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四百一十五章 朱由检的筹谋(求订阅)

这些士子们的这般疯狂举动并没有影响朝廷正在忙碌的事情,朝廷的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三月五日,台湾的战报终于到了京城,这样的大胜并没有让大明朝廷的一众官员感到惊讶或者兴奋,在他们看来打败一个区区的西方蛮夷,这又算得了什么?这一年来他们经历过多少不可思议的胜仗?

即便是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于西方的情况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了解始终都是了解,没有真正的见过这些情况,他们自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他们眼里大明用还是比这些西方的国家强的,因此他们对此并没有什么大的感受。甚至他们在看完战争经过后更多的是疑惑,这场战争为什么进行的如此艰难?

然而对于朱由检来说就完全不同了,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他是极为高兴的,或许是因为他对于台湾这座岛屿有着比较深的感情吧,以及他对于荷兰人舰队的实力更为了解。

其实朱由检自己也清楚现在的大明科技方面的实力并总体上不比西方那些国家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要比他们强。

以前或许大明的水师力量的确比西方差很多,但是现在有了自己这一年多的努力,给他们装备了大量的红夷大炮,现在大明的水师力量已经不比西方的差了。虽然说现在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

可是朱由检仍然很兴奋,一会儿后朱由检的心再次平静下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对立功的众人进行封赏了。

朱由检召集内阁、六部九卿和五军都督府的一众官员,经过一番商量后也就确定了这件事中立下功劳众人的赏赐。

册封孙应元、熊文灿、刘香、秦翼明、普应声为男爵,其他的还有一些财物。郑芝龙、郑芝虎等人就是赏赐一些财物以及给予一些荣誉称号。

大多数人的赏赐直接就在众人中间得到共识,没有任何人阻拦,引起一众官员反对的还是普应声这个人,此人是云南的土司,册封一名土司为大明的男爵,这是不是不太好?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支持,卢象升就认为应当赏赐这位普应声男爵略微,要知道这些云南土司之前对大明可是立下了大功。

之前在平定西南的叛乱时这普应声可是立下了大功,普应声带出云南的一万余精锐土司兵在西南战争中损失将近九千人,最后除去伤亡的人仅仅剩下了一千余人,而且就算到了这种程度,普应声也没有任何抱怨的带领着最后的一千人来到了台湾。

在这里普应声又配合秦翼明等人又用了近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台湾北部的土着,功莫大焉。

现在甚至又在打败荷兰人的战争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如此一来他的功劳甚至要比那秦翼明还要大。

现在若是仅仅赏赐秦翼明等人为男爵,而仅仅给这普应声财物的赏赐,那么这位普应声土司心中会怎么想?大明的其他土司会怎么想?而且现在在西南数省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改土归流工作恐怕会产生极大的阻力,甚至会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叛乱,到了那时候问题就真的大了。

赏罚不明可是大忌啊!

这仅仅是因为一个男爵就可能会引起的后果。

卢象升的这一番话让众人沉默,对于朱由检来说,原本他是不准备让这位普应声活下来的,要知道这位普应声在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的,他在崇祯年间可是反叛了大明,后面甚至直接围攻昆明城。

而这普应声反叛的核心力量就是在平定西南之乱时锻炼出来的精锐土司兵。

因此之前在得知此人就在西南平叛时,朱由检就指示朱燮元想办法去解决这位普应声,最后朱燮元也表现的不错,他的力量已经损失九成。而后又将此人送到了距离云南极远的台湾,让他着最后一千人去打土着人。

所以在这个时候朱由检自己是并不很想赏赐普应声爵位的,但是现在听到卢象升这一句话后,朱由检还是心有所悟。

是了,普应声发动叛乱是在平行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并不代表在这个世界上也会发生,现在有了自己大明的实力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朱由检就不信这位普应声还敢反叛?那就真的是脑子有问题了。

自己就连那些历史上的大汉奸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都能容得下,交给他们重任,那么自己现在为什么却容不下一个普应声?现在这些人表现的不都是很不错吗?自己难道仅仅因为平行空间发生的事情就莫名其妙的弄死他们吗?

现在仅仅是一个爵位罢了,而且赏赐下去还会有种种好处,不赏赐坏处无穷,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去做呢?自己难道还怕一个普应声吗?

想到这里,朱由检感到心中格外通透,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最终普应声的男爵爵位还是就这样定下来了。

至于数量庞大的立功士兵就按照他们的功劳来进行赏赐就足够了,这些东西自然不需要拿到这里来进行谈论。朝廷对于这方面已经很是熟悉了,按照之前定下的规则去作就是了。

此事定下后,朱由检又召集内阁、六部九卿等官员,商议台湾之事的后续,毕竟现在全占了台湾岛,接下来这座岛屿究竟该怎么处理?

