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五百零二章 长芦改制(求订阅)

重铸刚明 第五百零二章 长芦改制(求订阅)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朱由检之前是真的准备对全国的所有盐商重拳出击,直接雷厉风行不放过一个,可惜,朱由检没有一点儿信心不会引起太大的骚乱。

盐实在是太重要了,不巧,那些盐商手里掌握着这些。

即便是朝廷抄了所有贩卖私盐的商贾,那些剩下“遵纪守法”的商人若是知道,朝廷要直接拿走他们贩卖盐的权力,改由朝廷直接售卖,那些盐商绝对不可能无动于衷。

对他们而言,盐就是他们的生命,为了盐他们可以放弃一切,现在朝廷要彻底拿走他们“维持生计”的食盐售卖权,那就是要他们的命。

这些人绝对会不假思索的尽一切努力来制止朝廷的行动,他们会彻底的团结起来,例如将盐买给天下百姓,宁愿它堆积在仓库中,不需要太久,只要持续一个月,甚至半个月天下必然大乱。

因此在这之前,朝廷必须要做好准备,最重要的一点儿就是朝廷手里要有盐,足够的盐,还能将盐送到全国各地!

至于为何选择长芦盐场,还是因为长芦盐场就在北直隶,渤海西岸,距离北京很近,距离盐商大本营扬州相对较远。

同时长芦盐场有着极大的生产潜力,要知道在后世这里可是中国三大盐场之一。

………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检正式颁发圣旨,全力查清长芦盐场私盐一案,绝不放过一个胆敢卖私盐的商贾,由刑部尚书郑三浚负责审理,长芦盐场封闭一个月,一个月后照常供盐。

卢象升、郑三浚、李若星、田尔耕带着大量的人马直奔天津!

在明初,长芦盐场的中心地带在沧州,现在两百多年过去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长芦盐场已经从24个裁撤到20个,产量下滑了很多,同样的潜力却又增加了许多。

天津、沧州距离京城太近了,卢象升带着大军仅仅一天时间就到了,当天大军就包围了数十家参与贩卖私盐的商贾。

这些盐商那里能够想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准备,基本上是全军覆没,积累上百年的家产一夜之间付之东流。

他们那遍布北方数省之地的食盐贩卖网络也直接被沈继尚的少府接收,准备成立朝廷自己的售卖网络。

同时长芦盐场相关的数十位官员、镇守太监全部被抄家、被捉拿入狱。

长芦盐场也直接被朝廷封闭,禁止任何人进出,几人开始按照朱由检的要求开始在长芦盐场操作。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些世世代代产盐的灶户们自然是有一套看家本领的,在朝廷的重赏以及不追究他们贩卖私盐的责任,以及之后朝廷要提高对他们产盐的收购价格后。

灶户们可谓是欢天喜地,终于不用世世代代当灶户了,他们纷纷将自家世代研究出来的产盐方法献了出来,毕竟朝廷说了,只要有提高就有银子奖赏。

效果也的确是颇为喜人,很快在沈继尚手里已经有了一份最高产量的产盐之法,产量比之前足足提高了三成,更重要的是步骤更加轻松。

于是当着近万灶户的面,诸位朝廷大员们奖赏此人长芦盐场都转运盐使司副使,专门负责晒盐技术,官职为正七品,将官服、官印、信达钱庄的凭证交给此人。

近万灶户见此情形,心情激动不已,朝廷果然是信人,皇上没有忘记我们,果真是圣君在朝啊!

其他献上方法的人也获得了朝廷的奖赏,少则数两白银,多则数十、上百。

顿时长芦盐场近万户灶户彻底静下了心,之前的不满消失了不少,再次有了斗志,李若星等人也借此机会带领万户“灶户”,万名军队开始开垦盐场,准备彻底的扩大长芦盐场。

转眼间,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这一天是长芦盐场封闭期的最后一天,李若星几人眼中充满血丝,有着极为清晰的黑眼圈,但是他们却对此眉头在意,都全神贯注的看着摆在桌岸上的统计资料。

良久,众人皆是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

“诸位我们成了!”

“哈哈哈哈!”

众人看着对面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头顶那油腻的长发,心中的畅快之感更是强烈。

卢象升最为稳重,回过神来的他开口道:“是啊,我们成了,一个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竟然让长芦盐场的面积已经翻倍,产量提高的更多。

如此一来,我们就是顺利的完成了皇上的嘱托,长芦盐场完全可以拿出近七成的盐产量让少府去售卖。

我等没有辜负皇恩啊!”

“卢大人想的太简单了,下个月不会这么容易的,盐场的扩大让我们产盐人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况且以后长芦盐场的规模必然还要扩大,毕竟现在长芦盐场的产量比江淮还是相差太多,我们此次要再征集两万人,以备后患。

如此一个月后,长芦盐场就能够超过洪武年间的产量高峰,能够为皇上的全面盐政变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李若星开口补充道。

这些人都很聪明,他们自然明白皇帝的真正意图,现在眼看胜利在望,皇上又要赢了,他们也不由得心情激荡,一旦功成,必然名留青史。

李若星更是激动不已,若是没有了盐商,盐的收入必然能够提高几倍,这对于税部而言可是诺大的功绩。

“是极是极。”

“现在的存盐够明日那些盐商来取的吗?这一点儿可不能出什么岔子,要知道现在全天下的人都将目光投在这里啊!”,李若星开口。

“哼!怕什么,他们又能知道什么消息,无非朝廷在大规模的扩张长芦盐场罢了,之前朝廷查抄天津盐商合情合理,证据确凿,郑大人很快就要公审那些奸诈的盐商了。

那个时候南方的那些大盐商都没有动作,现在更不会有了,李大人还是把心放在肚子里。”

“不对,咱们的这些动作恐怕瞒不了多久,等到我们大规模招收百姓来晒盐,咱们的动作必然会泄露出去。

你们或许不知道,咱们对长芦盐场的各种动作,朝中诸位大人也不过是略知一二。

到时候消息传出去引起的风波绝对不小,盐的牵扯范围实在是太大了,咱们还是要做好准备吧。”

“田指挥使所言甚是啊。诸位放心,盐场的存银数量不少,坚持到新盐问世没有问题!

之后一旦能出盐,少府立马回全力配合。”,沈继尚连忙保证。

“如此甚好,明天若是一切顺利,后天我和田指挥使要咋送这些不知好歹、贩卖私盐的商贾进京。”,一直没有说话的郑三浚此时开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