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四百三十一章 崇祯二年朝廷重任(求订阅)

随着此次通过新的科举进入官场的一众官员渐渐适应自己的职位,开始发挥自己的能力,大明各地的任务进展得到了快速推进,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尤其是之前朱由检对朝廷各部门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虽然从最初的开始调整到现在已经有半年之久了,但是各方面的推进速度实在是太慢,这样的效果让朱由检很不满意。

但是也无可奈何,全大明几乎所有地方都是人手不太够,吏员数量缺少的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剩下的吏员都能力颇强,而且没有人去再去阻止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他们可以尽情施展。

但是这仍然不够,毕竟吏员数量缺乏太多,同时事情也是极为的繁杂,比之前要多得多。为了完成重任地方上的一众官员也一改往日的作风,不得不忙碌起来。

要知道地方上的官员同样是经过了一年的整顿,大批有能力却又升迁无望的官员得到了高升,于是在高压下整个大明底层官场的风气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很大改变。

但是朱由检的一些改革动作实在是太大,各方面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给予地方上众官员产生的压力很大。

同时朝廷对于六部的变革,毕竟要将六部,不,现在已经是七部,以及大理寺都要建立在地方之上,这说是说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就是来抢夺他们手中的权力,地方一众官员心中并不是很情愿。

虽然他们并不敢明目张胆的表示反对,但是暗地里做一些手脚完全是轻而易举的,这天高皇帝远的。

如此一来中央朝廷的人手就那么多,各方面的推进速度相当慢。

从明确颁发圣旨到现在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地方上的垂直机构还没有完全建立,甚至还差距甚大,完成的恐怕仅仅三成。

北方情况倒是还好,北直隶这个北方最重要的省份在朱由检的眼皮底下,很是顺利,现在基本上变完成了八成之多。

陕西因为情况特殊,在崇祯元年朝廷可是将这里整顿了不下三遍,因此现在朝廷对陕西的掌控度恐怕已经和北直隶不相上下,一切都相当顺利,进度也基本赶上了北直隶。

至于其他几省就有些差强人意了,现在仅仅做到将中央直属机构建立在府一级,再往下仅仅有少部分极为重要的县城做到了,大多数的县城还差很远,甚至还一点儿眉目都没有。

南方数省的情况也不太好,尤其是南直隶以及南直隶临近的几省,情况更是不佳,为了推动这几省的机构变革,内阁大学士周应秋已经赶往南京城,带着大明皇上朱由检交给他的权力,他将要亲自主持这项工作,务必全速推进。

南方也有几省做的可谓是极佳,而且这样的结果完全出乎了朝中众人的意料,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南方的贵州、四川、湖南三省进度极快,甚至是超越了北方的北直隶,尤其是其中新设计的湖南布政使司。就连朱由检自己都没有想到竟然会出现这样一个意外之喜。

要知道南方的奢安之乱结束才一年半时间,甚至于之后在朱由检的强烈推动下由朱燮元总督的西南五省改土归流,虽然那时西南数省的土司力量已经遭到了重创,但是在面对这样的生存威胁时,很多土司还是站出来反对了。

可惜西南长期有朱燮元统领的十数万百战精锐驻扎,所有的叛乱都是徒劳的,很快就会被镇压,当然也不是没有大规模的叛乱,一年半的时间中,大规模的叛乱一共出现六次,最长的一次朱燮元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彻底平定。

第一个半年,西南五省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五十余次的叛乱,第二个半年更是出现了八十余次叛乱,直到第三个半年情况才有所好转,仅仅有二十余次的叛乱。

可以说当最初一段时间西南的消息传到京城时,几乎所有的官员都炸锅了,这怎么可以,如此短的时间就引起了这么多次的叛乱。

他们这一派的西南官员也给他们送信,描述西南的改土归流详细情况。于是当时一众官员纷纷上书请求朱由检停止改土归流,还已经战乱数年,多灾多难的西南百姓以太平。

可惜在朱由检自己坚持,以及周应秋等少数人的支持下,改土归流的政策并没有改变,甚至朱由检还给朱燮元写了亲笔信,向他表示朕对你的支持,支持改土归流,一举解决西南数百年的土司问题,并许诺一旦完成就有大功劳。

正是在朱由检的强势支持下,改土归流才得以继续进行。

不管这之中经历了多少波折,到了现在改土归流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在朝廷对地方改制的变革在哪里极为顺利,就算是较为落后的云南、广西两省也比南直隶要强上许多。

这样的成果也证明了朱由检之前的决定支持都是正确的,现在朝堂之上的重臣们已经超过一大半是绝对支持改土归流的,他们也想着将西南数省全部划归朝廷管辖,将那些土司之地完全夺回来,让他们老老实实为朝廷纳税。

还能从那里获得大量的官位,有了位置那自然就能更加容易安置自己的人。能够在崇祯二年担任朝廷重要官职的人基本上都是当世人杰,他们都有着极强的能力,心中也有着极高的抱负,想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大明,那他们自然就需要绝大自己的势力。

现在就是一个极佳的机会,他们都不是傻子,自然明白,一旦朝廷真的完全统治了那里,西南那一片庞大的地域究竟有着怎样的潜力!

