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五百一十章 崇祯三年大旱(求订阅)

重铸刚明 第五百一十章 崇祯三年大旱(求订阅)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南方一众港口大量商船在八月一日这一天离开了大明,向各地而去,更多的是前往南洋,准备将货物售卖给西洋人。北方一众商人更多的目的还是朝鲜、日本两国。

商人们快速行动的同时,南北两京的一众勋贵也没有闲着,只是他们的情况却是有些糟糕,北方勋贵对于海贸以前基本上没有涉猎,各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准备,只能急急忙忙的寻找商人进行合作,算是有一点儿效果。

南京一众勋贵则明显看不上这样的操作,他们这些南都的勋贵家中都是有和海贸有关的产业,自然是对此不虚,然而只能说是时也命也。

朝廷对沿海地区大清查时损失最严重的不是那些商人,而是这些勋贵,这些人对朝廷的政策变化更加敏锐,收到的消息也更加详实。

他们在海贸的投入是极大的,南京一众勋贵每家的投入都超过了五十万两白银在海边修建了自家的造船厂,准备大干一场。

可惜这一切都给朝廷做了嫁衣,没看此次出海的商队中朝廷少府的商队规模是最大的吗?

没错,八月初一这一天整个大明所有的商队加起来也没有少府船队的规模大。没办法,少府手中的船只实在是太多了,从那些海盗手里获得的船只、各个家族偷偷藏起来用于走私的船只、各个家族刚刚建好的船只。

于是朱由检大手一挥从可堪一用的船只中选出四成,大约有将近千艘货船分配给少府,让少府此次带领这一千艘船只出海经商。

出海的目的地要比那些商人们更多更远,北边不仅要去朝鲜、日本,还要到库页岛。

库页岛那里还需要不少的物资,同时那里已经有大明百姓近八十万,据孙传庭所说,他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动物毛皮,此次出海可以一并带回。

南边,此次少府大部分的商队会南下,目的不仅仅是南洋,他们还讲挑选出一批最大的货船继续西行。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多勋贵内心在滴血,这些船只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他们的啊。

他们不是不想从皇帝手中要回这些东西,他们也行动了,可惜的是一点儿效果都没有,皇帝的理由很充分,很光明正大,他们根本就无力反驳。

也正式因为那次的损伤惨重,第一批出海的商人中并没有南京勋贵的身影。

现在整个大明最紧缺的就是海船、造船工匠、船工,即便是家大业大如他们,要搜集到大量的人员船只还是相当困难的,他们不得不推迟出发的时间,现在加班加点儿的再次进行准备。

同时心理安慰自己,那些人都是在给他们探路的,到时候自己定然可以赚回来。

……

至于那些大明宗亲,他们倒是想做,可惜大多数宗亲的封地都是内陆的,或许有一些在长江流域,但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这次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一些商贾合作作一次生意。

………

大明京城,朱由检这个大明皇帝和朝中大多数重臣这个时候都没有在海贸上投入太多的关注,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处。

大明又又又又发生大旱灾了。

三月,大明的旱情已经有所凸现,当时朝廷已经开始准备各种物资用于赈灾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的旱情越来越严重,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大。

四月,朝廷正式开始赈灾,派出一名侍郎级别的钦差大臣总督赈灾工作。

幸亏这几年朝廷已经锻炼出了一批极有能力的赈灾官员,朝廷储存的粮食颇为充足,尤其是在近几年旱情极为严重的几个布政使司,粮食的储备亏从来没有减少过,大明一直在不停的修建粮仓,就连朱由检南巡时还巡视了陕西的数个大粮库。

五月,旱情再次严重,各地皆是六百里加急进京,当月的小麦收获极不理想,根据税部的奏报,多地的小麦颗粒无收,面积已经超过了百万顷的土地。这可是一亿亩的土地啊,整个大明才有多少?

六月底,干旱的范围已经扩张到了淮河以北所有地区,甚至旱情竟然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唯一的好消息是漠南、河套的情况还算可以。

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旱情范围如此广,程度也极深,即便是之前再不在乎的官员这个时候都是极为严肃,朝中所有官员皆是面色沉重。

如此严重的旱灾在大明两百多年的历史上都是极为少有的。所有人都明白如此规模的旱灾对于大明究竟意味着什么?一旦处理不好那就是大厦将倾。

而且今年旱灾发生的地方已经在短时间内发生过旱灾了,崇祯元年的大旱灾众人现在还历历在目,这才过了一年时间,大家还没有缓过劲来,怎么旱灾又来了?

这个时候大多数人自然没有去注意大明的开海情况究竟如何。

整个七月,朱由检每天都在武英殿召开小朝会商议赈灾之事,甚至就连大朝会这一个月也都召开了十次。

五、六、七三个月,朱由检下达了十数份圣旨,可谓是创造了历史之罪。

责令北方各个布政使司的官员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赈灾。

北方出现旱灾的地方划分为三片,任命内阁大学士周应秋、户部尚书毕自严、礼部尚书温体仁三人作为钦差大臣出京处理赈灾详情。朝廷拨北方数布政司储存粮食一千三百万石由三人负责调配。

命令北方所有军队,严阵以待,一刻也不能懈怠,随时做好维持地方秩序的准备。

免除今年北方陕西、青海、甘肃、河南、山西、北直隶、山东、南直隶北部徐州、凤阳府、淮安府今年的农税、人头税、各种赋。

北方数省全部进入严格管制状态,所有物资不得恶意涨价。

少府调集各种储备,随时准备志愿各个布政使司的粮食。

令工部尚书徐光启、卢象升为以工代赈钦差大臣,一文一武负责以工代赈修建道路、水利设施,趁着干旱平整河道,尤其是黄河等等。各布政司驻军听候卢象升调遣,配合各地以工代赈。

………

各地官员要组织起来,有条件的抓紧时间种植红薯、玉米,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只有百姓有了新的收获,此次赈灾才算是胜利。

………

朝廷将能够调用的船只全部组织起来,将山东、北直隶、河南、淮安府等地的一部分灾民向黑龙江地区移民。朝廷调拨白银三百万两,全力推进此事。

………

一时间,整个大明开始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赈灾运动,如此之规模中华数千年历史上也是少有的,所有人的目光都集在这里,暗暗祈祷一切顺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