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三百八十七章 拉开帷幕—报名(求订阅)

今年因为大量的种植新作物,全国的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尤其是朝廷自己掌握的粮食就更多,有了粮食,其他的事情才能快速推进,粮食就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这个时候朱由检才深刻的感受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深刻含义,没有粮食真的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崇祯元年朝廷花费的粮食绝对超过了正常年份的三倍!

随后朱由检召见了户部尚书毕自严,和他交代一番仓库建设的事情,这件事也很重要,建立一套遍布全国的仓储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之后朱由检就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进入休息时间,他愉快的向后宫走去,今晚又是一个造人的夜晚。

……

朱由检在轻松自我的时候,整个朝廷则处是疯狂的忙碌中,朱由检取得辽东大胜回到京城后的这一段时间,对整个大明进行的变革动作又大又多,而这是政策的具体实行又几乎全部交到了朝廷官员身上,他们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这样的滋味他们以前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此时的礼部尚书温体仁的感受格外深刻,自从皇上要用考试一次性选拔五万名官员来代替之前的吏员后,以温体仁为代表的整个礼部都陷入了巨大的忙碌中。

而在这不久后,他们礼部还要组建地方上的机构,这又给他们增加了巨量的工作,这样的繁忙程度甚至比温体仁之前在河套组织移民时还要强。

温体仁还好,还能承受的住,毕竟他已经在河套锻炼了快一年时间。只是礼部的一众官员却有些难以忍受了,之前他们何曾经历过这样的繁忙,以前的礼部可都是极为清闲的,平时最大的忙碌就是科举还有一些大型的庆典活动。

哎,现在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而就在南京城内外风起云涌之时,在崇祯元年十一月一日,明年二月一日的科举考试报名正式开始了。

经过礼部所有官员的将近一个月的努力,他们向全国所有的府城都传达了具体的报名要求,设立了报名地点,这一天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候。

同时礼部乃至是朱由检都在等待着这一次报名的具体人数,只有确定了这个,接下来的事情才好安排。

例如考场地点的安排,试卷所需要准备的数目,监考人员的安排…

这些事情都是一个麻烦事,只要一想到可能会有超过二十万人报名并参加考试的情景,温体仁等一众礼部官员就感觉头皮发麻,自古以来就没有过如此巨大规模的考试啊!

这也没有什么经验可可以借鉴,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唯一一点儿安慰就是朱由检还能时不时的给温体仁提供一些思路,不然的话,温体仁绝对会被逼的发疯,无它留给他的时间实在是太紧张了,从朝廷下圣旨到明年考试的二月一日,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三个月!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温体仁在京城报名处旁边不远的二层阁楼上愣愣的看着下方的场景,他心中在不断的回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

是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这天温体仁专门来到这里想看看具体情况,然而现在报名开始的时辰还没有到,他就被下方那长长的报名队伍给震惊了!

在这些人中温体仁还看到了几个熟悉面孔,他们都是有可能中进士的才子啊,你们不是都反对朝廷的这项决策吗?甚至直接要走到承天门前表示你们的反对,展现你们所谓的风骨,现在怎么都来报名了?你们这简直都是天大的笑话,令人不耻!

再说了报名时间不是有五天吗,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着急。

“大人,京城内其他三个报名点比下方的人基本差不多。”礼部的一位官员小心翼翼的收到,他的心中也是悲愤不已!

温体仁长长的吐口气,一言不发的回到礼部衙门,眼不见心不烦,就等最后的结果吧。

温体仁离开了并没有影响到京城内排队报名的士子,他们此时正是格外的热闹。

不少士子在来之前那可是格外的纠结,在他们的心中走上这样的道路那就代表着之前坚持了数十年的科举宣告失败,这就以为着投降,是要被人看不起的。

但是或被生活所迫,或这毕竟是一条似乎相当宽阔的为官之路,于是他们还是来了,在来之前他们没有告诉他人,甚至在今天之前和好友交谈时对明年的考试不屑一顾。

今日他们偷偷摸摸的来了这里,却没有相当在这里看到了很多的相熟之人,甚至还有比自己在考进士上很有前途的同窗,这一下子心中的烦闷、羞愧消失的无影无踪。

原来大家都一样啊,那我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因此在京城的这四个报名点场面显得极为热闹,再加上周围围观的大量百姓,他们对着中间的士子们指指点点,平日里那里有机会见到这么多身穿儒服的士子们。

大家作为京城人这一年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让他们大开了眼界,这个场面对他们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小场面,完全没有了一年多前面对士子的那种若有若无的自卑感,现在已经完全能够对着士子们评头论足。

一众士子们倒是也没有很大反应,毕竟前方礼部的大人还看着呢,虽然心中甚是不满,但是也不敢出声呵斥。

场面似乎显得很是和谐!

