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平(求订阅)

重铸刚明 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平(求订阅)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京城中很快就会因为朱由检的一封书信引起的争执,他完全不清楚这些,他唯一相信的是他提出的方法那些“重臣”们绝对会支持的,唯一需要关注的是这些人究竟会支持到什么程度了。

在漠南设立布政使司对于那些人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两年来朕对于他们那种暗戳戳的拉帮结派的行为并没有严厉禁止,最多也就是暗中警告一番罢了,到了这个时候众多的高官官位对他们来说绝对是迫切需要的。

不过这些人还算是聪明,知道收敛,不然的话,呵呵!

就是不知道以后这些人会不会痴迷于新设布政使司,这样的习惯恐怕不太好,这不就是扩张成性了?此风不可长。

坐在马车上的朱由检摇摇头,离开大宁城已经有数天了,朱由检他们一直没有休息,一直在不断的赶路。越往西,朱由检越能感觉到人烟越来越多,村落也越来越密集。

事实正是如此,现在他们距离开平越来越近了,开平附近的人口数量已经不算少了。这些地方的移民村庄大多数都是沿着水泥官道分布的,因此几乎每隔数里就有规模不小的村庄映入眼帘,那袅袅的炊烟打破了这里已经维持了数千年的平静。

这些村庄建设的颇为不错,至少大多数的关内村庄还比不上这里的。

……

周应秋的马车就在朱由检的后面,这一路上他几乎不怎么说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观察周围的情况,在这之前他并没有出过长城,并没有来过这漠南大草原。

这里也绝对算得上是偏僻荒芜之地,而他周应秋之前数十年的官宦生涯之中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并没有去过那些偏僻之地。因此即便是这里仍然像一百余年前那样,由大明统治,他大概率也不会来到这里的。

从辽东到白城再到大宁,很快又会到开平,那开平绝对是一座大城了,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实在是令人惊叹啊。

周应秋这个时候收回了看向马车外的目光,靠在车厢上,缓缓闭上眼睛,心中在深思。

这一路上他的见识让他心中震惊,漠南草原大明也不是没有占据过,在太祖成祖时,这漠南草原就是我大明的,可惜数十年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明放弃了这一大片草原。

可是现在当他看到现在的漠南草原景象时,他突然觉得这漠南大明以后说不定真的能够牢牢掌握在手里。

他心中相信,当漠南有了四百余万大明百姓,以及现在到处都在修缮的水泥大道,之后大明恐怕真的能够长时间的掌握住这片土地,若是在加上当今圣上那对于土地的痴迷,那绝对不仅仅是现在的漠南了,甚至是漠北?毕竟封狼居胥是谁不想要呢?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在他没有来到这里之前,他周应秋对于这漠南并没有多少重视,没办法,毕竟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没有长久掌握过这大草原的,那么朝廷为什么还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这里?数十年后不还是一场空。

因此当初大明军队在圣上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最终掌控了漠南大草原,他周应秋自己并不在意,甚至他还知道自己的那些同僚和自己的想法都差不多。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圣上要往河套等地移民,崇祯元年还出现了数十年不遇的大旱,圣上借助这这个机会要从陕西移民,虽然他们并不太愿意移民漠南草原,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不能不做了。

之后那百工院竟然造出了这水泥,这实在是竟然惊喜,有了水泥一切都不一样了,有了它,官道的修缮就太简单了,而且还更加坚硬,这可是利器。

还有那红薯、玉米这些适合漠南种植的作物。

各种各样的因素加起来,现在这漠南短短两年时间就到了这个程度。

现在看来,圣上自从打下这里就再也没有想过大明还要放弃这里,他已经将这里作为大明的永久土地来经营了。

皇上啊,你真的是天纵之才,只要能当上十年以上的皇帝,大明就真的中兴了!

………

对于周应秋等人怎么想,朱由检并没有多少关心,这一路上他都是挺满意的,窥一斑而知全豹,朱由检觉得前方的地方应该也不错,总算是没有辜负自己的投入。

真的,每每想起自己的投入,他就感觉心疼,要知道两年时间移民四百万人,即便是这之中有近百万的军户,这仍然是一个奇迹,后世的大国也难以做到,毕竟那个时候他们需要考虑的实在是太多了。

而为了达到这样的进度,他朱由检可是付出了很多,不管是粮食、白银等等,甚至还因此推迟了自己的其他战略目标。

就算如此,能达到这样的成绩,这一场大旱灾也是出了很大的力气,这四百万人中可是有近一百万人是自发来到这里的。

不然漠南能有现在的结果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看着外面存在着大量的种植粮食的耕地,颇显得突兀,看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村庄,朱由检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这不正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吗?

………

连续数日赶路后,众人来到了开平城外十里处,这一路上皆是水泥官道,对于这一点儿朱由检是极为震惊的,谁能想到这几百万的难民竟然能够做到这个地步?

