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五百七十五章 “反抗”

重铸刚明 第五百七十五章 “反抗”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这样的结果完全在黄立极等人的预料之中,对于这种事关自身重大利益的事情,所有人都会慎之又慎的。

这是真的要付出巨大利益的,之前自家最少也有八成田亩都不用缴税,一旦主动上报,即便是不用受到处罚,那之后这八成的土地岂不是要老老实实缴税了?

现在在那令人可恨的税部的压迫下,他们定然明白之后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可能再将这些土地藏起来了。

不过虽然明白其中的艰难,黄立极等人也不会对此无动于衷,事情总不能就这样卡在这里,黄立极等人相信最后不管如何他们还是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在黄立极的安排下,此次最先开始清丈土地的正是北直隶,从山海关内的永平府开始,北起燕山,整个北直隶,共九府两直隶州之地,五千官员活跃在北直隶所有府州县,全面始了此次的清查之事。

为了这第一仗进行的足够顺利,黄立极等人调动了足够多的人力物力,加上北直隶距离京城极近,一切凑很方便。

黄立极足足调动了五千余八品以下的基层官员,几乎将京城的户部、税部、兵部、锦衣卫的所有官员都调出去了,再加上北直隶归属兵部的一万军队,以及黄立极让京城大营总兵大明的子爵卢象升让他做好准备。

最开始的半个月时间各地官员主要还是在准备,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数日,数日时间,各府各州进展都算是颇为顺利,目前为止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但的确是没有士绅站出来主动向朝廷交代。

既然如此,黄立极等人也就不客气了,他很快就对各地下达命令,令各地加快进度。

同时黄立极也启动了之前早已经定下的计划。

例如在通州的阎应元的府邸此时就是紧闭府门,府中的主事人正在商议着要事,他们家现在的主事人阎应元从扬州送来了信,这封信让他们极为犹豫,包括阎应元的父亲、兄弟们。

阎应元刚当上官时,他的阎家并没有受到他的多少恩惠,相反周围的邻居之类的人甚至对这阎应元颇为看不起,暗地里说他放弃科考走了歪门邪道,辜负了十数年苦读的圣贤书。

这让阎应元的家人有些抬不起头来,他的几个兄弟也因此对阎应元颇为不爽。

然而接下来事情的发展让他的家人目瞪口呆,事情的变化实在是太大,短短数年,也不过是两届会试的时间,科考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相反阎应元之前参加的考试越来越重要。

再加上阎应元的能力极强,短短六年时间,阎应元已经是升官数次,现在已经是扬州府盐业的总负责人了,已经是正六品的官员了。

两件事相互叠加也让闫府兴盛起来,在阎应元不知道的情况下,按照惯例,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士绅拿出一部分土地挂在闫府的名下。还有其他人暗中送的财物、土地。

短短六年时间,闫家已经是通州城中的一个新兴的士绅之家了,就连家中的府邸也扩展了三倍,真正属于闫家的土地也已经有了三百亩,挂靠的加起来就更多了足足近千亩。

闫家的所有人都相信,只要他们家的主心骨阎应元不倒,他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然而这个时候朝廷却要清丈土地,清查人口。

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闫府和通州城其他的大家族一样,就当不知道这件事。

现在距离朝廷公布政策已经有半个多月了,他们见似乎无事发生就要放下心来了。

然而这个时候他们家的主心骨阎应元写来信,对他们这些年贪财的行为一顿斥责,要求他们主动向朝廷申报。

阎应元的话他们不敢反对,但他们却又不太愿意放弃手中的肉。

于是闫府众人聚集在一起商议此事。

整整一天,闫府可谓是鸡飞狗跳,在府外甚至都可以听到隐约的争吵声,外人那可是议论纷纷,对于这个通州新崛起的家族,大家还是很感兴趣的。

第二天,通州城负责清丈田亩的衙门迎来了闫府众人,虽然众人心中极为不舍,但他们始终不敢违背阎应元的意志,更何况信中他的话说的可是极重。

不仅仅是闫家,短短五天,整个北直隶有两百余士绅之家向朝廷申报自家的情况。

顿时北直隶全境震动!

黄立极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这所谓的挂靠竟然如此明显,他们随机下令,此次清丈田地朝廷将重新颁发田亩证。

此法已经公布,北直隶众多普通的农民着急了,纷纷要去拿回自己的土地。

一时间北直隶士绅还没有从闫家等家族行为的震惊中走出来,就被自家附近的农民包围了。

作为“为邻里着想”的士绅们自然是老老实实的奉还土地,没有敢于犯众怒的。

当他们把这些事情忙完,朝廷清丈田地的队伍已经到了自家所在的县。

他们尝试过贿赂乃至于威胁,却都没有什么效果,那些官员和之前负责清丈田亩的人完全不同。

更何况在府城还有近千大明军队驻守在哪里,随时准备出动,他们这些原本在本地呼风唤雨的士绅也不敢动粗。

他们就是软硬不吃,只知道埋头进行土地丈量、查看原田地证、颁发新的、进行登记,一套流程走下来,身后留下大片已经被登记的土地。

还有被查出来更多的不在登记中的土地,只要是没有大明上一次清丈田亩时颁发田地证(也就是万历初张居正主政时颁发)的土地。

他们将这些全部标注起来,记录下拥有这些土地士绅的名字、籍贯,之后却没有给他们发田地证,这显然是朝廷要没收了这些“无主”土地。

这一下子让士绅们着急了,谁能想到朝廷竟然真的敢这样做了,他们怎么敢啊,哪里来的真的大的胆量啊。

竟然直接抢走了他们家的财产,这是他们家祖祖辈辈辛辛苦苦积累的土地,朝廷凭什么拿走!

昏君,昏君啊。

……

接下来数日,负责清丈田亩之事的衙门突然忙碌起来,每天都有数百人来到这里,交代自家的土地、奴仆情况。

……

崇祯七年五月初八,京城,文渊阁,正处于高兴中的黄立极得到消息,负责清丈田亩的官员中有八十三人失踪,其中三十八名官员已经确定死亡,尸体已经找到。

黄立极如遭重击,这可谓是当头一棒。

文渊阁中大学士、中书舍人十数人都呆住了。

“竖子敢尔!”,这是黄立极的咆哮声。

“本官要去见皇上。”

“同去同去。”,郭允厚、周应秋急忙说道。

三人急匆匆出了文渊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