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五十四章 总结

重铸刚明 第五十四章 总结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众人也都舒了口气,五万两银子不多不多,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是不算太多,可以接受。

皇太极很清楚,向这些人要钱有多么困难,他们都穷怕了,五万两银子在他们的接受范围之内。他也不想把他们都得罪了。

于是多尔衮等人每人也就拿出了五万两银子,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至于李永芳、范文程等人,则是每人拿出了两万两或者三万两银子。

于是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商行就收到了五十万两白银,皇太极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相信不到十天就能够凑齐了,甚至还能够有所超过。

这次武拜是立了大功,需要好好赏赐!

得赶紧联系范永斗了了,让他赶紧筹备物资了!做好战争的准备,明年的战争将是本汗的立国之战!一定要功成。

…………………

很快,已经进入十二月份月底了,此时朱由检拿着沈继尚拿过来的账本,关于这两个月信王府商业的营收状况。

仔细翻看一遍,朱由检还是比较满意了!这段时间他们已经拥有了十数座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煤矿,矿工数千人,据沈继尚预测,再有一个月将会达到万人的规模!

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是因为信达商行在北方已经遍地都是,很多县城都有了那么一家两家店铺。

在南京开设的店铺表现的并不太好,普通百姓们根本就不用这些,他们都出城砍柴!只有那些士绅们购买,不过或许是因为南方的冬天太过湿冷,况且也没有用炕的习俗,所以销售情况也算可以,不过和北方几省相比还是相差了很多。

因此,沈继尚已经开始向南方扩张了,不过朱由检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冬天已经快过去了,到时候南方肯定销售量不大。

因此整个南方目前只要求扩展到各府,以免占用资金太多!当然,如果有钱了那就另当别论!

只要赶得上天启七年的冬季就好,到时候一个冬天就能收获不少!

规模的扩大使每天各地所消耗的蜂窝煤是个极大的数字!

这也就需要大规模的运输,因此信达商运的人数才是最多的,他们担任着向各地运输的任务,基本上是全国各地运输!

任务很重,现在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万人,同时为了安全,需要做好的护卫工作,尤其是白银的运输,因此,从王府卫队调往全国各地的两百士卒,派上了用场!

朱由检要求他们在各个省份都再招收三百人,严加训练,做好保卫工作,

最近一个多月,他们都在忙着这件事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去各地的人都是从卫队里挑选出来的精英人才,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这些基本的训练要求!

如此整个商行的规模已经很大了,没办法,现在是大明,很多事情的操作都需要人力,没有机械,只能靠人。因此招收的人也越来越多!人力成本也越来越大。

这两个月获得利润将近五十万两,当然这是除去用于向全国各地扩张花费后的利润,对各方的分成后,信王府获得的利润有三十五万两白银,其中的二十万两用于信达商运的扩张、购买煤矿等。

也就是说现在的信王府能够随时支取的银子只有十五万两,这几个月信王府的花费都是提前预支的,现在只剩下十万两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由得满意的点点头,这进度属实挺快了!

“继尚,这两个多月你属实是辛苦了!马上就到正旦了,自己给该拿的银子,千万别给孤吝啬!”

说着朱由检取出一个小匣子递给沈继尚道:“孤看你在京城还没有住房,一直都是租的,这是孤吩咐王承恩买的一座内城宅子,虽然不是太好,但想来你也会满意的!来,拿着吧!”

沈继尚心中一振,说起宅子,这两个月的工钱就足够他买一座好宅子了,可他其实不想买,有了宅子会让他想起小时候的事情,徒增悲伤,因此他一直下不了决心!是啊,自己该放下了!

现在殿下帮他下了决心!他也就不在推辞,双手接过,跪地称:“谢殿下恩典!”

朱由检连忙将他扶起道:“嗯,收下就好,另外马上就是正旦了,无论是信达商行还是其他,都要给他们发一些奖励,这样吧,就多发一个月的工钱吧!让大家都开心开心!”

沈继尚但是没有想到信王殿下会这么想,连忙道:“殿下果然仁慈,臣相信各地的工人定然回感谢殿下的大恩大德的!

尤其是那些辽东难民,现在我们把他们招聘过来,他们至少吃喝不愁,臣就曾经去煤矿看过,他们都非常感激殿下!甚至视殿下为再世父母!”

朱由检摇摇头,他只是想给这些人一条活路罢了!甚至他还想让这些人以后能当兵,尤其是矿工,当年的戚家军不就招收的是矿工吗?自己也不过是在利用他们!

两人又交流了信王府的商业发展方向,又作出了详细的计划,之后沈继尚就提出告辞!

他走后,朱由检则是想到:现在终于一切都走上正轨了,虽然银子挣得不多,但是这条渠道还是很重要的,最好在自己登基前能够下沉的各个县。

现在大明的问题说到底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小,那些人欺上瞒下!

朝廷每年收几百万两的辽饷,谁知道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员到底征收了多少?两倍?三倍?不敢想象!肯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再想想崇祯皇帝登基后又征收三饷,到朝廷手里的恐怕是有一千万两,实际上各地征收的恐怕有三四千万两,普通的自耕农恐怕会纷纷破产!他们也沦落为地主的佃户!土地兼并程度急剧增加!

百姓生活必然困苦,在加上明末的天灾,那些佃户们再发现他们再也不能养活自己了,于是为了活命,他们就开始抢掠。

尝到了甜头,就一发不可收拾,农民起义的大潮便不可阻挡!

大明也最终覆灭在农民大起义中,被李自成攻破北京!

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基层的掌控力度,现在就要在基层打下一根针!为以后打下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