虽然从大宁到开平只有这么一条路,但是这些难民绝对算得上是吃苦耐劳了,要修建成功可绝对不容易。整个朝廷对于这样的速度都是极为震撼。

开平城外十里处,杨国柱在这里等待许久了,见到前方出现的大军,杨国柱神色一振,待大军停下后,杨国柱快步上前对前方正走过来的皇帝行礼。

“杨爱卿快快起身,朕这一路走来,这里的百姓皆是安居乐业,不管是管理百姓还是收复这开平城,爱卿都是立下了大功啊。

…………

走走,随朕去看看这开平城。”

一刻钟后朱由检就放弃了观看这元大都的计划,和杨国柱等人来到开平都司总督府。

没有办法,这开平城真的没有什么好看的,和之前的白城完全不能比,这开平城在大明再次收复后完全就剩下了高耸的城墙,其他的什么都不剩下了。

城墙有什么好看的?和大明内部众多城池的城墙有什么不一样的。

城内大元时修筑的各种宫殿什么都不剩下了,等到朱由检来到这里时,城内所有的建筑都是杨国柱指挥着数十万百姓刚修建完成不久的,没有任何新奇的地方。

因此仅仅一刻钟后,朱由检也就没有什么兴趣了。

总督府一顿晚宴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结束。

回到杨国柱为自己准备好的房间,躺在床上就沉沉睡去,即便是马车再好,再舒适这样数日的赶路也是在极为累人。

第二天下午,总督府书房中,朱由检以及众位文武官员皆在。

朱由检这个时候满脸笑容,身上的疲惫早已经消逝。

“杨爱卿,朕今日上午也在这开平城中转了转,城中也已经颇为繁华,丝毫看不出来这开平城我大明收回才不到两年。

…………………

看来杨爱卿这两年来作的是真不错,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朕很高兴!”

“臣愧不敢当,这一切都是臣的职责罢了,当不得皇上的夸赞。”

“哎,不用自谦,有就是有,你们的功劳朕都很清楚,不必妄自菲薄。”

杨国柱心中一惊,的确是如此啊,他连忙出声:“是,臣明白了。”

朱由检仔细的询问了开平附近数百里的近况,杨国柱为都一一作答,朱由检很满意。

一个时辰后,这一阶段算是告一段落了。

“杨爱卿,朕在这里有一事想要问询。”

“臣定当知无不言。”

“杨爱卿,现在这开平附近已经有百姓大约一百五十万人,而且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百姓自然会越来越多。

更别说西边的河套人数就更多了,那里已经超过了两百万人。

如此的人口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事情,现在这些地方的百姓都是会杨爱卿你管理的,爱卿首先是要训练这里的数万大明精锐。

但事急从权,爱卿你又不得不管理如此多的百姓,即便是到了现在这里并没有什么文官来帮助爱卿来管理,现在想来爱卿也是累了吧。

因此朕想要在这里设立一布政使司,设立府县,派遣官员来管理这里的百姓,同时爱卿你也就专心练兵,随时准备为国杀敌,爱卿以为如何?”

话音落下,原本轻松的氛围消失不见,书房中略微显得有些压抑,而朱由检端起茶杯,漫不经心的喝起了茶,而他的余光则时不时的扫视杨国柱。

周应秋等人这个时候也有些紧张,看着杨国柱。虽然他们知道那些事情在大明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可是这种关乎权力的事情,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杨国柱心中一跳,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一年前随着这里的人越来越多,他就知道这一切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这一天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而且还是皇上亲自来说的,他杨国柱何德何能?

杨国柱起身,跪倒在地,“臣谢皇上爱惜,皇上深谋远虑,臣的确是打仗还有一手,对于治理百姓就不行了,之前能够顺利全赖朝廷派遣过来的十数名官员之功,现在百姓越来越多,臣也感觉力不从心。

臣谢皇上的周到安排,臣感激不尽。”

朱由检哈哈大笑,“杨爱卿快快起来,这两年爱卿你实在是受累了,过不了几个月朝廷就会正式下达成立布政使司的命令,到时候官员抵达后,爱卿也就轻松多了。

不过你不不要太轻松,之后你可还要努力练兵的,这才是正事。”

“臣明白!”,杨国柱心中长松了一口气。

“说到练兵,朕这次过来还是想看看杨爱卿你练的三万精锐怎么样了?”

“请皇上放心,他们绝对是大明的精锐,而且其中有一万骑兵,只要皇上令下,大军定然可东征建奴,北征蒙古,横扫一切!”

朱由检很是严肃,“好,爱卿有这样的自信就好,若是这三万大军真有这样的能力,朕还有一件众任要交给爱卿的。

这样吧,明日,朕去校场,检阅一下军队!”

“谢皇上厚爱,明日大军定然不会让皇上失望,这群兔崽子们已经努力训练了将近两年时间了,早就等着能够杀入战场了!”杨国柱大喜,看来大军要再次动手了,我早就等不及了啊。

显然对于自己训练的军队,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