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五百三十八章 结果(求订阅)

重铸刚明 第五百三十八章 结果(求订阅)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像王叔、二狗这样略微有些见识的人此时却是松了一口气,这一天终于来了,从之前朝廷的动作中已经有相当多的人看到朝廷这个行如此果断之事,就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待场中再次安静后,李若星不紧不慢的向这些人宣布道:

“朝廷将提升盐的收购价,接下来的一个月朝廷将按照之前价格的四倍征收,也就是一百斤盐可换白银五钱!

………

废除灶户制度,原灶户天下百姓只要愿意都可以向转运司申请生产盐,原灶户只要愿意,朝廷就会给你们安排土地,让你们耕种!

……”

后面的话,众人都没有听,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第一条上,四倍倍,这价格可是比私盐价格都高了不少,这若是真的,以后谁还会愿意去卖私盐?

李若星也注意到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不在这里,他也没有生气,仅是微微一笑,说道:“具体政策你们可以询问收盐的人,收盐事务明日正式开始!”

他直接就宣布了所有人最重视的事情,之后在众人的簇拥下快步离开,留下一众纠结不已的“灶户”们。

之前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当这个世世代代的灶户,这日子实在是太难过了,他们每日都千辛万苦的制盐,缺只能够换回极少的粮食,他们这一家人连饭都吃不饱。大家每天都盼望着能够早日脱离苦海。

但是当这个名正言顺的机会放到他们面前时,他们却又犹豫了,四倍的价格是他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若是按照这个价格,他们一家一年获得个二三十两银子绝对没有问题。

那他们还要离开吗?

众人谁都没有想清楚,都再次离开。

“二狗,俺们要怎么办?俺不想去晒盐了,俺想去种地,那官员说了,若是愿意离开的,朝廷给分地!”

“大牛,你先别着急,谁知道朝廷给你分到那里,分多少地?到时候就悔之晚矣!

不如明日咱们把家里存的盐拿出来一石去卖试试,若能一真是如此,制盐也很不错啊,一年很轻松就拿到二十两白银,若是按照你这力气,三十两绝对没有问题。”

“也行,俺听你的。”

第二天,当有一部分人拿着白花花的银子回到家中时,整座盐场都沸腾了,于是众人纷纷取出家中储存起来用作私盐的盐去卖给朝廷,他们感觉这一辈子都没有这么积极过。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愿意离开的灶户极少,反而外面经过选拔进来这座盐场的多达一百余户。

李若星看到这个月两淮转运使司的数据后极为满意,很不错,这个月的产量足足是上个月的一倍有余,仅仅凭此就能明白大明的私盐究竟有多少了!

而获得这个情况的朱由检也开始加大对各个地方上食盐数量的投入,不断的降低食盐的价格,到了这个时候,朝廷的大明盐行食盐的售卖价格已经比数月前降低了足足五成之多。

这直接就导致了大明食盐的消费量大为增加,之前很多不舍得买盐的人都去买盐。

朝廷也有条不紊的开始扩建大明的各个盐场,招收更多的百姓从事其中,不断的扩大食盐的产量。

这正是朱由检变革盐法的目的之一,甚至是最为重要的目的了,自从直到大明的盐价时,他坚定的认为大明的盐实在是太贵了,简直是贵的离谱。

江南市面上,一斤盐要两到三钱银子,而五钱银子就可以买大米一石了,这意味着什么?一斤盐可以换将近七十斤的大米啊,这也太疯狂了。

而盐的“出厂价”是多少,灶户卖给朝廷是400斤盐换一石大米,朝廷再卖给盐商是一两白银多一点儿一石盐。

这中间究竟差了多少倍!

这也是为什么有大量的灶户将自己的生产出来的盐卖给那些盐商,这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样的价格朱由检相信大明必然有大量的白银没有食盐吃,或者是吃的极少极少!

而事实的确是如此,之前朱由检巡视天下时,他的亲身所见更是让他看清了这一切。

更何况按照这个价格,食盐绝对是无与伦比的的暴利,这简直此后世的毒品贸易都挣钱。

然而建立在大明百姓极度痛苦之上、暴利的盐,最终获得利润却大部分都落到了那些盐商手中,到朝廷手中的那是一个微乎其微。

因此朱由检就准备将盐完全由朝廷经营,想尽一切办法将盐商给排挤出去,同时由朝廷完全掌控之后,也开始不断的降低盐价,让大明的百姓能够吃上盐。

和后世一样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也至少比现在要提高还是要有的。

再加上现在的水泥官道几乎修到了每一个大明县城,运输量巨大的四轮马车不断普及,占领草原后大明境内马匹价格的不断下降,食盐的运输成本快速下降。

这个时候完全可以降低盐的价格,提高盐的产量,“薄”利多销,如此以来,不仅大量的大明百姓能够吃饭盐,灶户们的收入也是增加了许多,大明朝廷的收入甚至并不会因此而减少。

按照朱由检的计划,在崇祯四年的年底,大明所有县的盐价必须要低于一斤盐一钱银子,也就是一百文钱,在五年后,大明的盐价盐继续下降,达到一斤盐五十文钱。

而这同样对大明盐的产量提出了巨大的要求。

因此接下来的几个月大明的所有盐场官员压力都颇大,他们不断扩展盐场的面积,招收大量踊跃报名的百姓,大规模推广晒盐法。

而效果也是极为显著的,各地的盐场的产量在八月份就恢复到了大明两百多年的最高水平。

尤其是在那些贪赃枉法的盐场官员在当地盐场当着众多百姓的面被斩首后,各地盐场的盐工们产生了极大的生产热情。

到了十一月底,大明食盐的产量节节攀升,目标也顺利达到,大明百分之九十九的县盐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一钱银子一斤盐的水平,同时还在持续下降。

整个大明到处都是对大明崇祯皇帝的感激之声,完全可以说是民心归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