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四百一十九章 东林党的危机?(求订阅)

这件事之后甚至于这座军营中的文武双方都暗暗叫劲,都在暗暗发誓一定要超过对方,现在他们双方都清楚对方的身份。

大家都明白,大家之后都将是朝廷的官员,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保持一定的分寸,不会太过敌对,至少表面上如此,尤其是不少的读书人,强自忍下心中对于丘八的鄙视。

因此在平日里的空闲时间,双方还是会有那么一些交流,彼此之间也有了那么一些了解,双方的关系也相对比较和善。

而且不仅仅是友善,双方明里暗里还是在相互比较,虽然大家学的东西都不一样,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心中去进行对比。

在这样的对比中,双方的成长速度都相当快。

这样的结果是卢象升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

教授这些未来官员的老师仅仅是“吏员”这件事,并不仅仅在京城引起了较大的冲突。

在其他的地方也是如此,或许有强弱之分,但是所有的地方都出现了,一个都没有逃脱。

北方的陕西布政司因为这一年来朝廷在这里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可以说现在大明朝两京十四省中大明朝廷掌控力度最好的省份就是陕西省了。

因此在陕西省或许是因为朝廷在这里的威严更大,几乎没有读书人直接来表示对朝廷这样安排的反对,仅仅是有一些人私低下稍稍的对此事议论一番,发泄心中的不满,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反应。

至于山西、河南也都还好,毕竟这里是大明京城的辐射范围之内,这里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然而北方情况最严重的还是在山东布政司,在这里还是出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

山东这个地方因为衍圣公孔家就在这个地方,孔家对于整个山东布政司的影响力巨大,程朱理学在这里更是根深蒂固,这里的读书人或许并不是太多,但是他们心中的守旧思想绝对是冠绝北方数省。

这里的读书人对于“吏员”那是更看不起了,他们心中充满着的愤怒,这是对我们的羞辱。

因此这里因为这件事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山东布政司此次一共招录士子一共一千八百余人。

这些人中有八百余人在济南的军营中直接去闹事,有的甚至直接冲上去殴打他们的“吏员”老师,不少“吏员”老师被推到在地。

幸好这座军营周围有从京城派过去京师大营的将士们守卫,他们原本是应该去整顿山东诸多卫所的,在中途中因为这些读书人训练的事情,他们三百人被调回济南,负责守卫军营。

作为精锐,他们还是极为尽职的,事情刚一发生,他们就注意到了事情不对劲,他们及时的制止了这些士子,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但即便如此,不少老师都是鼻青脸肿的。

接下来如何处理众将士的确是不知道了,无奈之下,守备将军只能带着手下这三百人将闹事的八百五十八人给关在军营中,命令手下日夜守护,绝对不能放他们出来。

同时快马加鞭的将此事告知上级。于是卢象升派往山东的一位副总兵快马将此事上报朝廷。

………

奏折很快就传到朱由检手里,朱由检大怒,立即宣布召开大朝会。

在大朝会上,朱由检极为愤怒的将八百人定性为不忠不孝之徒,现在还没有当上大明朝的官呢?这就开始殴打他们的老师了?简直是岂有此理。

那么,他们就任之后恐怕还会做出更可怕的事情。

下方众位官员在得知事情经过后心中都明白,这些士子既然做出这样的事情,他们也不能为力,天地君亲师,这些人怎么敢?

众位官员现在大殿之中,都低着头,一言不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皇上心中的盛怒发泄出来,发泄出来后事情说不定还有一些转机。

但是这样的希望也不大,现在皇上金口玉言,直接将这些人定性为不忠不孝之徒,他们的官宦生涯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朱由检的却并没有直接宣布对这些人的处理,却是将矛头转向了装鸵鸟的他们。尤其是礼部、吏部以及内阁一众阁老。

朱由检直接说道:“你们就是监管或教育不力,让这么一些害群之马堂而皇之的进入朝堂,这若是没有这样的培训,他们这样的本性怎会暴露,之后也不知道究竟会有多少大明子民受到他们的伤害。

……

因此,你们也必须要付出代价,礼部、吏部、内阁所有官员罚俸三月以示惩戒!”

黄立极等人虽然心中无奈但是也只能跪下谢皇上,三个月的俸禄,还好还好?这样的惩罚的确很轻,完全不算什么。

“同时这些犯事的人,简直是罪大恶极,连老师都不尊重,他们能尊重亲人,尊重朕吗?这样的人朝廷不需要!

取消这些人的功名,永不录用。至于山东缺少的八百五十八名新的官员,按照成绩向后录取。”

盛怒之下的朱由检没有人敢站出来表示反对。

于是这件事情也就这么处理了!

“另外,朕看这培训很有必要,以后朝廷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

“臣等遵旨!”

……

当然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到达济南时,剩下的一千余人已经考核结束,已经去地方赴任去了,军营中只剩下被关起来的八百多人了。

……

西南诸省那叫一个安静,几个省中没有一个省份的读书人起来闹事的,这种安宁甚至比得上北方的陕西了,这些地方的士子们完全就是被吓坏了。

连绵近八年的战争对于西南数省的打击巨大,这些读书人亲眼看到战争下的残酷,完全就是人命如草芥,血流成河。

这些人一方面是被战争的残酷给吓到了,另一方面就是这场战争教育了他们,让他们深刻的学习到了很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他们受益匪浅,几乎整个西南的读书人到了现在都变得沉稳了许多。

甚至是战争结束后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朱燮元在西南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改土归流更是让他们震惊。

原来朝廷竟然如此残酷,那些朝廷大军这段时间也不知道平定了多少次的叛乱,杀死了多少土兵。这恐怕比之前八年的战争中明军杀死的人都多吧。

的确他们真的成长了,经历过乱世的人都学到了许多。

南方反应最大的还是在应天府南京!

