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四百五十八章 谈话

重铸刚明 第四百五十八章 谈话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众人走后,朱由检摇摇头,这些人实在是太过愚蠢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大明卫所变革已经进行了大半,甚至已经完全可以说是大局已定。

在这个时候你们却站出来反对卫所变革,这难道不愚蠢吗?跟明显不会有任何的效果,根本不可能去改变什么,甚至还会得罪自己这个力主卫所变革的皇帝,完全就是得不偿失的举动,何必呢?

其实这些人的想法朱由检也明白,之前在朝廷做出这个决定时,南京的这些勋贵因为距离遥远,能够发挥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仅仅能够上书劝谏一番罢了。

在朝廷下定决心进行卫所变革后,他们失去了几乎是他们唯一的权力,这些人自然是不甘心的,现在皇上竟然来到了南京,到了他们面前,如此好的机会,他们不再去试一试又如何能够甘心呢?

甚至朱由检都怀疑当初南京军队的反叛是不是有这些人纵容的原因。

………

下午,朱由检继续找人,这一次是南京一众高阶文官,仍然是一场普普通通的宴会。

现场的氛围倒是不错,奉承之声几乎就没有断过,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大明留在南京城的一套文官,六部九卿皆有,这些人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官场略微有些失意的,现在自然是希望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现一番,获得皇上的青睐。

朱由检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和众人友好的交流着,各方面都有所询问,众位官员也都是对答如流,显然是之前已经做足了准备。

觥筹交错间,宴会已经进行了一个时辰,朱由检放下手中的酒杯:“诸位爱卿,今年三月份朝廷在全国各地举办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科举考试,参加人数已经超过了四十万人,其中南直隶的人数最多,占到了之中近三成之多,也超过了十万人。

如此规模之下,诸位爱卿的压力自然是极大的。

将近半年的时间里,诸位爱卿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终让一切平稳顺利的进行,朕很欣慰,诸位的功劳朕也记住了。

………

另外,现在距离诸位士子到任也已经有数月之久了,不知现在的情况如何了?

陈爱卿你是应天府知府,对于南京的情况想必是最为了解的,而这南京城所分配的新人也是最多的。

爱卿给朕介绍一下吧,让朕看看这些人究竟如何,若是表现的好,那就表明朝廷的变革是正确的,若是不行,那恐怕要继续变革了。”

其实对于这些新的大量的低阶官员的表现情况,朱由检还是了解一些的,在最初朱由检就命令锦衣卫抽出人手去探查这些人的任职情况,可以说自从他们去任职,朱由检的桌子上就没有少过关于他们的情报。

现在朱由检还是想看看在南京的这一批官员心中那些人的表现究竟如何,兼听则明吗。

众人皆是看向位置不前不后的陈奇瑜,不少人心中那是颇为嫉妒,这为知府是什么时候受到皇上的重视了?

陈奇瑜也是颇为惊诧,自己什么时候受到皇上的重视了?在场这么多人,自己才排第几啊,咋就能轮到自己了。

还好还好自己并没有玩忽职守,对此事还算是颇为了解的。

“皇上,臣对于其他地方并不了解,只能说说应天府的情况,应天府下辖八县,人口众多,自然而然所需要的官员数量也就更多,此次应天府补充的新任官员多达一千零二十八人,仅仅是这南京城就有三百六十九人。

在他们到来之前,经过皇上在崇祯元年对吏员的大整顿,应天府底层官吏奇缺无比,吏员比之前直接少了六成,很多事情都因为官员的不足而不得不推迟。

朝廷下达的官署整顿也延迟了不少,以及这之后的水泥路修建都不得不减缓了速度,在四月之前的半年时间中南京城内的也仅仅是对主干道进行了水泥硬化。

至少这一千余人到来之后,各种工作的进度都加快了许多,同时这些人的能力也的确是颇为出色。

他们这些人都经过了一个月的培训,对于他们要做的事情已经有了比较好的了解,上手的也颇快,之后的提高也很大。

到现在,又半年时间过去了,这些人的能力基本上和那些“老人”差不多了,甚至有一部分人已经超越了前辈,现在应天府的各种事情做的也是有理有条,比之前已经提高了许多。

臣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他们的能力必然会再次提高。

臣在这些人中也发现了数十名极有潜力的人才,之后必然能够成为大明的栋梁之才。

皇上您果然是我大明的圣君,当初力排众议推行这样的官场变革,现在依臣看来,这一步实在是太对了。

皇上圣明!”

有不少人心中颇为鄙夷,这马匹拍的,这陈奇瑜还是第一次见到皇上吧,就已经可以面不改色说出这样的话,果然是人才,以前还真是没有发现啊。

“不错,既然陈爱卿这么说了,朕也就放心了,之前,朕是极为担忧的,全天下都极为缺少官吏,很多事情的进度都不得不推迟,当初很多官员都上书请求朕同意增补官吏。

可是朕却不甘心,朕对这些吏员进行一次全面审核,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查出来那么多有罪的吏员,处置了近六万人,朕当时很悲伤,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吏员竟然是如此的胆大包天,为所欲为。

若是继续增补吏员,那有什么用?几年后又是一批昏官,这之前的努力不就是白费了?

朕很生气,朕严厉的处罚了他们,同时朕也意识到这些吏员是万恶之源,必须要处理,于是朕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全力推行了吏员制度的变革,朕真的跟担心。

万一要是没有达到朕想要的结果,那朕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现在还好,一切都符合预期,这样朕也能在回京后继续对大明进行更深的变革了。”

…………

听到这话,众人脸色一变,皇上已经对大明进行了这么多变革,竟然还不满足,还要变?

可是接下来还能向那里变?

他们至少可以确定,接下来的改变大概率不是他们所喜欢的,他们也不愿意去接受,那么他们应该去阻止吗?

有一部分人心中如此想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