

只是朝廷对于那些衙役、捕快之类的吏员要怎么处理?

这一点儿他始终想不通,难道这些人也让那些士子担任?这不是开玩笑吗?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那里能够做的出来这样的事?

朝廷究竟是怎么想的?

而这并不仅仅是他一人的疑惑,之前在文华殿的小朝会上就有人提出问题,询问此事究竟该怎么办?

尤其是之后将负责此事的刑部尚书郑三俊更是纠结不已,若都是让士子来担任那更是不行了,他们那手无缚鸡之力的,能做什么?能当做捕快?别开玩笑了。

结果当时皇上说,让他再等等。

直到昨天,他才收到皇上地旨意,捕快、衙役等人非同一般,现在地方上的可以直接担任正、从十品官职,同时皇上要求,这些特殊的官职,以后升官只能在刑部内部升官,不能去其他部门,和大理寺的官职一样对待。

见终于有了结果,郑三俊终于松了一口气,当时他就没想那么多,直到走出皇宫,他才深深感觉的这个方法的精妙之处。

…………

就在地方上的冲突不断时,朝廷也忙碌异常,大量的官员被安排到地方上筹建新的官衙。

尤其是礼部的官员,他们要为四个月后数十万人的大规模考试做准备了,这要是出了差错,温体仁恐怕真的要以死谢罪了。

考试报名将在十一月一号正式开始,在这之前他们必须要做好准备。

这一天,孙承宗回京了,他带着此次在统计好的军功簿回到了京城。

朱由检当天就拿到了这一份军功簿,仔细查阅了一遍。

朱由检皱眉沉思,这一次究竟该如何赏赐,要不要借着这个机会干一笔大的,现在的吏治变革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国内相当安稳。

西南的改土归流正是如火如荼,在朱燮元的十数万大军的压制下,那里即便是有事也能很快摆平。

其实也还真有事,而且还相当不少,自从朝廷确定要在西南进行改土归流之后,当地的叛乱可以说是此起彼伏,据统计半年来的叛乱次数已经超过五十次了。

可惜他们的实力实在是太差了,根本就掀不起什么风浪,很快就会被朱燮元动人给剿灭,在这样的剿灭叛乱中,秦良玉表现的非常好,她的白杆兵非常适合山林作战。

现在川北、川东的土司已经全部被一扫而空了,贵州全省也在朱燮元的亲自坐镇下基本已经结束了。

改土归流真正的重点还是云南和广西,这两省的土司众多,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实力依然很强,经过商议,朝廷还是决定,这两省再等等,等到湖南四川贵州彻底平定,农业生产基本恢复后再行动。

因此现在的西南基本上已经不会有什么大事情了。

原本应该拉开明末农民起义序幕的陕西大起义,现在也在朱由检的不懈努力之下基本已经完全安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等着红薯、土豆的收获了。

现在国内可以说是一片祥和。

而对于外部威胁,辽东经此大败,此时的皇太极基本不足为虑,甚至那皇太极恐怕还要向我大明求和了,现在朕该想的是要不要接受建奴的求和。

若不是现在的九边军队的野战能力实在是太差,和建奴差距太大,朕恐怕当时在宁远时真的想直捣黄龙,收回沈阳城!

可惜的是现在朕的精锐现在的训练时间还太短,训练时间一年都不到,再等等吧,朕还耐得住寂寞。

北方现在大明已经基本上夺取了整个漠南草原,北方边境已经直抵大漠,漠南蒙古已经被我大明一扫而空,唯一剩下的就是科尔沁了。漠北蒙古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南下,现在正是我大明立国以来北方边防最为轻松的时候了。

漠西蒙古现在正因为林丹汗的突然到来而乱成一窝粥,更是不需要我大明担心了!

现在看来,朕真的可以动手了,没想到啊,朕才登基一年,就要对这个大明最棘手的问题下手了吗?

不过朕也准备好了,接下来就看你们有没有准备好了!

…………

ps:求订阅,求票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