这里一方面这一次录取的人数的确数量庞大,被北直隶也要多上不少,这里达到了五千六百余人!

另一方面,南直隶本身还是东林党的大本营,在东林人的思想中,那些吏员那里有资格成为他们的老师?而且这些东林党人思想很是偏激,根本就劝不住,他们那里还能够忍得住。

据朱由检了解的情况,南直隶此次录取的这五千六百人中有近三千人都算得上是东林人!

虽然之前已经对这样的情况有所预料,但是朱由检还是被这样的数据给震惊了,这几乎就表明,南直隶几乎一半的读书人都是相信东林党人的。

这样的现状无疑是极为可怕的。对于朱由检统治的大明也是极为不利的!

这样的结果朱由检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

东林党绝对不能再走进京城。

魏忠贤用了近六年时间,才彻底将如日朝天的东林党给清除出中央朝廷,东林党的势力大为缩减,完全可以说是元气大伤,朝堂之上他们只剩下大猫小猫两三只,他们仅仅在地方上还有较强影响力。

朱由检登基后更是干净利落的将魏忠贤送到了凤阳养老,但是朱由检可是完全接手了魏忠贤的政治遗产,在处理掉以崔呈秀为代表的一批人后,剩下的人朱由检都用了。就连阉党大佬黄立极朱由检都没有将他送回家,他还安安稳稳的担任着内阁首辅。

之后在这些人的支持下,朱由检顶住了东林党试图回到朝堂的努力。

虽然朱由检还用了以徐光启、孙承宗为代表的东林党人,但他们和**星这一批人完全不一样。他们和**星等人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可以说完全不是一路人。

就比如说在确定新一任的蓟辽总督时,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廷上都有很多人在支持袁崇焕,希望他能够官复原职。

就连孙承宗也是如此,极力的向朱由检推荐袁崇焕,甚至这孙承宗当时还向朱由检保证若是让袁崇焕担任蓟辽总督,大明定然能够让建奴寸步难行!

就连那袁崇焕都跑到了京城,想要运作一番,官复原职。

朱由检也知道这么多人支持袁崇焕也不仅仅袁崇焕是东林党人,更多的还是因为这袁崇焕打仗却是有一手,在辽东也守住了城池,打出来了“锦州大捷”!

而孙承宗那就更不用说了,在孙承宗担任蓟辽总督时,就对着袁崇焕十分看中,甚至直接将此人视为自己的学生。师徒关系之下,孙承宗向自己推荐这袁崇焕也非常正常。

但是朱由检自己就看不上这位圆嘟嘟,单单是他欺骗崇祯皇帝,说要“五年平辽!”,朱由检就不喜欢他,更何况他还私自斩杀毛文龙,也正是从他开始,辽东在走向藩镇化的道路上一却不复返了。

不管是为了辽东的安稳还是防止东林党的卷土重来,朱由检就不会用这个圆嘟嘟,甚至朱由检连见都不想见他。

朱由检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的他承受着多大的压力,一方面是辽东形势的压力,一方面是臣子的逼迫。

最终,朱由检还真找到了一位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比那圆嘟嘟强很多的人,那就是袁可立!

果然,袁可立一出,就没有人再反对了,于是那圆嘟嘟也彻底的远离了朝廷,好好的在家颐养天年吧。

朱由检可一直都没有忘记仍然在民间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东林党!他怎么会让那么多的东林党人进入大明的官场?这种事情他绝对不会允许!

这一次朱由检为什么一定要安排那些吏员作为他们的老师,一方面是这些吏员的确能力颇为不凡,当他们的老师的确是很合适。

另一方面朱由检也是为了引蛇出洞,按照朱由检的了解,这些偏执的人绝对忍受不了对他们的这种“侮辱!”,到时候他们一定会再次跳出来,如此一来朝廷就能再次给东林党一次重击。

因此朱由检早早的让担任南京大营总督的黄得功做好应对此事的准备。

只是朱由检没有想到第一批忍不住跳出来的竟然是山东的士子,不过既然你们跳出来了,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就先把你们给处理了。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南京的东林人根本就忍不住,确定消息后的第二天,三千余东林党人中的八成,两千五百人也是直接闹事,他们的手段和山东的士子几乎是如出一辙。

在不少老师被推翻在地,大军就动了,虽然这些读书人数更多,但是黄得功可是一直就盯着他们,一千余大明精锐士兵直接出动,短短半刻钟,所有参与此事的读书人就被关起来了。

但是还是有几位老师受伤颇重。

这件事在南京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东林党人不断的在混淆视听,试图掩盖他们东林人殴打老师的真相,将脏水泼到军队身上。

可惜现在朝廷对于舆论的掌握已经今非昔比,而且黄得功以及应天府府尹陈奇瑜要有准备,东林党人的行动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根本就没有人相信他们。

南京百姓只要一想到这种人可能成为管理他们的吏员,他们就不由得想起了刚刚被皇上处死的那些罪大恶极的吏员,他们心中就直冒凉气,这绝对不行。于是在整座南京城中充满了对他们的声讨,要求朝廷严肃处理这些不忠不孝之徒。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南京城中的两位东林大佬也彻底的慌乱起来,他们再次聚到一起,准备要商议一番,这件事他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挽救这两千多人的仕途命运。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