而这样的场景不仅仅是京城存在,在整个大明府城以上的城市都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报名点并没有在县城设立,可以说全国一百余座城池都出现了这样的盛况。

因为这次考试的报名条件实在是太低了,只要有童生功名就可以参加,对于其他的要求全部不存在,无论你是宗室还是商人之子都可以参加,这个做官的机会几乎向天下所有的读书人开放。

唯一的限制也就是年纪罢了,只要是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一下均可以参加。

同时在读书人看来崇祯二年的考试是第一次考试,也必然会是招收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次,达到了五万人。

虽说以后朝廷还会继续举办,但是绝对不可能再达到这样的规模。因此天下读书人都相信,这一次必然是最容易的一次,以后再想考上恐怕就难了,而且还要浪费不短的时间。

因此这一次想要参加考试的士子数量很多,都想去碰一个运气,万一成了呢?这也不失为一条通天之路。而且朝廷又不禁止自己再参加之后的会试。

如此一来,整个大明的府城都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

一直到了晚上,温体仁拿到了今年的报名数据,仅仅是一天时间,京城内报名的士子人数就已经达到了三千人,其中举人功名的就超过了三十个。

温体仁心中着实不平静,如此看来,全国的报名人数恐怕是比朝廷预料的还要多不少啊。

这样的话,考场的准备就有些问题了,要容纳如此多的考生,考场恐怕要比预料的多上不少了。看来本官要开始做准备了,十数天后天下的数据汇总后本官恐怕要再找一趟皇上了,如此庞大的规模仅仅凭借礼部真的很难做到,必须要他人的配合。

……

事情的发展的确没有出乎温体仁的预料,接下来的几天报名的人减少的程度极小。

这样的情况皇宫中的朱由检自然也是十分清楚的,他对于这件事也是极为关注的,对于如此多的读书人报名朱由检很是满意,看来自己对吏员进行的变革至少天下读书人是绝对支持的。

利益至上啊!

至于那些之前在各种场合表达反对但是现在又在最后一天去报名的读书人,朱由检很是不屑一顾,这些人就是口直嫌体正,嘴炮王者,最强很反对,身体却很诚实。

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有很大的前途,在这个年代这样的行为绝对要被看不起的,恐怕还会名声扫地。

这个时候朱由检开始考虑明年的考试问题了,这么多的读书人要组织起来考试问题也很大,而且普通的场地肯定是不行的,毕竟防止作弊是最为重要的。

自古以来,考场作弊事情就很多,提供考试场地必须要考虑这一点儿。

千万不要小看古人在这方面的超高智慧,自从有了科举考试,作弊这种情况也就几乎同步出现。

它经过了将近一千年的发展,到了现在,它几乎是发展到了顶峰,作弊形式可谓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

就在这大明朝,科举舞弊案出现的次数就是很多,而且每次出现都是大案要案,会牵扯出很多人。

就比如那位在后世名声很大的唐冥唐伯虎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就因为牵扯到那年的会试舞弊中,而被取消了会试成绩,包括他的进士功名,甚至是从此没有了考试的资格,只能在老家作一闲散书生。

要防止作弊就对考试的场地有了较大的要求,这就需要提前准备。

朱由检觉得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考试的试卷,按照之前的想法,这一次的考试将分为三部分,算数、经义和策论。

既然已经这么做了,朱由检已经有想法将之前一次考试持续数天给改成三份卷子,每次半天或者一天时间,如此一来就能大大的降低对考试场地的要求,同时也能对读书人减少许多折磨。

只是这具体的题目还怎么出?朕真的是没有什么主意。不过不着急,可以慢慢来,现在的时间相对还是比较充足的。

……

今天是报名的最后一天,这一天的人数竟然更多,几乎要和第一天想媲美,而且前来报名的读书人明显身份更高,也就是功名更高。

之前他们还是相当犹豫自己究竟要不要参加这样的考试,对他们而言,他们对于考中进士还是很有信心的,就算这一次考不中,下一次也一定能够考中,实在不行那就下一次,但是三次也就是九年之内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几天他们看着火爆的报名处,自己一个又一个的同窗去报名了,他们的心也渐渐按捺不住了!

尤其是看着自己之前嘲笑的人喜气洋洋的去报名参加考试,他心中更是难受。

自己寒窗苦读十数载不就是为了做官吗?现在这样一个机会不就摆放在自己眼前吗?它是那么的显眼,那么的唾手可得,自己就要放弃它,弃之如敝屐?

扪心自问后,他们却发现自己竟然做不到无动于衷,面对这样的诱惑自己竟然完全把持不住,在经过数天的纠结之后,他们趁着报名的最后一天下定了决心,前来报名参加此次的考试。

毕竟这一次的考试朝廷也说了,若是成绩足够优秀,可以直接担任更好的官职,而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位置还不是手到擒来?同时,就算是没有,也不耽搁自己准备之后的会试,最终成为一名光宗耀祖的进士!

他们的想法对于官场中的人来说无足轻重,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在意,反而是那些功名低的读书人见此情形显得格外愤怒!

你们这些有进士之资的人,现在为什么要跑过来和我们这些愚钝之人争抢?你们就没有觉得这样实在是太过分了吗?

然而他们的愤怒也就仅仅至于此了,他们又无可奈何,他们什么改变不了,只能去努力学习,学习那以前并不重视的算术,希望能够凭借此缺的逆袭。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整个大明书店的有关算学书籍的热卖,书铺掌柜的那是合不拢嘴,有的机灵的直接花大价钱购买那些有关算术的冷门书籍、孤本,之后拿来印刷,趁着这个机会狠狠的大赚了一笔。

朱由检也为了大力支持算学的发展,他从皇家的书库里找到了不少的算学书籍,全部都拿出去加印,通过信达书店卖给天下读书人。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