自然而然的,改土归流也就成了朝廷的意志,谁都无法改变!

………

现在对于整个朝廷而言,最重要也是最为繁杂的就是两件事,一件是朝廷对于地方机构的大规模变革仍然在艰难的推进中。

吏部尚书王永光在新的三万余官员赴任后就赶往开封,他将在那里全力推进山西、河南、山东、湖北四省变革的推进。

礼部尚书温体仁也将前往广州,负责广东广西福建三省的推进工作。

没有办法,这件事的推进速度不仅仅是朱由检不满意,就连朝中七部和大理寺的一众大佬都极不满意,要知道这一次可是他们扩张自己全力的时候啊,之前朝廷对于各部权力进行了改变,它们的权力都略有所缩水,现在迫切的希望大大的回血一次。

可是地方的推进实在是太慢了,他们自己都快看不过去了,之前在京城他们只能自己着急,不断的把压力传递给下面的官员。

没有办法他们还有很多的其他事情,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京城。

现在情况不同了,一系列的大事抵定后,他们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忙碌了,完全有时间有能力出京督促,尤其是南直隶!南直隶的情况简直是让他们忍无可忍,到了现在,竟然各府的变革都没有完成,跟何况是各个县城?全国倒数第一!

之前他们忍无可忍却又因为繁忙抽不开身时,他们的皇上却是极为淡定,这让他们颇为不适,这不是他们理解中的皇帝啊。

即便是他们上书希望皇上能够斥责南直隶一众官员,朱由检却并没有这么做,只是不轻不痒的下达了让天下官员配合变革的圣旨。

现在当他们清闲下来,向朱由检请求去地方时,他们的圣上很是爽快的就同意了,还给了他们极大的职权。

这才对吗?这样雷厉风行的皇帝才是他们印象中的圣上。

然而在他们准备离开京城的前一天,朱由检召集了朝廷的一众核心官员。并给所有人交代:

现在已经是四月底,距离崇祯三年还有八个月,朕给你们八个月的时间,你们全力以赴,八个月后也就是崇祯三年到来之前,朕希望在你我君臣的努力下完成地方机构的变革。

众人当即大喜,他们早就等不及了,现在皇帝终于松口,并且强硬的制订了最终的完成时间,他们相信只要有了皇上的全力支持,一切都不是问题。

………

第二件事就是全国卫所的整顿,这一方面进行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毕竟在对朱由检很是忠诚的数位大将的统帅下,有着二十万的大军在各地主持。

有他们主持军制变革,一直没有出什么大问题,虽然也有一些鬼迷心窍的卫所指挥使不愿意放弃自己唯一的权势,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惩处,他们也是直接反叛了。

但是在朝廷精锐大军的镇压下,根本没有发生任何的波澜,平静的很,而且那些指挥使手下的士兵在大多数都不愿意跟随他们的将军反叛朝廷,跟何况朝廷还是来为他们做主的。

普通的大明子民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旁边的卫所叛乱朝廷了。

这样的进度不管是朱由检还是孙承宗、李邦华都是极为满意的。

现在全国超过五成的卫所已经被取缔,卫所土地已经分给了军户们去种植,并且朱由检还颁发圣旨规定地这些土地的地租将永远不超过两成。

……

据孙承宗等人分析,再过三个月的时间,所有的卫所都能被整顿完毕。

半个月前大明经过近三个月时间训练出来的一众有功将士们已经前往地方,他们将会在那里接受他们的军队,开始训练。

于是朱由检也给五军都督府的众人下达了命令,同样是在崇祯三年到来之前,所有的卫所整顿完毕,土地划分好,该处罚的军官全部得到处罚。

各省的一万驻军至少要达到可堪一战的水平,同时在这八个月时间按照之前定下了军队数量进行扩军、训练,在年底前达到朝廷要求的数量,同时新兵要做到可堪一战,老兵皆是精锐!

五军都督府的所有都督们都向朱由检表示了一定完成任务。

在文官们出京以后,五军都督府也行动起来了,派出不让人前往地方,不断的督促。

……

崇祯二年五月后,大明各地彻底陷入了忙碌中,朝廷官员到处乱跑,天天对地方的官员进行督促,所有人都忙碌起来,几乎没有一点儿空余时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