“诸位爱卿对于这台湾岛的处理有何想法?”,朱由检也没有客套,直接将事情挑明。

朱由检的议事节奏众人都已经颇为熟悉,现在已经没有丝毫的不适应,直接就回到朱由检的问题。

内阁大学士周应秋严站起身,严肃的说道:“皇上,近一年来朝廷对于台湾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整座岛屿土壤极其肥沃,甚至和江南地区的情况差不多。

若是能够得到初步开垦,最少可以开垦出八百万亩肥沃的耕地,完全可以养活两百万百大明姓。

要知道现在我大明天灾不断,整个朝廷都是极为缺乏粮食的。

而现在台湾的百姓才有多少?只有二十万!开垦出来的耕地也一百五十万亩,这些都远远不够。

同时大明北方灾民众多,而且除了这些灾民,还有着数量巨大的无地百姓。

皇上,臣认为朝廷应当抓紧时间向台湾地区移民,台湾岛上最少也要达到八十万百姓。若是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大明必然又能够多一个粮仓。

而且朝廷也应该加快速度,现在我大明的灾害越来越严重,需要的粮食也越来越多。”

户部尚书毕自严听周应秋说完脸色一变,同样起身反驳道:“皇上,周大人说的话总体而言是正确的,对台湾的移民的确是不能停下,臣也支持这一点儿。

但是时间也不能太为紧张,今年户部的银子基本上都已经都有了用处,现在恐怕是抽不出来银子去支持大规模的移民了。”

毕自严此话一出,周应秋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反驳,是啊,没有银子什么也做不成,难道继续让皇上从内帑拨银不成,这像什么话?

他向旁边瞥了一眼,嘴角一抽,大明的堂堂户部尚书此时正眼巴巴的望着皇上,你至于吗?

这是又有人站出来了,此人正是大明少府事实上的管事人孙继尚。此人的官位现在已经是从三品了,没有办法,现在少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黄立极等人很清楚绝对不能让它继续游离在大明的官场之外,这样的少府根本就不受他们的约束,仅仅皇上一个人能管的住他们,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危险了。

于是黄立极等人竭尽全力的请朱由检提拔少府的品阶,让黄立极等人无语的是朱由检还推辞此事万万不可行。

最终在众位臣子的强烈要求下,朱由检略带不情愿的同意了黄立极等人的打算,少府的品阶已经提拔到了正三品,少府长官驸马都尉巩永固也就这样成为了正三品的朝廷大员。

少府的真正管事者沈继尚成为了从三品的官员,因此沈继尚也就参加了今日的小朝会。

直接他颇为气愤的说道:“皇上,臣认为毕大人所言甚是不妥,据臣所知,朝廷对各地的大规模移民根本就没有花户部很多银子。

大部分的银子都是那些移民的百姓自己拿出来的,而这些银子都是由信达钱庄贷款给他们的。

为了支持朝廷的大规模移民,信达钱庄的贷款利率极低,比之前大明的所有贷款利率都要低的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信达钱庄贷款出去的银两已经超过了三千万两。

臣敢问毕大人,这之中户部究竟拿出了多少银子?”

毕自严心中有些尴尬,大意了,忘了今天这沈继尚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本官也只是想让皇上从内帑多拿出来一点儿罢了,你这也忒不懂事了。

不过他脸上却丝毫没有尴尬,继续开口道:“沈大人此言没错,大部分银子是信达钱庄拿出来的,可是这一年之中户部也拿出了两百万两银子啊。

再加上朝廷大规模的以工代赈,以及数次大规模交战,户部的银子真的不多了。就连这一小部分户部也拿不出来了啊。”,这时毕自严的语气中颇为无奈。其实事实就是这样,他毕自严也没有说假话,户部的银子真的不多了。

虽然自从朱由检登基以来,户部的收入越来越多,可问题是支出也越来越大,再加上朱由检又取消了辽饷的征收,现在的户部甚至和朱由检登基以前的窘境都差不多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朱由检自己也很清楚,因此他对于毕自严这种打自己内帑主意的想法并没有生气,毕竟毕自严也是在为大明考虑。

几人说完,并没有等众人彻底吵起来就直接开口了,“好了,诸位爱卿的想法都各有各的道理,这件事情朕是这么想的。

台湾这一块儿地方的确是很重要,这里对于大明百姓而言更是如此,我大明若是开发的好,这里必然能够成为大明的又一个江南。因此移民是必须要进行的,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是需要做的。

至于花费的银子粮食,这都不是问题,暂时户部拿不出来这些东西,那就仍然交给少府来负责。其他官员必须要尽全力的配合,这个朝廷务必要将这件事摆放在重要的位置。

但是问题就是移民的来源究竟是哪里?

现在北方数省仍然有很多的灾民,他们在朝廷的以工代赈下不多修建着水泥路。

然而往后几年大明仍然很可能出现很多的灾祸,灾祸可能遍布南北双方。

现在而言北方的形势并不很是危机,而且北方已经有了漠南草原的庞大地域用来移民暂时是足够了。

甚至总体还有北方还有一座比台湾岛大上许多的苦兀岛作为后备移民基地。那里现在的孙传庭将军正在开垦土地,很快就能够真正的开始大规模移民了,崇祯二年的第一批十万移民在五天前已经离开辽东。

然而,南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南方的人口比北方更多,那里可以说是人多地少到了极致,尤其是福建省。因此朕认为此次移民的来源地就是福建、浙江、江西几省,目标一百万人!

两年时间应该也差不多了,另外再通知张天霖,两年后若是功成,朕将设立台湾布政司,到时候他张天霖就是台湾巡抚。”

众人略微沉默一会儿就纷纷表示支持。朱由检很满意,他现在真的为自己首先对于朝廷中枢进行整顿感到庆幸。

现在这种情况多好?基本上自己的想法都能够得到支持,尤其是在自己的想法一次又一次的被证明是正确的后更是如此。

其实朱由检很清楚现在的户部真的没有多少银子,没有办法,之前的一年半时间,朱由检并没有对赋税征收进行大的变革,该逃税的逃税,还拖的拖,一切似乎都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朱由检的变革仅仅是对于赋税变革的基础工作罢了。

不过这也快了,朕很快就会行动了,艰难的日子真的快要结束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